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肋骨骨折
【预防】
1.按压位置及姿势正确,按压时应平稳、力道均匀,不能冲击式猛压。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1.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
吸道通畅,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

(二)损伤性血气胸
【预防】
1.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平稳,力道均匀,不能冲击式猛压。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1.闭合式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量较多时可行胸腔穿刺排气。

2.张力性气胸:可予胸腔闭式引流。

3.吸氧,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4.血气胸若继续出血不止,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5.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干货)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干货)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幅度1.3-2。

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预防与处理:(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

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预防与处理:(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预防与处理:(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预防与处理:(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024年)心肺复苏

(2024年)心肺复苏

2024/3/26
14
药物剂量调整和副作用监测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如肾上腺素可重复使用, 但应逐渐增加剂量,避免过量导致的 不良反应。
副作用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如 出现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 应的救治措施。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 心理支持和干预,减轻患 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024/3/26
23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06

2024/3/26
24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了心肺复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两 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两 横指处。
2024/3/26
用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 位,另一手重叠放在手背 上,手指交叉抬起,双臂 伸直进行按压。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 弹,避免过度通气和按压 中断。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约2 英寸),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120次。
10
人工呼吸方法及要点
利多卡因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 脏传导速度,有助于控制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2024/3/26
13
给药途径选择和注意事项
给药途径
心肺复苏中常用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气管内 给药和心内注射。首选静脉注射,因其起效快、 易于控制剂量。
注意事项
确保药物正确使用,遵循药物使用指南;注意药 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和 生命体征变化。

CPR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CPR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
通过对CPR术后并发症的学习与讨论,使 我们了解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 作,默契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尽心 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 症的发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 进取,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护理质量,使 患者早日康复。
预防及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 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 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 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抬 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急情 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 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 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适应症与禁忌症
CPR的适应症: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 CPR的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 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已明确心、肺、 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 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等。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 交接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 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cm,儿 童按压幅度2.5 ~4cm,婴儿按压幅度1.3 ~ 2.5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恢复 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并应对这些常见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一、肋骨骨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施救者需要进行胸部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然而,过于用力的按压可能导致患者的肋骨骨折。

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痛和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肋骨骨折的应对策略,首先应该减轻按压力度,避免过度用力。

其次,可以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吗啡,以减轻疼痛。

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气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胸骨骨折胸骨是胸腔前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心肺复苏时,胸骨可能会因为按压力度过大而发生骨折。

胸骨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痛、胸闷等症状。

对于胸骨骨折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减轻按压力度,避免用力过大。

其次,可以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以减轻疼痛。

此外,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脑损伤心肺复苏过程中,由于缺氧和缺血,患者的脑部可能会受到损伤。

脑损伤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后果。

对于脑损伤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尽量缩短心肺复苏的时间,以减少脑部缺氧和缺血的时间。

其次,进行复苏时应保证患者的头部保持在中立位,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

此外,复苏后应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胸腔内出血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由于按压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胸腔内的血管破裂,引起胸腔内出血。

胸腔内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于胸腔内出血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减轻按压力度,避免用力过大。

其次,应及时就医,进行胸腔内出血的处理。

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输注血浆或输液,以维持血容量。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紧急医疗措施,但在进行复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 • 识别
• 心肺复苏(CPR)(ABC→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 除颤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
1
胸骨骨折
2
胀气,吸入性肺炎
肋骨骨折
3
肺挫伤,血气胸
2
4
胀气,高吸位截入瘫性肺炎
3
5
肺挫脂伤肪,栓血塞气胸
七、胃、肝、脾破裂
• 预防与处理 • 1、按压位置正确,按压姿势标准 • 2、严密观察病情及腹部体征的变化 • 3、对疑有内脏破裂者,应禁食 • 4、发生胃破裂者,可行裂孔修补术 • 5、肝破裂的原则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
通畅引流 • 6、如肝破裂,争取做缝合修补术;不能缝
合时,切除
骨折
胃胀气 肺炎
一、定 义
• ◆ 复 苏:( Resuscitation ) 复活、苏醒 = 死而复生
◆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 )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 急救措施 以挽救其生命。即胸外按压形成 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 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 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肺挫伤 血气胸


高位截瘫
苏 脂肪栓塞
遵医嘱 处理
心胀破裂 心室乳头肌断裂
三尖瓣反流
胃、肝、脾 破裂
固定
保持气道通畅 必要时吸痰
高流量吸氧 备血
呼吸支持 大剂量激素
心包腔穿刺 瓣膜形成术
替换术 禁食 清创止血缝合 输血
60mmHg以上时,可使用激素

心肺复苏、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心肺复苏、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原(如献血者在献血前4小时之内曾 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 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人,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 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 轻度反应 皮肤瘙痒;荨麻疹
• 中度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
• 重度反应 咳嗽、呼吸困难、喘鸣、过敏性休克
预防及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进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定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 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 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 肿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 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测
②患者本身年龄大骨质酥松
临床表现:
①局部疼痛,有骨擦音 ②胸壁血肿 ③咳嗽无力、痰潴留
预防 :
①按压平稳,有规律不间断进行
②根据病人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①及时止痛、固定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预防肺部感染
原因 :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目录CONTENTS•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概述•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并发症•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治疗•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预防•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护理•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预后01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概述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是指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出现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定义与特点定义心肺复苏过程中,器官组织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时会引起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导致组织细胞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内环境紊乱心肺复苏后,机体可能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啰音等。

如心功能不全、胃肠道出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其他表现02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并发症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详细描述急性肾损伤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肾功能损害。

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血尿等症状,同时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治疗上需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总结词VS总结词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详细描述急性肝损伤也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肝脏缺血缺氧。

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

治疗上需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脏疾病总结词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详细描述急性心脏疾病是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心脏骤停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
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
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
度2.5—4㎝,婴儿按压
幅度1.3-2。

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
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
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

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
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
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
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
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
产生心脏破裂。

(3)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输血补液。

(6)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文档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