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考点_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全)

合集下载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故选A。
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C、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B.通过分析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B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最新】中考化学(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0讲 碳的氧化物

【最新】中考化学(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0讲 碳的氧化物

毒性 用途
无毒 灭火、光合作用、作 气体肥料、作化工原 料、干冰作制冷剂
有剧毒 可燃性作燃料 还原性冶炼金属
温馨提示: 1.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碳酸, 不是干燥的 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很不稳定, 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 和水。考ຫໍສະໝຸດ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 (O3)、甲烷(CH4)、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 高温 点燃
可燃性
不能燃烧,一般也不 支持燃烧 没有还原性, 有弱氧化
还原性
性,如 CO2+ C===== 2CO
与水 反应 与石灰 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CO2===CaCO3↓+H2O
不能与水反 应 不能与水反 应
(2)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利 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 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 ℃ 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 弊 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极端气候事件发 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等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 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产生 ①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②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二氧化碳的吸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 溶物,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的发生,实 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 二氧化碳,故 A 不正确;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既利 用了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故 B 正确;二氧化碳 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红色,故 C 错误,

初三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鉴于化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初三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有所协助。

[考点梳理]考点1 碳的单质⒈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拟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 石墨(由碳元素组成)硬度最硬软,在纸上可留下痕迹熔点很高高、耐高温导电性不导电导电(良好)导热性无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结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陈列不同⒉木炭、活性炭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⒊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考点2 碳的化学性质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生动(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运用:解释现代字画为什么阅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为什么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⒉碳的可燃性(相反的反响物,因反响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充沛熄灭 C + O2 ===== CO2放热不充沛熄灭 2C + O2 ===== 2CO⒊碳的恢复性(以木炭恢复CuO为例)用于冶炼金属⑴现象:黑色粉末变白色,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⑵化学方程式:C + 2CuO ===== 2Cu + CO2C + CO2 ===== 2CO考点3 氧化恢复反响(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剖析)⒈氧化反响、恢复反响:物质与氧发作的反响叫氧化反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响叫恢复反响。

⒉氧化剂、恢复剂:在化学反响中,供应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得氧的物质叫恢复剂。

⒊氧化性、恢复性:在化学反响中,物质供应氧的性质叫氧化性,物质攫取氧的性质叫恢复性。

考点4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⒈发作装置的选择依据固体和固体反响:如:2KMnO4===K2MnO4+MnO2+O2反响物的形状如:CaCO3+2HCl==CaCl2+CO2+H2O固体和液体反响气体发作装置如:2H2O2=====2H2O + O2反响条件(能否需求加热、加催化剂等)⒉搜集装置的选择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排空气法优缺陷:纯度不高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气法需验纯,但较枯燥气体搜集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优缺陷:搜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考点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⒈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⒉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留意:⑴不能用浓盐酸替代稀盐酸,由于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⑵不能用稀硫酸替代稀盐酸,由于稀硫酸与CaCO3反响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掩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外表,阻止反响的停止;⑶不能用Na2CO3 或CaCO3替代大理石(或石灰石),由于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响速度太快,方便于搜集。

九年级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既是地球上的基本元素,也是生命的基础。

而碳的氧化物则是由碳和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一、碳的基本特性碳是周期表上的第14个元素,原子序数为6,化学符号为C。

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存在形式有纯碳和有机化合物。

纯碳经常以石墨、炭、金刚石等形式出现。

1. 四价性: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壳有4个空位,因此它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其他共价键。

2. 高稳定性:碳原子的键能非常高,这使得碳化合物能够稳定存在。

3. 多样化结构:由于碳原子的多价性和自由旋转的能力,碳化合物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结构。

二、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主要有四种氧化物,分别是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三氧化碳(CO3)以及四氧化碳(CO4)。

1.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它是由一份碳和一份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CO。

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不完全燃烧,例如燃烧木材、天然气或汽油时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致命的气体,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它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导致缺氧。

因此,使用燃气设备和火源时要注意通风和安全。

2.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式为CO2。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体呼吸产生的废气。

它的浓度的增加与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有关。

在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地壳中的碳储量来维持平衡。

3. 三氧化碳(CO3):三氧化碳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也被称为过碳酸。

过碳酸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质,可以被还原为二氧化碳和氧气,或者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作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4. 四氧化碳(CO4):四氧化碳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由于逆反应的存在,它通常只在不稳定的条件下存在。

虽然四氧化碳没有实际应用,但研究它的存在形式有助于我们对碳氧化物的理解。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详细解析)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详细解析)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命题点1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武汉)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高B.可燃性C.难溶于水D.常温下呈固态2.(2023长沙)“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3.(2023连云港改编)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木炭有还原性可还原金属氧化物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命题点2CO和CO2的性质及用途4.(2023常州)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B.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隙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5.(2023金昌)下图中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6.(2023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7.(2023抚顺辽阳本溪)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8.(2023龙东)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9.(2023衡阳改编)2023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中的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它的建设应用了智慧建造技术,减少使用钢材2800吨,采用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总结:碳的单质:碳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和富勒烯等。

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且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碳的化学性质: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它可以与许多元素发生反应,如氧气、氮气、氢气等。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它可以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通过呼吸色素吸收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碳酸盐是由金属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如碳酸钠、碳酸钙等。

碳酸氢盐是由金属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钙等。

它们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和碱。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归纳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归纳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氧气(O 2)和臭氧(O 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2、碳的单质:⑴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 钻探机的钻头等;⑵.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极等。

⑶.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防毒面具里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⑴.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国古代的书法和字画能够保存长时间的原因。

⑵.碳具有可燃性: 完全燃烧 C+O 2 点燃 CO 2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足)2C+O 点燃2CO⑶.碳具有还原性 C + 2CuO 高温 2Cu + CO 2 ↑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二氧化碳的制法:⑴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①.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是则用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②.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以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 CO 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⑵.CO 2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②发生装置:固+夜 不需加热③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④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气体; ⑤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1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点睛】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镂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金刚石、Go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

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高温Cu+CO个【答案】D【解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

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煤炭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近些年的乱砍滥伐使土地沙漠化严重,也是沙尘暴日益频繁,要减少土壤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就要植树造林,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江河中,要不然会污染日益缺乏的水资源,污水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最新中考考点_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全)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研究人员发现在镜片之间夹入石墨烯,具有“红外夜视”能力。石墨烯可用石墨为原料来制备。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间隔B.石墨烯中原子仍在不断运动
C.石墨烯与石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存在间隔,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也存在间隔,选项A正确;
B、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石墨烯中原子也在不断运动,选项B正确;
C、石墨烯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选项C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选项D错误。故选D。
故选D
【点睛】
根据现代使用的主要燃料是化石燃料,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就可减少酸雨;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就是因为土壤沙化严重;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江河中,要不然会污染日益缺乏的水资源来分析判断做法是否正确。
D、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6.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A. 、 、
B.C、CO、
C.Cu、CuO、
D. 、 、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但是氧气不会转化成氢气,故A错误;
B、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错误;
C、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正确;
A、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支持燃烧,图示操作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故B正确;
C、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正确;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故选B。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NaOH
B. CO2性质检验
C. 添加酒精
D. 制取CO2并验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是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详解】
8.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酸、沙尘暴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
B.煤炭脱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沙漠化
D.污水要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现代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要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要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
A.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故选A。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B、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C、C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故选A。
5.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