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

合集下载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

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等级

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等级

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等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周是一个充满着魅力的时期。

西周王朝的隆盛和秩序的建立,离不开其独特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等级。

这些制度为西周王朝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其治理运作的核心。

根据《周礼》的记载,周天子将国土划分为诸侯分封的封地,每个封地由一位贵族统治。

这些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同时也要向周天子臣服纳贡。

这种分封制度确保了政权的集中和控制,同时也赋予了贵族阶层一定的权威和地位。

根据封地的大小和重要程度的不同,贵族们被授予不同的封号。

在西周封建等级中,天子位居尊贵的最高地位,被称为“霸”。

次于天子的是三公,包括宰、师、司马,他们负责辅佐天子的统治和管理国家大事。

接下来是诸侯,他们被授予地位高尊贵的封号。

再次是伯,是国家的副官,负责监督封地的管理和统治。

其次是子,子犹子爵,在地方上负责维持秩序和执行各项政策。

最后是男爵,他们是地方的低级官员,负责进行基层治理。

封建等级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贵族的地位和身份,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建立。

例如,封建等级限制了贵族之间的争斗和争权夺利。

不同等级的贵族有着明确的职责和义务,他们需要保持彼此之间的平衡,并以更高尊贵的地位为榜样。

这种封建等级的建立还有利于加强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控制。

伯、子和男爵等级的下属将军、士卒等,居于等级体系的更低层,承担着更多的劳动和责任,确保了社会的资源分配和秩序的维持。

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等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封建等级的设立容易造成贵族之间的争斗和权力斗争,尤其是在周朝后期,贵族势力的削弱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瓦解。

同时,封建等级制度也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和人才的发展。

贵族的地位和权力主要通过世袭来维持,少有机会改变。

这不仅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壮大,也限制了底层人民的晋升机会。

尽管如此,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等级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封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封制
拥戴周王、定期朝见;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服从调兵;交纳贡赋。
小结
作用:
(1)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使周成为强国。
(2)消极: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落,威胁到了周天子的地位。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补充分封制的定义
2、为什么?
由分封制的地图,讲述分封的原因,由等级示意图让学生明白分封的内容。
3、怎么样?
用义务和权力讲清楚,分封制存在的稳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名称
分封制的含义和内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分封制要理解存在的原因、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讲述清楚。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不理解古代史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分封制需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这几个角度来理解,相对简单些。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烽火戏诸侯让学生了解诸侯的概念来引入分封制。
2.通过材料、地图让学生掌握分封制的含义、内容从而理解分封制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从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引入诸侯的概念,从诸侯再讲分封制。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意为“封邦建国”,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根据血缘亲疏和军功大小,对宗亲和功臣实行分封,建立诸侯国。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西周分封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西周分封制

固定下来,已以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

诸侯有该旅行怎样的义务呢?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 . . .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大致意思是:周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就是巡查所守卫的疆土;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就是汇报他的工作。

没有做不法的事情。

. . . . 如果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低其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朝见天子就派兵讨伐。

)材料二: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②受封者义务——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进献贡物;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各路诸侯前去救驾,这说明诸侯一定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服从天子调兵。

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镇守疆土和朝觐述职,军事上: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周王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被封者)(封者)缴纳赋税,服从调兵观察下图,反映出分封制怎样的特点?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层层分封)分封制建立。

4.分封的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史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奴隶制 D.世袭制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扩大西周统治基础D、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不包括:()A、亲戚B、功臣C、前代贵族后裔D、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小结。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又称西周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分封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殷商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时间。

西周时期的军务、法制和经济都有着重大的改革并有所发展,而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担负维护全国政治稳定的责任、实现统一统治、维护边境安全、健全国家治理等作用,为春秋时期及以后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周分封制正式实施于鲁国,当时封建制度实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一套从王到一等士大夫一直到民宗的统括制度。

其中,王依靠审视、命兵士、表示令法来处理民间和外族事务,而一等士大夫则以封地、分官、撰文指示皇族和大夫事务;民宗则督筷地区官吏,并实施政治改革,以团结全国人民。

其次,西周分封制下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国籍制度及国法制度也出现了,鲁辩就是其中一个根本性的改革,该制度实行“仁法”,也就是明确地把重心放在民众的利益和当代的社会需求上,而不是被一族之恩、一族之法所禁锢。

此外,西周分封制下政教分离的思想也开始流行,也就是说,它受到文化思想和经济利益割裂的概念。

另外,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王室在宗室分封之上继续拥有集权,宗室分封之下被迫于中央,助力王室统治。

总之,西周分封制因其时代背景和一系列具有鲜明特点的改革而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孟子·告子》
(2)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 务?
缴纳贡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 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什么?
人民
土地
卿大夫
人民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大夫
余青嫡子及庶子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士 小宗

知识结构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考点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分封制也称封建制, 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
名 即狭义的“封建”,由 制度,是中国古代解
词 解
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 决职权和财产分配、 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 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一种政治制度。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为什么实行)
(为什么实行)
目 “封建亲戚,以藩屏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
比如:血浓于水观念; 家族制度(祠堂、祖坟、 族谱、认祖归宗等);父
演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 权观念;男尊女卑;传
变 封制”,秦王朝在全国全面推行 宗接代;任人唯亲;家
单一的“郡县制”。
国同构(家是小国,国

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形成

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形成

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形成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其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对后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是封建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西周的分封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是指国君将国家的疆土划分为若干个封地,然后将这些封地分封给贵族来统治。

西周初年,周武王打败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稳固统治,他分封了许多功臣和亲族。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封建分封制度。

在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分封的依据主要是个人的功绩和血缘关系。

功臣和亲族可以被封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称为诸侯。

被封的贵族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权和权力,但也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效忠于国家和君主。

二、封建形成的过程西周的分封制度对于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封建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土地私有制、君臣关系和等级制度等基本特征。

首先,西周的封建制度导致了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随着分封的逐渐扩大,封地的所有权逐渐转变为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贵族可以占有并支配自己的封地,这是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

其次,西周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君臣关系。

贵族被封为诸侯后,成为君主的直接统治对象。

君主可以享有诸侯的效忠和贡献,诸侯则享受相应的特权和尊荣。

这种君臣关系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最后,西周的封建制度也带来了等级制度的形成。

分封的封地根据其大小和重要性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贵族也根据其封地的等级来确定其地位和待遇。

这种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封建社会也都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制度。

三、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封建形成的意义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封建制度形成的重要先导,对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西周的分封制度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封地私有制、君臣关系和等级制度等基本特征都在西周时期得以确立,为后来的封建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和范例。

其次,西周的分封制度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通过分封封地,国家对贵族实行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增强了君主的统治能力。

1 西周的分封制

1 西周的分封制
“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 与诸侯分而治之。”
2.西周为何要实行分封制?
燕 齐
秦 楚
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 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 以周亲屏周。
——《左传》
2.西周为何要实行分封制?
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和), 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真封建自周公始”。(梁启超)
3.分封制有哪些内容?
积极影响:
(1)扩大了疆域,加强周 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 了周王与诸侯的政治隶属 关系;
(2)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 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 紧密。
分封制的发展演变 逐步瓦解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5.分封制对西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日益 强大,逐渐演变为割据势力。
西的分封制
湖大附中 黄利红
周朝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礼乐文明 青铜文明 华夏文明
周朝为何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王朝?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1.什么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诸侯对嫡长子以外的宗
室实行土地和权力进行分配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张岂之)
西周初期分封示意图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授民授疆土”
3.分封制有哪些内容?
名义上的统治权
(3)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权力: 设置官员 实际的 建立武装 统治权 征派赋役
义务: 服从命令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朝觐述职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 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3.拓展提升
[深度思考]
数字媒体资源库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难点突破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 级制度示意图
天 子 天 子 天 子 天 子 始祖
宗法制与分 封制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 的基础,也是分 封制的原则,分 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制度上的体 现。▼
平民
嫡长子继承制
/
第6页
史料六
探究1
显 探究2 隐
返回目录结束放映源自3.拓展提升[深度思考]
数字媒体资源库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思维引导】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理解分封制 与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 政治 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 会的 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 基础之上,井田 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也随之瓦解。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 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 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 周走向强盛。
错因分析
数字媒体资源库
易错矫正
误区警示
封建的含义原本是“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 本题易错原因在于不 封邦建国”,简称“封建 逐步瓦解;秦朝统一 能 正确理解“封建” ”,即分封制。近代以来 全 国 后 全 面 废 除 分 封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 含义。材料“封建 制 ,实行中央集权制 研读中国历史,一般把战 ” 的内涵是“封邦建 度 ;西汉 实 行郡国并 国时期至 1840 年鸦片战争 国”,指分封制。选 前称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 行 制,分封制仍然存 项 A 、 C 、 D 都是此意; 期,即封建有两个理解角 在 ,B 但 这一时期中国 选项 “ 封建领主”指马 度:一是分封制,二是指 政 治制度的主体是中 克 思主义里阐述的社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封建 央集权制度。 会形态 ——封建社会。 社会阶段。
反映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周朝末期,分封制走向崩 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 探究一:史料六反映了分封制 权,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 溃。 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判断标 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 判断标准:周王与诸侯间 准是什么? 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遭到破 区域,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 探究二:分封的诸侯国为何 坏。 件。 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9页
5.典例剖析
数字媒体资源库
【典例】(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 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 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 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 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考情分析 2.考点精讲
考点1 西周分封制
3.拓展提升 4.易错警示 5.典例剖析 6.跟进题组
1.考情分析 考点 2014 考点一 分封制 和宗法 制 新课标全国 IIT24·选择; 上海T32 ·选择 ;广东T12 ·选 择;北京T37 · 非选择 命题统计 2013 山东T9·选择; 广东T12 ·选择; 浙江T13 ·选择; 浙江T14 ·选择; 海南T2 ·选择;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4.易错警示 [易错点]误认为“封建”就是封建制度 【典例】(2014·安徽大联考)《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 戚,以藩屏周。”与材料“封建 ”具有不同内涵的是 ( )。 A.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B.“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 C.“高皇帝拨乱世……,定海 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D.“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 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
数字媒体资源库
2012 浙江 T13·选 择
命题 导向
(1)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宗法制有关的民族情结 、风俗习惯等考查宗法制。 (2)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 名地名的来历等考查分封制。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考点精讲 一、分封制的概念
史料一
数字媒体资源库 分封的内容和方法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概念: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周天子以土地 和 义务 为纽带,对 王族 、贵族 和功臣实行分封,建立诸侯国。
层层分封:从而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森 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史料四
表明被分封的诸侯具有拱卫王室的义务
第5页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考点精讲 四、分封制的影响
史料五
数字媒体资源库
研读史料,归纳分封制的影响。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 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 扞城。 ——柳宗元《封建论》
主要对象:姬姓子弟
二、分封制的目的
史料二 史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目的: 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考点精讲 三、分封制的内容
数字媒体资源库
1、分封方法与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 王族 、功臣 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予 读“西 【读图释义】 周分封制示意图”, 简述其蕴含的信息。 提示:图示反映分 封的对象主要是王 族、功臣、先代贵 族。从布局上,王 族占据战略要地, 是分封的主体,直 观地反映了“拱卫 王室”的分封意图 。
第4页
数量、地理位置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考点精讲 三、分封制的内容
数字媒体资源库
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权利] 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 2、诸侯义务与权利: 立武装等。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有为周天子 镇守疆土 、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 再分封 ] 对卿大夫实行 [再分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