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2

储运要求
●保持容器密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迅速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 ●必要时给输氧或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防护措施
●必须穿防护服 ●必须戴防毒口罩 ●必须戴防护眼镜 ●必须戴防护手套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1,2-Ethylenediamine
UNNo. 1604
1,2-乙二胺
C2H8N2
CASNo.107-15-3
特 性: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注 意:本品易燃,具刺激性。与硫酸、盐酸等强酸发 生剧烈反应。严禁接触明火、高热、强酸! 危 险 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有麻醉作用,引起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等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昏迷 ●皮肤较长时间接触有刺激性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 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用大 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储运要求
●储存于音量、通风仓间 ●容器密封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急
救
●迅速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 通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误食,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必要时给输氧或人工呼吸,就医
16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一)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品名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乙醇(工业酒精)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皱裂和皮炎。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蒸汽相对密度(空气=1):1.59【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被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至少15MIN。
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车间)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UN NO.1165 1,4-二氧六环-------------CN NO.32098理化特性•熔点(C ):,沸点(C ):,闪点(C): 12,爆炸极限[%(V/V)]: 2-,相对密度(水1):;(空气1):引燃温度(C ): 18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醚味的透明液体。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卤素。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接触大量蒸气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
可致肝、肾损害,甚至发生尿毒症。
込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危险特性•危险特性: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遇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1211灭火剂、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甲醇、氯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甲醇、氯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本文档旨在提供甲醇和氯气两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告知信息,以确保工作场所和使用者的安全。
1.甲醇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
甲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化学原料,但也是一种危险化学品。
以下是甲醇的安全告知:
- 甲醇具有易燃性,请远离明火和高温源。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以免引起刺激和损伤。
- 使用甲醇时,请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吸入甲醇蒸气。
- 严禁将甲醇倒入不适当的或与其他物质混合,以防止事故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 在使用甲醇时,请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2.氯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
氯气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但也属于危险化学品。
以下是氯气的安全告知:
- 氯气具有剧毒性,请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氯气。
- 应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氯气,以降低氯气浓度对人体的危害。
- 氯气可与其他物质发生严重的化学反应,应避免与可燃物质和可氧化物接触。
- 使用氯气的设备和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 在使用氯气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和防护眼镜。
3.总结
甲醇和氯气作为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请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以
提高员工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应建立紧急情况和事故报告机制,及时处理和汇报化学品相关的安全事件。
请遵守以上告知牌内容,确保甲醇、氯气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一)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乙醇(工业酒精)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皱裂和皮炎。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蒸汽相对密度(空气=1):1.59【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被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至少15MIN。
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氢气)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氢气)1. 前言本文档旨在向使用、储存或处理氢气的人员提供相关安全信息,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2. 安全告知牌的作用安全告知牌是为了警示和提醒人员注意危险化学品的存在,并告知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3. 氢气的特点和危害-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易燃易爆的气体,具有高度的可燃性和爆炸性。
接触明火、高温或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 氢气具有轻重气性,易扩散,且可积聚在密闭或低洼的区域。
- 氢气的吸入或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包括窒息、烧伤和眼睛刺激。
4. 安全注意事项- 在储存、使用或运输氢气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使用手册。
- 根据场所的需要,设置明显可见的安全告知牌,在易燃易爆区域进行标识。
- 禁止在储存或使用氢气的区域内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活动。
- 对于发现泄漏或突发火灾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疏散和报警。
5.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在处理氢气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爆眼镜、防滑鞋等。
- 吸入氢气时应佩戴呼吸器具,确保有充足的新鲜空气流通。
6. 应急处置措施- 在发生泄漏或火灾时,应紧急切断氢气供应,并驱散泄漏区域的人员。
- 如有条件,应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但必须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
- 若火势无法控制,请立即撤离现场,并通知相关消防和应急救援机构。
7. 结论准确理解和正确遵守本安全告知牌的内容对于保障使用、储存或处理氢气的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务必牢记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并随时保持警惕。
> 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基本的安全信息,并不包含详尽的安全操作指南。
使用、储存或处理氢气时,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手册,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硝酸)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硝酸)---一、产品名称硝酸二、危险性说明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的化学品,具有以下危险性:1. 腐蚀性: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部位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
2. 氧化性:硝酸能与可燃物质发生激烈反应,容易导致火灾或爆炸。
三、安全措施为了确保使用硝酸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 使用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当操作硝酸时应先穿戴防护装备。
2. 使用注意事项:-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硝酸,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 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存放硝酸时应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
- 操作硝酸时,要小心轻放,避免剧烈晃动和碰撞,防止泄漏和溅出。
3. 应急处理:- 发生泄漏或溅出时,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事故现场,确保自身安全。
- 使用合适的吸收剂将泄漏物吸收,注意防止进入排水系统。
- 若泄漏涉及大面积或无法控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四、急救措施任何与硝酸接触导致的伤害都应该及时进行急救处理:1. 皮肤接触:- 立即脱离接触区域,并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有异常,立即就医。
2.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用纯净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并立即就医。
3. 吸入:- 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畅通。
- 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4. 吞食:- 避免催吐。
立即就医,并向医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
五、存储和运输硝酸的存储和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1. 存储条件:- 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2. 包装:- 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密闭包装。
- 包装必须具备耐腐蚀性和密封性。
3. 运输要求:-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区的运输法规和标准。
- 避免与其他危险品混装混载。
六、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硝酸应按照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进行处理。
1. 废弃物分类:将废弃硝酸分为有害废弃物进行分类。
2. 处理方法:根据当地法规和规定进行合法的废弃物处置。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熔点(℃):—81.8/119kPa
沸点(℃):-83
相对密度(水=1):0.62
饱和蒸气压(kPa):4053(16。8℃)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Cu、Ag、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四)
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
油漆
(树脂)
【接触后表现】损害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取决于接触物物理化学性质、浓度,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长短。轻者仅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豆疹,重者发展到形成水疱,大疮,糜烂、溃疡、坏死。自觉瘙痒、灼热、肿痛,严重者头痛、恶心、发热、畏寒。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218.8
沸点(℃):—183.1
相对密度(水=1):1。1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3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部至少15MIN。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一)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乙醇(工业酒精)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皱裂和皮炎。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蒸汽相对密度(空气=1):1.59【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被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至少15MIN。
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膜液(异丙醇)【健康危害】接触高明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
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皱裂。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有刺激性。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88.5℃沸点(℃):80.3℃相对密度(水=1):0.79饱和蒸气压(kPa):.40(2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不慎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储运注意事项】1.库房阴凉、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
2.控制灌装流速(不超过3m/s)且接地,防止静电积聚。
3.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卤素。
1 / 7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二)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氧气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水=1):1.1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3【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不慎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
人工呼吸。
就医。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乙炔气【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
【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81.8/119kPa沸点(℃):-83相对密度(水=1):0.62饱和蒸气压(kPa):4053(16.8℃)【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Cu、Ag、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身体防护措施】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在一般环境下作业不需特殊防护。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附注:【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5.1.12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2 / 73 / 7不应小于5 m ,两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 ,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三)危化品易燃易爆 禁 止 携 带 火 种 且 对 人 体 有 害 请 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润滑油(液压油)【急性中毒】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
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危险性理化数据】 自然温度(℃):248 闪点(℃):140 相对密度(水=1):<1 外观: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危险特性】与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不慎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置】【消防措施】切割油(航空煤油)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途径侵害人体;【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煤油蒸气,常先有兴奋, 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 肌肉震颤,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糊 等。
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液态煤油 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危险性理化数据】 闪点:38℃自燃温度: 超过 425℃ 凝固点:-47℃(-40℃for JET A) 露天燃烧温度:260-315 ℃ 最大燃烧温度:980 ℃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 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不慎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不慎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如发生呕吐,使其取 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
就医。
【泄漏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接触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