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高效技术

合集下载

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高效技术

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高效技术

蕾期喷布多氧霉素等。 草莓自粉病:危害叶片、叶柄、果实、果柄 等部位。发病部位出现一层白粉状物,是该病的 主要特征。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后期 受害,果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防治方法:①培育健壮秧苗并加强土肥水管理。 防止长势弱。⑦避免多湿和异常干燥,注意通风 换气。③选用抗病品种④及时烧掉深埋病株,控 制发病中心。⑤发芽前育苗期,喷70%甲基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 1500倍液。 ・作者单位:山东省邬城市张庄镇农技站
豢。≥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
?落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
:【刍巳菜,常年种植面霉5000hIn2,—年二茬。
即春藕和秋藕,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柳 江县紧紧围绕提高莲藕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充 分发挥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 双季莲藕套养田螺生态模式,目前全县已推广 应用l 500hm 2平均667m2藕田产藕3000一 3500kg,田螺1500kg,平均667m2产值1.5万 元以上。田螺喜栖息于冬暧夏凉,土质柔软肥 沃,铒料丰富的水体,它属杂食性,摄食水生生 物和腐败有机质,而藕田就具有它生存生长的 环境。这种莲藕套养田螺的生态模式,提高经济 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l、藕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 染,进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特别是水库或者水 涵洞下游的藕田最理想。 2、放养前的藕田建设 藕田四周加高加固,高和宽均在50cm以 上,防止外逃,能蓄水深25—30cm,进排水口 设置防逃网。根据田的大小,种舂藕前在田中先 开“一”、。+”或“井”字形田沟,沟宽深均在 30一40cm,另外在田埂边挖集螺坑一个或多个, 使沟坑相通,沟底向坑倾斜。开挖沟和坑,一是 为了炎热或寒冬时供田螺避热避泠,二是方便 在捕捞田螺上市。 3、藕田消毒 藕田水保持10cm左右,每667m2用生石灰 50一lookg化浆趁热搅拌,全田泼洒,或者20一 免多年连作。②选无病地育苗。④杜绝从发病地 引苗。④及时将病株拔除烧毁。⑤选用抗病品 种。@利用太阳热能进行土壤消毒。⑦药剂防 30kg漂白粉化水后全田泼洒,过4—5天以后进 行换水,即可投放田螺。 4、藕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如春藕 可选嘉鱼藕、鄂莲l、3号等,秋藕可选嘉鱼藕 等,可提早上市,增加收益。 5、田螺放养 5.1螺种选择选择中华田螺,它个体大, 生长快。可在稻田、水渠、鱼池等采集,也可从 市场采购,选种时选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破 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使厣有力地紧盖 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生虫。 5.2放养时间 一般在3月上旬,水温稳

高产优质田螺的生态养殖方法与制作流程

高产优质田螺的生态养殖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涉及田螺养殖技术领域,介绍了一种高产优质田螺的生态养殖方法,由场地选取、池塘预处理、选择种苗、水体调控、养殖管理以及田螺捕捞组成,其中:场地选取:选择50亩的池塘面积作为改造对象,用高度为150cm的金属网片斜插在池塘四周来提高田螺养殖面积并防止田螺外逃,在金属网片和池塘的连接处增设倾斜角度为45°的加固杆,做好池埂加固。

本技术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类生长,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而且采用蚯蚓粪来进行饲喂,不但可以代替动植物蛋白,生物酶还能促进田螺胃肠功能,促进田螺生长,用以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要求1.一种高产优质田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场地选取、池塘预处理、选择种苗、水体调控、养殖管理以及田螺捕捞组成,其中:场地选取:选择50亩的池塘面积作为改造对象,用高度为150cm的金属网片斜插在池塘四周来提高田螺养殖面积并防止田螺外逃,在金属网片和池塘的连接处增设倾斜角度为45°的加固杆,做好池埂加固,而且还应在金属网片上安装喷灌管道,同时在喷灌管道上安装喷灌头,随后通过污泥泵将池塘底部的淤泥抽出,保证底部淤泥的厚度在10-15cm之间,其中还应在池塘的两侧分别安装与其自身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进水口和池底之间的距离为80cm,出水口和池底之间的距离为25cm;池塘预处理:在养殖前的10-15天内通过人工方式向池底撒上一层厚度为2-6cm的消毒粉进行初次消毒,在进行初次消毒后的3-5天后通过设置在喷灌管道上的喷灌头向池底喷洒3000mL的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处理;选择种苗:a、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备用; b、将进水口和出水口打开,向池塘内注入水源进行清洗,清洗后关闭进水口和出水口,并按照每亩150个-700个的种螺投种量向池塘内投放种螺,其中种螺的体重为12g-26g,在投放种螺后,还应向池塘中投放50个-100个的泥鳅进行混养;水体调控:在种螺投放后的5-12h内,还应向池塘内注入重量为700g的微生物制剂来对水质行调控;养殖管理:将蚯蚓粪撒入池塘中对田螺进行喂食,其中蚯蚓粪的日投食量为螺体的2.0%-2.5%之间,同时投食的时间为3-5次/天,在投食后,还应在3-5天进行定期换水,当水温大于27°时,应打开进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换水并降温;田螺捕捞:种螺投放8个月后,通过水泵将池塘中的水抽干,人工携带竹篮对田螺进行拾捡,在拾捡过程中,遗留部分雌螺进行补种。

田螺高效养殖方法及培育技巧

田螺高效养殖方法及培育技巧

田螺高效养殖方法及培育技巧这几年来,田螺的市场前景愈发不错起来,很多人都爱吃,于是很多的养殖户朋友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田螺,但是由于技术知识的不全面,田螺的产量都不是很高,下面一起学习一篇田螺高效养殖技术。

一、螺池选择螺池应建在靠近水源处(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周围无污染,面积不宜过大,池埂高50厘米,在进排水口设置滤网,防止田螺逃逸。

螺池一般建成梯形,并长期保持微流水,促进水体交换,增加溶氧,有利于田螺的生长。

二、饵料培育田螺放养前要放干池水,每667平方米(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5天后放水培育饵料,每667平方米(亩)施200~250公斤经发酵腐熟的猪粪、鸡粪等有机肥,确保田螺投放后有充足的饵料。

三、螺种放养螺种要求个体较大,规格为30~50只/公斤,螺壳完整无破损,活力强,受惊时螺体迅速收回壳中且紧盖螺壳口。

螺种可从螺场购买,或从土外河沟、湖边水域捞取。

在每年3月放养螺种,一般每667平方米(亩)放养螺种150~200公斤。

同时每667平方米(亩)放养鲢鱼、鳙鱼50~80尾作为搅水鱼,以增加水体溶氧。

四、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田螺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随时注意水质的变化。

池水要求深20~30厘米,当水体pH值过高时,应及时施用适量经发酵腐熟的禽畜粪肥,或每667平方米(亩)施放40~45公斤干鸡粪;当水体pH值过低时,应及时调节水质,提高酸碱度,每667平方米(亩)施放生石灰100~125公斤,特别是田螺产仔期更要注意水质变化,确保溶氧充足。

螺池间隔10天换水1次,能提高成活率,方法是放掉大部分旧水,隔1~2天,再注新水。

如能同时拣出种螺,有利于提高仔螺的成活率。

五、饲料投喂在自然条件下,田螺喜欢摄食蔬菜的幼茎、嫩叶以及腐殖质、有机碎屑,还可人工投喂一些精饲料,如豆渣、菜饼、米糠及豆麸等,一般按螺重的1%~3%投喂,每周喂1次。

若田螺壳口圆片陷入壳内,说明饲料投喂不足,应及时增加投喂量。

田螺与草鱼种套养高效试验

田螺与草鱼种套养高效试验

田螺与草鱼种套养高效试验
严子强;张传寿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草鱼种越冬池塘套养田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现将技术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鱼塘5亩,南北向,水深1.3m,淤泥20~30cm、池塘四周土坡植被,无农作物及高大树木,给排水自由,交通方便。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严子强;张传寿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5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17
【相关文献】
1.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高效技术 [J], 农吉;覃金桥
2.池塘网箱屯养——套养草鱼种试验 [J], 匡翠生;边光中
3.鲤成鱼精养池套养草鱼种试验 [J], 卢正臣;金名阁
4.成鱼塘套养草鱼种高产试验 [J], 杨建高;邓建佳
5.草鱼套养田螺高效试验 [J], 严子强;张传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贝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田螺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田螺养殖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帮助养殖者提高田螺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

一、场地选址和准备养殖田螺需要选址在水量充足、水质清洁的地方,最好是有溪流或湖泊的河滩、湖滩。

在选址时,要注意水域不得受到污染,远离化工厂和养殖废物排放口。

养殖区域的土质应为泥质或淤泥质,这种土壤能够保持水分,有利于田螺的生长。

在场地准备方面,首先要对养殖区域进行清除,将杂草、垃圾等清理干净。

然后进行水域的整理,修剪水草,清除淤泥和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清理完毕后,对养殖场地进行围栏或者网栅的搭建,以防止田螺逃逸或受到外界的捕捞。

二、品种选择和种苗培育田螺的品种选择很重要,不同品种的耐寒性、繁殖力和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一般选择耐寒性强、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进行养殖。

常见的品种包括华螺、江螺、黄螺等。

种苗的培育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选用健康的种苗,避免带有疾病的田螺进入养殖场。

种苗的培育可以通过雌雄螺分开养殖,以提高繁殖效果。

可以用塑料网或竹片等材料搭建的临时栖息场所,把雄螺和雌螺分开养殖,以保证种苗的数量和质量。

三、科学投放和饲养管理在科学投放方面,需要控制放流密度和投放时间。

放流密度不能过高,一般每亩放养数量控制在5000-10000只之间。

投放时间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这两个季节水温适宜,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田螺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

要提供充足的饲料,采用合理的喂养方式。

常见的饲料包括麦麸、豆粉、鱼粉等,可以根据田螺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配比。

喂养频率一般为每天一次,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太阳照射高温时喂养。

同时,要定期清理养殖场底部的积泥,保持水质清洁。

四、疾病防治和生长促进田螺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腹足溃疡病、蛋白菌病等。

为了防治疾病,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或化学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养田螺技术及疾病防治

养田螺技术及疾病防治

养田螺技术及疾病防治养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通常用于水稻田的生态调控和病虫害防治。

它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以有效控制一些田间害虫和杂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养田螺的养殖技术以及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治方法。

一、养殖技术1. 配种及繁殖养田螺的配种和繁殖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螺进行繁殖,以确保后代的质量。

随后,将母螺和父螺放置在一个适宜的容器中,让它们进行自然交配。

交配后,母螺会产卵,孵化出小螺。

在此过程中,容器的水温、光照和水质等因素都需要适宜控制,以促进螺的繁殖成功。

2. 养殖环境养田螺需要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水质的保持,要保证水体清澈透明,并保持一定的水流和水深。

其次是水温的控制,最适宜的水温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此外,光照、氧气供应和水草等也是影响养殖环境的重要因素,都需要合理配置和维护。

3. 饲养管理养田螺的饲料主要以水稻秸秆、蔬菜叶子等为主,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鱼粉或者其他蛋白质较高的饲料。

此外,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也是关键步骤,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疾病防治1. 寄生虫感染养殖田螺容易遭受寄生虫的感染,如螺旋体病、钩螺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容器,并对容器进行消毒;- 保持水质清洁和流动,避免滋生病原体的温床;- 使用适量的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用药量和频率,避免对田螺产生毒害。

2. 疾病防控田螺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足软病、贝类衰退综合征等。

为了防治这些疾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饲养健康的种螺,提高养殖场的疾病抗性;-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原体滋生;- 定期观察和检测田螺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田螺的病害,对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田螺的观察、病理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浅谈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浅谈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浅谈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藕田套养是指在藕田中同时养殖莲藕和淡水小龙虾的一种养殖方式。

在藕田中种植藕苗的也投放适量的小龙虾苗种,并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养殖技术,使两者相互促进,达到高效种养的目的。

合理选择藕地。

在选择藕地时,要选择水体清洁、水质优良、环境适宜的地块,避免选择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地。

在选择藕地的时候要考虑到排水系统,确保水体畅通,避免因排水不及时而造成水质污染。

适量投放龙虾苗种。

在套养中,藕田的主要目的是养殖藕苗,小龙虾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在投放龙虾苗种时要适量控制,避免过度密度养殖导致资源竞争和水质恶化。

科学管理养殖过程。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藕田的管理,包括良好的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保持水质清洁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适当投放一些水草和适当的微生物,帮助净化水质,保持藕田生态环境的稳定。

要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还要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保持水质的稳定。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定期检查藕田的水体和龙虾的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

合理收获和藕田的管理。

在藕田套养中,要根据龙虾的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收获时机。

一般在藕苗收获之后,根据龙虾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来决定收获的时间,保证龙虾的质量。

在收获之后,要对藕田进行适当的管理,进行排灌工作,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态环境,为下一次养殖做好准备。

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的高效生态种养技术需要在选择藕地、投放苗种、科学管理养殖过程和合理收获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操作。

通过科学的种养技术,可以实现藕田和淡水小龙虾的相互促进,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莲藕栽培与藕田套养技术

莲藕栽培与藕田套养技术

莲藕栽培与藕田套养技术1. 土壤选择:莲藕喜欢生长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水田中,酸碱度以6.5-7.5为宜。

2. 种子选择:选用肥大、表皮坚实,无裂口、无病虫害的莲藕块根作种。

3. 播种时间:北方一般在四月下旬到五月初,南方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初。

播种前需要把莲藕块根泡在温水中,让它们发芽,然后再进行插种。

4. 插种:插种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和干燥的田地,将块根插在30-40cm的深度,插种后需把会空气排出,埋在浅土中并压实。

5. 灌溉管理:要保持田间湿度,但不要使田地积水过多。

北方地区田间一般以中耕灌溉,南方地区以节水灌溉为主。

6. 施肥管理:适量追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莲藕生长。

7. 病虫害防治:可采用农药喷雾、清除虫卵、摘虫等方法防治病虫害,避免影响莲藕的生长和品质。

藕田套养是将莲藕种植在绿饲料上,利用绿饲料的残体作为肥料,形成绿色生态循环。

此种套养方式既能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改善藕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农残和渗漏。

1. 绿饲料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饲料,如苜蓿、豆饼、玉米、麦草、大豆等,同时也要注意与莲藕生长不冲突。

2. 绿饲料播种时间:在莲藕的外围或田角地种植,播种时间要早于莲藕。

3. 施肥管理:可对绿饲料适量追施有机肥和磷肥,这样绿饲料生长得旺盛,产生的残体能够为莲藕提供足够的营养。

4. 割草管理:要根据绿饲料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割草,可以选择割到莲藕的高度。

莲藕的栽培和套养技术实践中还需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如气候、土壤的特点和水利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实施。

同时,还要注意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才能使莲藕生长健康、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高效技术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农吉, 覃金桥 柳州市柳江县百朋镇农业服务中心 中国果菜 CHINA FRUIT AND VEGETABLE 2008,(4)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gc200804013.aspx 授权使用:广东商学院图书馆(gdsxy),授权号:03bd7301-b41f-4fd5-ac10-9e750112a8b7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4日
豢。≥双季莲藕生态套养田螺
?落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
:【刍巳菜,常年种植面霉5000hIn2,—年二茬。
即春藕和秋藕,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柳 江县紧紧围绕提高莲藕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充 分发挥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 双季莲藕套养田螺生态模式,目前全县已推广 应用l 500hm 2平均667m2藕田产藕3000一 3500kg,田螺1500kg,平均667m2产值1.5万 元以上。田螺喜栖息于冬暧夏凉,土质柔软肥 沃,铒料丰富的水体,它属杂食性,摄食水生生 物和腐败有机质,而藕田就具有它生存生长的 环境。这种莲藕套养田螺的生态模式,提高经济 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l、藕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 染,进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特别是水库或者水 涵洞下游的藕田最理想。 2、放养前的藕田建设 藕田四周加高加固,高和宽均在50cm以 上,防止外逃,能蓄水深25—30cm,进排水口 设置防逃网。根据田的大小,种舂藕前在田中先 开“一”、。+”或“井”字形田沟,沟宽深均在 30一40cm,另外在田埂边挖集螺坑一个或多个, 使沟坑相通,沟底向坑倾斜。开挖沟和坑,一是 为了炎热或寒冬时供田螺避热避泠,二是方便 在捕捞田螺上市。 3、藕田消毒 藕田水保持10cm左右,每667m2用生石灰 50一lookg化浆趁热搅拌,全田泼洒,或者20一 免多年连作。②选无病地育苗。④杜绝从发病地 引苗。④及时将病株拔除烧毁。⑤选用抗病品 种。@利用太阳热能进行土壤消毒。⑦药剂防 30kg漂白粉化水后全田泼洒,过4—5天以后进 行换水,即可投放田螺。 4、藕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如春藕 可选嘉鱼藕、鄂莲l、3号等,秋藕可选嘉鱼藕 等,可提早上市,增加收益。 5、田螺放养 5.1螺种选择选择中华田螺,它个体大, 生长快。可在稻田、水渠、鱼池等采集,也可从 市场采购,选种时选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破 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使厣有力地紧盖 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生虫。 5.2放养时间 一般在3月上旬,水温稳
.古同 效 技术

} ~
。一
≮吒。
和木棍,以供种螺产卵,到螺卵孵化出小螺后, 投喂的饵料要细小,同时最好在饵料中拌加鸡 蛋或甲鱼饲料或鳗鱼饲料等配料,使小田螺快 速生长,提早上市。
6.2肥水
种舂藕时,施足基肥为主,列
结藕期追肥为补,追肥可是腐熟的农家肥,也可 化肥,但是不管哪种肥肥前换 一次水,防止施肥后水质缺氧,造成田螺死亡。 6.3预防病虫害 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 生长不良和妈蝗危害外,一般无其它疾病,主要 经常向田中泼洒生石灰水能消除田螺缺钙症, 发现有蚂蝗,,用浸过猪血的草把诱捕有良好的 效果,同时防止鸭,老鼠.进入藕田捕食田螺。 莲藕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杀虫双、乐斯本、 三环唑、多菌灵,井岗霉素等。 6.4过冬 冬。 7、收获田螺 小螺养到109左右时,可捕捞上市,但捕捞 入冬后加水深到30cm以上保 温,还可以向藕田中投放稻草,让田螺在草下越
定在15℃以上,春藕开始抽出第一张立时时,可 投放田螺,到秋藕的8月中旬看藕田田螺多少, 可适当投放田螺,其它炎热酷署时间最好不投 放,因太热影响成活率。 5.3放养密度每667m2放养lOg以上的 螺种5000一lOOOO个,或放养数量更多的小螺 种,同时可搭放养河虾,鲤鱼、鲫鱼等。 6、田间管理 6.1喂养 投放田螺时,投放浮萍,既可
蕾期喷布多氧霉素等。 草莓自粉病:危害叶片、叶柄、果实、果柄 等部位。发病部位出现一层白粉状物,是该病的 主要特征。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后期 受害,果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防治方法:①培育健壮秧苗并加强土肥水管理。 防止长势弱。⑦避免多湿和异常干燥,注意通风 换气。③选用抗病品种④及时烧掉深埋病株,控 制发病中心。⑤发芽前育苗期,喷70%甲基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 1500倍液。 ・作者单位:山东省邬城市张庄镇农技站
治:用苯菌灵(苯来特)500倍或甲基托布津3睁
500倍浸秧苗根部,并浇灌土壤。 草莓灰霉病:开花坐果时,先侵害小果,与 湿土接触的果面先发病,然后沿果柄蔓延至花 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发病果实初呈水渍状 淡褐色,导致组织软腐,香气和风味消失。在潮 湿条件下,果面腐烂处覆盖一层灰霉,并传染健 康果。防治方法:①防止多湿、高氮、过密和徒 长,保持通风良好。⑦进行地膜覆盖。避免果实 与土壤接触.⑦采用高垄栽植.有条件最好采用
上市时,应错开田螺的繁殖季节,捕出大的,留 下小的和足够的亲螺继续繁殖。入秋后的田螺 最为肥美,价格也最高。因此尽量到秋季才捕捞 为好,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好时机。 .|作者单位:柳州市柳江县百明镇农业服务中・苫
为田螺提供食物,又可为其遮荫,水温20~28℃ 是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可投喂饵料,每天早晨 或傍晚投饵一次,投料点要固定,并且投料点数 量要多点,分布均匀,既方便观察,又可养成田 螺觅食习惯,减少饵料浪费。饵料主要米糠、麦 麸、菜叶,豆渣及动物下脚料等。当观察到田螺 将要进行繁殖产卵时,在沟中和坑中插放竹杆 滴灌,漫灌时切忌水浸果实。④及时摘除烧掉感 病幼果和花序。⑤注意花前喷布杀菌剂。并注意 杀菌剂的轮换使用。从现蕾时起,每蹋7~10天 喷药一次。lO%多氧霉素1000倍,25%速克灵 500倍、70%甲基托布津500倍或35%瑞毒霉1000 倍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草莓芽枯病:幼芽呈枯状萎焉,枯死芽呈黑 褐色。花蕾从小花柄基部开始褐变最终枯死。叶 片失去生机,萎焉下垂。新展开叶小型化,叶柄 带有红色,从叶柄基部发生褐变,不久枯死。根 部尚未异常。防治方法:①选无病地育苗。②避 免栽植过深,过密。③适时适量浇水,及时通风 换气。④采用无滴膜。@防止施氮肥过多。@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