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合集下载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4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某一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

科学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将GIS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GIS;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等级Abstract: the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is nearly 40 years of land resource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ssessment is a land for a certain purpose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and how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geolog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cross new subject, will be used to land GIS suitable assessment,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basi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Keywords: GI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ppropriate level1 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建设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根本。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合适用地类型和用地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建设效益。

而GIS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规划工具,可以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

首先,GIS可以提供土地资源的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空间叠加和数据分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和分类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将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土地用于农业,哪些土地适合用于工业、商业或居住等。

其次,GIS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以评估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

通过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土地可利用度、地貌适应度、交通便利度等,在GIS平台上进行各项指标的加权计算和分析,可实现对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这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城市宏观规划和区域用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评价。

通过将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GIS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指导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例如,通过评估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功能、碳排放等指标,可以实现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GIS可以进行空间决策支持,提供不同方案的比较和优化。

在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中,GIS可以基于多条件和多目标的空间优化模型,进行不同方案的模拟和比较。

通过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和约束条件,可以得出最优的用地规划方案,提高城市的建设效益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科学、高效和可行的方法。

通过GIS平台提供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
分析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结合专家
知识和经验,对特定地区的用地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用途类型,从而实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需求、
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不同用途的用
地适宜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
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包括地
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环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等。

2.数据整理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插值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
适宜的评价指标,如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环境适应性等,并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对评价结果的相对重要程度。

4.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利用GIS工具,将数据按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属性查询等,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模拟不同因素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

5.评价结果分析和展示: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等级,同时利用GIS技术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包括制作适宜性图、统计图表等。

1.空间分析能力强:GIS可以处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从而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用地适宜性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权重确定
专家打分法、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 指标权重
因子赋值
因子选取: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影响 赋值:1、3、5、7、9… 2、4、6、8、10… 通过ARCGIS的Reclassify命令实现
GIS分析
Tin建立:等高线生成或者高程点生成 步骤:导入等高线或者高程点——输出成shapefile数据格式
基于GIS土地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 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
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 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 宜性评价。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一反以 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 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 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 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 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千层 饼模式” 。
不适宜 轻度适宜 中度适宜 高度适宜
将每一类因素按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将所有类型经过分析 的评价综合在一起,便得到了关于这片土地的完整分析的基础资料。
评价因子选取
农地适宜性指标体系
指标类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 件
评价指标 年降水量 年均气温
高程 地貌类型 土壤含磷量 土壤含氮量
坡度 排灌条件
人口 GDP 离城镇的远近
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右键出现快捷菜单,data——exportdate
加载刚才输出的图层
选择creattin进行TIN创建,选择convert——tin to taster,创建 DEM,方便坡度等提取;
Surface analysis,选择slope, aspect等进行坡度坡向分析;
Reclassify
Raster calculater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以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和各种专业软件来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的技术手段。

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GIS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评价土地适宜性。

下面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流程以及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

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功能、质量、生态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与GIS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全程数字化,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设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的权重设置来确定各个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其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需要收集和整理不同的数据,包括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是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

最后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展示,通过GIS系统进行结果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建立和结果展示三个方面。

首先,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数据的集成和处理,方便对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其次,GIS可以辅助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数据的建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最后,GIS还可以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展示和分析,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方式展示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和相关统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GIS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旨在通过收集、分析和关联大量的地理数据和土地信息来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该评价方法的目标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障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数据。

例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卫星遥感、测绘、调查研究、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得,并通过GIS平台进行整合和处理。

其次,需要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需求,可以确定一系列适宜性指标,如土地可开发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可持续利用性、经济效益等。

每个指标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以准确反映不同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接下来,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类数据和指标进行集成和关联分析。

这可以通过建立空间数据模型和评价模型来实现。

通过模型,可以根据不同指标和数据的权重,计算得出不同区域的适宜性指数或得分。

这些指数或得分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建设适宜性程度。

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表达和展示。

通过GIS的可视化工具和功能,可以将评价结果以图形、统计表格等形式展示出来,直观地反映不同区域的适宜性特征和差异。

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决策支持,如合理利用适宜地区,限制或改变不适宜地区的建设用途等。

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科学和精确。

它提供了一个综合、动态和可重复的评价模型,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和潜力,避免不适宜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GIS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GIS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GIS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摘要:为从本质层面对土地规划应用空间整体布局合理性予以评价,主要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导向,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发展现状评价体系,并从多个层次对某市区土地规划定量评价。

通过多维度验证,明确现下合理和不合理区域,表明该体系评价方式合理性,对我国后续城市化持续性推进十分关键。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土地规划;合理性评价前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主要为各级人们政府制定,通常属于总体规划,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对土地资源管控。

实施土地总体规划时,部分地方政府会选用一系列方式开展,进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造成初期土地利用规划方向偏离。

土地总体统筹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可由上级定量控制,但其具体局部缺乏完善的评判标准,造成实施过程规划不合理。

为改善土地规划利用存在瓶颈,需构建可行性较高的体系,科学对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合理性进行评价。

1.评价方法体系构建(一)评价目标主体对象土地利用分区主要将利用条件、开发途径异同点作为准则,对城镇土地实施划区域,不同城镇自身特征优势不尽相同,每个区域内经济和自然环境不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时,应综合性考量土地利用途径及方向是否保持统一。

土地利用评价作为土地规划基础前提,按照土地利用自身多元化特征,其在城市化进程中,体现在经济与环境有效融合生态系统,评价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时,也需综合性考量生态环境平衡评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

由上述分析获知,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主要着力点为两方面,即自然经济适宜性、经济环境协调度,以其作为基础构建评价体系。

(二)评价指标与方法本文主要提出合理性指标,其作为适宜性和协调性指标重要介质,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其属于一种总体性指标,主要评价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本文创建评价体系中共计包含3种,即合理性、协调性及适宜性指标。

选用的评价方法包含两方面:一方面,经验指数和法。

针对土地利用综合性评价,一般选取方式包含3种,其中经验指数法使用频次较高,以往具体实践中此种方式适用于因子间相关性较小条件下,该方式内三种评价指标相互约束力较小,满足实际评价要求。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论文资料)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论文资料)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实验报告——基于GIS的金陵监狱用地适宜性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 GIS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图像配准、矢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分析制图等功能,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思想;(2)了解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借助ARC GIS解决中的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3D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空间建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数据:本次研究采用江苏省金陵监狱的1:5000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等其他资料作为基础数据。

金陵监狱地属南京市区东郊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汤山街道金丝岗,宁杭公路(122省道)19公里路程碑南侧1.5公里处,青龙山与黄龙山之间。

其区域范围介于北纬32°01’~32°03’,东经118°56’~118°58’之间,东西宽约0.8公里,南北长约3.4公里,总面积约2.29平方公里。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1)原理与技术路线按照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划定非建设用地,对规划区内的用地进行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的划分,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政策和空间管制规划。

本次建设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建设阻力—潜力模型,建设阻力即为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分析监狱辖区内阻碍用地开发建设的因素,划分敏感区和发展潜力区,在此基础上抓住影响金陵监狱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态保护和产业调整、土地置换等,将规划区内的用地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开发强度和开发政策,力争实现金陵监狱快速发展的同时可持续发展。

实验步骤:①区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②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分析指标体系③利用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多指标数据库④确定各指标属性值,评价权重,建立评价模型⑤分析评价结果,进行用地适宜性评定⑥指定空间管制规划,指导区域发展。

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用地适宜性分析与空间管制规划技术流程图(2)单因子评定过程影响用地适宜性的因子很多,如高程、坡度、植被、水域等.在分析金陵监狱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超前性原则,选取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的高程、坡度、水域、植被四个自然因子,同时结合矿石开采所导致的地质隐患、洪水暴发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建筑的朝向问题等,又选取地质、洪水、坡向三个因子共七个因子组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子赋予较大的权值。3种类型生态因子的适宜度等级及权重见 表1和表2。
表1评价指标筛选及农地生态适宜性因子分级及权重确定
菥擎鬻鬻评价权重_q-J
z主…,西j南"山h地m和Z。西北o山李原以篁1,矍z/兰rr。氅-Bh和/-水,/v域1。为:b。主,中部丘岗以耕地、林地为评-价=—因—子———』尘二二———上!=———竺==————~
关键词:GIS;叠置分析;常德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适宜性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use based on GIS in Changde
CHEN Duan-lii,DONG Ming-hui,PENG Bao-fa,CIIEN Wan-cling(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ee,Changde 415000,China)
按照宜农、宜林、宜牧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因子分级和 权重,对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分别计算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 值。比较不同土地类型的适宜性综合评价值,根据得分高低并入 相应类型,在GIS数据库中“适宜类型”字段填入相应的类型。 确定的土地生态适宜性类别区划分为宜农、宜林、宜牧3类忉。 3.4.2土地生态适宜类型分布
ca肿out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 on New Rural Buria Siting and Controllng because of a great serious waste of land ha rural
burial at presenL On the basis of tlle study of home and abroad academy research,弧i8 P印er started with the characterisfiC8 of the burial



12.8
进行权重确定。将评价生态因子的原始信息等级化、数量化,将 单因子适宜度分为3级,用高、中、低表示。对同一地块需进行3 类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值计算。考虑到土地利用的多宜性,便于 在3种类型中进行选择时能做到高等级优先,将适宜等级值的 差距拉大,分别设为0.9、0.5和0.1。根据单生态因子对3类土 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程度大小赋予不同的权值,对影响大的生态
City. Key words:GIS;oveday analysis;Changde City;suitability of land use;land use type
1研究区域概况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处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武陵
山脉、雪峰山脉的东北端。全市总面积1.82万kⅢ2,耕地面积43
2研究方法
藩菝(m)<300
300-q500
600~900
14.5
2.1德尔菲法
…。擘冬登竺竺t。:苎_奠黧黧警“1j.黧踅篓:
筛选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分级及其相应权重·土地利用适宜性 综合评价值采用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公式为
叫q—一 F彤 ”“F’ 式中,S为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值,形;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
摘要:目前农村乱埋乱葬,浪费土地现象严重;从当前农村墓葬用地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古代风水学精髓与现代GIS技术对墓葬地进 行区位选址,应用相关的人口与死亡率模型对墓葬地选址规模进行预测,以基本农田控制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用地控制范围位
抓手,从政策与法制的角度保证选址控制的实施,从而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目的。 关键词:新农村;墓葬地;选址;规模
现有牧地与林地中的4 298.78 l【Ⅲz分布在适宜的区域范围 内,1 830.57km2分布在其它区域,即现有林地与牧地中的70.1% 分布在适宜区域,29.996分布在适宜区以外,占用了其他土地类 型。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牧地与林地大部分分布在适宜的区域内, 适宜度较高,但布局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万方数据
地表水
小水塘及无水区灌溉渠及大水塘支流、溪流、水库9.8
水土流失



11.2
法。 3步骤与结果 3。1指标筛选
选取8个主导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嘲(见表1)。 3.2土地生态适宜值确定
确定单因子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及其权重,使用德尔菲法
坡度
<10
1肛15
lp25
14.4
海拔(m)<300
铁土壤有机质
坡度<25
25 ̄45
>45
10.7
海拔(曲<300
300~800
800-1300
10.2
林 土壤有机质

7.5撕.5
6.5~5.
>7.5或<5.5 12.3

土壤质地 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砂土、黏土 14.6
土壤厚度(cm)
>60
40-60<40
17.4
G I S支持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2009 No.4 文献标识码:A
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陈晚清(湖南文理学院环境资源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运用德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根据各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 赋予的权重。确立土地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通过GIS方法对土地利用适宜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置分析,得出各土地利用的适 宜程度.可全面了解掌握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潜力,探讨土地利用模式,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index of evaluating is selected.and the weight value is determined by using Delphi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actors and their weight values,the grade standard of adaptability about land eco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Changde City.the land use desirability is obtained from the suitability land u8e map and the present land use map by using spatial ovedap analysis within si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the status of land use is comprehensively understood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land u8e plan is provided in Changde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44·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
文章编号:1003—7853(2009)04-一0044一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的科学研究项目(08C524)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新农村墓葬地选址控制研究
2009No.4 文献标识码:A
罗中华,夏安和邑(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标权重,E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适宜等级值。
圭羹尉中象筌&土善震:重8壤土>臻呈8嚣 土壤有机质
>30%
30%,-,10%
<10%
12.4
至交每茇(。m)…’;i品一 ’l品写j…一再蜀一。 13.4
尘一——一!一—————生———里 地表水
查圭亟叁
小水塘及无水区 灌溉渠及大水塘支流、溪流’水库10.0
常德市现有耕地中的6349.54k一分布在适宜区域范围内, l 253.01 kⅢz分布在其它区域,即现有耕地中的83.5%的分布在
适宜区域,16.5%分布在适宜区以外,占用了其他土地类型。总体 来看现有耕地的分布适宜度较高,但农地面积的发展潜力不大, 澧水和沅江的下游是大面积的宜农区域,在保护湿地和生态用地 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农地面积,缓解人多地少的问题。
3.3 GIS建库与现状图绘制 3.3.1 GIS数据库设置
按照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适宜性,设计数据库结构,对于适 宜性的计算,由于需要类型选择,暂不作为数据库内容,需根据计 算结果选择相应类型输入数据库中。 3.3.2现状图层创建及绘制
万方数据
陈端吕等GIS支持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43·
利用GIS软件对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配准,以该图 为底图创建耕地利用现状图层、牧地与林地利用现状图层、居民 工矿交通用地现状图层及未利用现状图层4个图层。并分别绘 出各图层,4个图层复合图见图1。图斑面积利用GIS空间分析 功能自动生成。 3.4土地生态适宜类型划分与图层绘制 3.4.1土地生态适宜类型划分旧
>30
地土壤pH值
7.5--6.5
300--600 3肛10
6.5--5.5
600~800 <lO
5.5q.5
11.7 13.5 10.4
土壤质地
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砂土、黏士11.3
土壤厚度(c皿)
>100
100—50
5¨30
16.7
地表水 水土流失
小水塘及无水区灌溉渠及大水塘支流、溪流、水库9.2
A research on new rural buria siting and controling
LUO Zhong-hua,XIA An-tao假e∞urc黯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Heg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地类评价因子i乎笼凳型壁笔警凳譬型%。评价权重 表2林地和牧地生态适宜性因子分级及权重确定
2.2 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建GIS数据建库。 GIS的空间叠置分析。这是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