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泥鳅套养技术

合集下载

莲藕田混养台湾泥鳅技术管理要点

莲藕田混养台湾泥鳅技术管理要点

莲藕田混养台湾泥鳅技术管理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4期菏泽市处于新旧黄河的三角地带,荒洼地多,莲藕种植面积大,年种植面积一般在15~20万亩。

为了探索藕田生态健康养殖的新途径,山东省农科院水生蔬菜研究中心联合菏泽市水产局,实施藕田套养泥鳅技术研究项目,并在鄄城县大埝乡、彭楼乡,巨野县开发区洙赵新河区,菏泽市高新区吕陵镇等地积极探索莲藕田养殖台湾泥鳅模式。

1.莲藕田选择与建设1.1?莲藕田选择选择养殖台湾泥鳅的藕田周围应无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遮挡阳光,选择有一定粘性的中性或弱酸性土质,土壤肥沃,腐殖质多,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等。

1.2?莲藕田改造放养前夯实田埂,并加宽、加高、加固,注排水口用聚乙烯网片拦好。

藕田四周用聚乙烯网片护坡兼做防逃墙,下端埋入土下20~30cm。

在田间开挖鱼沟,田内沟宽为2.5m,深40~50cm。

在藕田一侧或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开挖2.5m的宽沟,深50~60cm,并与田内沟相通。

鱼沟的开挖面积可占藕田面积的15%以上,沟底部铺一层富含有机质的肥泥。

2.苗种放养2.1?放养时间台湾泥鳅在莲藕栽植前后放养。

在没有种植莲藕情况下放养时,宜将台湾泥鳅苗种放养在鱼沟内饲养,待种藕定植后并且田水已加到一定深度时再使其进入整个田面生活生长;也可以在种藕定植后再进行放养。

2.2?苗种放养台湾泥鳅每亩放养体长5cm以上的苗种,放养规格为每500g550尾,放养密度梯度分别为每亩2750尾、5500尾、8250尾和11000尾。

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一致。

在放养前台湾泥鳅用10~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20分钟。

苗种投放时,实行多点投放。

经过3~4个月的饲养,台湾泥鳅一般可长至50g左右。

3.投喂方式台湾泥鳅苗种放养后,需要进行驯食。

饲养期间,投喂浮性颗粒饲料,应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质、饲料种类、台湾泥鳅的摄食情况等合理确定投喂量。

一般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最后一次多投一些。

藕塘养泥鳅技术

藕塘养泥鳅技术

/NONGCUN XINJISHU /农村新技术畜禽水产·养殖塘养泥鳅技术藕塘养泥鳅是新型的立体、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藕塘能净化水质,泥鳅充分依托种藕的优质水体生活栖息,同时可利用藕塘中的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莲藕的害虫作为天然饵料,大大降低莲藕病虫害发生,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轻养殖水体的污染,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

泥鳅在藕塘中钻泥活动能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莲藕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一、放养前的准备1.藕塘改造。

藕塘四周塘基须加高加固,塘深0.8~1米,水深0.5米左右,藕塘内靠塘基四周开挖环状围沟,沟宽1米、深0.5米。

另在塘中间开挖“十”字沟通向围沟,宽、深均为0.5米,各沟均向排水口倾斜。

每块藕塘设高进低出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在藕塘两端,排水口安装20~30目的网布防止泥鳅逃逸。

2.施基肥。

种藕前将塘水排干,晒塘1周。

每667平方米(1亩)施发酵好的农家肥250千克,再晒塘2~3天,使农家肥充分分解,让塘土吸收,然后蓄水种藕。

二、品种选择藕种可选用太空莲36号,鳅种选本地泥鳅或台湾泥鳅。

太空莲36号为浅水类型莲子品种,生长势较强,花果期、采摘期特长,荷梗、花梗较短,花呈淡红色,莲蓬数量较多,呈偏凹状,平均每蓬实粒数为17~18粒,结实粒为85%左右,籽粒圆滑有光泽,百粒重100克左右,一般每公顷莲子产量为1350~1500千克,高产田块可达1800千克,抗病性稍差。

三、苗种放养放养鳅苗的时间宜选在3~4月,在栽藕后7~10天,塘水深度保持在0.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藕塘泼洒发酵好的农家肥300千克以培育饵料生物,7天后塘水转绿时,开始投放规格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鳅苗,投放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

每667平方米投放3~5厘米鳅苗20000尾,投放8厘米鳅种10000尾。

四、人工喂养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摄食水中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

浅水莲藕田混养泥鳅技术

浅水莲藕田混养泥鳅技术

浅水莲藕田混养泥鳅技术
曹涤环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24()6
【摘要】在浅水莲藕田养殖泥鳅,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较好的种养效益,且管理技术比较简单,易被农户接受。

现将浅水莲藕田混养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莲藕田的建造。

莲藕田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确保地势平坦,排、灌水方便且保水性能好,能防洪防涝。

莲藕田四周须加高加固,田深控制在50~60厘米,田底要整平压实,水深控制在20~30厘米,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以防泥鳅外逃。

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无水泥板的可用厚一点的塑料板代替,水泥板缝要用水泥封好。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曹涤环
【作者单位】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
【相关文献】
1.北方旱地浅水莲藕与泥鳅套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2.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
3.莲藕田混养台湾泥鳅技术管理要点
4.浅水藕、泥鳅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5.浅水藕、泥鳅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菱藕田套养泥鳅关键技术

菱藕田套养泥鳅关键技术

6 病 害 防治
给菱 、 藕施药时 , 要做到对症用药 , 尽可能地选 用高效 、 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 , 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 , 施药时要加深 田水 , 最好分片施药。菱藕田套养泥 鳅一般病害较少 , 以防为主 , 定期用生石灰水 、 漂白 粉化水或硫酸铜 、 硫酸亚铁合剂 ( 5: 2 ) , 防治赤皮 病、 打印病 、 烂鳍病等。
解决 思 路 。
2 孵 化期胚胎颜色变化
沙塘鳢胚胎孵化时间较长 ,伴随着孵化进程 , 胚 胎会 出现 橙 黄 、 橘黄 、 淡黄 、 浅灰 、 黑 褐 色 等 颜 色 的变化 。正常发育过程 , 破膜后仔鱼体表有小 的黑
斑纹 , 卵黄囊较 小 , 俯 视 不 明显 , 有 一 定 的游 泳 能
敛 淼 与 蟹 鳍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2 0 9 1 . 2 0 1 4 . 0 3 . 0 0 8
《 水产养殖  ̄ 2 0 1 4年第 3期

套养泥鳅关键技术
南京 2 1 0 0 1 7 )
李 漾 , 邓 燕飞 , 柏如 发
力。由于特殊原因, 胚胎提早脱落 、 破膜 , 孵出仔鱼 淡 黄色( 淡黄一 浅灰阶段 ) , 卵黄囊明显 凸出 , 较大 , 无 游 动 能力 , 只能 在池 底 抖动 , 往 往 因池 底 缺 氧 、 水 霉感染死亡 , 降低 出苗率。

1 多雌 共巢现象
石灰 、 漂白粉 、 敌百虫 、 茶子饼 、 巴豆等 , 根据情况选 择2 ~ 3 种搭配使用 ,杀灭 田块 中的敌害和病 害生
物, 预 防病害 的发 生 。
3 泥鳅苗种 的选择与放养

莲藕田泥鳅成鳅养殖技术

莲藕田泥鳅成鳅养殖技术

莲藕田泥鳅成鳅养殖技术
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00平方米左右。

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

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5~8平方米、深60厘米以上的坑,最好用砖砌一下。

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坑和沟的面积占藕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和化肥及藕田晒田时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同时又便于集中捕捞。

2.培水与放种
藕池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每亩用量为100~200千克。

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

3~4厘米长的鳅种,每平方米放养密度为15~30尾,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3.饲养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须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

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

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加注新水。

藕田套养泥鳅技术

藕田套养泥鳅技术

藕田套养泥鳅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9期王晓英宝应县为江苏省淡水养殖重点县,同时是荷藕种植大县,为充分利用藕田水体空间,提高藕田综合效益,近年来在我县射阳湖镇进行了莲藕田套养泥鳅养殖试验,在射阳湖、西安丰、水仙公司等地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

莲藕田套养泥鳅既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又可在水产养殖品种和水生经济植物间营造一种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利于环保和增效,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农作新模式。

藕田底泥肥沃,底栖生物品种杂、数量多,可为泥鳅等水产品提供丰富的饵料,泥鳅喜食莲藕田里的地蛆及其他害虫,不仅减少了地蛆等害虫对莲藕的危害,而且可减少农药的使用,这对于藕田防控虫害、降低农药使用、提高莲藕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有关技术要领总结如下:一、藕田的选择与修整:1.藕田选择: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

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地势平坦、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能防洪涝、底质肥沃多腐殖质。

藕田四周加高加固,每块藕田设高灌低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分设在藕田两端,进排水口周围设有围网围栏防止泥鳅逃逸。

2.藕田修整:年底荷藕采收后对藕田进行修整,田块四周挖一道环沟,沟宽100厘米以上、深100厘米左右,根据单块藕田面积大小,另在田块中间开挖“一”“T”“十”“井”等字形的田间沟通向环沟,田间沟的宽、深可小于环沟,环沟及田间沟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左右。

另外,在沟的交叉处开长2米、宽1.5米、深0.7-1米的鱼坑,或在田埂的一边挖一个或多个1.0-1.5立方米的水坑,做到沟沟相通、水坑与田沟相通,为高温、施用农药化肥等环境变(恶)化时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同时又便于捕捞收获泥鳅时操作。

连藕田四周圩堤加高加固后,应该高出田面50-60厘米,可保持田面水深20-30厘米,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要在圩堤四周用网片或者塑料做好防逃围墙,围墙高出池坎30厘米,埋入地下30厘米,防止泥鳅钻洞逃逸。

藕田泥鳅黄鳝立体高效养殖

藕田泥鳅黄鳝立体高效养殖

实用技术·养殖技术·新农村2017.11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先后推广莲藕与泥鳅、黄鳝立体种养技术,平均亩产(1亩=667平方米,下同)莲藕3000千克、黄鳝600千克、泥鳅500千克。

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既增加了泥鳅、黄鳝的养殖收入,又可改善藕田的生态环境,增加藕田肥力,延长莲藕种植年限。

1.藕田要求选择排灌方便且无污染的水源和疏松肥沃的田块作藕田用地。

用于立体种养的田块,单田面积一般以1~2亩比较适宜。

藕田四周开挖宽1~2米、深0.5米左右的围沟,围沟四角修建坑池,每个坑池面积10平方米左右,坑池深0.8米,坑底铺0.5米厚的肥田泥。

田中开挖数条纵横沟,沟宽0.5米,深0.4米,呈“井”字形或“十”字形,并与围沟、坑池相通,沟坑面积一般占藕田面积的15%左右。

2.鳝鳅放养鳝、鳅苗放养前10天,应对藕田进行清田消毒和培肥。

消毒和培肥方法:每亩用生石灰50~70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沟、坑内每亩施用经发酵后的禽畜粪肥250~300千克,注水30厘米,以繁殖浮游生物供鳝、鳅摄食。

10天后整个藕田全部加深水位至1.5米以上,即可放养黄鳝、泥鳅苗种。

鳝种规格以30~40克/尾为宜,每平方米放养0.2~0.3千克。

鳅苗规格以60~80尾/千克,投放量占鳝种的40%左右。

投放前应用4%食盐水浸洗消毒,选择晴天放苗。

3.饵料投喂一般可在藕田边设置2~3个食台,投喂时可将饵料投放在食台上。

投喂时间宜选择在傍晚进行。

气温、气压较低时少投,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多投,以第2天早上不留残饵为宜。

饲料和饵料种类可选用自培蚯蚓,蝇蛆、螺肉、小杂鱼虾等,辅以米饭、瓜果等植物性饲料。

投饲量约占黄鳝体重的4%~6%。

5—10月夜间可在沟坑上方挂设3~8瓦节能黑光灯诱集昆虫,是黄鳝的优质天然饵料。

泥鳅主要摄食黄鳝残留饲料、饵料、粪便及藕田中的天然饲料。

饲料和饵料都要保证清洁新鲜。

种植莲藕和泥鳅黄鳝的技术

种植莲藕和泥鳅黄鳝的技术

种植莲藕和泥鳅黄鳝的技术在莲藕塘中混养黄蟮、泥鳅,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种植莲藕和泥鳅黄鳝的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莲藕和泥鳅黄鳝的技术1莲藕塘的准备面积666.67~1000.00m2,要求莲藕塘底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在塘四周开挖围沟,沟宽1.5m,深0.5m。

围沟上均匀建造6个集鱼坑,每个集鱼坑面积10~15m2,深0.5m。

塘中开挖纵横沟,沟宽0.8m,深0.4m,呈“井”字形,并与围沟和集鱼坑相通。

在沟、坑内设有竹筒、破瓦、砖块等作鱼巢,让黄鳝、泥鳅隐蔽栖息。

进、出水口在塘的对角设立。

塘四周用高1m的聚乙烯网片围住。

在莲藕发芽前,用生石灰1200kg/hm2消毒。

莲藕栽培按常规进行,在4月前种植完。

鳝种、鳅种放养前10d,在沟、坑内施禽畜粪3750kg/hm2,注水深30cm,培育生物饲料。

池水的深浅可以养泥鳅为主来考虑。

池水应适当深一些,可以充分发挥水域生产潜能。

在混养池内种植水草,水草支持黄鳝到水面呼吸,同时莲藕可以为黄鳝和泥鳅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2鳝种与鳅种放养饲养品种和苗种都应选择生长快的品种放养。

由于目前我国黄鳝、泥鳅繁殖技术尚未完全达到批量生产水平,许多养殖者多用收购的野生苗种,这些苗种因暂养和运输操作不科学,放养后的死亡率很高,给混养造成比例失调和数量不足,影响产量。

购苗种时,应认真地考察和辨认,尽量采用人工繁殖的苗种。

从5月上旬开始放养鳝种、鳅种,规格要求基本一致。

鳝种放养规格32~40尾/kg,放1200kg/hm2;鳅种规格80尾/kg,放450kg/hm2。

在高密度饲养时,可以减少黄鳝因缺氧造成的互相缠绕,预防“发烧病”。

要求放养的鳝种、鳅种无伤无病,体质肥壮,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8min。

鳝种、鳅种来源有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等。

由于人工繁育鳝种、鳅种尚无生产性突破,目前成鳝、成鳅养殖的鳝种、鳅种主要是来源于野外捕捉的或市场采购,或是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三者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藕泥鳅套养技术
在莲藕田中套养泥鳅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 不仅可以增加莲藕的产量,
还能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 是增加收入、提高使用率的高效办法, 同时也能促进莲藕池水生
态环境的平衡。 莲藕的年产量在3 000公斤/亩以上, 批发价为3元/公斤, 泥鳅的产量约100
公斤/ 亩 左右, 市场价格为30元/ 公斤以上, 莲藕田套养泥鳅每年可收益10000元/ 亩以上,
其主要生产操作技术如下。
1 莲藕田的选择与修建
1. 1 莲藕田田址的选择
莲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 地势平坦, 排灌水方便, 保水性好, 能防洪防涝。
1. 2莲藕田的修建
莲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 田深控制在50~ 60cm, 水深控制在20~ 30 cm, 并在进出水口
设置防逃网, 以防泥鳅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 无水泥板亦可用厚一点的塑料膜代替,
水泥板缝要用水泥封好。根据莲藕田的大小, 栽种莲藕前要先在田中开挖一形、十形或 井
字形的田沟, 沟的宽、深控制在30~ 40 cm, 另外, 需在田埂的四周或一边挖一个或多个1. 0~
1. 5 m3 的水坑, 水坑要与田沟相通, 主要是为了采莲藕时不惊动泥鳅, 以及收获泥鳅上市
时方便操作。
2 莲藕田的消毒
将莲藕田水深控制在10 cm 左右, 生石灰按60公斤/ 亩化浆后趁热搅拌, 全田泼洒, 也
可以用漂白粉15公斤 或强氯精5公斤 溶水后全田泼洒, 必须使用塑料制品溶解上述消毒
剂。消毒5~ 7 天后进行换水, 换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试水鱼, 以检测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试
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 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鳅苗进行养殖。
3 莲藕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 如无花一号、新一号、美国雪莲三号、泰国花奇莲。
可提早上市, 增加收益。
4 泥鳅的养殖
4. 1 泥鳅种苗的选择
应选择规格齐全, 体质健壮的泥鳅种苗, 对于病、残、弱的泥鳅种苗应剔除, 防止病菌
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损失, 影响养殖效益。
4. 2 泥鳅的放养
泥鳅的生长水温范围是15~ 30度 , 最适水温为22~ 28 度,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
旬可进行放养。泥鳅苗放池前要用5% 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用0. 5 毫克 / 公斤 的高锰
酸钾溶液浸泡5~ 10 分钟, 可有效预防疾病。一般藕池放养密度按产成鱼200kg / 667m2 计
算, 可放养3 000 ~ 4 000 尾左右的鱼苗。
4. 3 饲养管理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 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 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
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黄粉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
下脚料等, 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喜欢夜间觅食, 因此应早晚各投喂一次。养殖前期
通常按鱼体重的3% ~ 4% 投喂; 中期按鱼体重的4%~ 6% 投喂; 后期可适当减少配合饲料
的投喂量。投饵要坚持 四定原则。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坚持巡田一周,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例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都应快速处理, 并保持池水嫩绿色。
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莲藕田的施肥以多基肥为准, 少用化肥, 农
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 而且对泥鳅无害。定期换水, 每次换水20% ~ 30%即可。
4. 4 病害防治
泥鳅抗病力很强, 极少生病。要坚持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防治结合的方针。其常见病
有寄生虫病、赤鳍病、打印病等。
( 1) 寄生虫病。被车轮虫、杯体虫、三代虫侵袭的泥鳅常浮于水面, 打转不安。其
防治方法为: 0. 7毫克/ 公斤硫酸铜与硫酸亚铁( 5:2) 合剂溶水后全田均匀泼洒; 或鱼虫净
( 溴氰菊酯溶液) 0. 15 ~ 0. 22毫克/ 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2) 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 呈灰白色, 严重时出现
鳍条裸露, 不摄食, 直至死亡。其防治方法为: 可用1 毫克/ 公斤 的漂白粉或0. 3毫克/ 公
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 24 h 重复1次即可, 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或10% 的氟
苯尼考粉0. 4~ 0. 8 毫克/ 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可根据病情连用2~ 3 天; 或将10% 的氟苯
尼考粉按3 克/ 公斤 拌料, 混匀后投喂, 连用3~ 5 天;若将10% 氟苯尼考粉按1克拌料1
公斤混匀后投喂可进行预防。
(3) 打印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而至, 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 并有
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 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同赤鳍病。
5 泥鳅的捕获
利用尼龙网进行捕鱼, 可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于凌晨后在水坑里放动物性饵料诱捕泥
鳅, 一次可捕获70%~ 80%。也可采用轮捕轮放的方法进行养殖, 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