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2)、可燃性
①、与氧化铜反应 (3)、还原性 ②、与氧化铁反应
③、与二氧化碳反应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原理: 二 氧 化 ②、装置: 碳 的 制 ③、验满: 取
④、检验:
4、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Leabharlann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毒性 与氧化铜反应
(3)、还原性 与氧化铁反应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随堂练习
练一练
1.请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相关内容用
直线连接起来
金刚石硬度大
冰箱除臭剂
石墨的导电性好
切割玻璃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
干电池电极
2.“依靠科学战胜非典”佩戴一种含有活性炭的口
罩可以预防“非典”,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吸__附___
作用。
一、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请用字母标号表示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每种装置只能用一 次):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5)写出上述装置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
___既__不__能__燃_烧__也__不__能_支__持__燃__烧__的性质。

第六单元复习课

第六单元复习课

a.灭火 ; 用 b.干冰做制冷剂; 途 c.化工原料; d.气体肥料。
气体的制取装置
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 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装置—— 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
气体的发生装置(1)
气体的发生装置(2)
气体的收集装置 ——排水法 适用于: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的收集
习题练习 2

CO2和CO物理性质的比较
CO2 CO
色、味、态 密 度
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无味的 气体。 比空气的大 比空气的略小
溶 解 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CO2和CO化学性质与用途
CO2 化 学 性 质 CO
1、不燃烧,也不支持 1、可燃性。 燃烧。 2、毒性。 2、与水反应。 3、还原性。 3、与石灰水反应。 a.作气体燃料(如:水 煤气的主要成分); b.用于冶金工业(如: 工业炼铁)。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 第六单元
碳和碳刚石、石墨、C60 2、碳的氧化物 CO2和CO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比较
物理性质 金刚石 色、态,硬度大 化学性质 用途 裁玻璃
石 墨 软、滑腻、导电 性能 C60 结构决定性质。
铅笔芯 电极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 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性质决定用途。
气体的收集装置(2)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装置选择

选择理由:固、液混合,不需加热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合理即 ⁠
可) (任写一条)。
1
2
3
4
5
6
7
考点2 CO与CO2的性质及用途 3. (娄底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 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4.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B)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类型三 气体的检验和鉴别 7. 下列操作方法中,鉴别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D ) A. 测量两瓶气体的密度 B. 测量气体的溶解性 C. 称量两瓶气体的质量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B. 用MnO2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2和O2 D. 用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来区分CO和H2
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 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 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1
2
3
4
5
6
7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中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 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 进新陈代谢。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 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第八中学张茂华一、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二、教案背景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

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

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

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

(百度搜索:用方程式表达以下转换过程C→CO2→H2CO3→CaCO3)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一)、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二)、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三)、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五、教学流程: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猜谜语入手,引出CO和CO2两种物质,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气味

密度 比空气密度略小
无色、无味、气 体
比空气密度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考点讲练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可燃性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 , 有可燃性:2CO+O2 点燃 2CO2 不能供给呼吸
是否与水反应
能与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是否与石 灰水反应
(4)实验分析: 在该反应中,CuO 失去氧 变为Cu,这种含氧化合 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 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 为铜的物质,它具有 还原性 。
考点讲练
(5)注意:a.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b.做该实验时因为有气体生成,所以必须先检查装置的
反应气结密束性后,先撤
,后导撤气管
石﹣﹣切割玻璃 D.石墨﹣防毒面具
考点讲练
考点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_非__常__稳_定____。 2.可燃性 (1)当碳充分燃烧时: 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 CO2 (2)当碳不充分燃烧时: 化学方程式: 2C+O2 点燃 2CO
考点讲练
3.还原性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 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化学方程式: 2CuO+C 高温 2Cu+CO2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2020•郑州二模)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物质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D )A.元素组成不同
B.化学性质相似
C.硬度、导电性不同 D.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2020•平邑县校级模拟)下列有关物质与其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掌握碳的几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进一步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方法。

3、构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体系。

二、知识体系构建
1、单质碳物理性质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整合】分析下图中的五种物质,将能转化的用→连接起来。

H2CO3
CO CO2 CaCO3
C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利用或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是因为;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选择,理由是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方法:选择,理由是。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一、达标练习。

1.(2016•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
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2、推断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硬度
无色透明、正八 面形状的固体 最硬 很高 不导电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 细鳞片状固体 质软、滑、在纸上 可留下痕迹 高、耐高温 导电
熔点
导电性
用途
钻石、刻划玻璃、 润滑剂、铅笔芯、 切割大理石 作电极
一、碳的单质-----无定形炭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 杂质构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 它具有吸附能力。
CO2与H2O反应生成 碳酸,碳酸使紫 色石蕊变红.碳酸 不稳定,受热易分 解.
三、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与社会 CO2
毒性
无毒但含量高 时会使人窒息
CO
有毒,与血红蛋白 结合,使人体缺氧 严重污染空气
对环 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升 境的 高会产生“温室效 污染 应”,使全球变暖
1、作气体肥料 2、灭火 3、作致冷剂、人工降雨 4、作化工原料 5、制碳酸饮料
用途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1、使地球温度升高,两极冰川 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 海城市。 2、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造成温室效应的因素 大量使用含碳燃料,乱砍滥 伐,使森林遭到破坏,导致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 上升。
防止温室效应的方法 减少使用含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是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间接地保护树木; 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纸张,减少造纸时所用的树木,间接保 护树木。
氢气
巩固练习一、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 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 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A )装 置,收集装置应选择( C )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
1、装置A中反应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CO2+ H 2O =H 2 CO
3
装置B 中反应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CaCO3 +H2O
C A B 紫色石蕊 澄清石灰水 说明CO2
装置C中反应现象是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拓展应用
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知识点四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①密度 ②溶解性 ③固态二氧化碳
2、化学性质
①“三不” ②与水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颜色变化?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
加热上述溶液,颜色变化?原因? (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检验二氧化碳方法
吸收二氧化碳方法
3、石墨的用途:铅笔芯、电极、润滑剂,与哪些物理性质有 关?
4、活性炭和木炭具有 的结构,具有较强的 于防毒面具,制糖工业脱色剂。 扩展应用 1、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是什么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也可能是 但不是 。 (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 性,用
知识点二
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举例说明) 2、可燃性 C+O2 = C+O2 = 用途: 氧气充足 氧气不足(写化学方程式)
3、还原性
C+CuO 现象: 用途: C+Fe2O3 = C+CO2 = (写化学方程式) =
知识点三 1、药品: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或 ②硫酸 和 。
不选用①浓盐酸
③碳酸钠的原因?
2、原理:(写化学方程式) 3、发生装置的选择:(装置学生画图: ①最简单发生装置 ②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③随时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 ) 4、收集方法? 原因? 收集装置(学生画图)? 5、步骤: 6、检验二氧化碳: 验满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 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的性质
知识点一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物理性质不同的 原因是? 2、金刚石是自然界中 的物质,常用于 。
B
A
D C
E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 装置应选择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 A ______。 D或 E 2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发 生装置应选择______,收集装置应选 B或 C 择______。 E 或F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 D B或 C 选择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作燃料。在实 验室中用碱石灰和乙酸钠两种固体混合 加热来制取。实验室制取甲烷应该选用 的发生装置 A,收集装置是 E或F
F
② 如何除去CO2中的CO?
如何除去CO中的CO2 ?
中考衔接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2、一种无色气体X与灼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 种气体Y,Y气体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X气体, B 则X、Y分别是( ) A、CO2、O2 B、CO2、CO C、CO、CO2 D、O2、CO
3、用途
(写化学方程式)
①气肥 ②化工原料 ③灭火 ④干冰用途
知识点五 温室效应 1、产生原因
2、危害
3、治理措施
知识点六
一氧化碳的性质
②毒性,原因 CO+O2 = 现象:
(写化学方程式)
1、 ①溶解性 2、可燃性Βιβλιοθήκη 用途:(写化学方程式)
3、还原性
CO+CuO
现象:
用途:
①步骤: ②尾气处理?为什么? 拓展应用 ① C H2 CO 在化学性质有什么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