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答案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28含答案%29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德川幕府时期的锁国政策造成的危机和倒幕过程。
2.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重点: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知识提纲)【展示拓展】(学生巩固记忆,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并作适当拓展)1.近代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并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哪个国家?是在哪一年?2、明治维新的原因有哪些?3.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4.说出明治维新的性质?5.说出明治维新有何影响?【重点探究】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2. 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3、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历史出现了什么变化?试用有关史实说明。
4、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美、俄、日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5、结合所学,谈一谈列强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哪些方式。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 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掌握国家实权的是()A. 天皇B. 幕府将军C. 武士D. 资产阶级2.1853年,一支外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见右图),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
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
日本的国门就此打开。
这支舰队应属于()A. 俄国B. 法国C. 英国D. 美国3.19世纪60年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发动日本倒幕运动的是()A. 新兴地主阶级B. 中下级武士C. 大名D. 商人4.下列图片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强化思想控制B. 提倡“文明开化”C. 引进西方技术D. 兴办近代工业5.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与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与答案一、选择题1. 倒幕派与幕府进行激战的地点有( )①东京②江户③鸟羽④伏见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2. 面对内忧外患,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的力量不包括( )A.中下级武士B.新兴资产阶级C.德川幕府 D.新兴地主3. 19世纪60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 )A.征夷大将军B.亚历山大二世C.明治天皇 D.林肯4.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施“大化改新”。
然而,19世纪60年代,新成立的日本明治政府却把学习的目标确定为( )A.韩国 B.西方C.中国D.印度5. 明治维新在土地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保留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可以有偿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宅园地6. 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项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废除行会制度,引进西方技术C.实行义务教育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7. 日本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这些生活习俗的改变是在( )A.大化改新后B.进行农奴制改革后C.明治维新后 D.西方殖民者入侵后8. 下列图片反映了与日本明治维新有关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9.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保留了“天皇制”B.实行了“废藩置县”C.实行小学义务教育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0. 下图是明治维新时期,东京音乐学院的学生穿着欧洲服装举行的西洋音乐会。
这一场景出现在( )A.德国B.俄国C.日本D.中国11. 小明打算写一篇评价日本明治维新的文章,其中必须用史实来论证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小明可以采用的史实有( )①制定《权利法案》②实行殖产兴业③发布《人权宣言》④首创“理性主义”⑤提倡“文明开化”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A.①②③B.②⑤ C.③④⑤D.①④⑥12. 19世纪中期,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日本大门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D.美国13. 日本明治维新前,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天皇 B.幕府 C.大名D.武士14. 明治维新是日本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推翻了幕府统治B.恢复了天皇的权力C.改变了社会性质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5. 几乎在中国洋务运动兴起的同一时期,有个亚洲邻国也在掀起有关国家发展的重大变革,即( )A.农奴制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宗教改革二、问答题16. 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美开1始861跻-18身73资本主5义% 强国
之列德 。1861-1873
3.8%
4、明治维新---评价
材料二:
消极作用:走上了对 早在 1876 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
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
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
鲜……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
人教版初中历史 九年级下册
日本明治维新
独立阅读,完成下列内容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__天_皇____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 _幕_府__将_军___手中。德川幕府推行 锁国 政策,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853年和1854年, _美_国__海__军_舰__队__强行进入 日本港口,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 港口,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握在谁手中
C
A.天皇 B.大名 C.将军
D.武士
2.“19世纪…俄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
双重挑战,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两者应
对挑战展开改革的共同点是
A
A、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C、结束闭关锁国状态
D、学习了他国先进经验
课堂练习
3、19世纪,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C
了 倒幕运动。 2、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明__治__”。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天 皇
将 军
大 名
武 士
开港通商后,
不没有满实权
日本经济受到很
社会矛盾激化, 束掌手握无实策权 幕府成为众矢之 不效忠满将军 的统不治基满础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基础主干落实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统治危机:二、倒幕运动1.背景: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2.发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同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1.开始: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1)积极: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点任务驱动【历史解释——探明治维新之原因】材料一(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
(4分)答: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内忧外患。
内忧: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外患:美国海军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
【历史解释——析日本改革之进步】材料二——据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整理材料三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对西方文明本身并不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2)根据材料二写出属于“殖产兴业”措施的两项内容。
(写出表中序号即可)(4分)答:④和⑥。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分)“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日本政府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措施是什么?(2分)答:特点:学习西方但不完全模仿。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一座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这艘航船的前进。
这座“冰山”指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B.殖民统治C.国家分裂D.幕府统治2.下列哪位将军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A.镰仓幕府B.德川庆喜C.室町幕府D.德川家康3.下列国家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①英国②美国③日本④俄国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4.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利,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请问在这一时期天皇处于什么地位()A.天皇有实权B.天皇大权旁落C.天皇掌握行政权D.天皇被废5.19世纪后期,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使天皇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文明开化”D.发展近代工业6.《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即”在明治维新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A.允许土地买卖B.发展近代工业C.加强中央集权D.生活习俗西化7.下列属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的是(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D.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8.近代欧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A.发动对外战争B.资产阶级革命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D.武装斗争9.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甲午战争D.经济危机10.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论述,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了天皇制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改革很彻底D.开始于1867年的倒幕运动11.十九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含反思)

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选择题1.“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2.明治维新是日本社会演进中的一次重要飞跃。
该“飞跃”的实质是日本()A.成为封建国家B.建立幕府统治C.形成武士集团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倡导西方的生活方式,推行“改历”“易服”等措施。
这体现的改革政策是()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C.殖产兴业D.富国强兵4.“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5.对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大化改新前的日本B.学习隋唐时的日本C.明治维新后的日本D.内忧外患的日本6.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政策是A.实行“废藩置县”B.实行征兵制C.改造日本的教育D.鼓励发展近代企业7.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模式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戊戌变法8.《全球通史》中写道:“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
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他所盼望的东西。
”文中“西方技艺”不包括()A.西方技术B.武士道精神C.近代经济D.欧美生活方式9.王强的笔记本的一页上出现了“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等名词,他研究的主题是()A.步入近代社会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民族解放运动D.一战后世界的变化10.明治4年(1871年),政府推行断发令、废刀令、军队制服和洋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初,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1)主观上(内因):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阻碍拉丁美洲社会进步,激化民族矛盾;拉美经济发展是摆脱宗主国控制的经济动因;启蒙思想传播增强了拉美人民民主自由意识。
(2)客观上(外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西班牙、葡萄牙被法军占领,殖民统治力量受到极大削弱。
2.印度民族大起义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课本5页第2课俄国的改革1.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加强中央集权(√)创建新式常备军(√)废除农奴制()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2.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要依据赎买政策向地主交纳高出实际地价许多的赎金才能获得土地,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改革的实质是建立在对农奴剥削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3课美国内战1.材料研读:《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
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请思考:《宅地法》如何促进美国西部开发?加速了对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市场。
2.以下对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北方工业发达,希望提高关税(√)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换取廉价工业品(√)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蓄奴州()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自由州()3.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一幢裂开的层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单项选择题作业
1.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两者的共同点是(C)
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都涉及了政治制度的革新
C.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D.都取得了成功
2.“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文中的“社会变革”包括(D)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③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二者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
其中正确的是(B)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开化”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4.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C)
开设学校,创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
——福泽谕吉《劝学篇》
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与表2直接相关的举措是(D)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允许士地自由买卖
C.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D.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6.它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通过“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废藩置县,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改革,迅速崛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这次改革是(A)
A.日本的明治维新B.俄国的1861年改革
C.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D.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7.表1世界近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实现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殖产兴业”。
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文化方面“文明开化”。
学习西方科技文化、思想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军事方面“富国强兵”。
实行征兵制,将“武士道”精神灌输给军人根据表1指出,这次改革是(B)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8.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这场改革是(A) 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9.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国家是(B) A.德国、日本B.俄国、日本
C.德国、意大利D.俄国、意大利
10.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技术自主思想,鼓励团队精神,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试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
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B)
A.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 B.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
C.倡导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D.保留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11.20世纪初,日本人吃西餐,听西洋音乐,随处可见穿西服的男子。
这样的场景最早与下列哪项除旧布新的措施有直接关系?(B)
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D.殖产兴业
12.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显著的不同点是(A)
A.取得了民族独立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保留了封建残余 D.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13.下列有关明治维新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C)
A.开始于1868年 B.由明治政府推行
C.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D.实行废藩置县
14.1889年之后,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时常能见到这些情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
材料表明明治维新(B)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加深了日本民族危机
15.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
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C)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16.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颁布了《学制》。
从此日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等近代教育系统逐渐取代了寺子屋和私塾等传统教育组织形式。
这一变化体现的措施是(C)
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D.建立新式军队
17.19世纪70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
上述变化表明日本(C)
A.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18.利用关键词进行联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C) A.俄国1861年改革 B.美国的内战
C.日本的明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19.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改革。
其直接目的是(A)
A.摆脱民族危机B.实现文明开化
C.变革幕府体制D.恢复天皇权力
20.“日本资本主义工业特别是私人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881年到1893年,工厂数目由1100家增加到3340家……”。
材料中“长足的发展”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的(C)
A.废藩置县 B.提倡文明开化
C.殖产兴业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