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 治疗偏方
面部痉挛治疗土方法

面部痉挛治疗土方法
首先,面部痉挛患者可以使用艾叶来治疗。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面部痉挛的症状。
患者可以将艾叶煎水喝,也可以用艾叶外敷患部,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次,患者还可以使用姜汁来治疗面部痉挛。
姜汁具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面部痉挛的症状。
患者可以将生姜榨成汁,然后外敷在患部,每天多次,可以有效改善面部痉挛的情况。
此外,患者还可以使用中药来治疗面部痉挛。
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调理人体的气血,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白芷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的土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帮助治疗面部痉挛。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其次,患者需要避免受凉,尤其是面部,因为受凉会导致面部肌肉的痉挛加重。
另外,患者还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帮助身体恢复。
总的来说,面部痉挛的治疗土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希望以上内容对面部痉挛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面肌痉挛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面肌痉挛的食疗方法有哪些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偏方1.防风附子饮制法:白附子、僵蚕、钩藤、蝉蜕、防风、海风藤各30g,川芎27g,马钱子9g。
先将上述药材一起研为细末,并用适量蜂蜜捏成重量为6g的药丸。
用法: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每次1~2丸,每日3次。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可使痉挛症状得以缓解。
2.蚣当归饮制法: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当归、赤芍、鸡血藤各12g,羌活、防风、白芷各10g,川芎9g。
将上述药材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后用温火熬制成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此药方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经常服用可减轻或控制痉挛。
3.蚣朱砂散制法:蜈蚣18条(去头足),朱砂9g。
将两者放在一起并研为细末,然后分为等量的18包。
用法:每次取1小包药末,并和防风(15g)一起熬成药汤饮用。
每日3次,6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药方有息风止痉、舒筋通络的作用,可有效控制痉挛发作。
治疗面肌痉挛的药膳1.生地蝎子汤制法:取适量猪瘦肉、生地黄、枸杞子、天麻及陈皮,并准备全蝎1只及生姜适量。
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清水后用文火炖煮至肉熟。
每日喝汤,可连服数日。
适用于中期及恢复期的患者,或伴有耳鸣、头晕及麻木者。
功效:祛风通络,舒筋活血。
2.天麻鸽子汤制法:取鸽子1只,天麻适量。
将两者一起放入砂锅中,并用文火熬制至肉熟。
加入适量调料,趁热食用(吃肉喝汤),每日1次。
功效:鸽子肉具有补肝肾及益血气的作用;长期食用此药膳,可达到补气益血、息风解痉的功效而促进康复。
3.枸杞莲蓉汤制法:取火麻仁、肉莲蓉各12g,橘红(橘子皮)3g,葡萄干、枸杞子、山药、莲子肉各2g,大枣、胡桃肉各2枚。
将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后用文火熬制。
趁热饮用药汁,每日2~3次。
功效:补中益气、舒筋活络,长期饮用可使痉挛症状得以缓解。
面肌痉挛辅助治疗饮食薏苡仁陈皮粥(1)制法:准备薏苡仁50g,云茯苓20g,白芷9g及陈皮6g。
面部筋挛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面部筋挛,又称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搐,表现为眼睑、口角、鼻唇沟等部位肌肉的阵发性痉挛。
中医学认为,面部筋挛属于“筋惕肉瞤”范畴,多由肝风内动、气血瘀滞、肝肾亏损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以调和阴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滋养肝肾为主要原则。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1. 肝风内动型症状: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治法:平肝息风,清热解毒。
方药:(1)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黄芩、牛蒡子、白芍、夜交藤、甘草。
(2)羚羊角汤:羚羊角、钩藤、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当归、丹皮、甘草。
2. 气血瘀滞型症状:面部肌肉抽搐,伴有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质暗红、脉涩等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1)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2)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冰片、牛膝、甘草。
3. 肝肾亏损型症状:面部肌肉抽搐,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方药:(1)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2)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三、中医非药物治疗1.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手法,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抽搐症状。
手法:(1)轻柔面部肌肉,放松面部肌肉紧张。
(2)按揉太阳、风池、翳风、颊车等穴位,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3)按揉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面部肌肉抽搐。
穴位:(1)面部穴位:太阳、颧髎、颊车、地仓、承浆等。
(2)经络穴位: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方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中药,如川芎、红花、桃仁、牛膝等。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挛面肌抽搐治疗网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
挛面肌抽搐治疗网
疗法提供: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田庆华
治疗方法:
①
常规取穴:阳白、太阳、下关、颧骨羽人彡、攒竹、四白、颊车、地仓、合谷及抽动局部阿是穴。
针刺方法:每次选5~6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禁用电针。
②
董氏奇穴取穴: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
穴位定位:侧三里在胫骨前缘,四花上穴(在膝眼直下3寸)向外横开1.5寸;侧下三里在腓骨前缘,侧三里直下2寸;中九里位于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
针刺方法: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均为单侧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针刺0.5~1寸;中九里针刺1~2寸。
均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禁用电针。
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
中医学认为,多由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风寒袭络所致。
单纯针刺常规穴位疗程长,见效慢。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面肌痉挛系由面神经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
面肌痉挛的发作多为敏感者,用眼过度及疲劳、精神紧张、睡眠差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董氏奇穴中侧三里、侧下三里主治牙痛、面部麻痹等;中九里主治背痛、腰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等。
颊车、地仓、下关、四白、阳白、太阳、颧骨羽人彡、攒竹均为治疗口眼歪斜的特效穴;合谷善治头部疾病,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有“面口合谷收”之称。
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引言面肌痉挛,又称为面部抽搐,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疾病。
由于面肌痉挛紧密关系到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在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供大家参考。
一、扎罗台方名扎罗台方剂组成1.荆芥15克2.紫苏15克3.马齿苋15克4.青蒿15克5.番泻叶15克方剂制备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6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此方主要功效为祛风、活血、舒筋。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3个月。
二、银翘散方名银翘散方剂组成1.银翘8克2.菊花8克3.防风8克4.苍耳子8克5.薄荷8克6.荆芥8克7.连翘8克8.甘草4克9.白花蛇舌草8克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此方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解表利咽。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1个月。
三、祛痰化湿汤方名祛痰化湿汤方剂组成1.苍术10克2.厚朴10克3.陈皮10克4.茯苓10克5.百部10克6.青皮10克7.桔梗10克8.神曲10克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15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此方主要功效为祛痰化湿、舒筋活络。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2个月。
四、通络活血颗粒方名通络活血颗粒方剂组成1.当归10克2.川芎10克3.蛇床子10克4.丹参10克5.赤芍10克6.木瓜10克7.红花10克8.甘草5克9.薄荷5克方剂制备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此方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3个月。
五、针灸疗法简介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之一。
面肌痉挛偏方验方秘方内服外敷汇集待整理

面肌痉挛偏方验方秘方内服外敷汇集待整理面肌痉挛1.白芍可治肌肉痉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证实,白芍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并有抗炎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
用其治疗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
面肌痉挛白芍45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用2个月。
2. 腓肠肌痉挛白芍30克,桂枝、甘草各15克,木瓜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一般服药3~5剂可减轻或痊愈。
3. 肌肉痉挛综合征白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上肢肌痛加伸筋草、桂枝;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痛、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肋肌痛加柴胡、桔梗;腹肌痛加佛手、白术。
一般服药6剂左右,症状可全部消失。
4. 某医院诊为面肌痉挛,予安坦、安定、谷维素等治疗数日,效果不著而求治于中医。
诊见患者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上及眼睑,下及口角,伴心烦,失眠,梦多,舌淡、苔薄而少津,脉沉细而弱。
辨证为血虚肝旺,予乌梅四物汤加味,效不显;复诊辨为风阳上扰,予天麻钩藤饮,效仍不著。
后辨为心脾两虚,肌肉失濡,虚风内动,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浮小麦各30g,大枣15枚,龙眼肉10g,炒酸枣仁15g,天麻(冲)5g。
水煎温服,3剂见效,10剂收功。
后以逍遥丸合人参归脾丸以资巩固。
随访2年未见复发。
5. 加减天麻钩藤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各35g,白芍、黄芪各30g,当归、川芎、牛膝、杜仲、茯苓各20g,桂枝、独活各15g,炙甘草10g。
治疗面肌痉挛偏方5. 【处方1】组成:胆南星8克,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毫升,混匀。
用法:每次取药粉0.2克,敷脐,常规法固定。
每周换药1次。
主治:面肌痉挛。
6. 【处方2】组成: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10-15克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
中医特效偏方单方大全之面肌痉挛

中医特效偏方单方大全之面肌痉挛
导读:面肌痉挛症,以一侧面肌的阵挛性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妇女为多,病因未明,似属祖国医学筋惕肉润症范畴。
镇痉汤
【组成】秦艽、防风、白芷、白附子、僵蚕、白花蛇舌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服。
【功效】散风祛疾,活络止痉。
【主治】原发性面肌痉挛症,属外风合痰型。
多兼头痛、鼻塞、恶风、肢体痛,苔薄白腻、脉浮滑。
【来源】天津著名老中医朱广仁验方。
龙齿牡蛎汤
【组成】生熟地黄、枸杞子、白、钩藤、白附子、僵蚕、生龟版、生龙齿、
生牡蛎、地龙、全蝎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肓阴平肝,祛痰熄风解痉。
【主治】原发性面肌痉挛症,属风阳夹痰型者。
常兼眩晕、头痛、耳鸣、肢麻震颤,舌红苔腻、脉弦细而滑。
【来源】天津著名老中医朱广仁验方。
祛痰清肝汤
【组成】胆草、黛蛤散、柴胡、郁金、竹茹、胆南星、僵蚕、全蝎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泄肝火,祛痰止痉。
【主治】面肌痉挛,肝火痰扰型
【来源】天津著名老中医朱广仁验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
系我们处理。
面部肌肉痉挛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面部肌肉痉挛治疗方法
导语:当患上疾病的时候,任何的患者都希望能够尽管的恢复健康的身体,面部肌肉痉挛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面不上,是一种很危险的疾
当患上疾病的时候,任何的患者都希望能够尽管的恢复健康的身体,面部肌肉痉挛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面不上,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虽然该种疾病在初期的时候不是那么的严重,但是在后期加重的时候会变的很危险,一定要找到好的办法来进行治疗,来看看文章做的相关介绍:
面部肌肉痉挛治疗方法
1。
用湿热毛巾外敷。
热敷祛风,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或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
2。
自行按摩患侧。
可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
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3。
保持口腔清洁。
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4。
护眼。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或戴眼罩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5忌冷。
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或面部神经痉挛症。
主要症状是半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地阵发性不规则抽搐,常先开始于眼轮匝肌,表现为一侧眼睑闪电样不自主地抽搐,较严重者则扩展到同侧的其他面部表情肌,面部以牵引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可见,每日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极个别的可能有睡眠中发作,或两侧同时发生。
病程长的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常与情志刺激、精神紧张、劳累伤脾、气血虚少或肝阴不足,筋脉失养,以致肝风内动,而致肉颤筋惕,遂发肌肉抽搐痉挛。
方1
【组成】全蝎、僵蚕、防风、白芷、羌活、荆芥穗、天麻各15g。
【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共研成细末,瓶贮密封备用。
临用前先用75%乙醇或温开水洗净患者脐孔皮肤,趁湿取药末填满脐孔,外用胶布封贴,每2天换药1次,病愈停药。
【说明】本方适用于面肌痉挛。
症见一侧或双侧面肌不规则跳动,甚则出现半侧面肌强烈抽搐,每天发作10余次或数十次不等。
方2
【组成】雄黄3g,醋芫花50g,马钱子生物总碱0.1mg,胆南星8g,白胡椒挥发油0.05ml。
【用法】将前4味药混合研成细末,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ml,混合均匀,贮瓶密封备用。
临用前先用温开水洗净患者脐孔皮肤,趁湿取药末0.2g,填入患者脐孔,盖以软纸片和棉球,外用胶带封固。
每2天换药1次,病愈为度。
【说明】本方适用于面肌痉挛。
方3
【组成】止痉散:胆南星8g,明雄黄3g,醋芫花50g,黄芪30g,马钱子总生物碱0.1mg。
白胡椒挥发油0.05ml。
【用法】上药烘干研为细面,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ml,混匀,密封保存。
用温水洗净并擦净患者脐部,将止痉散250mg敷入脐中,用胶布固定。
2-7天换药1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