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的桦尺蛾极少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演示文稿看看

演示文稿看看


4.生活在绿草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 褐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地上的蝗虫,体色多 为褐色。对这种现象解释是C (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适者生存的结果 D.蝗虫会飞的结果
思考:
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请分析,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小结: 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 自然选择:
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 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是如何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的呢?
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
长颈鹿的个 体有差异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生物能长期生存,是因为环境使生物产生各 种变异。( × ) 2、有些毛毛虫的体表长有毒毛,颜色鲜艳, 容易 被食虫鸟发现,这种与保护色不一样 的体色是不 利于其生存的。( × ) 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 照达尔文的观点,现在公鹿鹿角发达是因为经 常使用.( × )
保护色: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 非常相似的体色
保护色的意义: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 动物所发现,有利于其躲避敌 害和捕食猎物。
保护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出问题:
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计划: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 ·得出结论: 择的结果。
桦 尺 蠖
桦 尺 蛾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850年,昆虫学家首次在工业城市曼彻 斯特附近采集到了黑色翅膀的桦尺蛾标本 (注:此地区大多数桦尺蛾的体色是浅色 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100年后,也就是1950年,又有一些昆虫 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发现深色的桦尺蛾变 成了常见的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 少数。

桦尺蛾有淡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在受...

桦尺蛾有淡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在受...

桦尺蛾有淡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在受工业污染的地区,树干变成了黑色,此处所见的桦尺蛾绝大多数是黑色的.请回答:(1)桦尺蛾的体色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的.(2)树皮颜色对桦尺蛾的体色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桦尺蛾与食桦尺蛾鸟之间的来实现的.(3)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是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专题: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解答:解:(1)桦尺蛾有淡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因此桦尺蛾的体色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2)桦尺娥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淡色和黑色的变异.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食桦尺蛾鸟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食桦尺蛾鸟发现而被吃掉,因此树皮颜色对桦尺蛾的体色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桦尺蛾与食桦尺蛾鸟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3)黑色桦尺蛾与环境颜色(树干黑色)相似,不容易被食桦尺蛾鸟发现而活下来;淡色桦尺蛾与环境颜色(树干黑色)差别较大,容易被食桦尺蛾鸟发现吃掉.因此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淡色桦尺蛾是不适应环境的类型.故答案为:(1)不定向;(2)选择;生存斗争;(3)淡色桦尺蛾.点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只有具备了适应环境的变异,才会不被淘汰.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ppt课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ppt课件

南美洲 地雀
4.不同种群的基因库 形成明显的差异
5.逐步出现生 殖隔离
6.形成不同 物种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1:物种形成的机制1
种群1 变异1 自然选择1 变异种群1
新物种1
原 物
地 理 隔
种离
种群2
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基因库的 差异积累
变异2 自然选择2 变异种群2
P
浅色桦尺蛾
ss
× 黑色桦尺蛾 SS
F1
黑色桦尺蛾
Ss
(雌雄互交)
F2 黑色桦尺蛾 SS、Ss
浅色桦尺蛾
ss
浅色桦尺蛾和黑色桦尺蛾 仍然是同一个物种。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①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总结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生殖隔离出现
可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可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隔离
①生物进化是新物形成的前提 ②新物种形成则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总结3:完成下面概念模型 多方向
定向
方向
方向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提供
4. 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思考•讨论: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著名实例
1.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不 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

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

(不定向变异) 原种
生存斗争
不利变异
不适者淘汰
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 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原因,而环境因素则是生物进化 的外部原因。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 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
·像桦尺蛾进化出的这种与周围环境相 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
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小组活动二:
阅读教材p.33-34内容,观察图23-7和图23-8,小组讨论:
1. 从1890年到1960年,这个地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 规律性变化?桦尺蛾的体色变化主要受到了哪种因素的影响?
2. 工厂长期排放的黑烟对两种体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工厂长期排放的黑烟使树干
变黑,变黑的树干使两种体色的 桦尺蛾与小鸟之间的生存竞争关 系发生了变化,浅色的桦尺蛾成 为不适者,被淘汰而数量逐年减 少;深色的桦尺蛾成为适者容易 生存,所以数量逐年增加。
生物进化的原因
假如树林里除了小鸟以外,亦没有 桦尺蛾的其他不是天敌存在,有黑烟污 染时,这两种桦尺蛾数量将不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
人工选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菊花的各个品种
章姬草莓 (奶油草莓)
人工选择
现在人们栽培的植物和饲养的动物,绝大
多数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已经成 为选育农作物或家禽、家畜优良品种的重要手 段。
高产奶牛
不同品种的金鱼
不同品种的犬
1. 1850年生物学家在英国曼彻 斯特森林里考察发现,大多 数桦尺蛾是浅色的,少数是 深色的,深色桦尺蛾是浅色 桦尺蛾的自然变异种。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等问题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应用达尔文的自然学说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
颈长 长颈鹿 变 祖先 异
颈短
缺乏 青䓍
吃高处 树叶
生存
吃不到 高处的树叶
饿死
繁殖后代 淘汰
自然选择的过程
生物
不利变异 (被淘汰)
有利变异 (被保留)
不利变异 (被淘汰)
有利变异 (被保留)
......
1.选择材料—— 由变异提供(不定向的)
1.你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2.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 是什么原因? 3.那些能够适应环境而继续生存下去的个体是如何产 生的呢? 4.你认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而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
毛毛虫
蝴蝶
黄蜂
毒蛇
箭毒蛙
紫斑蝶幼虫
拟态是指某些动物的体色、体态等都与其他的生物或非 生物极其相似,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兰花螳螂 竹节虫
枯叶蝶 螽斯
区别保护色和拟态:
保护色 ——仅指体色与环境相似; 拟态 ——指体色、体态都与环境相 似。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猛犸象、剑齿虎、 巨型树懒都已经灭绝 了,而人类却在不断 发展、进化。
激疑生趣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 1. 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 2.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3.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2-65页,思考下列问题:
1.桦尺蛾体色(深色、浅色)的变异是产生在曼彻斯 特环境改变之前还是之后? 2.深色桦尺蛾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主要是受什么的 影响? 3.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4.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PPT课件【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PPT课件【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四、课堂小结
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为什么能进化 生物进化的外因:环境的变化——为什么要进化 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与繁衍 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 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再见
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有的与彩纸颜色差别较大的“幸存者”的 数目减少到零。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3.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是否所有颜色都有 “幸存者”?为什么?
不是。与彩纸颜色差别较大的没有“幸存者”,因为容 易被“捕食者”发现捕食。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新 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在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分别是哪种颜色的“幸存者” 最多?这与彩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与彩纸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幸存者”最多。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2.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幸存者”的数目有什么变化?第一 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与彩纸颜色差别较大的“幸存者”的数 目不断减少。
二、讲授新课

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纸片的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颜色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数目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课件-7.3.3生物进化的原因11-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课件-7.3.3生物进化的原因11-人教版

桦尺蛾体色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的,体色有深、浅两种变异,都能遗 传给后代。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 (鸟类)的影响下,某种变异的个体 会逐渐增加。工厂排放出的煤烟(环 境变化)是导致桦尺蛾颜色改变的关 键。
桦种尺与保环蛾护境这色 相色似叫保的做护体:色是如何形成的呢?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冬天的雷鸟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每小组一只白色蝴蝶,以课课前室活门为动背景,给蝴蝶涂上颜色,并
粘贴在课室门上,看哪一组的蝴蝶最难被发现。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蝴蝶比较难被发现?自 然界中,真的存在与环境颜色十分相似的蝴 蝶吗? 蝴蝶这种与环境十分相似的体色是如何形成 的呢?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 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ò),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桦尺 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 块上。到1848年,有关桦尺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 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 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 长而树皮裸露,桦尺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 黑色桦尺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 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把数 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蛾和深色的桦尺蛾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 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蛾的鸟儿飞过之后, 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蛾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蛾却逃过了这 场灾难。
探究思路:假如有一种昆虫,有多 种体色,哪一种体色更容易躲避天 敌的捕食,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呢?
作出假设:
具有与环境相似的体色的昆虫, 更容易存活。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22张PPT)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22张PPT)

实验过程
具体内容
实验方法
把数量相等的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同时放到被煤烟熏黑的树干 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树干上发生的情况
实验结果
一群爱吃桦尺娘的鸟儿飞过后,浅色桦尺蛾所剩无几, 而大部分 深色桦尺蛾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实验结论
桦尺蛾中体色与树干颜色相似的个体,不易被捕食的鸟儿发现,容 易逃避敌害的捕食,能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而体色与树干颜色差 异较大的桦尺蛾,容易被捕食的鸟儿发现,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因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③遗传和变异
(1)概述: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类型:生物产生的各种可遗传的变异中,有的对生存有利,有 的对生存不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④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 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 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一般情况下,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 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②生存斗争
(1)原因: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 就要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2)形式:生存斗争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生物个 体之间的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如食性相同的动物会相互争 夺食物,同一片农田的小麦争夺阳光、水分等。 (3)结果:通过生存斗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另一部分个体生 存下来。
归纳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
(前提)
遗传、变异
(基础、内因)
加剧
被选择 的材料
生存斗争
(动力)
适者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否已经完成?如果还在进行, 我们为什么不容易发现生物的进化?
❖ 生物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 化,永远处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停止在一个 水平上。
❖ 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自然 选择的进程十分缓慢。生物界的丰富多彩是 经过许多亿年的选择形成的。
28
29
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此现象。
蚊子中有不抗药的个体,也有抗药的个体,
是由蚊子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刚开始
使用蚊香时,把不抗药的蚊子杀死,具有
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下来,继续繁殖,同时
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后代有抗药的,
也有不抗药的,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
继续保留下来。经过蚊香一代代的选择,
蚊子普遍具有了抗药性,所以到了后来使
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 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 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外两大发现是:.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3、自然选择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也就是说,生物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 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 ❖ 4、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 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 ❖ 5、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 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 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 6、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 自然选择。7、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 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 选择。
1
原始生命
学习目标
❖ 1. 能通过桦尺蛾类型的变迁了解生物的进 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2. 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 基本观点。(重点、难点)
❖ 3. 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学习,初 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 应性形成的原因。
2
❖ 1、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 ❖ 2、达尔文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
22
现代长颈鹿
23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 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 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 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适者生存
24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原因) •生存斗争(手段) •遗传和变异(基础) •适者生存(结果)
25
(1)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 很好,可到后来,效果不明显,请你用达尔文
18
(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 ❖ 长颈鹿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
异是由长颈鹿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一 种可遗传的变异。
19
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 和进化,各种有利变异会通过遗 传不断地积累和加强。
—遗传与变异
20
(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9
小资料1
❖ 大象的寿命一般是 100岁,一对大象一生 可生6只小象, 740~750年后一对大象 的后代可以一次产卵 1000个左右,每10天 产生一代,按全部成活 来计算,一对家蝇在一 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把 整个地球覆盖2.54厘米 厚。
11
《物种起源》
生活在这里的桦尺蛾大都是浅色的。它们夜间活动,
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深色的桦尺蛾极少见

随着曼彻斯特地区工业的日益发展,大量的煤烟严重 污染了城市和近郊,树干上的地衣不断死亡,树干也
景 被污染成了黑色,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
展 色的却成了极少数。

5
1.促使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由浅色向深色
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普遍 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 率增长的倾向。 因此按照理论计算, 即使是繁殖很慢的动、植物,也会在不 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 个地球。
——过度繁殖
12
两只大角羊在争斗 13
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 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 14
藏羚羊因雪灾死亡
15
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蛾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
你认为有可能吗? 应该怎样做?
3.如果桦尺蛾没有出现深色的变异类型,百年后
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深色桦尺蛾的出现对后代的生
存有何意义?
6
动物的保护色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电影
几种不同环境下的青蛙 7
拟态
8
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境才能继续生存和繁衍。
3
预习检测
❖ 1.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B) A.巴斯德B.达尔文C.孟德尔D.牛顿
❖ 2.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A) 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
❖ 3.我国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金鱼 品种多的原因是(B) 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
4
19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 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 选择的作用。
21
(3)尝试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 环境变化是长颈鹿形成长颈的原因。在 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和腿长的长颈鹿能够 吃到高处的树叶,所以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相反颈短腿 短的则被淘汰而死亡。这样,经过许多世代, 终于进化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长颈鹿。
虽然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其赖以生 存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 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空 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
16
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
17
分析与讨论
❖ (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 ❖ (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3)尝试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用蚊香时效果不明显。
26
(2)青霉素是一种药效显著的抗生素,但长期使用 青霉素后却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从而使青霉素失效。
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 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细菌。
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 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 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细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