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3.2.19《左忠毅公逸事》练习

3.2.19《左忠毅公逸事》练习

左忠毅公逸事•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2、公瞿然..注视()3、汝复轻身而昧.大义()4、天下事谁可支拄..者()5、必躬造.左公第.()()二、翻译下列句子。

⑴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⑵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

C、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

3、“旦夕且死”的“且”跟下面哪一句的“且”意义相同()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焉置土石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席”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背筐,手.长镵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竭其庐之入.5、文中“趋而出”和“因摸地上刑械”中的“趋”、“因”的正确意思是()A、大步快走就B、大步快走趁机C、小步快走就D、小步快走趁机6、对“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史可法对老师的称颂溢美之辞。

B、赞扬左忠毅公不为逆阉软硬兼施所动。

C、史可法歌颂老师克制师生感情、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D、赞扬左忠毅公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7、选出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C、左公甥也甥:外甥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8、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稍稍宾客..其父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邑人奇.之9、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B、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10、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 )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C、叩之(以)寺僧D、召(之)入,使(之)拜夫人四、简答题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从文中任举一例,作简要的分析。

(完整版)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微.行入古寺()(2)叩.之寺僧()(3)为.除不洁者()(4)必躬造.左公第()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散文家,________派的创造人。

6.联系全文,概括左光斗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题目是《左忠毅公逸事》,作者为何花费颇多笔墨写史可法治兵?答案:1.(1)暗中、暗地里(2)询问(3)假装、装作(4)到……去、拜访2.C 3.D4.(1)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5.方苞;清;桐城6.爱护人才、不畏奸党、知人之明、忠义为国7.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光斗的言传身教,才使史可法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

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 xīn)理直气壮(lǐzhí qì zhuàng)B. 烂漫(làn màn)领略(lǐng lüè)C. 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D.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举世无双(jǔshì wú shuā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一致的是:A. 沉默寡言、沉鱼落雁B. 翻天覆地、翻天覆地C. 气吞山河、气壮山河D. 碧空如洗、碧波荡漾3、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 ruò gé shì)B. 纵情恣意(zòng qíng zì yì)C. 奇峰异岭(qífēng yì lǐng)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苦的研究,成功地从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

B.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但有些人对健康饮食却不以为然。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舞蹈、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

D. 近来,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不少食品存在严重问题。

5、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淹没无闻B. 革故鼎新振聋发聩C. 真知灼见碍手碍脚D. 风驰电掣震耳欲聋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十面‘霾’伏”的景象,这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测试卷

《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测试卷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学常识 10′1.本文选自。

作者,字,号,代著名散文家,是文学史上派的创始人。

另两个代表作家是和。

2.“逸事”指:。

二、词类活用 34′1.一日,风雪..严寒()() 2.从.数骑出()3.即面.署第一()4.手.长镵,为除不洁者()5.涕.泣谋于禁卒()6.虽家仆不得近.()7.草屦,背筐() 8.史朝夕狱门外()9.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10.则席.地倚墙而坐()1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12.后尝流涕述其事以语.人()13.令二人蹲距而背.倚之() 14.与先君子善.()15.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三、解释加点或下划线字词35′1.闻左公被.炮烙()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虽.家仆不得近()4.文方成草()5.无俟.奸人构陷()()6.老夫已.矣()7.必躬造.左公第.()() 8.叩.之寺僧()9.使.史更敝..衣()()()10.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11.旦夕且.死()12.史噤.不发声,趋.而出.()()()13.他日继吾志者() 14.为除不洁者()15.微.指左公处() 16.及.试,吏呼名至史公()17.无俟.奸人构陷()() 18.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19.乃奋臂以指拨眦() 20.公瞿然注视()21.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22.微行入古寺()23.辄.数月不就寝()() 24.或.劝以少休()25.庑下一生伏案.卧()() 26.不速去.()四、翻译句子,若有特殊句式请指出 21′1.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史朝夕狱门外。

3.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4.或劝以少休。

5.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6.为掩户。

7.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18分)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拔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

桐城人,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

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②史可法(1601~1645),明末政治家、军事家。

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

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清高宗追谥忠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叩之寺僧叩:敲B.无俟奸人构陷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C.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D.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檄:官府的文书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到史可法拿着五十两黄金,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①间,史公②以凤庐道③奉檄④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⑤,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节选自《左忠毅公逸事》)【注释】①蕲、黄、潜、桐:蕲州、黄州、潜山、桐城。

②史公:史可法,明朝末年抗清英雄。

③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

④奉檄(xí):奉上级的命令。

⑤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

29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数月不就寝(就)B.使将士更.休(轮流)C.或.劝以少休(有时)D.吾上恐负.朝廷(辜负)29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293.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史可法忠于职守的?【答案】291.C292.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293.①有了警报,几个月不上床睡觉;②身先士卒,自己坐在帐幕外守夜;③守夜时不畏严寒。

【解析】29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C.“或劝以少休”的意思是: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

或:有人;不是“有时”。

故选C。

29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的意思是: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

“起立”“振衣裳”,叙写的是“史公”的两个动作,中间要句读;“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叙写的对象是“甲上冰霜”,与前面的句子要句读;“迸落”“铿然有声”是“甲上冰霜”的两种情形,应该句读。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一、实词虚词1.先君子尝言2.视学京畿3.从数骑出4.微行入古寺5.文方成草6.即解貂覆生7.为掩户8.叩之寺僧9.及试10.公瞿然注视11.使拜夫人12.吾诸儿碌碌13.惟此生耳14.及左公下厂狱15.逆阉防伺甚严16.虽家仆不得近17.闻左公被炮烙18.持五十金19.旦夕且死20.涕泣谋于禁卒21.卒感焉22.使史更敝衣23.为除不洁者24.微指左公处25.则席地倚墙而坐26.乃奋臂拨眦27.国家之事糜烂至此28.老夫已矣29.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0.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1.不速去32.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33.史噤不敢发声34.趋而出35.无俟奸人构陷36.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37.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38.辄数月不就寝39.使将士更休40.而自坐幄幕外41.漏鼓移则番代42.振衣裳43.或劝以少休44.吾上恐负朝廷45.史公治兵46.必躬造左公第47.候太公、太母起居48.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49.与先君子善50.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二、词类活用1.从数骑出2.即面署第一3.史朝夕狱门外4.草屦,手长镵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6.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7.席地倚墙而坐8.吾上恐负朝廷三、特殊句式1.为掩户2.叩之寺僧3.使拜夫人4.择健卒十人5.拜夫人于堂上6.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四、翻译1.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2.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3.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4.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5.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6.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7.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8.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五、文学常识1.《左忠毅公逸事》作者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清代“__________派”的创始人,著名散文家。

苏教版必修五读本文言文练习题精选(分课整理,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读本文言文练习题精选(分课整理,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读本文言文练习题精选(分课整理,含答案)左忠毅公逸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京畿.(jī)古寺.(sì)庑.下(wú)炮烙..(páo luî)逆阉.(yān )铸.造(zhù)瞿.然(jù)糜.烂(mí)檄.文(xí)睚眦..(yázì)噤.声(jìn )草屨.(jù)长镵.(chán )呜咽.(yâ)幄.幕(wî)二、解释下列重点实词的含义。

1、微行..入古寺穿便服2、文方.成草刚刚3、为掩户..关门4、叩.之寺僧询问5、虽.家仆不得近即使6、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遭受将要7、微.指左公处暗中8、为.除不洁者装作9、乃奋.臂以指拨眦举起10、无俟.奸人构.陷.等编造罪名来陷害11、趋.而出小步快走12、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就轮流13、振.衣裳抖动14、必躬造..左公第亲自拜访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数骑出使动用法,使……跟从2、即面.署第一名词作状语,当面3、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

4、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名词作动词,穿着草鞋;手里拿着5、则席.地倚墙而坐意动用法,以……为席6、史前.跪抱公膝而鸣咽名词作动词,上前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名词作状语,对上,对下8、与先君子善.形容词活用动词,交好四、解释下列多义词1、则①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

副词②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③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2、焉①卒感焉于之<对此>。

兼词②于是余有叹焉不译。

语气助词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④且焉置土石哪里。

疑问代词⑤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助词梅花岭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乙酉.(yǒu)殉.(xùn)慨.然(kǎi)肇.基(zhào)瞠.目(chēng)霍.山(huî)兆奎.(kuí)大恚.(huì)麾.下(huī)诡诞.(dàn)遗骸.(hái)谥.号(shì)二、解释下列重点实词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微.行入古寺()(2)叩.之寺僧()
(3)为.除不洁者()(4)必躬造.左公第()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
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
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
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散文家,________派的创造人。

6.联系全文,概括左光斗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题目是《左忠毅公逸事》,作者为何花费颇多笔墨写史可法治兵?
答案:
1.(1)暗中、暗地里(2)询问(3)假装、装作(4)到……去、拜访
2.C 3.D
4.(1)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5.方苞;清;桐城
6.爱护人才、不畏奸党、知人之明、忠义为国
7.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光斗的言传身教,才使史可法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

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