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飞天凌空 教案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飞天"凌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主旨把握。
2. 课文中重要句子的分析与理解。
(二)教学难点1. 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的理解。
2.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体育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播放一段精彩的跳水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跳水运动的魅力和紧张气氛。
随后,简单介绍吕伟的背景信息,包括她的年龄、成就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运动员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在观看跳水比赛时,你们觉得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对运动员精神的理解,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3. 课文内容概览简要介绍《“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体特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课文的兴趣。
4. 引入课文主题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让学生感受吕伟起跳前的镇定与优雅,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句话中的‘沉静自若’和‘风度优雅’是如何体现在吕伟的动作和态度上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语感培养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通过齐声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在旁指导,注意学生对“飞天”等特殊词汇的发音,确保正确无误。
朗读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朗读时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吕伟跳水时的轻盈与优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和描写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四、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飞天”凌空》,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来描述吗?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运动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运动的精彩瞬间。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写作练习,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文?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拼搏精神?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心得,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更加生动、精彩。
2.阅读课文《“飞天”凌空》,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飞天”凌空(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飞天”凌空》的主旨:通过阅读,使学生把握“飞天”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赞美。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布局、语言特色,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词汇学习与应用: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凌空”、“翩翩”等,并能正确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飞天”形象的基本概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象,象征着自由、高远和美好的愿景。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飞天”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飞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魅力,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飞天”形象的文化内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天”相关的传统文化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来描绘“飞天”。
-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旨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描绘“飞天”形象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如文中“飞天”所象征的自由、高远等精神内涵。
-在分析说明文写作特点时,教师可举例说明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最后,课堂总结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思考。在总结时,我意识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在分析新闻特写结构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标题的吸引力和导语的概括性,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应提供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词汇,加深理解和记忆。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的深化: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体育竞技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闻特写的结构和吕伟的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特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抓住细节、如何生动描绘场景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新闻特写的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有没有注意过跳水这项运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跳水运动背后的故事和体育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是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详细报道,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它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事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新闻特写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吕伟夺魁的过程和背后的努力呈现给我们。
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了解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点。
2.理解作者选取角度的独特,采取分镜头、慢镜头、特写镜头的写法,领略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特点。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精神,热爱祖国,为国争光。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及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点。
难点:理解作者选取独特角度的写法,领略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吟咏敦煌飞天的诗句,李白的诗可谓无声的旋律,敦煌飞天则是有形的舞蹈,他们置身于翻滚的云彩中,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1982年11月24日印度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10米跳水高台上,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吕伟凌空跃起的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二、资料助读。
(一)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赛冠军。
本文记者目睹了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夺冠的精彩的一瞬,但如果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并对此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了“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二)解说标题。
1.提问:有谁知道课文标题《“飞天”凌空》中“飞天”的原意?【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明确:课文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新颖、醒目,引人注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明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感受语言魅力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今天的《“飞天”凌空》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让他们感受“飞天”艺术的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飞天”艺术的象征意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我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了引导,但部分学生似乎仍然难以把握这一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具体的例子,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飞天”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象征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活动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飞天’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培养审美情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和形象描绘,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之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发展思维能力:以课文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加强语言表达:通过学习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5.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前后照应、过渡句等方法组织文章。
举例:分析课文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作用,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
(3)品味词语和句子: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使句子更具表现力。
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d.文化背景理解:理解航天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航天文化的内涵。
-例如: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突破学习难点,提升学科素养。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面临的挑战和适应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航天员生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面对失重环境,他们的工作、饮食、睡眠都与我们在地面上大不相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在太空环境中完成任务,以及他们如何适应失重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航天员的精神风貌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们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飞天凌空》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航天事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飞天”凌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
跳水皇后郭晶晶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可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
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
飞天凌空:这一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形容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二、课前资料介绍
1、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首次在金牌总数上超过历届第一的日本队,其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特写去一睹她为国争光的英姿。
2、什么是新闻特写?
(1)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3)属于一种新闻体裁。
三、读课文,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四、语言品味
(一)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明确: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二段中“被空气托住”
明确: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精彩表现埋伏笔。
3、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
明确: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二)除了动词,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比喻: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将吕伟跳水速度比作“旋风”“流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拟人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五、写作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的写法:
“她站在……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
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
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六、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
主题
“飞天”凌空正面描写跳水精彩瞬间
(特写镜头)
侧面描写记者、观众的反映
拼搏
奋进
爱国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
“飞天”凌空飞天前
飞天时
飞天后
吕伟: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环境:白云飘浮,飞鸟掠过
观众:翘首而望,屏息敛声
起跳:酷似翔舞“飞天”
腾空:疾如流星,潇洒自如
入水:像箭插进碧波
记者:跳起来赞秒
观众:沸腾、如梦初醒、
掌声欢呼声,惊讶不已
裁判:亮出高分
对比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七、拓展延伸对比一下,消息和新闻特写有何异同?
明确:同:
1、都属于新闻体裁;
2、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异:
1、篇幅:新闻特写一般比消息要长。
2、时效性:比消息略差
3、表达方式:以形象化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侧重于再现,兼备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消息则是以记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议论。
4、前者适合一般性的报道,后者适合更进一步的深度报道。
八、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