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

合集下载

关于狂犬病关于狂犬病

关于狂犬病关于狂犬病

狂犬病简介: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

狂犬病毒要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其暗藏期短者4天,长可达10年以上,一样为1~3个月,头脸部、颈部被咬伤或伤势严峻或多部位受伤者暗藏期短。

临床显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恐惧、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整个病程在1周内,很少超过10天。

病死率几乎100%。

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居世界第一,我国仅次于印度,多散布于南方。

一、病因狂犬病毒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内,患狂犬病的动物通过咬伤和有时经舌舐等方式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

病毒从最初入侵部位沿着神经传入脊髓和大脑,进行繁衍后再沿着神经传回下行到唾液腺并进入唾液中。

在极罕有的情形下,狂犬病可通过吸入感染的空气尘埃而发病。

有报导探险者因吸入了蝙蝠洞居的洞内空气而发生了2例狂犬病。

中毒途径及中毒机制:狂犬病要紧通过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接触皮肤黏膜(如眼结膜)而引发感染。

要紧传染源为犬,第二是猫、狼、狐狸等,如被狗、猫等家畜或被狼、狐等野生动物咬伤;宰杀犬、猫、狼、狐等带毒动物,在剥皮进程中由于皮肤细微破伤感染;带毒狗只舔舐口、眼黏膜或伤口而感染等。

带毒的犬只是人感染狂犬病的要紧传染源。

值得注意的是,外表健康而携带病毒的“健康动物”能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容易被人们轻忽。

依照部份地域调查,我国正常家犬狂犬病毒带毒率为10%~30%,因此,“健康犬”是发生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应引发高度重视。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的唾液在咬伤时进入体内,侵犯神经系统,并非显现病毒血症。

一旦病毒侵入周围神经组织,即在神经系统内向中枢神经系统运行,通过神经轴向心性运动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毒一旦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就能够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并迅速扩散到大脑的各个部位,在脑组织中大量复制,从而引发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退行性变。

病理上可见神经细胞胞体肿胀、透明变性,最终表现为细胞核浓缩、溶解,细胞死亡和凋亡。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疫情 报告和监测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防 控效果。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严重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较为普遍,增加了 狂犬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疫苗 接种率有望持续提高,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数据可用性评估
分析疫情数据是否可用于指导狂犬 病防控工作。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01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病原学监 测结果等信息,对狂犬病疫情
进行风险评估。
0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狂犬病 疫情划分为不同预警级别。
03
预警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狂犬病疫 情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
护措施。
04
预警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狂犬病防控意识不足 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导 致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易形 成疫情传播隐患。
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变异
狂犬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 改变。
耐药性
目前尚未发现狂犬病病毒对任何药物产生耐药性,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 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
03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样本,接种于易 感动物或细胞培养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 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来防止狂犬病病毒的侵入和感染。

狂犬疫苗主要包含狂犬病毒的灭活或减毒毒株。

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其中的病毒成分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首先,疫苗激活人体的抗体反应。

病毒成分会被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然后将病毒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B细胞会在刺激下分化为体液免疫相关的浆细胞,这些细胞会产生并释放特异性抗体,以便日后抵御病毒感染。

其次,疫苗也会激活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

病毒抗原呈递给T 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Th细胞)。

活化的Th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Tc 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协同作用来抵御病毒感染。

这种通过免疫系统增强体内对病毒的防御机制,使得人体在接种狂犬疫苗后能够对狂犬病毒产生免疫力。

这样,如果被感染狂犬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快速地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减轻或阻止病情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疫苗的免疫保护并非立即生效,在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充分的免疫应答。

此外,狂犬疫苗多为多剂次接种,通过多次接种和加强剂可提高免疫效果的持久性和力度。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狂犬疫苗是一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其作用原理基于免疫学的原理。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通过狂犬病病毒感染以及病毒的神经侵袭而导致疾病的发展。

病毒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中,通过受伤、咬伤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

一旦感染,病毒会进入人体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导致严重的脑部炎症,最终导致死亡。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引入狂犬病病毒的表面蛋白(g蛋白)或其合成的类似物来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从而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疫苗有两种主要类型:人用疫苗和动物用疫苗。

人用疫苗主要包括:传统狂犬疫苗和Vaccine et Cohn狂犬疫苗。

传统狂犬疫苗是通过培养活病毒,获得病毒液后,使用低温、弱酸和/或化学药物处理病毒液,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其免疫原性。

接种这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产生狂犬病的抗体,提供免疫保护。

Vaccine et Cohn狂犬疫苗则是使用无致病性的狂犬病病毒株,将其进行高度传代培养,以减少其毒力。

该疫苗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进而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动物用疫苗则主要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活疫苗是指病毒株中的病毒被保留,病毒被活性化但毒力减弱。

接种此类疫苗后,病毒可以在机体内复制,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促使机体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提供免疫防护。

灭活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经过特定的处理方法进行灭活,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该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生成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接种狂犬疫苗时,疫苗中的狂犬病抗原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将启动免疫应答的连锁反应,产生特定的抗体来攻击和清除狂犬病病毒。

通过疫苗接种,机体会产生两种类型的记忆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介导,可以杀伤感染的病毒和病毒携带细胞,起到直接消灭狂犬病病毒的作用。

2024版《狂犬病》ppt课件

2024版《狂犬病》ppt课件
5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具体标准包括: 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 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轻型 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 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社会参与
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如支 持动物保护组织、参与疫苗接种计划等,共同营 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2024/1/26
14
04
狂犬病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 手段
2024/1/26
15
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
2024/1/26
病原学检测
01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原体为狂犬病病毒。
观察与随访
对接种疫苗后的伤者进行密切观 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并定期
进行随访和复查。
2024/1/26
13
公众宣传与教育工作
1
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 及狂犬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
教育培训
针对养犬人士、宠物商店工作人员等特定人群, 开展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 力。
鉴别诊断
需要与病毒性脑炎、破伤风、脊髓灰质 炎等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024/1/26
17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2024/1/26
治疗原则
狂犬病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

02
CATALOGUE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狂躁型
患者表现出极度狂躁和攻击性, 同时可能伴有畏光、怕水、呼吸 困难等症状。
麻痹型
患者初期出现疲劳、头痛、发热 等症状,随后出现肢体麻痹、面 瘫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04
1.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被犬类或其他动 物咬伤或接触过可能携带病毒
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
狂犬病人的护理和管理
隔离和观察
狂犬病人应该被隔离,以避免病 毒传播。同时,他们应该被密切 观察,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
狂犬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因此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 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心理支持
狂犬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而感到 恐惧、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提供 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病情。
病原学
狂犬病毒是一种弹状病毒,属于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表面有糖蛋白和神经 氨酸酶两种主要成分,其中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与病毒的致病性和 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 犬,其次是其他携带病毒 的动物,如猫、狼、狐等 。
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病 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 黏膜侵入人体。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愈率
如果狂犬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他们的治愈率 通常是非常高的。然而,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治疗不当,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导致死亡。
预后

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

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

课程:分子免疫学题目: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朴佳芳学号: ********** 2016年 11月25日狂犬病病毒简介及致病机理摘要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为一种古老的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严重脑脊髓炎的烈性人畜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每年的狂犬病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引起,其中作为代表种的RV是引起狂犬病的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对于Rv的结构、基因功能等有了深入的认识,为狂犬病疫苗的研制和改造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狂犬病和Rv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糖蛋白、细胞凋亡、感染与免疫、复制和转录等致病机理及Rv及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应答方面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毒致病性感染Abstract Rabies, also known as fear of water, for the rabies virus caused by a zoonotic acute infec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ore common in dogs, wolves, cats and other carnivores. Many people infected by the disease beast bit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unique manic, fear of fear, fear of the wind fear of water, salivation and pharyngeal muscle cramps, and finally paralyzed and endanger life as an ancient viol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 cause severe encephalomyelitis of violent human and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Once the disease, the mortality rate is almost 100%.China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abies countries, the number of rabies cases each year after India, ranking second in the world. Rabies is caused by a rabies virus, in which RV as a representative species is the main cause of rab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methods, peopl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gene function of Rv, and accumulated rich data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abies vaccin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rabies and Rv, and reviewed the pathogenesis of Rv and host cells, such as glycoprotein, apoptosis, infection and immunity,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nd the response to virus infection.Keywords: Rabies Rabies virus Pathogenic Infection目录摘要 (1)一、狂犬病病毒的介绍和分类 (3)二、狂犬病毒的特征和传染情况 (4)(一)传染源 (5)(二)传播途径 (5)(三)传播对象 (5)三、狂犬病病毒致病机理 (6)(一)糖蛋白 (6)(二)细胞凋亡 (7)(三)感染与免疫病毒的复制 (7)(四)复制和转录 (8)参考文献 (8)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狂犬疫苗保护人体的原理

狂犬疫苗保护人体的原理

狂犬疫苗保护人体的原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传染给人并危及生命。

狂犬疫苗可激发体内免疫应答,保护人体免受狂犬病毒侵害。

其保护原理如下:
1. 狂犬疫苗包含有劣毒或灭活的狂犬病毒抗原,接种后不能引起疾病。

2. 疫苗接种后,抗原进入人体,被macrophage 和树突状细胞吞噬处理。

3. 抗原peptide 通过MHC分子呈递到淋巴细胞表面,激活T和B淋巴细胞。

4. 激活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开始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抗体。

5. 激活的T淋巴细胞可辅助B细胞产抗体,也可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6. 当人体遭遇狂犬病毒侵入时,免疫系统快速启动,产生大量抗体neutralize 病毒。

7. 效应T细胞可直接识别并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清除病毒。

8. 疫苗产生免疫记忆,人体获得长期免疫保护作用。

9. 疫苗保护水平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疫苗类型、接种剂量和个体差异。

10. 确保接种剂量完成,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毒感染。

综上,狂犬疫苗可有效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力针对狂犬病毒的应答,获取免疫保护能力。

但仍需注意疫苗接种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是对人的神经起作用还是?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

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

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

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

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

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传染源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

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

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三)传播途径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

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

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③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脏、肾上腺髓质等。

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

临床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脑膜多正常。

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

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是因病毒沿受伤部位转入神经,经背根节、脊髓入脑,故咬伤部位相应的背根节、脊髓段病变常很严重。

延髓、海马、脑桥、小脑等处受损也较显著。

多数病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 body)。

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顷野组织的神经细胞中,偶亦见于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

内基小体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此外,唾液腺腺泡细胞、胃粘膜壁细胞、胰腺腺泡和上皮、肾上管上皮、肾上腺髓质细胞等可呈急性变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10日,长的1年,多数1~3个月。

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扩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

此外,与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关。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一)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周身不适等症状。

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

约5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蚊走感。

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

本期持续1~4日。

(二)兴奋期或痉挛期患者多神志清楚而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亦不一定早期出现。

典型表现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故患者渴极畏饮,饮而不能下咽,常伴有声嘶和脱水。

怕风亦本病常见的症状,微风、吹风、穿堂风等可引起咽肌痉挛。

其他如音响、光亮、触动等,也可引起同样发作。

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大汗流涎、体温可达40℃以上,心率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但病人神志大多清醒。

随着兴奋状态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

病程进展很快,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本期持续1~3日。

(三)麻痹期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

眼肌、颜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

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本期约为6--18小时。

[诊断]
(一)临床诊断根据患者过去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但在疾病早期,儿童及咬伤不明确者易误诊。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12~30×109/L不等,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

2.免疫学试验
(1)荧光抗体检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元纤维的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可供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之用。

如病人能存活1
周以上则中和试验可见效价上升,曾经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体须超过1:5000方可诊断为本病。

(3)病毒分离:病人唾液、脑脊液或死后脑组织混悬液可接种动物,分离病毒,经中和试验鉴定可以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4)内基小体检查:从死者脑组织印压涂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镜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约70~80%。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病毒性脑炎、破伤风、格---巴综合征、脊髓灰质炎、假性恐水症、接种后脑脊
髓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病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二)加强监护患者常于出现症状后3~10日内死亡。

致死原因主要为肺气体交换障碍、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循环衰竭。

因此,必须对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加强监护。

(三)对症处理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烦燥、痉挛的病人予镇静剂,有脑水肿时给脱水剂。

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输氧。

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四)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高价免疫血清10~20ml肌注,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同时行疫苗接种。

(五)干扰素可试用。

[预防]
一)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1.大力宣传养狗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

2.野犬应尽量捕杀。

3.家犬应严格禁锢。

并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

4.狂犬或患狂犬病的野兽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严禁剥皮吃肉。

(二)伤口处理主要为清创,立即用20%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至少20分钟,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也可用1%新洁尔灭液冲洗,以清除和杀死病毒。

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皮试后可在创伤处作浸润注射。

伤口不缝合。

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三)预防接种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作预防接种。

原则上于1、7、28日各肌注狂犬疫苗1.0ml,而后每1~3年加强免疫1次。

对被狼、狐、狗、猫等动物咬伤者,应作预防接种。

其方法依伤情、疫苗种类、参照使用说明接种,与此同时加用免疫血清,效果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