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研究痛风是一种由体内过多尿酸导致的代谢性疾病,既影响人体的关节,又可能引发尿酸结晶在肾脏等部位,导致肾病的发生。

传统中医和西医学派在治疗痛风方面各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成为一种广为接受和推崇的治疗方法,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一、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中医治疗痛风一直以来都非常擅长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重视整体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体内湿热和气滞阻碍所致,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治疗中医药方的组成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症状和阶段而定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秦艽、赤茯苓、五灵脂、川芎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祛风祛湿、活血化瘀,从而起到缓解痛风症状的作用。

2. 饮食调节中医饮食调养在治疗痛风中非常重要。

根据中医的理论,痛风患者应该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增加摄入碱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帮助体内尿酸排泄。

3. 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针灸和按摩还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降低尿酸水平。

二、西医治疗痛风的方法西医治疗痛风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西医用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二是慢性期的治疗,通过利尿剂、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等药物来调节体内尿酸的水平。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相关的肾脏病变。

例如,痛风性肾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肾移植手术。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优势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痛风方面各有其长处,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1. 综合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所处阶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互补优势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和平衡,具有缓解痛风症状、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作用;而西医注重药物的治疗和手术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急性病情和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以急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现代的西医治疗在痛风的管理中各有优势,因此,结合中西医疗法成为一种相对完善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疗效。

本文将就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1.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体内湿热郁滞、气血运行不畅等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上注重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痛证”范畴,可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桑寄生、茵陈、白芷等,可以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等作用来缓解痛风。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痛风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肿胀。

2. 西医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尿酸降低药物等进行痛风的治疗。

在急性期,NSAIDs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炎疼痛和炎症反应;而在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尿酸降低药物来控制尿酸水平,预防关节损害。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患者症状缓解的同时,通过调节体内的代谢微环境和提高免疫力来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具体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轻重制定,如结合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或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等中医疗法。

二、痛风疗效评估方法痛风的疗效评估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

目前常用的痛风疗效评估方法主要有临床疗效评价和实验室检测。

1. 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疼痛缓解程度:通过问询患者的疼痛感觉并评分,可以了解疼痛的缓解情况。

(2) 关节功能:检查关节的活动度、肿胀和红肿情况,评估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践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践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践与探讨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一旦患上该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和疼痛。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为主,但由于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不耐受或疗效不佳等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疗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践,包括中西医结合理论、治疗效果和机制、适应症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适应症一、引言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西药为主的降尿酸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方法。

然而,某些患者对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或者疗效不佳的情况,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逐渐受到关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痛风发病与肝肾功能失调、膀胱湿热等有关,因此治疗中要注意调理肝肾和湿热。

西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过高引起的,因此降尿酸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目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基础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辅以西药的应用,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经验1.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加附子汤、温胆汤、麻黄扁豆汤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等途径起到降尿酸的作用,从而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2.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曲池、阳关等。

3.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和推拿等手法,可以缓解关节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推拿治疗可以结合中药外敷以增强效果。

4. 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药常用于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或者需要迅速缓解疼痛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常用的西药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与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痛风,这个让许多人饱受折磨的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痛风,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一、痛风的发病机制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而引起的疾病。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人体摄入过多含嘌呤的食物,或者自身嘌呤代谢出现异常时,血尿酸水平就会升高。

当血尿酸浓度超过其饱和度,尿酸盐结晶就会析出,沉积在关节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二、西医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疼痛和炎症。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作用,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在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能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

在痛风缓解期,根据患者的尿酸水平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预防痛风发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豆类等。

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尿酸的生成。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 2000 毫升水,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

3、生活方式调整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

三、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辨证论治: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有关。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等不同证型,然后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风一、概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累及肾脏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症。

在古代中医学文献中,就有“痛风”病名,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

二、西医诊断( 主要指原发性痛风)(一)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多见。

(二)家族遗传史。

(三)诱发因素:如进食高嘌呤饮食( 动物肝、肾、脑、心、鱼卵、沙丁鱼、豆类等) 、饮酒、精神紧张、过劳、受寒、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

(四)症状:常有发热,畏寒,无力,头痛,厌食,关节痛,受累关节以拇趾第1关节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足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脱屑和癌痒,关节腔积液,关节畸形。

(五)白细胞数增多,血沉增快,血尿酸增高,男性在380mmol/L 以上;女性在更年期以前为310mmol/L,更年期以后同男性。

(六)X 线片可见受累关节在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可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

肾孟造影可见透光性肾结石影。

(七)滑囊液中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八)痛风石形成,在耳轮、对耳轮、足趾、指间、掌指部常见,痛风石经皮肤溃破,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三、辨证分型(一)急性发作期1、风湿热痹,湿热阻滞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为甚,每以湿热天气之下,受潮湿,或过食醇酒厚味而诱发,或伴有咽干、口中粘腻,胸脘痞闷,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头晕困重,腰腿沉重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2、风寒湿痹,湿热阻滞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为甚,每以阴冷天气之下,受风寒而诱发,或伴有口不干,胸脘痞闷,小便清白,大便不爽,头晕困重,肢体畏寒,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紧,或沉弦而滑。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痛风的中西医病因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优缺点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录01引言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常见且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具有独特优势,可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复发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痛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特色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严格遵循医学伦理规范,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研究内容与特色02痛风的中西医病因认识尿酸排泄减少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之一,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从而引发痛风。

西医对痛风病因的认识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过多也是痛风的原因之一,由于体内某些酶的异常活性,导致尿酸生成过多,进而引发痛风。

尿酸生成过多家族遗传因素也可能与痛风的发生有关,家族中有痛风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痛风。

家族遗传因素湿浊内生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湿浊内生有关,湿浊内生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湿浊内生后滞留于关节、肌肉等部位,从而导致痛风。

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特别是脾肾两虚,由于脾肾功能减退,导致湿浊内生,进而引发痛风。

瘀血阻滞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瘀血阻滞有关,瘀血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部位出现瘀血凝滞,从而导致痛风。

中医对痛风病因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时,认为痛风的病因既有西医的尿酸代谢紊乱和关节局部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又有中医的脏腑功能失调、湿浊内生、瘀血阻滞等病理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而引起。

传统的痛风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然而其副作用和局限性导致需要寻找有效的替代或辅助治疗方法。

而中医药作为一种非常古老且经验丰富的医疗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其应用于痛风治疗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痛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进行。

将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另一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尿酸水平、关节肿胀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2. 实施方案:a. 实验组: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首先需要根据和专家经验,制定中药方剂的选择和用药方法。

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痛风病情,制定个体化的中药配方。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

b. 对照组: 对于传统西医治疗组,患者将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治疗周期为12周。

3. 数据采集和分析:a. 数据采集: 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采集相关数据,包括疼痛程度评分、尿酸水平、关节肿胀指数等。

同时还需要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

b. 数据分析: 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

根据结果,通过计算相对风险、可数效果值或其他合适的统计指标,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三、预期结果我们预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实验组将呈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比于传统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疼痛缓解、尿酸水平控制以及关节肿胀减轻方面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四、创新和发展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出发,对痛风的治疗进行实验和观察。

痛风发作湿热并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痛风发作湿热并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科学之友|61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所导致的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甚至是出现以活动受限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以发生,男性的发病率要稍高于女性。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一旦管理效果不佳将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对于痛风的治疗,目前临床更倾向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显著,不易反弹。

痛风的发病原因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在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导致关节出现晶体性关节炎,从而诱发痛风表现。

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我国大约有一亿人患有高尿酸血症,当中有5%~12%会发生痛风,这也正是我国痛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所在。

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尿酸产生过多,包括外界原因和身体内部原因。

其中外界原因主要是高嘌呤饮食,因为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身体内部原因是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而导致代谢障碍。

无论是外界原因还是身体内部原因所造成的尿酸过多,都有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二是尿酸排泄障碍。

尿酸排泄障碍会导致体内尿酸蓄积过多,从而诱发高尿酸血症。

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出现就很有可能导致痛风的发生。

痛风的相关危害急性发作期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急性发作,痛风发作湿热并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文|王艳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

慢性反复发作期痛风的慢性反复发作期表现为关节骨质遭受破坏,关节变形,甚至是致残。

与此同时,痛风也可以在病变部位形成痛风石,导致患者长期承受剧痛或功能障碍。

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痛风性肾病。

除此之外,痛风石还有可能在患者肾小管内集聚,引起肾脏结石,从而在导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同时促使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或尿毒症,直接危害患者生命。

此外,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一些代谢性疾病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发表时间:2016-04-11T08:59:33.5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李媛 1 丁金芝2 [导读]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痛风多发人群为中年男性,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三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11 摘要:痛风多发人群为中年男性,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三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结合;病因;疗法
一、关于痛风的病因研究
所谓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二、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研究
随着医学的科学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一方面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从根本上治疗,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笔者认为可采用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

(一)药物疗法 1、中医治疗痛风的药物方法从中医角度讲,痛风可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亏虚型,针对这三种类型,中医有不同的用药。

笔者在此一一列举,供读者参考。

(1)湿热痹阻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为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医认为该种症状应当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具体药方为: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2)寒湿痹阻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中医认为该种症状应当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具体药方为: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 30克,生姜3片。

(3)肝肾亏虚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为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者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中医认为该种症状应当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具体药方为: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2、西医治疗痛风的药物方法
(1)秋水仙碱:对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具显著性疗效,当为首选。

一般于服药后6~12h症状减轻,24~48h约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缓解。

常规剂量为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给1mg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或虽用至最大剂量6mg而病情尚无改善时,则应停用。

静脉注射秋水仙碱能迅速奏效,胃肠道副作用少。

用法: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慢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如病情需要,隔6h后可再给予1mg,一般24h总剂量应控制在3mg以内。

但应注意:如果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则可引起组织坏死,应严加防范。

此外,秋水仙碱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尚可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脱发、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

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应减半,并密切观察。

血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2)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不能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尤为适用。

此类药物与秋水仙碱合用可增强止痛效果,但应在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药物有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羟布宗等。

其中以吲哚美辛应用最广。

本类药物一般在开始治疗时给予接近最大剂量,以达最大程度地控制急性症状,然后,在症状缓解时逐渐减量。

(3)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具有迅速缓解作用,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长期应用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故不宜长期应用。

仅对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考虑短期使用。

一般用泼尼松(强的松)片10mg,3次/d。

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免复发。

(4)抽吸关节和液,随后注入皮质类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

根据受累关节的大小,注入强的松龙叔丁乙酯10~50mg。

ACTH80u单剂量肌内注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静脉用秋水仙碱一样,特别适用于术后不能服药的痛风发作的病人。

多关节发作时,也可短期应用强的松,如20~30mg/d。

偶尔需联合应用几种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二)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限制在1g/(kg•d)左右。

不进高嘌呤食物(动物心、肝、肾,沙丁鱼等),严格戒酒,避免诱发因素。

痛风病人需多饮水,使尿量在2000ml/d以上。

当尿H 浓度在1000nmol/L(pH值6.0以下)时,宜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2g,3次/d,使尿H 浓度维持在630.9~316.3nmol/L(pH值6.2~6.5)为宜。

若晨尿呈酸性时,晚上加服乙酰唑胺250mg,可使尿保持碱性,增加尿酸溶解度,防止结石形成。

同时,不应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烟酸等。

三、运动疗法
痛风患者常练习瑜伽,可以增强身体恢复能力。

身体患痛风时,关节内柔软的缓冲垫逐渐消失,骨与骨间的摩擦越来越多,常可导致四肢僵硬。

而练习瑜伽可以活动各处关节,使其具有柔软和弹性。

减低骨与骨间的摩擦。

常练习瑜伽,可以减少关节炎或痛风的发生。

比如,瑜伽体位法,对加强膝关节的柔韧性和保护膝关节健康非常安全有效。

其中“膝伸展”可灵活膝关节,加强腿部力量,加强膝盖周围肌肉,保持韧带的力度和柔韧性。

“抱膝式”强调膝关节和大腿肌肉的平衡力量,减少膝盖受伤。

“幻椅式”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帮助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伸展。

这些方法都对通风患者有所帮助。

四、总结
痛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病情反复发作危害很大,亟需人们的重视。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三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杨良山、钟琴.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第08期.
[2]雷敏.中西医治疗痛风病人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年第12期.
[3]何文伍.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现状与展望[J]光明中医.2007年第08期.
[4]李松岩.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4年第10期.
[5]汪志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2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