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工程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给排水概论论文(新)

给排水概论论文(新)

给水排水工程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学院:土建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学号:0908070016姓名:杨秀领论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进的工艺流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水,还需要整个厂区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建筑形态。

这就必须对给排水工程的原有设计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应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以确保设计出一个优秀工程来。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一、问题的来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

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

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

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

《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论文何余懿(华中科技大学给排水专业1003班)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水工程学科的沿革,内涵与未来发展趋向,对城市水工程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谈到了对当前我国水危机的严峻形势和本学科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彰显的重要性及水工业在今后的远大发展前景的个人体会,明确了城市水工程学科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新时代对水工业人才的需求。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一些个人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content and the future of the municipal water engineering. The author made some comments about this subject and talk about his own feeling about the serious situation our country now faces, it is the shortage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This paper also refers to this subject’s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and image the bright future of this subject. It makes some requirements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needed for modern societ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lked about his own opinions about this subject.关键词:城市水工程学科沿革体会个人看法Key words:municipal water engineering history feeling own opinions1.发展之路1.1水工程1.1.1最早的的水工程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与之紧密联系的便是水。

城市水工程概论

城市水工程概论

《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论文高升(华中科技大学给水排水专业1002班)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水工程学科的沿革、内涵与未来发展趋向以及城市水工程中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水质处理技术的创新和水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 the history,the intensi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unicipal water engineering,also including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the talents should have.It also describe the innovation of the water purify and automation control.关键词:城市水工程、水质、给水排水工程、人才Key words:municipal water engineering,water quality,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talents1.城市水工程的沿革城市水工程学科是由水工程学科衍变而来的。

水工程学科是以水的自然循环的“水利工程”和以水的采集、净化、生产加工或商品水的水工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据统计,每天每人平均需用水2~4升。

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天然水体中取水,经过一些处理后,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用过的水又被排进天然水体。

一般的天然水体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对排进水中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由于其净化能力有限,而随着社会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排到天然水体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超过了其净化能力,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受到污染的水体不能直接被使用,从而影响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水工程学科涵盖了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它主要包括服务于水的自然循环的“水利工程”以水的社会循环为服务对象,为实现水的社会循环提供所需的工程建设、技术设备、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的“水工业”。

水工程施工相关论文(3篇)

水工程施工相关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安全。

本文针对水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如地基处理、防水工程、施工监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期为提高水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水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地基处理不当、防水工程不达标、施工监测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本文对水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质量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水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二、水工程施工关键技术1. 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是水工程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有:换填、压实、桩基、地基加固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

2. 防水工程技术防水工程是水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防水技术有: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3. 施工监测技术施工监测是确保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施工监测技术有: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应力监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三、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1. 严格遵循设计要求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设计变更,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是保证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3. 严格执行验收制度验收是确保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城市水工程概论

城市水工程概论

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而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西部水少,沿海水多。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

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如今,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而且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

全国近一半河段和九成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然而,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

给排水工程论文

给排水工程论文

给排水工程论文给排水工程论文: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探讨给排水工程在其中的应用和实践。

二、城市水危机与水资源保护近年来,城市水危机频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应对这些挑战,城市给排水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其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浪费、实现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等成为了关键环节。

三、给排水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给排水工程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给排水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给排水工程还能够通过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减轻城市雨季排水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四、给排水工程实践与解决方案针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给排水工程应采取以下实践与解决方案: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水源的消耗。

2、减少水浪费: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无谓浪费。

3、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再生处理,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等用途的再生水。

4、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同时补充水资源。

5、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6、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五、结论给排水工程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实践,给排水工程能够保护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供水工程施工论文范文(3篇)

供水工程施工论文范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水工程在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供水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入手,分析了供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我国供水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供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供水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探讨,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供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供水工程施工关键技术1. 管道施工技术管道施工是供水工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管道敷设、连接、防腐等工艺。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关键技术:(1)管道敷设: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管道敷设方式,如地下敷设、架空敷设等。

(2)管道连接:采用高质量管材和连接件,确保管道连接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3)防腐处理:针对不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如涂覆防腐层、阴极保护等。

2. 水厂建设技术水厂建设是供水工程的另一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取水、净化、消毒、输送等工艺。

关键技术如下:(1)取水:合理选择取水口位置,确保水源水质稳定。

(2)净化:采用先进的净化工艺,提高水质达标率。

(3)消毒:采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确保供水安全。

(4)输送:合理设计输送管道,降低能耗,确保供水稳定。

3. 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供水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供水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关键技术如下:(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实时监测供水系统运行状态。

(2)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实现供水系统的自动调节。

(3)人机界面设计:设计直观、易操作的人机界面,方便工作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三、供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审查施工图纸和规范,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2. 选用优质原材料和设备,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给水排水毕业论文范例

给水排水毕业论文范例

给水排水毕业论文范例本文为给水排水专业的毕业论文范例,共计1200字,供参考。

题目: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现状分析。

针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调查和分析数据,从有关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从城市给水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城市给水和排水的工程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现状分析、改进方案1.引言城市水资源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改进一直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实际案例,从有关方面入手,对城市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城市给水排水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2.城市给水和排水的基本概念给水是指将水源引入城市,为人们日常生活、灌溉和工业用水等提供水资源的过程。

排水是指将城市中通过使用后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后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过程。

给水排水工程是指设计和建设城市给水和排水设施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人口数量、城市水资源、水厂、水管、污水处理厂、管网、排放标准等因素。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在于:1)解决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2)保护城市水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3)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产业和商业提供足够的水资源。

设计城市给水排水工程需要了解城市的水资源、人口数量、工业和商业用水量、用水质量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确定水源、水厂、水管、处置设施、管网等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工程概论论文
摘要本文是通过城市水工程概论的学习,对当前的水资源状况,特别是目前中国的水危机进行了介绍,对给排水工程对于解决水危机进行了浅层的论述。

关键词水危机污染给排水工程
中国水危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而且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国际分析家预测,21世纪是水的世纪。

根据目前的地球水储量与分布,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约一百万立方米,这只是地球上的相当小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有限的水资源也很难再分配。

其中,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和扎伊尔等的九个国家已经占据了这些水资源的60%。

随着人类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自然界中的水资源总量又是有限的,所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已经成为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88k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然而,由于耕地面积,人口基数过大等原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km3,仅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俄罗斯和巴西的1/12,加拿大的1/50。

排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21位。

我国已经趋于严重缺水。

我国目前有15个省份人均水量低于严重缺水线[1]。

可以说中国的水危机已经相当严重。

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因素:
1、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用水标准的提高使水资源面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目前的人均用水量比起世界人均水平要低得多,然而在人均用水量如此低的情况下,中国却仍然出现了严重的缺水问题。

有三万多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历时八年多,航行200多海里完成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在北京顺利通过总验收。

此项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城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11个沿海升(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52个沿海城市中,极度缺水城市18个、重度缺水城市10个、中度缺水城市9个、轻度缺水城市9个,绝大数沿海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缺水现状将不断加剧。

对于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耕地面积大,农耕需水紧缺。

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2750x104hm2,然而其中一半的耕地处于干旱状态。

据水利部1997年全国用水调查显示,农业用水量占据全国用水量的大部分比例,约为70.4%。

水将成为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工业用水效益的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被誉为“世界加工厂”。

工业的发达,相应的用水量也十分巨大。

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的监管制度,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一般水都是一次性使用,缺乏回收循环利用水的技术与机制。

并且排水缺乏相应处理,水的污染严重。

我国大量的水都在这种情况下被浪费。

4、由于人为因素,地表水的面积不断减少。

由于森林的砍伐,围湖造田等的人为原因,地表水明显减缩。

以江西鄱阳湖为例,由于各种人文因素影响,鄱阳湖湖水面积不断减小。

据今年一月份记录,鄱阳湖标志性水位站水位跌破8米关口,湖水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千米。

5、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

由于地下水开采过于集中,中国许多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这一现象在华北平原相当普遍,天津、沧州、衡水、德州一带下降漏斗一连成一片。

此外,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在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

6、严重的水污染。

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许多企业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到河道,严重污染了地表水以及地下水。

据有关调查,北京市年污水排放量超过12.5亿立方米,其中市区近9亿立方米,然而污水处理率仅为40%。

如此大量的污水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进河道,污染了河湖水。

根据对北京市河道的检测,56.4%的水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
7、用水方式落后,水的浪费现象严重。

工农业用水一直相当紧张,然而在工农业用水方面,由于用水方式的落后,水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农业耕地灌溉效率严重低于发达国家,许多地区仍然使用落后的灌溉方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0%~40%,然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70%~85%。

以上这些因素是中国水危机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中国水危机的“福音”——给排水工程
给排水工程是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水危机的表现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

因此给水排水工程担负着解决我国水危机的重担。

本学科是一门涉及范围相当广泛的学科。

除了建筑给排水方面外,还包含的内容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生态功能、节水工作、水质及其相关的高新技术等。

给排水工程对于解决水危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给排水工程技术,将城市废水以及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水体中。

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城市废水以及工业废水对于水体的污染,完成水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污水的会用方式,对于工业,应用最广的水处理方式是工业企业内部的水的重复循环利用,然而这种方式在我国利用率很低。

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与方式,比如城市污水回用于企业,这种方式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近几年中水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所谓中水技术是指城市排放的污水不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处理直接回用于公共设施,冲厕,浇灌以及景观用水等。

对于农业,本专业研究高效节水灌溉,进而缓解农业方面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给排水工程通过“开源节流”缓解水危机。

根据循环经济原则,在不同尺度里进行水的循环和再生利用。

据调查,4000万套便器水箱,其中25%存在着漏水现象。

城市供水管网漏水10%,在一些落后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能达到20%。

对于这种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的现象,可以通过本专业技术来节水解决。

节水不仅能够缓解水危机,同时它还能削减供水和给水处理的费用,削减排水和污废水处理的费用。

除了节水外本专业也通过开源来缓解水危机。

科学的调配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生活方面首先使用,然后再回用给灌溉方面;推广高效率农业和旱地农业,摒弃一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用海水来作为工业冷却水,这样就节省了淡水资源的使用;发展雨水洪水的利用,实现“变废为宝”;通过远距离调水设施取水等。

除了这些方面外,给排水工程在水质方面的研究同样对中国的水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

水的污染对于人体健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

人们饮用或间接摄入被污染的水能够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汞、镉、砷、铬、氰化物、农药、多氯联苯等都能引起中毒);某些被污染的水具有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和其他的多环芳烃、卤代烃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

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有可能发生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人畜粪便等污染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感染等一些疾病)。

给排水工程可以通过其技术手段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净化,改善水质。

解决了摆在人们眼前的空有水却不能用的问题,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从这些方面对缓解目前水危机状况作出重大贡献。

结束语
通过这一学期对本课程的学习才算是真正全面了解到了给排水工程,了解到中国目前的水危机。

并意识到本专业对于解决中国水危机的重大意义与责任。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本专业的巨大潜力,让自己对本专业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广贺,张旭,张思聪,崔建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2.人民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通过总验.2012(10)
3.肖华文.中国的水资源危机.200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