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考点3 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思想主张
百 墨家
家
争
鸣 法家
战国时期人,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战国末期人,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 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 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 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
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史料
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分类
文献(文字)史料 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 志、信件等
历史学习
①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 ②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获取途径 ③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 ④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⑤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实迹复原) 认识 研究历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历史,以相互佐证,这样更科学
【设问】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答案】确立县制;奖励耕织。
历史学习
3.【材料】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 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 方。
四羊方尊
历史学习
利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 周青铜器之一,出土于陕西临 潼,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 代表 样,又称为“武王征商簋”。腹 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 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 价值
利簋及铭文
历史学习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1.商鞅变法的启示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
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封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周王分封给亲王、功臣、先代贵族等,以建立诸侯国。
周王为天下共主,掌握全国最高权力,通过分封制度将自己的亲信和功臣分派到各地,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受封条件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信和功臣,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属或功臣,具备忠诚和可信的品质。
其次,受封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能够保卫封地和国家的安全。
最后,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命令和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三、权利与义务受封者享有封地内的统治权和受益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军队和税收制度。
同时,受封者也承担了保卫封地和国家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和调遣,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
此外,受封者还要承担向周王交纳贡赋、朝觐、服役等义务。
四、封地管理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封地是由周王授予的,受封者要在封地内建立自己的政府和军队,管理封地内的人民和资源。
同时,周王也会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制度和法律,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会受到惩罚。
五、宗法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宗法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法制度是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内的长子继承家族的地位和财产,而其他的儿子则要离开家族,自立门户。
这种制度保证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也使得国家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之,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分封制度、受封条件、权利与义务、封地管理和宗法制度等方面。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西周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色。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土地被分割成若干个封地,然后由君王按照功勋和忠诚度分封给诸侯。
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分封制在政治上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在这种制度下,君王拥有最高的权力,但又需要依靠诸侯来维持统治。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但又要向君王效忠。
这种政治制度既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统一,又保证了地方的稳定和独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其次,分封制在经济上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可以自行开发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种分权的经济制度,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古代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再次,分封制在社会上促进了封建礼教和家族伦理的发展。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和士大夫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可以自行制定法律和规章,可以自行组织军队和治理民众。
这种分权的社会制度,使得中国的社会得到了稳定和繁荣。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封建礼教和家族伦理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社会在古代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最后,分封制在文化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和士大夫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可以自行发展文化和教育。
这种分权的文化制度,使得中国的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得中国的文化在古代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总之,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色。
这种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分封制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K12学习】20XX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20XX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程标准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4.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
6.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考点一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1.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生活;已经会制造、使用工具和使用火。
2.半坡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省西安市,是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粮食作物,还种植蔬菜;住着的房子;彩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发现于省余姚市,是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粮食作物;住着的房子;还挖掘水井,饲养家畜等。
考点二炎帝、黄帝的传说 1.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
3.联合:炎、黄两帝曾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为争夺中原地区,二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走向联合。
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考点三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为了巩固的统治。
高一历史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键入文字]
高一历史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都城和洛阳附近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
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
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
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1。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又称西周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分封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殷商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时间。
西周时期的军务、法制和经济都有着重大的改革并有所发展,而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担负维护全国政治稳定的责任、实现统一统治、维护边境安全、健全国家治理等作用,为春秋时期及以后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周分封制正式实施于鲁国,当时封建制度实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一套从王到一等士大夫一直到民宗的统括制度。
其中,王依靠审视、命兵士、表示令法来处理民间和外族事务,而一等士大夫则以封地、分官、撰文指示皇族和大夫事务;民宗则督筷地区官吏,并实施政治改革,以团结全国人民。
其次,西周分封制下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国籍制度及国法制度也出现了,鲁辩就是其中一个根本性的改革,该制度实行“仁法”,也就是明确地把重心放在民众的利益和当代的社会需求上,而不是被一族之恩、一族之法所禁锢。
此外,西周分封制下政教分离的思想也开始流行,也就是说,它受到文化思想和经济利益割裂的概念。
另外,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王室在宗室分封之上继续拥有集权,宗室分封之下被迫于中央,助力王室统治。
总之,西周分封制因其时代背景和一系列具有鲜明特点的改革而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周的分封制讲解

略
略
历史 加强了统治,开发边远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作用 西周延续数百年的强盛。 部的稳定和团结。 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
特点 等级森严, 部族色彩浓厚。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巩固
汉初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变化
朝代
制度
标准 品行 门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汉朝 察举制 魏晋南 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发展规律: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选择方式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阶段 朝代
中央集权(中、地)
专制主义(君、相)
形成 秦
汉初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发展为 藩镇割据 军事行政财政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巩固 武帝
完 善
内外朝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三分)
唐
加强 宋
新发 展
元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中书省
强化 明
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清:行省制度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
实质
大宗——小宗
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深度解读:
西周的分封制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以至于明王朝时期,
太祖朱元璋还进行过分封番王。
这种既赋予诸侯的权利,又规定诸侯的义务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天子的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
当时来说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个诸侯的强大与诸侯位的世袭制,最终是削弱了天子的统治集权,与当初实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层次内容:本考点为简述层次(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复习时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西周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
诸侯的权利: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直击中考:在我省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多以选择题行事出现。
主要考
制。
(1)分封的目的: 。
(2)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 和 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 。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 的命令;向天子 ;平时 ,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 ,
(2010年·佛山)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
关系是
A .王都与封国都邑
B .均为封国都邑
C .王都与郡府
D .均为郡府
【解析】这一题考察的是分封制,镐京是当
时的西周天子所在地属于中央政权所在地,而曲阜是诸侯国的府地。
【答案】A
、
(07·连云港)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
联系……”。
这主要是评价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08·泰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4、(09·汕头)《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5、(09·恩施)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奴隶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6、(08·汕头)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10·东营)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2、(10·苏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10·滨州)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10·扬州) “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反应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有关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西周为加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B .分封制赋予诸侯的权利也规定诸侯必须履行的义务
C .分封制没有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
D .分封制也是最终导致周天子大权旁落,徒有虚名的原因之一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炫耀周天子的权力和显示周天子的威风
C.巩固和加强西周的奴隶制统治
D.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何种形式产生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