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外国美术简史 第五章

1883年,莫奈定居巴黎郊区吉维尼。在1891年第二次访问伦敦后作《草垛》、《卢昂教堂》组画。这 些风景组画侧重表现同一场景在不同光线气氛下变幻无穷的外观。它们忽视物象轮廓的写实,主要用光 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的美。这种艺术追求在他晚年创作的《睡莲》组画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他根据吉维尼别墅花园池塘中的睡莲的景象所绘制的组图,是在年迈体弱、视力衰退的 情况下完成的。这些组画有恢弘的气势和迷人的艺术表现力。
正义与复仇女神追赶凶手 普吕东 1808
格罗的《雅法城的黑疫病人》以闷热的清真寺为背景,具有强烈的异国情调。瘟疫使法军损 失惨重,可格罗却不忘歌颂皇帝的大智大勇。
雅法城的黑疫病人 格罗 1804
《大宫女》通过拉长人体、加强线条流动感和近似平涂的笔法,创造出接近东方美的新趣味。
大宫女 安格尔 1814
德拉克洛瓦的想象力 达到顶峰的作品还要 数《自由领导人民》。 上界的女神半裸地出 现在街垒上,手持上 了刺刀的步枪,率领 着起义者冲锋陷阵。 我们不会有任何不协 调的感觉,这是因为 逼人的氛围、枪林弹 雨的场面已经吸引了 我们的全部注意。而 当我们意识到这千军 万马的效果竟通过五、 六个人物便表现出来 时,又怎能不对画家 的概括和夸张能力感 到折服呢?
三、后印象主义
塞尚 出生在法国南部埃克斯—安—普罗旺斯城的塞尚于青年时期学过法律,爱好文学,与作家左拉是同乡、 同学与好友。1862年到巴黎专攻绘画,经左拉介绍与马奈、毕沙罗等印象主义画家交往,曾多次参加印象主 义画展。在一度迷恋印象主义外光和色彩之后,他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不同于 印象派画家用快速作画的方法去捕捉表面的印象,塞尚对色彩与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他遵从的是古典 艺术的原则,声称自己是从自然中学习普桑的做法。他对物象体面结构的研究暗示了尔后立体主义的理论:“ 表现自然要用圆柱体、球体、锥体……,在感受自然时,对我们来说深度比平面更为重要”。塞尚采用色的团 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他用几何因素构造的形象结构厚实、严密。 这位生平不得志的画家创作的肖像(如《吸烟者》、《画匠瓦勒之肖像》)以及不少风景、静物(他的大部 分花卉作品是用人造花写生而成的),虽予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塞尚晚 年才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他于1895年首次举行大规模个展。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1.艺术真实不能违背理性
▪ “大部分人迷惑于一种乖僻的情致, 总是想远离常理去寻找他的文思。”
▪ “切莫演出一件事使观众难以置信, 有时真实的事很可能不像真情。 我绝对不能欣赏一个背理的神奇, 感动人的绝不是人所不信的东西。”
法国: ▪ 沙坡兰(1595-1674):《法兰西学院关于
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 高乃依(1606-1684):《论悲剧》、《论
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律、 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 ▪ 布瓦洛(1636-1711):《诗的艺术》
新古典主义代表文论家
▪ 英国: ▪ 德莱顿(1631-1700):《论剧体诗》(又译《论诗
二、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原则
理性的原则 自然的原则 古典的原则 道德的原则
(一)理性的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 亚里士多德:艺术创作是“心之理 性的生产”。
▪ 贺拉斯:“要所做成功,判断力是 开端和源泉。”
布瓦洛的“理性”
▪ “‘理性’就是笛卡尔在《论方法》里 所说的‘良知’,它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辨别 是非好坏的能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 要组成部分。”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 第二,在方法论上,研究哲学必须确立不证自 明的基本原理,这种原理就是合乎理性的,能 建立先验原理,不依赖于经验而演绎出其他一 切原理。
中外服饰史第五章 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二节 典型服饰形象及特性
• 一、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 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洛可可样
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个历史阶段。服装
风格多以曲线趣味、不对称的法则、崇尚自然和一种更 轻柔优雅甚至有些轻佻的风格区别于路易十四年代那种 热情奔放、盛大庄严的风格。染色均匀的华美丝绸上, 点缀着精美的图案和细致的刺绣。裙子异常宽大,饰有
•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洛可可式服装的
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715~1730年为服装发展的过渡期,
1731~1770年为成熟期,
• 1771~1790年为衰落期。
•
洛可可时期,服装的风格紧随其后与 之相适应。首先是服装的面料要求柔软 而有光泽,其次是服装的造型注重衣褶 的变化和表现,体现优美自然而又不失 幽雅的风格。
并画出效果图。
• 5. 试以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饰特点为依据进行设计训 练,并画出效果图。
起,著名的有切尔卡西亚式
袍服和波兰式袍服。 • 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 了波兰式罗布,其特征是裙 子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窗 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 三个柔和地鼓起的布团。
•
1780年以后 ,出现了女 茄克这是吸收男服的机
能性形式的女茄克—卡
拉科,它上半身紧身合 体,下摆呈波浪形外张, 衣长及臀,有长袖和七 分袖.
1.了解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对服饰变化的影响。理
解洛可可风格的女装特点。 • 2.掌握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 用。 • 3.理解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风格以及对现代服装的
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洛可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一、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
西方文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阿尔芒·尚·迪普莱西·德·李 希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1585年9月9日-1642年 12月4日),法国籍枢机,
政治家,路易十三的主要
大臣。生于一个次等贵族 家庭,1607年任命为吕松 的主教。1622年被提名为 枢机,从1624年起执首相
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王权、宫廷成为社会 统一与文明的中心,外地精华云集京城,研究宫 廷城市,摹仿宫廷。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时代,加强对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领 导控制,笼络文化人于宫廷,成立法兰西学士院, 兴建凡尔赛宫,制定创作法规,以服从君主王权 的意志和封建专制社会秩序。
2、哲学基础——唯理家的基础;路易十四“朕 即国家”;法国贵族阶层被迁往巴黎
2、沙龙雅风和法兰西学院建立 发展、规范法语,建立起迎合皇帝与上层
社会趣味的文艺鉴赏标准。 3、理性主义思潮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在斗争夹
17世纪的西欧,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大的时期,也是趋向没 落的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强化 王权的时期。
封建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生活,不得 不依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钱袋;而新兴的 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寄希望 于开明的君主,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条件。
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处于既斗争又妥协、 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政权仍然掌握在封建 贵族手里,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王 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与 此同时在文论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士 多德、贺拉斯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 新古典主义。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沙坡兰 第三节 高乃依 第四节德莱顿 第五节布瓦洛
西方文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精选文档

法国政治的高度集中统一,必然要求文学艺术 的统一和规范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都很注 重网罗文人学士,一方面用奖金津贴笼络他们, 另一方面设立作品检查机构监视他们。 相继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王家舞蹈研究院、 王家绘画雕塑学校、王家铭文和文艺学院、王 家音乐研究院、王家建筑学院、法兰西喜剧学 院,广为网罗人才。另一方面,又以法兰西学 士院“四十个不朽者”作为中央集权在文艺界 的代表,制定各种条规,推行王权政治的文化 政策,控制整个文艺创作,使之纳入歌颂王权 文治武功的正轨。
1、欧洲君主集权制的确立和宫廷对文艺的 要求 奠定形成民族国家的基础;路易十四“朕 即国家”;法国贵族阶层被迁往巴黎 2、沙龙雅风和法兰西学院建立 发展、规范法语,建立起迎合皇帝与上层 社会趣味的文艺鉴赏标准。 3、理性主义思潮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3、 文化历史传统 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 臣民精神。外地精华云集首都。追逐贵族风习, 寻求典雅规范。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古 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A、 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 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 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 唯古典是从。
戏剧批评与戏剧理论是有不同的,但也有 那么一些批评,尽管只对一人一剧而发, 却成了戏剧理论领域的一件大事,甚至成 了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文献。这需要有这 样的条件:批评对象和批评者都集中地代 表着在特定历史时期相撞击的美学意蕴。 这样,虽然所依附的内容是具体和单一的, 但从这一小口子上泄泻出来的理论思想却 有着典型意义,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系统 性。沙坡兰评《熙德》,就是这么一个在 戏剧理论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的戏剧批 评。 ——余秋雨
5外国美术史第五章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概况1、法国大革命打碎了传统观念和权威。
艺术的题材不再限于宗教、神话、风俗、肖像。
2、艺术家摆脱了教会和宫廷的束缚,具有独立个性。
3、官方举办展览会,艺术作品走向市场。
4、以法国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各种艺术运动和思潮相继产生,将欧洲艺术发展推向高潮。
(古希腊可视为第一个高潮,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第二个高潮,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就可以称作欧洲艺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是相对于17世纪的法国以普珊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美术而言的。
因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也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法国两个不同时期的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具有严正、高贵、秩序的特点。
很多画家到意大利学习,甚至长期居住,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受到卡拉瓦乔强烈对比的手法及威尼斯色彩的影响。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
但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而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需要,在美术上的一次借古开今的革命运动。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1、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为范本,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2、强调英雄主义3、重素描轻色彩4、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整,体现一种庄严、典雅的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人物1、大卫大卫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创立者。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马拉之死》《萨宾女人》《加冕式》2、普吕东普吕东的作品具有柔和的效果。
他的绘画形象非常柔美,都是飘忽不定、处于梦幻朦胧境地。
《约瑟芬在马尔梅松》(又名《约瑟芬皇后像》)《西风劫走普赛克》3、格罗《阿科尔桥上的拿破仑》《雅法城的黑疫病人》《埃罗战役》4.安格尔安格尔一生追求古典美,视拉斐尔为典范,以温文典雅为理想,迷醉于古希腊艺术。
他善于描绘女人体,具有圆润细腻,健康柔美的艺术效果。
《瓦平松浴女》《大宫女》《泉》《奥迪普斯和斯芬克斯》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传奇故事、离奇遭遇、具有想象色彩的事称为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色彩搭配》教案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色彩搭配》教案第一章: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1.1 了解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掌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和审美观念1.3 了解新古典主义风格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第二章:色彩理论基础2.1 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理论2.2 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和色彩关系(如互补色、类似色等)2.3 学习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第三章: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色彩搭配原则3.1 了解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统一等)3.2 学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技巧和方法3.3 分析经典新古典主义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的运用第四章:新古典主义风格在不同领域的色彩搭配实践4.1 学习新古典主义风格在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实践4.2 分析新古典主义风格在建筑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实践4.3 探讨新古典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实践第五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5.1 了解新古典主义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演变5.2 掌握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方法5.3 分析成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案例,总结其色彩搭配经验第六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视觉训练6.1 开展视觉训练,提升对色彩的感知能力6.2 分析色彩搭配对新古典主义风格作品视觉效果的影响6.3 练习创作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色彩搭配作品,培养艺术审美第七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创意实践7.1 学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创意方法,激发创新思维7.2 练习将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应用于实际创作,提高实践能力7.3 展示创作成果,进行评价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第八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教育领域的应用8.1 探讨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8.2 分析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8.3 总结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验,提出改进建议第九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9.1 了解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应用9.2 学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服装搭配中的应用9.3 探讨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个人形象塑造中的应用第十章: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总结与展望10.1 总结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的关键要点和技巧10.2 分析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展望新古典主义风格色彩搭配在未来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和审美观念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深入探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和审美观念。
5新古典主义

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
约翰生(1709一1784)是英国古典主义后期 的代表作家。写过诗歌、戏剧,编过词典, 还编过《莎士比亚戏剧集》。其主要批评著 作是《〈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约翰生强调类型的重要性,113 .他说:“诗人的任务不是考察个别事物,而 是考察类型;是注意普遍的特点和注意大体 的形貌。
第二 英国新古典主义
17世纪,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立足文坛, 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批评家是屈雷 顿、蒲柏和约翰生。
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
屈雷顿1631一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批 评家、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 他一生共创作30个剧本,兼任皇室史官。 1670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他的文艺论著有《论戏剧诗》、《论英雄 剧》、《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是否属“自然”不在于它是否是生活中的 “真实的事”,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常情常理 布瓦洛模仿自然的原则,实际上是主张借自 然表现情理。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 持写的古代人物性格应和他在人们心目中早 已定型的性格相一致;共性一方面指年龄共 性,一方面指类型的共性,即写出诸如风流 浪子、守财奴、老实、荒唐、糊涂、嫉妒等 类型的性格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显然不同于法国,就 性质而言,,淡化了宫廷色彩,教条主义也没 有法国那样严重; 就内容而言,它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 义内涵。
第三节 德国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关心的是“古今”问题,一 度掀起过“古今之争 而德国新古典主义所关心的是“法英”问题, 掀起的是“法英之争”—究竟是应该借鉴法 国还是英国,对德国新古典主义者来说,是 一个大问题。
文克尔曼认为,研究艺术史不仅要以艺术作品为根基,而且 要与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119 艺术史的目的在于叙述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 及各民族各时代和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且尽量地根据流 传下来的古代作品来作说明一’文克尔曼认为历史环境对艺 术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希腊艺术的形成既得益于希腊良好的 自然环境—温和气候和美丽的景色,也得益于良好的社会氛 围—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希腊艺术达到卓越成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天气的影响,一 部分在于希腊人的政治体制和机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状况 1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诗人的任务不是考察个别事物,而是考察类型; 是注意普遍的特点和大体的形貌。 为什么人物个性不能给观众以喜悦?特殊的风俗 只为少数人所知,新奇只有暂时的快感。理智只能 把真理的稳固性作为自己的依靠。 诗人必须摆脱他的时代和本国的偏见;他必须考 虑抽象和永恒状态中的是与非;他必须撇开当时的 法则和观点,进而追求那种普遍的、超越一切永久 不变的真理。 英国古典主义特点:淡化宫廷色彩,教条主义没 有法国严重,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内涵。
“巧智” 巧智是自然的恩赐物。 ——巧智指诗人和艺术家如何使想象力和判断力 结合起来,创造出有特色的能引起读者审美想象的艺 术形象的能力。是一种艺术特有的智慧。蒲伯认为, 它是诗人、艺术家的天赋和自由创造。 批评家要与诗人一样,明了并认可自己的局限, 否则只能装腔作势,贻笑大方;诗人们也要成为批评 家。 蒲伯集英国新古典主义之大成。一方面把布瓦罗 的古典主义英国化,又把英国的传统理论古典化。
3、古典原则 推崇古典、推崇古希腊罗马、推崇荷 马、维吉尔。 (1)古希腊罗马的诗人从自然和神那里 得到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模仿达到了最 高成就,因此,诗人要模仿自然,就必 须模仿古典。 (2)历史已经证明了荷马、柏拉图、维 吉尔等人的作品是优秀的作品。 (3)实践已经证明,法国的优秀作品都 是模仿古典作品的结晶。
1、德莱顿——《论剧体诗》 、 试图把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趣味引入 英国,但仍肯定英国传统中有价值的东 西(如莎士比亚)。
2、蒲伯——《论批评》 批评的谬误比起创作的拙劣来,更是贻害 无穷;槽糕的批评家比愚蠢的作家更损己害 人。 以什么标准进行批评以培养读者的雅趣? “首先要追求自然,依自然而判断,因为自 然的合理准则永远不变。”“正确无误的自 然!神圣灿烂,明晰的,不变的普遍的光辉, 以生命、力量和美给予一切,既是艺术的源 泉和目的,又是检验艺术的标准。” 规则是方法化的自然,模仿自然就是模仿 古典,所以,规则和古典在蒲伯是统一的。
《古代艺术史》 古代艺术史》 显示出作者超强的综合能力和宽阔视野。他本不 是第一个提出气候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人,也不是第 一个视古代作品为理想典范的人,关于历史变迁的有 机观念当时也已流行,但他以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分 析为支撑,将上述种种观念融入一个统一的艺术史观 念中。 研究艺术不仅要以艺术作品为根基,而且要与不 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 希腊温和的气候、美丽的景色、良好的社会氛围、 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古希腊艺术的成因。 “复古” 的目的是推崇社会的民主和艺术的自由,为新古典主 义开辟了疆域,注入新的活力,由文学领域延伸到造 型艺术领域。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一、法国的布瓦罗 二、英国的德莱顿与蒲伯 三、德国的高特舍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服从古典
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情感。 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情感。它来 源与笛卡儿, 源与笛卡儿,认为人世间存在着一种普遍 永恒的人性,即存在着天赋的良知。 永恒的人性,即存在着天赋的良知。在文 艺上强调以理性为文艺立法, 艺上强调以理性为文艺立法,以整顿文艺 复兴以来“混乱”的文艺状况。 复兴以来“混乱”的文艺状况。它兴起于 法国,于路易十四时期为典型, 法国,于路易十四时期为典型,以布瓦罗 为主要代表,后蔓延至英、德两国。 为主要代表,后蔓延至英、德两国。
一、法国的布瓦罗—《诗的艺术》 法国的布瓦罗 《诗的艺术》
1、理性原则 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 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途径。不论是作家 的情感或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都 必须服从理性。 内容上主张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反 对表现市井村俗。 形式上要合乎情理,要“恰如其分”、 “尺度严密”,遵循“三一律”。
4、道德原则 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理性、真善美的 和谐统一。 作家既要在人格上自尊自爱,又要培 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创作时要时时 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道德责任。“你的作 品反映着你的品格和心灵,因此你只能 示人以你高贵的小影。”
阿奎那: 阿奎那:艺术 与道德无关也。 与道德无关也。
二、英国的德莱顿与蒲伯
2、温克尔曼 对希腊艺术的推崇:古希腊艺术“无论就姿 势还是表情来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 高贵的单纯和静默的伟大”,“希腊人的艺术形 象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沉静灵魂”。 古希腊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它不仅提供了 真实的自然形象,而且提供了反映某种精神的理 想的美:一是自然美,二是精神美。而艺术的最 高原则就是追求美 。 理想的美不是自然所固有的,是艺术创造的 结果。 ——《对古希腊绘画和雕刻的反思》
2、自然原则 艺术模仿自然,但自然是“合乎情理的事物, 特别是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要用理性去筛选自 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模仿的 不是具体的人性,而是要表现与理性相符的人性的 常情常理。 人物性格描写要写其定性与共性,不能有任何 发展。所谓定性指悲剧中古代早已定型的人物性格。 共性指喜剧中人物的类型,共性有两种:一是年龄 共性,如青年、老年各有性格,不可相混;二是指 类型共性,如风流浪子、守财奴、老实人、荒唐者 各有共性。
三、德国的高特舍特
1、高特舍特—《批判的诗学》 主题先行论:诗人先挑选一个他要用感性形式去 印刻在读者心中的道德主张,于是他拟好一个故事 轮廓,以便把这个道德主张显示出来。接着他就从 历史里找出一个生平事迹颇类似所拟故事情节的有 名人物,借用他的名字套上剧中人物,这样就使剧 中人物显得煊赫。 诗需要想象力:诗的模仿不是取材于现实世界而 是取材于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必定是一个充满了浪 漫色彩的神奇世界而非琐碎不堪的现实世界,创造 这种世界需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