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桩基检测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检测报告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现场试验:张三李四报告编制:张三审核:XXX审定:XXX报告编号:2017-XXX工程地点:XXXXXXXXXXXXXXX年XX月XX日目录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

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

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

在桩底部预先做好荷载箱的垫层,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底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荷载箱底板下土阻力的发挥,上图为试验示意图。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

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两条Q s -曲线及相应的lg s t -、lg s Q -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荷载箱下底板单位面积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桩端土层对桩总的阻力相加即为桩极限承载力。

桩基静载报告

桩基静载报告

桩基静载报告
静载桩基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
测试对象:XXX项目的桩基
测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测试单位:XXX检测公司
测试人员:XXX检测人员
1.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旨在对XXX项目的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了解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后续建筑施工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测试方法
采用静载试验方法,首先在每个被测试的桩的顶端安装加载系统,然后在桩端部加压,记录桩的变形情况和载荷大小。

该试验方法不会对桩基造成破坏,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3.测试结果
对于本次测试的XX个桩基,其承载力均符合原设计要求,最大承载力在XXXKN-XXXKN之间,最小抗拔力在XXXKN-XXXKN之间。

测试中未出现桩身和桩顶变形,且所有桩基的变形均小于1mm。

综合分析,桩基全部符合静载试验要求。

4.分析和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建议根据现有数据合理设置工程建造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为了保证桩基质量,建议对桩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5. 总结
通过本次静载试验,在保证桩基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验证了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为工程进一步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6. 附件
附件一:测试数据表格
附件二:测试现场照片
附件三:测试仪器校准证书。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一、检测目的
本次桩基检测旨在对已完成的桩基施工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桩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覆盖了工程地区全部的桩基,共计100根。

三、检测方法
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桩基进行检测。

四、检测内容及结果
1. 桩基的直径和长度测量
经测量,桩基的平均直径为1米,长度平均为30米。

2. 桩基的竖向荷载试验
共选取50根桩基进行竖向荷载试验,结果显示桩基的抗压能
力良好,平均承载力为1500吨。

3. 桩身的材料检测
通过取样分析,桩身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符合相关建设标准。

4. 桩顶的水平位移试验
采用水平位移试验仪,共进行了50次测试,结果显示桩顶的
水平位移平均值为5mm,符合设计要求。

5. 桩基的侧向荷载试验
在选取的50根桩基上进行了侧向荷载试验,结果显示桩基的承受侧向荷载能力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6. 桩基的状态评估
经过综合分析,所有桩基都处于良好状态,无渗漏、裂缝等问题。

五、结论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桩基的施工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建议
1. 继续监测:随着工程的进行,建议继续进行桩基的监测,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建议定期检查:为了保障桩基的长期稳定性,建议每年对桩基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 建议加强防腐措施:桩基在进入水中或土壤潮湿的环境下易受腐蚀,建议加强桩基的防腐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七、备注
本检测报告仅对现场桩基进行评估,不包含其他结构的评估,如需全面评估,请下达相关指示。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础检测报告范本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础检测报告范本

目录一、工程简介 (1)二、工程地质概况 (1)三、检测依据 (2)四、检测仪器设备 (2)五、检测原理 (2)六、检测结果 (4)七、结论 (5)八、附图 (5)一、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xxxxxxxxxxxx,本项目为xxxxxxxxxx建设项目。

检测具体工程信息见下表: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地勘资料显示,XXXXXXXXXXXXXXXXXXXX三、检测依据1.检测标准规范及代号《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 014-20212.其他检测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及其他说明文件。

四、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设备一览表五、检测原理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多相非匀质体。

对于正常的混凝土,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当传播路径遇到混凝土有缺陷时,如断裂、裂缝、夹泥和密实度差等,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的介质中通过,声波将发生衰减,造成传播时间延长,使声时增大,计算声速降低,波幅减小,波形畸变,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这些声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是在桩身中预埋2〜4根声测管。

将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分别置于2根导管中,进行声波发射和接收,使超声波在桩身混凝土中传播,用超声仪测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t、波幅A及频率f等物理量,就可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1.检测方法接收及发射换能器置于检测管内,并放置于声测管底部。

测量时将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

发射与接收换器同步提升。

测量点距10cm。

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大于2cm,并随时校正。

当发现读数异常时,加密测量点距,以保证测点间声场可以覆盖而不至漏测。

检测由检测管底部幵始,发射电压值应固定,并应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也应始终固定不变。

将每2根检测管编为一组,分组进行测试。

2.数据分析与桩身完整性判定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桩身完整性分类桩身完整性判定2 对于只有一个检测剖面的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判断应按该检测剖面代表桩全部横截面的情况对待。

桩基检验报告

桩基检验报告

桩基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检验单位:XXXXX
被检单位:XXXXX
检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对被检单位的桩基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其质量状况,为后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验内容
本次检验内容包括:
1.现场桩基验收;
2.桩身稳定性评估;
3.桩端承载力检测;
4.桩的侧阻力检测。

三、检测方法
本次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1.超声波检测法;
2.振动试验法;
3.静载荷试验法。

四、检测结果
1.现场桩基验收
本项检测结果为合格,被检单位的桩基数量、规格、埋深符合
设计要求。

2.桩身稳定性评估
通过超声波检测和振动试验,判定被检单位的桩身稳定性良好,无裂缝、无松动。

3.桩端承载力检测
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对被检单位桩的端承载力进行检测。

结果
显示,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且满足预期目标。

4.桩的侧阻力检测
通过静载荷试验法,检验桩的侧阻力。

结果显示,桩的侧阻力
也达到设计要求,无明显质量问题。

五、结论
经过全面检测,被检单位的桩基质量得到了有效评估,证明了其具备满足建设需要的条件,可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建设单位可以放心施工。

桩基检测报告模板

桩基检测报告模板

受控编号:HBSD/MS-D77-2011检测报告编号:E-11-39-1工程名称: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复合地基检测委托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德州市拓实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东光县城建局监理公司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声明1、本检测报告无我单位检测专用章和计量认证专用章无效。

2、本检测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3、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4、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复。

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单位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兴苑街53号邮政编码:050021联系电话:(0311)85912349工程编号:E-11-39-1批准:审核:工程负责:1.工程概况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工程位于东光县城,拟建建筑物为18层住宅楼,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

本工程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

该复合地基共设计基桩502根,均匀布置,局部有所调整,设计桩长20m,桩端持力层为第六层粉质粘土,设计桩径400mm,桩间距1.35×1.35m,面积置换率6.7%,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C2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40kN,成桩日期为2011年7月6日至8月17日。

受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复合地基检测任务。

检测时间为2011年9月01日至10月10日,检测时天气晴朗、干燥,温度为15~30℃,共完成低应变法检测基桩502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组,全部受检基桩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于9月5日根据场地情况和施工条件随即抽取,受检基桩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桩头完整,无浮浆、松散部分,受检基桩位置见“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检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1)。

桩基检测报告范文

桩基检测报告范文

桩基检测报告范文
清晰易读
一、报告主要内容:
2、本报告结果仅适用于本次项目的桩基施工及验收,结论仅代表本
次施工,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二、工程概况:
本次桩基施工工程位于XX市XX县XX乡XX村,主要目的是为了架设
高压电缆,整个项目全程使用桩基施工方式,由本单位负责施工。

桩基施
工程序包括预制桩基、桩基支撑结构搭建、桩基混凝土浇筑、桩基龙骨、
桩基振实、桩基容许偏差测量等。

三、报告检验内容:
1.桩基设计
按照设计要求,对桩基的断面尺寸、端部角度和深度等进行检测,核
实设计要求,确保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2.桩基材料
检测桩基用材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中包括桩基混凝土、桩基龙骨、桩基支撑结构等。

3.桩基振实
检测桩基的振实质量,其中包括桩基混凝土、桩基龙骨、桩基支撑结
构等,确保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4.桩基偏差。

桩基检测报告试验数据

桩基检测报告试验数据

桩基检测报告试验数据
检测单位:***
检测时间:***
1. 桩基基本情况
检测对象:桩基编号/位置
桩基类型:(如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桩身直径:xxx mm
桩顶标高:xxx m
桩底标高:xxx m
2. 试验方法
2.1 静载试验
试验荷载:(列举试验过程中的工作荷载)
试验过程:(简要描述试验步骤)
试验结果:(列举试验中获取的数据与结果)
2.2 重锤动力试验
试验荷载:(列举试验过程中的工作荷载)
试验过程:(简要描述试验步骤)
试验结果:(列举试验中获取的数据与结果)
2.3 钻孔法静力触探试验
试验过程:(简要描述试验步骤)
试验结果:(列举试验中获取的数据与结果)
3. 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分析,包括但不
限于以下内容:)
3.1 承载力计算
3.2 解释和识别桩基质量与地质情况
3.3 确定桩与土层间的摩阻力
3.4 对桩基设计参数进行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对桩基设计或施工的建议)
备注:(可以提及试验中的特殊情况、仪器的使用和验证等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控编号:HBSD/MS-D77-2011检测报告编号:E-11-39-1工程名称: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复合地基检测委托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德州市拓实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东光县城建局监理公司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声明1、本检测报告无我单位检测专用章和计量认证专用章无效。

2、本检测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3、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4、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复。

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单位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兴苑街53号邮政编码:050021联系电话:(0311)85912349工程编号:E-11-39-1批准:审核:工程负责:1.工程概况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工程位于东光县城,拟建建筑物为18层住宅楼,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

本工程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

该复合地基共设计基桩502根,均匀布置,局部有所调整,设计桩长20m,桩端持力层为第六层粉质粘土,设计桩径400mm,桩间距1.35×1.35m,面积置换率6.7%,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C2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40kN,成桩日期为2011年7月6日至8月17日。

受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复合地基检测任务。

检测时间为2011年9月01日至10月10日,检测时天气晴朗、干燥,温度为15~30℃,共完成低应变法检测基桩502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组,全部受检基桩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于9月5日根据场地情况和施工条件随即抽取,受检基桩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桩头完整,无浮浆、松散部分,受检基桩位置见“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检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1)。

2.工程地质概况依据《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该工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如下:1)杂填土(地层编号①)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见碎砖、灰渣等建筑垃圾,稍密,湿-很湿。

场地东部厚度较大。

层底埋深3.00~5.00m2)粘土(地层编号②)黄褐色,含氧化铁,软-可塑。

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中部夹粉土薄层,下部为灰色。

层底埋深8.10~9.20m3)粉土夹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③)灰黄色,含云母、腐植质,中密,很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部夹多层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13.50-14.20m4)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④)灰色,含腐植质,可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层底埋深17.80~19.00m5)粉土(地层编号⑤)灰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具砂感,中密,很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层底埋23.60~24.50m 6)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⑥)灰黄-褐黄色,含氧化铁,见少量姜石,可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层底埋深28.20~28.60m7)粉土(地层编号⑦)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见姜石,砂性强,密实,很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层底埋深32.30~32.90m 8)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⑧)黄褐色,含氧化铁,见姜石,可塑-硬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上部夹粉土层。

层底埋深43.40~44.20m9)粉砂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磨圆度较好,粘粒含量低,中密-密实,饱和。

中部混粉土,夹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57.2.40~57.50m10)粉质粘土黄褐色,含氧化铁,见姜石,硬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3.检测目的3.1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2 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3 检测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检测工作量表4.1 本工程检测数量一览表5.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5.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5.1.1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设计及施工图纸。

5.1.2 试验方法简介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是模拟建筑荷载条件确定试验对象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

将荷载分级施加到试验对象上,同时观测分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最后绘制荷载与沉降等关系曲线,依据规范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

试验采用人工加荷、测读荷载及沉降。

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执行。

5.1.3 试验设备1)反力装置地锚、钢梁组合反力装置1套。

2)加荷及观测系统2000kN液压千斤顶1台,精密压力表(型号:(0~60)MPa,仪器编号:09.10.321,检定证书编号:CY10-4535),大量程百分表(型号:(0~50)mm/(0~50)mm,仪器编号:71514/70902,检定证书编号:AW10-6018/AW10-6017),正方形刚性承压板1块,面积1.87m2。

通过千斤顶施加荷载,采用精密油压表、百分表监控压力及位移的变化,基准系统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百分表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通过人工完成试验加压、补压、判稳和记录数据。

具体装置如图5.1“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5.1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1.4 试验程序1)试验分级:最大加载压力为700kPa,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分为10级,每级加载70kPa。

2)加下一级荷载条件: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a.沉降量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的6%;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a.当压力(P)~沉降(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b.当压力(P)~沉降(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按相对变形确定,取沉降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值(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值,当该压力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时,取后者。

5.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5.2.1 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设计及施工图纸。

5.2.2 试验方法简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模拟建筑荷载条件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

将荷载分级施加到基桩上,同时观测分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最后绘制荷载与沉降等关系曲线,依据规范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

试验采用人工加荷、测读荷载及沉降。

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执行。

5.2.3 试验设备1)反力装置地锚、钢梁组合反力装置1套。

2)加荷及观测系统2000kN液压千斤顶1台,精密压力表(型号:(0~60)MPa,仪器编号:09.10.321,检定证书编号:CY10-4535),大量程百分表(型号:(0~50)mm/(0~50)mm,仪器编号:71514/70902,检定证书编号:AW10-6018/AW10-6017)。

通过千斤顶施加荷载,采用精密压力表、百分表监控压力及位移的变化,基准系统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百分表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通过人工完成试验加压、补压、判稳和记录数据。

具体装置如图5.2“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5.2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2.4 试验程序1)试验分级:最大加载压力为1080kN,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分为10级,每级加载108kN。

2)试验步骤: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b.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小时连续三次每30min 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c.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c.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d.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e.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

4)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的确定:a.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b.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c.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d.对于缓变型Q~s曲线根据沉降量确定,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5)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的确定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5.3 低应变法检测5.3.1 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设计及施工图纸。

5.3.2 检测原理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反射波法。

此方法建立在波动理论基础上,将桩假设为一维弹性连续杆,当在桩顶锤击时,形成振动脉冲力并作用在轴线上,在此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遇桩底不同介质或桩断面质量变化时,波阻抗将发生变化,波即产生反射现象。

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时纵波波速、桩长与反射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实际测试结果与正常波速、桩长进行比较来判断异常波的位置、特征,并据此定出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

5.3.3 保证措施a.将桩头凿平;b.进行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c.激振位置选在桩中心,用角磨机磨平;d. 选择两处距桩中心大致2/3半径的位置做为传感器安装位置,用角磨机将该处磨平,使用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在两个安装位置依次进行测试;e.激振方式采用尼龙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