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美丽的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音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美丽的黄昏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美丽的黄昏图片、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打印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美丽的黄昏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好。
b.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10分钟)a.教学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b.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c.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表情符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演奏。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a.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b.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演唱得更好。
5.拓展(5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写新的歌词。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 演唱 美丽的黄昏 人音版(五线谱)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教材科书第5册第7课【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歌曲旋律的进行以级进为主,旋律平缓柔、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全曲只有三个乐句。
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二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温馨宁静的感觉。
【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感受四三拍的律动感。
2、能用和谐的二声部轮唱和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歌曲宁静悠闲、静谧温馨的黄昏意境。
3、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歌曲的乐器伴奏,结合歌曲演唱和肢体动作进行综合表演。
【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结合二声部轮唱和肢体动作进行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一、寻找钟声——课前导入,模仿钟声1、随着《美丽的黄昏》伴奏音乐,围圆圈走进教室2、木琴敲击1 --|1 --|1 --|1 --|1 --|1 --|你觉得这像什么声音,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你能来模仿一下吗(像从教堂里传出来的钟声)跟着木琴模唱1 --|1 --|1 --|1 --|1 --|1 --|叮咚叮咚叮咚你听,钟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声音越来越轻,力度越来越弱,钟声仿佛越飘越远)试一试,做出渐弱,唱出钟声空灵、缥缈的感觉。
多么美妙的钟声啊!3、(课件展示欧美地区黄昏风光、教堂、钟等图片)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是啊,美丽的夕阳在天空中缓缓下滑,他的余光为大地披了一件金色的霞衣,远处的教堂,悠扬的钟声,穿越宁静的旷野,飘荡在人们的耳边,美丽的黄昏来了。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歌曲中乐句进行发声练习,结合木琴模仿钟声渐渐远去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二、聆听钟声——视唱曲谱1、初听歌曲,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这首歌曲仿佛把你带到了哪里歌曲的情绪:宁静、悠闲、静谧、温馨(仿佛把我们带到一个美丽的黄昏下,金色的沙滩上,美丽的教堂前……)2、揭题《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来自欧美的歌曲,在欧洲有很多教堂,每当黄昏来临时,教堂里总会传出一阵一阵悠扬而肃穆的钟声,这首歌曲将美丽的黄昏、神圣的教堂、优美的钟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雅致、悠闲、温馨、宁静的感觉。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音乐游戏、聆听感受、实践中,学会歌曲《美丽的黄昏》。
2. 能力目标: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演奏、演唱、表演等活动,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雅致、悠闲的感觉。
学情分析《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继第四册《两只老虎》之后出现的又一首轮唱歌曲,但同时这首歌在轮唱部分又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所以较之《两只老虎》又上了一个层次。
同时,这首歌的位置对于整个教材来说,又是对合唱教学的一个承上启下,所以我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与理念,先让学生学得自主,充分发挥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独唱、齐唱等技能;从齐唱到轮唱,先感性后理性,结合图形谱变化着来进行轮唱和声音处理,螺旋式推进的方式将新的演唱形式融于互动参与中。
通过图片、音乐,直接进入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再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通过读歌词、唱歌词,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
整个教学过程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愉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难点:二部轮唱。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程序:导入阶段1、放歌曲《美丽的黄昏》伴奏。
2、带动学生随着音乐摆动。
听音乐进教室,随着音乐摆动,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意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感受歌曲节拍。
这首音乐让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谈感受引出课题感受阶段1、出示课题,教师范唱。
2、出示歌谱。
聆听老师范唱,留意歌词,听辨出这首歌一共有3句。
通过2次聆听教师范唱,让学生说出歌曲所描绘的景色,从而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了解歌曲旋律的结构。
新授阶段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1、学生谈所听到的歌词,并对照歌页。
2、边打拍子,边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美丽的黄昏(教案)

《美丽的黄昏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
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达自我,并学会与他
人合作。
2.通过聆听、模仿等形式能与教师合奏、合唱乐曲。
3.通过对口风琴二声部轮奏和二声部轮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声部轮奏和轮唱。
教学难点:了解轮唱的音乐形式,并能够与教师合作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口风琴
【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上册《美丽的黄昏》课后评价标准。
《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设计

《美丽的黄昏》优秀音乐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一、课程背景《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通过歌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黄昏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音高、音色等。
3. 音乐欣赏: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歌唱技巧:呼吸、共鸣、咬字等。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互动。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等。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亲身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度、流畅度、音准、节奏等方面。
2. 学生在合唱、对唱等互动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和观点。
4. 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现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章:歌曲学唱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 歌唱技巧:呼吸、共鸣、咬字等。
八、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歌曲,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九、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度、流畅度、音准、节奏等方面。
2. 学生对歌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儿童歌曲,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3美丽的黄昏|人音版(2023)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美丽的黄昏》这首歌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描绘黄昏美景的歌曲,通过温馨的旋律和歌词传递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学习这首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感受和表达音乐情感。
4.通过合唱、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歌曲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美好时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唱《美丽的黄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演唱、动作表演等形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升音乐表达能力;
-团队协作:在合唱、小组合作过程中,如何平衡各声部、协调成员关系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举例解释:
-在歌曲节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复杂的节奏;
-在音准控制方面,教师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演唱音程;
-在音乐情感体验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歌曲背景、图片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音乐符号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附点音符和连音线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美丽的黄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演唱表达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团队协作和音乐表现力的基本原理。
-在歌曲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意境,通过演唱时的语气、音量等细节处理,传递出歌曲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 (3)|人音版(简谱)

美丽的黄昏1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第一声部,再次体会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2、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清齐唱与轮唱的异同,学习轮唱曲《美丽的黄昏》第二声部,并能完整地用轮唱形式演唱歌曲。
3、用竖笛为歌曲《美丽的黄昏》伴奏,并通过合作演练的方式,完成吹、唱、表演三者的结合。
2学情分析1、本课是《美丽的黄昏》教学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一课重点是完成歌曲的轮唱学习。
2、学生在二年级下期已接触过轮唱歌曲《两只老虎》。
所以,在本课学习轮唱前可以重温歌曲《两只老虎》,即使对过去歌曲的复习,也对新歌轮唱学习起一个引导作用。
3、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对齐唱和轮唱有更清晰的概念,从而加深对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印象,学习起来更容易更轻松些。
4、歌曲《美丽的黄昏》旋律并不难,所以,再练唱过程中可适当地加进器乐——竖笛的吹奏,因为竖笛在吹奏时不能用力,加上竖笛的音色柔美的特点,从内心帮助学生解决轮唱时两声部声音过大造成互相比压的现象,明白轮唱中两声部必须达到平衡的道理。
所以,竖笛的进入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复习,同时又不让学生在反复练习歌曲时感觉枯燥,让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3重点难点1、完成歌曲《美丽的黄昏》的轮唱学习。
2、同过小组合作演练的学习,完成吹奏、轮唱、表演三者的结合。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黄昏时分,教堂,铜钟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想象画面中出现的宁静,柔和,舒缓美好的场景,想象一下教堂里还会出现什么声音?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黑板上出示课题:美丽的黄昏。
同学们也来学学这天籁般的声音,进入发声训练。
2、发声训练。
(练声要求:双脚分开,于肩平齐,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把自己想象成教堂唱诗班的学生。
)(1)全体同学用平缓的气息,“O”的口型发出悠长和谐的声音——哦。
(2)加大难度练声。
先由站在老师对面左边的学生先发“哦”,声音不断,自由换气,然后看老师手势,右边的学生后发“哦”,最后声音融为一体。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美丽的黄昏》教案01

《美丽的黄昏》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能够用开阔与开放的视野去喜爱与接受欧美音乐,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能够用清晰的轮唱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恬美意境与三拍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表情地用轮唱表现黄昏中钟声的缥缈与美妙。
教学难点:二部轮唱。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学会看老师的“手语”——老师的手有魔力,谁能读懂我手里的话?——让学生始终能够关注教师,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调控课堂、修正音乐表现、指挥演唱等。
2、单声部歌曲学唱:a、从第三乐句入手,运用回声的感觉,结合练习发声,师生合作,巩固同音高的音的平稳流畅。
在这一环节中,须达到的效果是能够教师演唱前两句谱子,学生自如的接唱第三乐句,并可以在伴奏带中进行,第一次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
b、继续运用“回声”练习一、二乐句的最后两小节的旋律,师生合作,掌握其音准。
在这一环节中,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感受“4”音的缥缈与不稳定性,在模唱的过程中有想象的去表现回声的虚无与缥缈,能够自主的控制最后两小节的力度,唱出“回声”的感觉,并且第二次在伴奏带中完整接唱谱子。
c、学唱歌词,从“回声”中自然的引入歌词,师生接唱。
d、理解歌曲:揭示课题,完整聆听歌曲,你在音乐中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该用怎样的声音表现歌曲?——通过一系列的听、说、想、练,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歌曲的准确与把握歌曲意境与风格——欧美国家的黄昏,教堂中的钟声缥缈地传来了。
3、轮唱教学:a、游戏:教师与学生用卡农的方式朗诵学生熟悉的古诗,感受两声部的平稳与和谐,引出——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唱《美丽的黄昏》。
b、师生合作:听听老师是怎么和你们合作的。
学生一声部、教师二声部。
第一次合作效果:学生明确轮唱是分声部的,并明确歌曲中二声部如何进入。
第二次合作效果:能够基本自如自信的参与轮唱。
第三次合作效果:能够比较关注对方声部并及时修正自己的声音。
c、生生合作:有谁可以代替老师?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替代教师进行联系,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音乐游戏、聆听感受、实践中,学会歌曲《美丽的黄昏》。
2. 能力目标: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演奏、演唱、表演等活动,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雅致、悠闲的感觉。
学情分析
《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继第四册《两只老虎》之后出现的又一首轮唱歌曲,但同时这首歌在轮唱部分又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所以较之《两只老虎》又上了一个层次。
同时,这首歌的位置对于整个教材来说,又是对合唱教学的一个承上启下,所以我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与理念,先让学生学得自主,充分发挥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独唱、齐唱等技能;从齐唱到轮唱,先感性后理性,结合图形谱变化着来进行轮唱和声音处理,螺旋式推进的方式将新的演唱形式融于互动参与中。
通过图片、音乐,直接进入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再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通过读歌词、唱歌词,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引
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
整个教学过程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愉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难点:二部轮唱。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程序:
导入阶段
1、放歌曲《美丽的黄昏》伴奏。
2、带动学生随着音乐摆动。
听音乐进教室,随着音乐摆动,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意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感受歌曲节拍。
这首音乐让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谈感受
引出课题
感受阶段
1、出示课题,教师范唱。
2、出示歌谱。
聆听老师范唱,留意歌词,听辨出这首歌一共有3句。
通过2次聆听教师范唱,让学生说出歌曲所描绘的景色,从而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了解歌曲旋律的结构。
新授阶段
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1、学生谈所听到的歌词,并对照歌页。
2、边打拍子,边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复习三拍子,感受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熟悉歌曲。
教师视唱乐谱,学生边听边看旋律。
问:刚才老师演唱旋律的声音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
请学生跟琴用“噜”哼唱歌曲。
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
学生看谱聆听老师视唱旋律。
随琴用用“噜”哼唱歌曲。
学唱旋律。
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来演唱歌曲。
通过有趣的接龙演唱,学生愉悦的学会歌曲旋律,熟悉歌曲旋律的结构。
画图形谱,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乐句前6小节并画出图形谱自己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通过图形谱,引导学生感知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演唱气息。
引导学生一边划图形谱边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学生随老师边划图形谱边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学生学唱歌词,通过念着唱、唱着念的形式让学生找到最美的声音。
引导学生对歌曲渐强减弱处理
学生聆听并思考回答。
学生各抒己见并演唱。
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内心对歌曲的情感。
从这首歌的意境出发,指导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通过听辨、尝试、讨论和选
择的过程,选出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和碰钟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尽量满足学生提出的方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评价与选择。
学生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完整齐唱歌曲
学生完整的齐唱歌曲
让学生跟着打击乐器的伴奏演唱,巩固歌词。
带领学生边走边唱,体会黄昏美丽的晚霞
走6步,回6步,摇5下,最后一小节坐下
掌握歌曲的速度,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体会黄昏美丽的晚霞。
鼓励学生个人展演
学生独唱展示
通过学生的齐唱、独唱展示,引出轮唱的演唱形式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学生谈对轮唱的理解
了解轮唱
播放轮唱范唱及二声部歌页
学生聆听欣赏
学生通过聆听对比,听出二声部旋律。
师生合作演唱(生唱一声部,师唱二声部)
学生唱一声部的同时聆听老师演唱二声部。
感受二声部和声的音乐魅力。
先解决第二句的两声部合唱,教师唱第一声部
学生演唱二声部
解决二声部难点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唱歌曲
学生按声部演唱歌曲
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
展示阶段
1、邀请全体同学集体展示。
(加入三角铁伴奏,律动)
2、歌曲轮唱的结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声部把最后6小节“叮咚”重复,与第二声部同步结束;另一种不同步结束,即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结束6小节。
3、尝试一下三声部轮唱
学生尝试加入多声部,师生合作表演。
师生共同展示这节课的成果,让学生感受轮唱音乐的魅力。
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雅致、悠闲的感觉。
小结
老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巩固这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
师:听,下课的钟声敲响了,让我们随着《美丽的黄昏》踏着悠闲的脚步离开音乐室,回到我们温暖的家,迎接第二节课的到来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