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中药用四妙丸加味,同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治疗。
结果:痛风急性发作期经中西药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达93.7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痛风性abstractobjective:to learn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cure acutegouty arthritis.methods:to cure 64 acutegouty arthritis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are used on flavor pills,at the same time,to cure in oral solution of 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esults:cure acutegouty arthritis for a week during stage of attack, later, effective percentage in all achieves 93.75%.conclusion:the cure is prominent 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cure acutegouty arthritis and it controls effectively the appearance of complication.key words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arthritis;gouty痛风性关节炎属于非根治性疾病,需要长期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个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所采用的治疗药物若长期服用都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规范其治疗方案就显得十分必要。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以急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现代的西医治疗在痛风的管理中各有优势,因此,结合中西医疗法成为一种相对完善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疗效。
本文将就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1.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体内湿热郁滞、气血运行不畅等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上注重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痛证”范畴,可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桑寄生、茵陈、白芷等,可以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等作用来缓解痛风。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痛风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肿胀。
2. 西医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尿酸降低药物等进行痛风的治疗。
在急性期,NSAIDs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炎疼痛和炎症反应;而在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尿酸降低药物来控制尿酸水平,预防关节损害。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患者症状缓解的同时,通过调节体内的代谢微环境和提高免疫力来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具体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轻重制定,如结合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或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等中医疗法。
二、痛风疗效评估方法痛风的疗效评估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
目前常用的痛风疗效评估方法主要有临床疗效评价和实验室检测。
1. 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疼痛缓解程度:通过问询患者的疼痛感觉并评分,可以了解疼痛的缓解情况。
(2) 关节功能:检查关节的活动度、肿胀和红肿情况,评估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观察

袁 1 两 组 总 体 疗 效 比较
1 . 1 病 例 选择 :符合 1 9 7 7年 美 国风 湿 病学 会 的 诊 断 标 准口 ;排 除 年 龄 ≤ 1 7岁 及 ≥ 6 6岁 ,妊 娠 或 哺 乳 期 妇 女 ,过敏 体质 或对本 药 过 敏 者 ,合 并 脑 血管 、心 血 管 、肝 、 肾及 造 血系统 等严 重 原 发性 疾病 ,精神 病 患 者 ,晚 期关节 炎 重度 畸形 、僵硬 、丧 失劳 动力 者 。
1 临床 资 料
复正 常 ,主要 理化 检查 指标 正 常 ;显 效 :主要 症 状 消
失 ,关节 功 能 基 本 正 常 ,主 要 理 化 检 查 指 标 基 本 正
常 ;有效 :主要症 状基 本消 失 ,主 要 关节 功 能 及 主 要 理 化检查 指标 有所 改善 ;无 效 :与 治疗 前 相 比 ,各 方 面 均无改 善 。
示 ,治疗组在症 状体征 、实验室指标 以及总体疗效方 面
均优于对 照 组 ( P <O . 0 5 ) ,说 明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急 性 痛风性关节炎疗 效较好 ,值得临床 推广 应用 。
5 参 考文 献
[ 1 ] Wa l l a c e S L,Ro b i n s o n H,Ma s i A T,e t a 1 .P r e l i mi n a r y c r i —
龄最 小 3 3岁 ,最大 6 4岁 ,平 均 5 5岁 ;就诊 时急 性发
部分 患者有 肝 肾功 能损 害 ,因 此 ,患 者 依从 性 低 ,难 以彻 底治疗 。若 同时配 合 中药 治 疗 ,则 能达 到 增强 疗
效 ,减轻 毒副 作用 ,缩短 疗 程 ,预 防复 发 之 目的 。本
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风一、概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累及肾脏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症。
在古代中医学文献中,就有“痛风”病名,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
二、西医诊断( 主要指原发性痛风)(一)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多见。
(二)家族遗传史。
(三)诱发因素:如进食高嘌呤饮食( 动物肝、肾、脑、心、鱼卵、沙丁鱼、豆类等) 、饮酒、精神紧张、过劳、受寒、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
(四)症状:常有发热,畏寒,无力,头痛,厌食,关节痛,受累关节以拇趾第1关节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足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脱屑和癌痒,关节腔积液,关节畸形。
(五)白细胞数增多,血沉增快,血尿酸增高,男性在380mmol/L 以上;女性在更年期以前为310mmol/L,更年期以后同男性。
(六)X 线片可见受累关节在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可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
肾孟造影可见透光性肾结石影。
(七)滑囊液中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八)痛风石形成,在耳轮、对耳轮、足趾、指间、掌指部常见,痛风石经皮肤溃破,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三、辨证分型(一)急性发作期1、风湿热痹,湿热阻滞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为甚,每以湿热天气之下,受潮湿,或过食醇酒厚味而诱发,或伴有咽干、口中粘腻,胸脘痞闷,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头晕困重,腰腿沉重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2、风寒湿痹,湿热阻滞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为甚,每以阴冷天气之下,受风寒而诱发,或伴有口不干,胸脘痞闷,小便清白,大便不爽,头晕困重,肢体畏寒,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紧,或沉弦而滑。
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中 西医 结合 内外 同治 方法治 疗痛 风 性关 节炎
余励 生 杭 州 市东城 医院 杭 州 3 0 1 107
我们应 用 中西 医结 合 内外 同治方 法治疗 痛风性
关 节炎 . 得满意 疗 效 , 取 现将 1 9  ̄ 1 9 9 7 9 9年期 阔有 完整 临床资 料的 6 例病 例报道如 下 。 0 l 临床 资料 6 O例 中 男性 5 例 , 7 女性 3例 , 年龄 4 ~ 7 8 2岁 ,
状无改变 , 清尿酸 值和治疗 前相 同。 血
32 结 . 果 治愈 5 3例 . 8 . , 效 5例 , 占 84 有 占
8 3 , 效 2例 , 3 3 , . 无 占 . 总有 效率 9 . 。治 愈 67 病 例 2 随访仅 5 年 例复 发 。
2 治 疗方 法 21 内 治 . ①痛 风汤 ( 自拟 ) 生 地 1g 石 斛 ; 5,
4 讨
论
痛 风性 关节 炎 是痛 风 早期 表 现 的典 型症 状 , 痛 风 晚期 除 局部关 节 造成 破 坏 和强 直外 , 引起 肾脏 常 萎缩 性 变 化 , 出现 肾 结石 的 同时 常伴 发 肾盂 肾 炎 在 及 肾小动脉 硬 化[ 。 1 因此 , 们在实 践 中也 深刻 认识 我
制 : 荆皮 、 紫 生大黄等 量 研细 末 , 茶汁 浸 泡 2 h 加 绿 4, 入 白凡士 林调匀备 用 。 ②关 节 固定 : 作适 形纸 夹板 制 置 于疼痛关 节处 , 用绷带 包扎 固定 。1 个疗 程 1 天 。 O 3 治 疗结 果 3 1 疗 效 标准 治愈 : 疗 程 内 , . 1个 关节 红 肿 热 痛 完 全 消失 , 部 无任何 反 应 , 局 行走 自如 . 血清 尿 酸 降 至正 常 。 有效 : 2个疗 程内 . 节 红肿热 痛基 本消失 , 关 偶有 阵痛 , 清尿酸 有所下 降 。 血 无效 : 2个疗 程后 . 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治疗痛风性 关节 炎,可 以显著提 高临床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值得 临床 进一 步研 究。 【 关键词 】 中西 医结合 ;痛风 性关节炎;临床效 果
[ b tat O jcv : oepoeteciia e et ft aigg u r r i i eItgaiemeiie M e o s R n o y A sr c] bet e T x l l cl f c o et o t at is nt nert dc . t d: ad ml i r h n r n y h t h v n h
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药治疗 ,实验组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①实验 组痊愈 率,总有 效率 ,一年 复发率
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2416 < . ; 25 5 , < . ;x 6 6, < . ; 2 . 4 P 0 5 ,副反应率 两组 无显著性 x . ,P O 5 x= . 4 P 0 5 2 . 3 P 0 5 x 4 4 , < . ) = 2 0 7 0 =5 0 =4 0 差异 。② 实验组血尿酸 ( A) u 和血 沉 ( S 改善程度 显著优 于对照组 ( 4 . 6 P O 5 = . 7 <. ) E R) t 7 8 , < . ;t 3 ,P 0 5 。结论: 中西 医结 = 5 0 95 0
兄弟俩 口腔 、手足心疱疹 消退 ,达到临床 治愈 。半月后随访 患 儿母亲诉兄弟俩 出现双手指 甲脱 甲, 无疼痛 , 继之长 出新指 甲,
难治性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共识(2023)

r
o
lo
f
ygou
b
l
oodur
i
ca
c
i
dl
eve
lands
eve
r
ed
i
s
e
a
s
ec
ond
i
t
i
ons,wh
i
chshou
l
dbet
akens
e
r
i
ous
l
l
e.The
r
e
f
o
r
e,wei
nv
i
t
edCh
i
ne
s
et
r
ad
i
ybypeop
t
i
ona
land We
s
t
e
r
nmed
i
c
a
lexpe
急性期多见寒湿痹阻证、湿热蕴结证,间歇期以脾虚
条)[14]:① 患者经足量足疗程常规降 尿 酸 治 疗,血 尿
湿阻证居多,慢性期则以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居
多。其中“痰瘀”是发病的关键病机(
C 级证据)。
/L;② 患者接受降尿酸规范化治 疗
酸仍 ≥360μmo
l
后,近 18 个 月 痛 风 发 作 次 数 >2 次;③ 患 者 存 在 多
r
t
swi
t
hr
i
chexpe
r
i
enc
ei
nt
hed
i
agno
s
i
sandt
r
e
a
tmen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

【 中图分类号】 R8. 64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1 (00 7 03 一 1 07— 57 21 )0 — 19 O
我们 自2 0 0 7年 8月至 2 1 0 0年 2月 ,以 中西 医结合 的方 法风性关节炎 3 5例 ,取得 了较好 的 临床 疗效 ,现将 治疗结
加 强 清 湿 热 之 力 , 又 能 行 气 活 血 止 痛 ,符 合 中 医 久 病 人 络
[ ] 庞桂建 ,等.慢性前列腺 炎药 物治 疗进 展 ,广甄 医药 [ ] 04, 6 1 J ;20 2
( 1 :1 5 1 ) 6 8~16 . 6 0 f 1 i i M McNag t 2 Lt nS w uho n—C ln ol sM. F wl J ta. T eNI c rnc i o e F .e 1 h H hoi r p tti smpo n e ( I —C S ) d vlp n n aiai fan w ms is y tm id x N H a t P I : eeome tad v l tn o e d o
ot m esr [ ] J r ,19 ,12 6 . u o em a e J o 9 9 6 :3 4 c u U l [ ]郑筱萸.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 指导原 则 ( 3 试行 ) [ .中 国医 药科技 出 M]
版 社 .2 0 : 18—12 02 6 7.
之说 ;现代研究证 实丹参能扩张外周 血管 ,改善 微循环 ; 有抗凝 ,促 进纤 溶 ,抑制 血小 板 聚集 ,抑制 血栓 形 成 的作 用 。泽 兰 “ 通九 窍 ,利 关脉 ,养 血气 ,破宿 血 ,消瘾 瘕 。 ”
骨 的作 用。 《 草 纲 目》 谓薏 米 “ 本 健脾 益 胃、补 肺 清热 、 祛风胜湿 、养颜 驻容 、轻身延年 ” ,其中含有 多种维生素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
一、概述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累及肾脏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症。
在古代中医学文献中,就有“痛风”病名,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
二、西医诊断( 主要指原发性痛风 )
(一)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多见。
(二)家族遗传史。
(三)诱发因素:如进食高嘌呤饮食 ( 动物肝、肾、脑、心、鱼卵、沙丁鱼、豆类等 ) 、饮酒、精神紧张、过劳、受寒、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
(四)症状:常有发热,畏寒,无力,头痛,厌食,关节痛,受累关节以拇趾第1关节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足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脱屑和癌痒,关节腔积液,关节畸形。
(五)白细胞数增多,血沉增快,血尿酸增高,男性在380mmol/L 以上;女性在更年期以前为310mmol/L,更年期以后同男性。
(六)X 线片可见受累关节在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可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
肾孟造影可见透光性肾结石影。
(七)滑囊液中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八)痛风石形成,在耳轮、对耳轮、足趾、指间、掌指部常见,痛风石经皮肤溃破,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三、辨证分型
(一)急性发作期
1、风湿热痹,湿热阻滞证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为甚,每以湿热天气之下,受潮湿,或过食醇酒厚味而诱发,或伴有咽干、口中粘腻,胸脘痞闷,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头晕困重,腰腿沉重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2、风寒湿痹,湿热阻滞证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为甚,每以阴冷天气之下,受风寒而诱发,或伴有口不干,胸脘痞闷,小便清白,大便不爽,头晕困重,肢体畏寒,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紧,或沉弦而滑。
3、气血瘀痹,痰湿阻滞证
关节局部肿痛,局部色紫暗,发热不甚,夜间为甚,遇阴冷天气之下,或受外伤而诱发,或伴有口不干,胸脘痞闷,小便清白,大便不爽,头晕,肢体沉重,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弦,或弦而滑。
(二)缓解期
1、湿浊痰瘀,肝肾亏虚证
关节局部时有肿痛,局部色紫暗,或伴有头晕,耳鸣,咽干,胸脘痞闷,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小便清白,大便不爽,舌质淡暗,苔腻,脉沉弦,或弦而滑。
2、湿热留恋,脾肾不足证
关节局部时有肿痛,局部色紫暗,或伴有头晕,耳鸣,食少纳呆,咽干口腻,胸脘痞闷,男子阳痿,妇女带下量多,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淡暗,苔腻,脉沉弦,或弦而滑。
(三)并发症期
1、湿热下注,尿石阻结证
关节局部时有肿痛,局部色紫暗,或有尿中突然中断,腰痛,牵及少腹疼痛,向会阴部放射,伴尿下砂石,尿血,尿道不适,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腻而黄,脉沉而弦。
2、湿热内伤,肾元虚损证
关节局部时有肿痛,局部色紫暗,伴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咽干,口腻,或有呕吐恶心,胸脘痞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或有浮肿、尿少,大便不爽,舌质淡暗,舌苔腻,脉沉细而滑。
四、治疗方案
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通过控制高尿酸血症通常可有效地减少发作。
本病治疗目标:①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控制尿酸性肾病与肾石病,保护肾功能。
不同病情阶段的具体治疗措施各不相同。
(一)基础治疗
痛风的基础治疗,最重要的限制高嘌呤饮食。
而保持理想体重、控制血脂、避免过量饮酒等。
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1g/kg/d 左右。
少食富含果糖的食物。
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应限制食用。
饮酒是诱发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任何酒精性饮料均应严格节制。
(二)西医治疗
1、急性发作期
首先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持续至关节疼痛缓解后72小时左右方可逐渐恢复活动。
同时,应尽早予以药物治疗使症状缓解。
延迟用药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
此期的主要用药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糖皮质激素等。
2、缓解期治疗
(1)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如别嘌醇。
(2)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
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使用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3-6g/天,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三)辨证论治
1、急性发作期
(1)湿热痹,湿热阻滞证
治法:祛风通痹,清热利湿
方药:宣痹汤、四妙丸加减。
秦艽威灵仙茵陈虎杖金钱草姜黄苍白术黄柏生薏米川怀牛膝茯苓萆解土茯苓忍冬藤等
(2)寒湿痹,湿热阻滞证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除湿
方药:当归拈痛汤、上中下统治痛风方加减。
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秦艽苍白术黄柏生薏米川怀牛膝木瓜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等
(3)气血瘀痹,痰湿阻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痰除湿
方药:身痛逐瘀汤、指迷茯苓丸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白芍乳香没药秦艽独活威灵仙虎杖生薏米川怀牛膝茯苓泽泻卑解土茯苓忍冬藤络石藤鸡血藤等
2、缓解期
(1)浊痰瘀,肝肾亏虚证
治法:化湿祛瘀,滋补肝肾
方药: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白芍乳香没药秦艽独活威灵仙续断桑寄生虎杖生薏米川怀牛膝茯苓泽泻卑解土茯苓等(2)湿热留恋,脾肾不足证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补肾
方药:四妙丸、五子衍宗丸加减。
苍白术黄柏生薏米川怀牛膝枸杞子茯苓菟丝子车前子包煎)茵陈土茯苓萆解金钱草等
3、并发症
(1)湿热下注,尿石阻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石散结
方药:四逆散、三金二石汤加减。
柴胡枳壳赤白芍郁金金钱草鸡内金生薏米石苇茯苓滑石块土茯苓甘草等
(2)湿热内伤,肾元虚损证
治法:清热化湿,化浊和胃,补肾培元
方药:苏连平胃散、五子衍宗丸加减
苏叶黄连熟大黄陈皮厚朴苍白术当归川芎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包煎)半夏生薏米土茯苓茯苓石苇金钱草等
五、应用策略
(一)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应辨清湿热、寒湿和血瘀诸证,湿热壅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者,可加用焦槟榔、熟大黄,消积化滞。
心烦、郁怒、口苦、咽干、胸闷、月经不调、脉细弦者,则改用加味逍遥丸,或用四逆散化裁,加用柴胡、赤白芍、郁金、枳壳,舒肝行气、解郁清热。
酒食诱发者,可加入葛花、枳具子、焦山楂,醒酒化食。
畏寒肢冷症状突出者,可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方,或原方加桂枝、赤白芍、细辛,温经散寒。
关节冷痛症状剧烈,也可考虑加用制川乌、
制草乌,应该从小剂量用起,文火久煎。
腰腿疼痛,偏于一侧,或有胁腹疼痛,大便不畅,脉弦有力者,为寒实证,可选用大黄附子汤加味,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用药应注意中病即止。
气血瘀痹,痰湿阻滞证患者,素有痰湿,少阳肝郁、太阴脾虚体质者多见。
湿浊痰瘀互结,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外伤诱发者,可给予七厘散,或用三七粉冲服。
累及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可出现腰膝酸痛,肢体麻木,腿抽筋者,则加用续断、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壮筋骨。
久病血瘀突出者,也可加用炮山甲、土元、全虫粉、蜈蚣,搜风活络止痛。
(二)缓解期:
痛风久病,湿浊痰瘀留恋不去,累及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可出现腰膝酸痛,肢体麻木,腿抽筋等一系列症状。
治疗一方面还需除湿浊、祛血瘀,一方面要重视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三)并发症期
湿热下注,尿石阻结证,是指由于血尿酸高,肾中形成了尿酸炎结石的患者。
治疗一方面需利尿排石,更重要的是清热化石。
另外,还应重视疏利气机,尤其是尿石活动期。
六、疗效评判
(一)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二)显效 : 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三)有效 : 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四)无效 : 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七、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