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题(习题)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①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了祸。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哎呀!”我叫起来,“坏了!小沙连忙摸耳染,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②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形象地说明________;句②形象地说明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对划线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小沙主动让“我”剪头,并且非常配合“我”B. 小沙总是怒视剃头师傅,还骂他是“害人精”,对“我”却不是这样。
C. 在小沙的心里,只要耳朵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也与前文小沙不受剃头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案】(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
;“我”根本不会剃头(2)C(3)喜欢。
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解析】【分析】(1)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①把“姑父的睡衣”比作“一张熊皮”形象地说明“我”剃得快,剃得多,这是比喻。
②把“我理的头”比作“层层梯田”形象地说明“我”根本不会剃头,这是比喻。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比较判断正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读这段话时,要用()的语气。
A. 慷慨激昂B. 快乐骄傲C. 恋恋不舍(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________骄傲:________希望:________(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答案】(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解析】【分析】(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28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题1. 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似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4分〕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分〕3、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分〕2. 小兴安岭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
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
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3. 三个和尚〔shàng〕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
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10篇(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10
篇(附答案)
阅读练题一
题目
今天是伟伟的生日,妈妈给他买了一个的蛋糕。
可是,他却不
开心,因为他的好朋友小明没有来参加他的生日派对。
伟伟心里觉
得很失望,该怎么办呢?
答案
伟伟决定给小明打电话,问他为什么没有来参加他的生日派对。
他们很快解开了误会,原来小明当天有事情无法前来。
伟伟心情放
松下来,和小明一起度过了愉快的生日。
阅读练题二
题目
小明天天都会带一本书来学校,看起来专注而认真。
其他同学
都很好奇,为什么小明对读书如此痴迷呢?
答案
小明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他觉得通过读书可以学到很多有趣和有
用的知识。
他相信读书可以帮助他成长,并且开阔他的眼界。
看到
小明的努力,其他同学也开始对读书产生了兴趣。
......
阅读练题十
题目
小华家住在乡村,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农民。
他觉得农民的工
作非常辛苦,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人民生产粮食。
小华决定要努力研究,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
答案
小华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需要掌握农业知识和技巧。
他决定多读有关农业的书籍,并请教身边的农民朋友。
他还计划暑
假期间去农村实习,亲身体验农民的工作。
小华相信,通过自己的
努力,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1)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0篇】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写了蔡伦_______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动词。
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当时我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亚桌椅____就坐在地上____把小板凳当桌子____没有黑板____就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____没有粉笔____就用黄土快代替____最困难的是没有书____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1)在这段话的横线上加上标点。
当时我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亚桌椅________就坐在地上________把小板凳当桌子________没有黑板________就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________没有粉笔________就用黄土快代替________最困难的是没有书________ (2)这段话先总说________,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几个方面具体讲述。
(3)照样子,围绕“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这句话写几句话。
【答案】(1),;,;;;,;;;,;。
;,(2)当时学习条件艰苦;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3)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
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语段,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故答案为:(1),,;,;,。
,(2)当时学习条件艰苦、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3)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
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 10 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会说话的植物植物有语言吗?它能品头论足吗?年轻的英国植物研究专家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一种植物语言翻译器——植物探测仪,能够清楚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背上仪器,戴上耳机,把仪器的一根线头和植物叶子相接,这根导线就可以振动,生物电子翻译器马上对这类振动进行翻译,在耳机内即可清楚地听到植物对话的声音,植物会向人们诉说是饥是饱、是冷是热、是涝是旱。
意大利发明家发了然一种能和植物讲话的对讲仪。
他将植物连结在对讲仪的电极上,便听到了植物的“讲话”声,尔后依照植物发出的信息翻译密码,鉴识出“热”“冷”“渴”和其他简单的词汇。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快乐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等灾祸性天气时,植物的“讲话”则变得低沉、凌乱。
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讲话”声音就很稍微。
(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几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植物语言翻译器叫做________,经过它能________。
(3)植物的“说话”有什么特点?用“________在”原文中画出。
(4)你感觉,研究植物说话有什么作用?【答案】( 1)饥;饱;冷;热;旱;涝(2)植物探测仪;清楚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3)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快乐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下雨等灾祸性天气时,植物的“说话”声则变得低沉、凌乱。
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说话”声音就很稍微。
(4)能够认识植物的生长情况,对它们供应有针对性地帮助,让它们长得更好。
【解析】【解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此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尔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 2)这是按短文原文填空,只要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广场的蟋蟀》课外阅读复习题一、填空题1、《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作者是()的()。
主要人物有:{蟋蟀()、老鼠(塔克)、猫(亨利)、小男孩()、列车长()}。
2、柴斯特的老家在(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因为贪吃腊肠而跟随野餐篮落在纽约市时代广场地铁站,玛利欧在(垃圾堆下面)找到它。
3、塔克住在纽约时代广场地铁站一个废弃的排水管出口,它除了四处挖宝外,最大的享受就要数偷听人类讲话。
4、玛利欧先把柴斯特安放在盒中,后来在冯赛卖的的一个蟋蟀笼里。
在冯赛讲的故事里,蟋蟀原名叫。
5、玛利欧家报刊亭里有、闹钟、面纸盒、、钱箱。
报摊里的报刊杂志有:《美国音乐》、、《艺术新闻》、。
6、柴斯特不小心吃掉百利尼家的两块钱后,是(谁)拿出了自己的积蓄。
7、先生给《纽约时报》的编辑写了一封信,使柴斯特出了名。
8、玛利欧的爸爸叫百利尼,是老板。
9、柴斯特从里学会了拉曲子,它不是用嗓子唱的,而是用一对。
当它的音乐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却突然做出回归康涅狄格州的老家的决定。
是因为在老家它才感到快乐、自由。
想唱就唱,想玩就玩。
10、在报摊音乐会上,柴斯特为大家演奏的是华尔兹舞曲就《》。
而首次打动妈妈并让她决定把它留下来的是民谣《重归苏莲托》。
11、请写出玛利欧家报摊里五种报刊杂志的名字:、、《艺术新闻》、《时代周刊》、《》。
12、柴斯特:会“”、聪明友好、、勇于承认错误。
13、老鼠塔克:热情友好、、慷慨大方。
14、柴斯特出名后,它的心情。
因为生活不自在了,而且一天两场的演奏让它感到很累,而且它不喜欢被那么多人盯着。
二、选择题1.《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作者是美国人()。
A、蒙哥马利 B、乔治·麦克唐纳 C、乔治·塞尔登2.柴斯特的老家在()。
A、时代广场的地铁站 B、排水管 C、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3.柴斯特在乡下是在哪居住?() A、草丛 B、树桩4.柴斯特因为()而被带到纽约。
A、贪玩 B、贪吃 C、被捉住5.蟋蟀柴斯特是跟随()落在时代广场地铁车站的一堆垃圾里的。
A、火柴盒 B、野餐篮 C、垃圾车6.柴斯特来纽约时被什么压在下面?() A、烤牛肉三明治袋子 B、虾肉馅的汉堡7.柴斯特来到纽约最后坐的是什么?() A、汽车 B、地铁 C、走路8.在纽约,第一个看到柴斯特的是()。
A、亨利 B、玛利欧 C、塔克 D、保罗9.柴斯特的主人是()。
A、玛利欧 B、塔克 C、亨利10.玛利欧最喜欢()口味的汽水。
A、桔子 B、草莓 C、西瓜11.柴斯特和玛利欧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是()。
A、捉迷藏 B、敲铃铛 C、跳蛙12.柴斯特梦游中吃的是()。
A、两元钱 B、柳树叶 C、腊肠13.柴斯特最喜欢吃() A、腊肠 B、桑叶 C、钱14.柴斯特、塔克、亨利三个伙伴曾闯了一次祸,引起了()。
A、火灾 B、打碎花瓶 C、偷吃奶酪15.当玛利欧的妈妈准备将蟋蟀赶走时,柴斯特无意中奏响了一曲意大利民歌,这正是妈妈最爱听的那首——()。
A、《蓝色多瑙河》B、《重归苏莲托》C、《红河谷》16.蟋蟀音乐事业达到巅峰时,它却突然做出的决定是()。
A、用自己的名气帮玛利欧一家赚大钱B、回归康涅狄格州的老家C、找一家公司包装自己17.柴斯特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是()A、有副好嗓子B、会拉小提琴C、自身有魔力D、用两只翅膀摩擦发音18.塔克最喜欢收集() A钱 B纸C食物19.柴斯特的那个漂亮的笼子来源于()。
A、冯赛 B、白利尼 C、玛利欧 D、塔克20.冬天里的每个星期天,他们一定会围在报摊的收音机旁边,聚精会神地在地铁乱哄哄的喧闹声里,聆听广播中的()。
A:戏曲 B:歌剧 C:音乐21. 玛利欧妈妈用《财富杂志》打中了塔克老鼠的()。
A、左后腿 B、有后腿 C、头部22.塔克老鼠除了四处挖宝外,它最大的享受就要数() A、吃东西 B、偷听人类讲话 C、睡觉23.塔克的笑声尖尖的,听起来有点儿像()。
A、尖叫 B、打鼓 C、打嗝24“他穿的上衣上装饰着好些用红丝线绣的龙,外面还加了件丝质背心。
老人正衔着一根好长的白色泥质烟斗抽着烟。
”这段话描写的是是() A、中国绅士 B、冯赛 C、史麦德利25.冯赛是很多年前从中国来到这里的,他讲话的方式很奇特,但是玛利欧却很()。
A、讨厌 B、喜欢26.冯赛的房间里头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玩意儿。
A、中国 B、美国 C、印度27.玛利欧看见冯赛房间里的一个玻璃箱里,摆着一整排()雕刻的中国女神像。
A、水晶 B、象牙 C、玉石28.柴斯特的那个漂亮的笼子来源于() A、冯赛 B、白利尼 C、玛利欧 D、塔克29.冯赛竖起右手大拇指,很郑重地说:“这是个很古老的蟋蟀笼子,以前是专门为中国()养蟋蟀预备的。
”A、皇帝B、皇子C、皇宫30.蟋蟀笼子底层漆成红色和绿色,塔尖则是()色的,有一边还有个带小闸锁的门。
A、黄 B、金 C、红31.蟋蟀笼子一共有()层,每层都比下面一层稍小一点儿,最上面则是个细细的尖顶。
A、五 B、六 C、七32.“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它就应该去做它想做的事。
如果成名只是让它觉得不快乐的话,那成名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是()说的。
A、玛利欧 B、塔克 C、亨利33.冯赛来到中国城时看到一位中国老人正跷着二郎腿坐在门口,他穿的上衣绣着好些红丝线的()。
A、中国结B、凤凰C、龙34.冯赛房间里空气中飘散着一种淡淡的、甜甜的()的气味。
A、香水 B、香草 C、焚香35.保罗是做什么的?() A、列车长 B、乘务员36.柴斯特离开纽约时只带走() A、笼子 B、桑叶 C、小铃铛 D、钞票37、“他穿的上衣上装饰着好些用红丝线绣的龙,外面还加了件丝质背心。
老人正衔着一根好长的白色泥质烟斗抽着烟。
”这段话描写的是() A、中国绅士 B、冯赛 C、史麦德利38.它回想起在康涅狄格州的时候,也见过猫和()在草地上打架。
A:老鼠 B:狗 C:蟋蟀39.就在这两只可怕的利爪中间,老鼠塔克却浑然不觉地坐在敌人的下巴底下,它正好奇地望着柴斯特呢!这只()开始疯狂地打着手势,暗示老鼠赶紧抬起头来看看,在它的上方是何等可怕的威胁啊! A:猫 B:狗 C:蟋蟀41.柴斯特抬起了那对小心折叠在它背上的黑色翅膀,娴熟、快速地举起上面那只,拉过了底下的那只,整个车站都应声回荡起美妙的()。
A:声音 B:乐音 C:曲子44.他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儿奇怪,但是却很好听,很像()拨弦时发出的乐音。
A:钢琴 B:小提琴C:大提琴46. 他欣赏人类各种不同的独特发音方式,几乎不亚于他对()乐音的喜好 A:青蛙 B:蝉 C:蟋蟀47.从丝质长袍、筷子到一包包的手洗衣物,各式各样的东西堆得满架子和椅子上都是。
空气里飘散着一种淡淡的、甜甜的()的气味。
A:香水 B:香草 C:焚香50 玛利欧爱死这个小笼子了,一股想拥有它的强烈欲望使他兴奋得全身都颤抖了起来。
但它看起来实在是很()的。
A:值钱 B:珍贵 C:昂贵二、填空题。
1.《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作者是()国的(乔治·塞尔登),这本书曾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2.《时代广场的蟋蟀》主要讲:一只名叫(柴斯特)的乡下(蟋蟀),因为贪吃一根(腊肠)跳进了野餐盒,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后来被(玛利欧)收留了,还遇到了(塔克鼠)和(亨利猫)并成了好朋友。
柴斯特用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诚友情,帮助了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
在他功成名就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
3.柴斯特是一只(蟋蟀),它是(玛利欧)在(水泥墙边垃圾堆下面的一个缝隙里)找到的。
4.蟋蟀唱歌不是用嗓子而是用它的一对(翅膀)。
5.在冯赛讲的故事里,蟋蟀原名叫(西帅)。
6.在白利尼的报摊音乐会上,柴斯特为大家演奏的华尔兹舞曲叫(蓝蓝色多瑙河)而首次打动白利尼妈妈并让她决定把它留下来的是意大利民谣(《重归苏莲托》)和歌剧(阿依达)。
7.玛利欧给柴斯特的家先是(火柴盒)后是(一个蟋蟀笼子)。
8.在老家的草地上,蟋蟀通常是吃(树叶)和(青草),偶尔还会来点儿(嫩树枝);在纽约却吃起了(面包)、(糖果)和(腊肠)。
9.在家乡的草地上(云雀)会与柴斯特来一段音乐对话。
10.当玛利欧妈妈同意柴斯特留下时,塔克高兴极了并表示要做柴斯特的(经纪人)。
11.在每天(早八点)和(下午四点半)地铁高峰时,柴斯特都会在白利尼家的报摊上倾心演奏。
12.塔克住在(排水管),它是一只(老鼠)。
13.玛利欧家的报摊里有(旧收音机)、(面纸纸)、(火柴)、(钱箱)、(闹钟)。
14.玛利欧的爸爸叫(白利尼),他的工作是(经营报摊)。
15.玛利欧妈妈耳环的形状像(贝壳)16.列车靠近前,玛利欧在(听收音机)。
18.来到纽约时代广场以前,蟋蟀是靠(柳树高度)来度量事物,用(溪水声)来评价周围声音的。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一、填空题1、塔克住在(纽约市时代广场地铁站一个废弃的排水管出口)。
2、柴斯特是在(垃圾堆下面的一个缝隙里)被找见的。
3、柴斯特的家乡在(康涅狄格州)。
4、玛利欧给柴斯特的新家在(火柴盒中一个蟋蟀笼里)。
5、玛利欧的爸爸叫(白利尼)。
6、文中指出报刊亭里有(收音机)、(闹钟)、(面纸盒)、(火柴盒)、(钱箱)。
7、柴斯特是一只(蟋蟀)。
塔克是一只(老鼠)。
8、玛利欧的爸爸的工作是(报刊亭老板)。
9、列车靠近前,玛利欧在(听收音机)。
10、蟋蟀唱歌不是用嗓子而是用它的一对()。
11、在冯赛讲的故事里,蟋蟀原名叫()。
12、在白利尼的报摊音乐会上,柴斯特为大家演奏的华尔兹舞曲叫()而首次打动白利尼妈妈并让她决定把它留下来的是意大利民谣()和歌剧()。
13、请写出玛利欧家报摊里五种报刊杂志的名字()、()、()、()、()。
14、请写出你在本书中积累的五个四字词语()、()、()、()、()。
二、选择题。
1、《时代广场的蟋蟀》作者是()A、蒙哥马利 B、E.B.怀特C、塞尔登2、一开始,玛利欧给蟋蟀柴斯特一个安身的处所是一个()A、火柴盒 B、竹笼子 C、报纸堆3、塔克喜欢玛利欧吗?()A、喜欢 B、不喜欢4、保罗是做什么的?() A、列车长 B、乘务员5、柴斯特在乡下是在哪居住?() A、草丛 B、树桩6、柴斯特来到纽约最后坐的是什么?()A、汽车 B、地铁 C、走路7、柴斯特来纽约时被什么压在下面?() A、烤牛肉三明治袋子 B、虾肉馅的汉堡8、蟋蟀柴斯特是跟随()落在时代广场地铁车站的一堆垃圾里的。
A、火柴盒 B、野餐篮 C、垃圾车9、当玛利欧的妈妈准备将蟋蟀赶走时,柴斯特无意中奏响了一曲意大利民歌,这正是妈妈最爱听的那首——()。
A、《蓝色多瑙河》B、《重归苏莲托》C、《红河谷》10、蟋蟀音乐事业达到巅峰时,它却突然做出的决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