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莲藕泥鳅混养、水稻泥鳅混养、泥鳅精养、泥鳅孵化及水上蔬菜项目研究建议书
泥鳅鱼养殖技术

泥鳅鱼养殖技术泥鳅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泥鳅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由于泥鳅鱼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而且饲料成本低,因此泥鳅鱼养殖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泥鳅鱼养殖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泥鳅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鳅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最适宜的pH值为7.0-8.0。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如果水质不好,可以通过增氧、换水等方法进行处理。
二、饲料管理泥鳅鱼的饲料主要分为干饲料和活饲料两种。
干饲料是指粉状或颗粒状的饲料,主要由鱼粉、玉米粉、豆粉、蛋白粉等原料制成。
活饲料包括水蚤、小虫、水蛭等,可以提高泥鳅鱼的食欲和健康状况。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根据泥鳅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
三、疾病防治泥鳅鱼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霉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疫,定期检查鱼体状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疾病的泥鳅鱼,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疾病扩散。
四、养殖环境泥鳅鱼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避免水温过低影响泥鳅鱼的生长。
在夏季,要注意防晒,避免过度的光照导致泥鳅鱼的水分蒸发过快。
五、市场销售泥鳅鱼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比较稳定。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养殖规模和销售计划。
可以通过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的销售和价值。
六、其他注意事项1. 泥鳅鱼的养殖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度密集,否则会影响泥鳅鱼的生长和健康。
2. 养殖池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杂草等杂物的污染。
3.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
4. 泥鳅鱼的养殖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总之,泥鳅鱼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稻田怎么养泥鳅

稻田怎么养泥鳅
又种稻又养泥鳅: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在进出水口处,用栏网围好,以防潜逃。
种完稻田即放养泥鳅,饲养4个月即可捕捞上市出售。
饲料是经过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和田间生长的杂卓、害虫、浮游生物等。
水稻是泥鳅最好的隐蔽场所,便于泥鳅安然活动和栖息,一年可放养两次。
不种稻专养泥鳅:每平方米水面投种量以一斤为宜,4-10月为繁殖期,饲料为米糠、蝇蛆、蔬菜、杂草等,每天喂一次。
热天应搭棚遮荫或加深水位至60厘米。
一年可放养三次。
繁殖:将种鳅按8:1的雌雄比例放入稻田中,在稻田中放置柳树枝叶、水草等做窝。
泥鳅便在此窝产卵孵化,每亩水稻田中可放种鳅100公斤左右。
种鳅产卵后,应及时把鳅窝取出来,放入孵化池或大容器中人工控温孵化,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约2天出苗。
一般每15平方米水面可孵化50万尾。
防病:主要有烂腮病、赤皮病、肠炎等。
用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上,浸泡在稻田水中即可,每亩稻田用量0.5公斤。
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灰拌精料给予食用即愈。
- 1 -。
泥鳅田螺混养技术

泥鳅田螺混养技术
1、基础设施
田螺、泥鳅都是水生动物,一生都离不开水,所以混养在稻田里是最好的地方。
稻田要选择平坦、水源丰富的地方,这样能排能灌,哪怕是干旱也不会缺水,田要挖深一些,田埂也要加固,进出水口要用的网纱做双层栏护,以免逃跑。
养殖前要肥水,先施240~400kg/亩的腐烂植物做基肥,然后观察水质,及时换水,颜色清澈了再投放苗种。
2、选种
田螺在田里地头很常见,可以收集野生田螺,田螺要挑选个大、外圆、壳薄、螺纹少的优秀苗种。
泥鳅苗也可捕捞野生泥鳅放养或自行购买,泥鳅苗要选择有活力、个大、有光泽,颜色深黄,规格整齐的。
3、放养
放养前要培育水草、浮萍,以供取食和隐蔽,苗种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会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后再放养。
放养的标准为5cm规格的泥鳅苗按8000尾/亩投放,田螺不拘大小按1500~2000只/亩投放。
4、饲喂
泥鳅和田螺混养本来就是互利双赢的养殖模式,田螺可以食用浮萍、蓝藻、硅藻等水生植物和泥鳅的排泄物,还能丰富水生生物,而泥鳅则可以食用田螺卵等。
人工饵料可投喂蔬菜叶、豆饼、麦麸、骨粉、鱼粉、米糠和微量元素。
常见的泥鳅鱼养殖方法主要有哪些?

常见的泥鳅鱼养殖方法主要有哪些?泥鳅营养价值方法,市场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也比一般的水产养殖高,泥鳅经过多年的养殖,延伸出多种的养殖技术。
那么常见的泥鳅鱼养殖方法主要有哪些?1、网箱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湖泊、水库,最后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区,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少,根据养殖环境制作。
饲养时在网箱内铺一层肥泥,另外网箱的高度要高于水面30-40公分,防止泥鳅跳逃,喂食以人工饵料为主,所以放养的种苗一定要选择能摄食人工饵料的。
2、池塘养鳅模式池塘养鳅模式是最为常见的养殖方式,可适应各大地区,可利用现成的池塘或者利用稻田、土坑都可以。
一般要求要要长宽在20-30米的池塘,池深在2米内,水深在50-60cm,池低平整,再在周围围网,做好防逃措施,培养水质,培育一些浮水植物即可。
再根据3cm 以上的幼苗以每每亩500斤的密度放养,待一种3-4月后即可出售。
3、莲藕塘养殖模式和稻田养殖模式类似,在莲藕塘养殖也可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实现生态养殖。
但于稻田养殖模式略有不同的是,莲藕的茎杆上有小刺,在泥鳅采食、活动时已发生外伤情况,易导致疾病感染。
所以运用此种模式时,一要注意饲养数量,二是要选择刺少的莲藕品种。
4、稻田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是实现生态平衡的一种养殖方法,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在饲养时泥鳅可已稻田中的昆虫和浮水植物为食,可以起到极好的生物防治作用,基本可以不要做到打药,减少环境污染。
而水稻也可以吸收泥鳅的排泄和分泌物,减少化肥的使用,还可加强水质,降低养殖成本。
两者可以生产出真正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的水稻和泥鳅。
5、水泥池养殖模式水泥池养殖模式有饲养管理方便、捕捞容易以及能极好的调控水质和水温的优势。
一般为了方便管理,每个水泥池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池深0.8-1米,池的底部要铺一层20-30cm厚的泥土,搭建一个适宜泥鳅的生长环境。
另外水泥池在搭建后一定要进行脱碱和消毒工作,才能放苗饲养,否则会导致水体碱性过高,造成泥鳅大量死亡。
泥鳅鱼的养殖方式是什么

泥鳅鱼的养殖方式是什么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其肉质清淡、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有“水中人参”之称。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泥鳅鱼的养殖方式。
欢迎阅读。
泥鳅鱼的养殖方式:池塘混养即和其它鱼类混养。
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
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
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泥鳅鱼的养殖方式:坑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
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
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
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
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泥鳅鱼的养殖方式:稻田养殖我国南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
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放养与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
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
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
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
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
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
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
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
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泥鳅饲养方法

泥鳅饲养方法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养殖户的青睐。
泥鳅的饲养方法对于养殖的效益和泥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泥鳅的饲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泥鳅的养殖池塘选择非常重要。
泥鳅适合生长的水温在15-25摄氏度之间,因此选择合适的池塘进行养殖是至关重要的。
池塘的水质应该清澈、无污染,水深应该适中,水流要保持适当的流动,这样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泥鳅的饲料也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饲料。
在养殖泥鳅时,我们可以选择适量的麦麸、豆粕等植物性饲料,也可以选择一些小虾、蚯蚓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专门的泥鳅饲料。
在投喂饲料时,要注意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和浪费。
另外,泥鳅的养殖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另外,要注意防治疾病,定期投放预防性药物,
保证泥鳅的健康成长。
最后,泥鳅的养殖环境也需要注意。
泥鳅是一种群居鱼类,因
此在养殖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密集,保证泥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游动。
另外,要注意保持水质的稳定,避免水温、PH值等因素的剧烈波动,这样可以提高泥鳅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总的来说,泥鳅的饲养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池塘选择、饲料选择、养殖管理以及养殖环境等多个因素。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全面考虑
和合理安排,才能够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希望
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泥鳅的饲养方法

泥鳅的饲养方法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饲养方法相对简单。
以下是泥鳅的基本饲养方法:
1.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通常适宜的水温为15-25摄氏度,PH值在6.5-8.0之间。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并使用适当的过滤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2.水体环境:提供充足的水体空间和适宜的水深是泥鳅饲养的关键。
泥鳅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并且喜欢在底部的泥沙或底床中寻找食物。
3.饲料选择: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
常见的饲料包括鱼粮、水生植物、蔬菜、虫子等。
可以根据泥鳅的年龄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
4.饲料投喂:根据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适量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可以将饲料分几次投喂,确保泥鳅能够充分消化吸收。
5.定期清理底部杂物:泥鳅喜欢在底部寻找食物,因此定期清理底部的残饵和泥沙是必要的,以保持水质清洁和鱼儿的健康。
6.注意观察健康状况:定期观察泥鳅的健康状况,如食欲、行为、体色等,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饲料、改善水质等。
7.群养和单独饲养:泥鳅可以单独饲养,也可以与其他鱼类一起群养。
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拥挤,以免引发争斗和疾病传播。
8.避免捕食者:如果在户外池塘或水体中饲养泥鳅,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捕食者,如安装网罩或提供避难所。
总的来说,泥鳅的饲养方法相对简单,但仍需要认真管理水质、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生活环境,以确保泥鳅健康成长。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1.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适中、水质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淡水或半淡水环境都适宜于泥鳅养殖。
2. 池塘准备:清除池塘内的杂草、杂物,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底的消毒处理。
3. 环境建设:确保池塘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清除底泥,加入适量的水草,为泥鳅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
4.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跃的泥鳅种苗投放到池塘中。
在选购时应注意,品种应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
5. 饲料供给:泥鳅喜欢吃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等,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米等。
饲料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合理投喂。
6.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活动情况等。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泥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7.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8.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是否存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时调整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以上是泥鳅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藕泥鳅混养、水稻泥鳅混养、
泥鳅精养、泥鳅孵化及水上蔬菜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结合实际,以发展节水、高效型设施农业项目为目
标,探索以莲藕泥鳅混养、水稻泥鳅混养、泥鳅精养、
泥鳅孵化及水上蔬菜为基础的各种特色农业产业,达到
农业增产、增效、增收的目标。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莲藕泥鳅混养、水稻泥鳅混养、泥鳅精养、泥鳅孵
化及水上蔬菜项目
2、项目实施人:
***********
3、项目地点:
************
4、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2011年底全部完成
5、项目具体实施内容:
(一)莲藕泥鳅混养项目:占地面积20亩,不改变
土地面貌的前提下,建宽6米,长50米,深0.5米的
藕池,底部铺防渗布(防渗布藕池可使用5年左右),
已达到土地平整,保水、保肥的目的。每亩种植南斯拉
夫雪藕800斤,放养泥鳅200斤。
(二)水稻泥鳅混养项目:占地面积20亩,以稻
田养蟹技术为基础,在稻田地内放养泥鳅,达到水稻、
泥鳅双丰收的目的。种植垦育88优质水稻品种,每亩
放养泥鳅苗100斤。
(三)泥鳅精养项目:占地面积20亩,建宽6米,
长50米,深0.5米的精养池,每亩放泥鳅苗800斤。
(四)泥鳅孵化项目:占地面积5亩,建设用于泥
鳅孵化的孵化站一座,实现年产泥鳅苗25000斤,鳅苗
培育池8亩。
(五)水上蔬菜项目:在20亩泥鳅精养池和25亩
蓄水池内种植水上蔬菜,达到净化水质,提高农业效益
的目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农业发展方向确
定为建设生态城后方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新型高效
农业园区,是****县农业发展的方向。此项目区以生产
莲藕、泥鳅、有机大米及水上蔬菜为主,符合市场需求,
并可以对周边农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农场现代
农业的快速发展。
莲藕全身是宝,富含多种维生素,我国种植历史已
有3000年,可食用,可入药,从东北到海南都有分布。
莲藕是喜光、喜温植物,适合在我地养殖,萌芽始温
15℃,生长适温28-30℃.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莲藕膨
大形成;莲藕分浅水型和深水型。我地主要栽种浅水型
莲藕,水深5-50厘米,属省水型作物;莲藕耐肥,
PH6.5-7.5,适宜在有机质丰富且保水能力强的粘质土
壤生长。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为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水产品。它具有较高
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还是常见的滋补佳品,素有“ 天
上斑鸠,地上泥鳅”之誉称。目前泥鳅市场需求看好,
而且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因此养殖泥鳅
市场潜力很大。我场较适合泥鳅生长,野生泥鳅受到广
大群众的青睐,但一直没有人从事泥鳅养殖。泥鳅因其
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
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泥鳅的生命力
很强,对环境适应性广,只要是没被污染的水源,泥鳅
就能生存。泥鳅耐低氧,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群体
增产幅度高,所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现阶段泥鳅
的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全国都已大量养殖。我场气
候条件适宜,温度适宜,水资源丰富,这些自然条件都
非常有利于养殖泥鳅业发展。
水上蔬菜是一种新型的蔬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
地进行推广。就是在水里面种蔬菜,名叫翁菜,是空心
菜的一种,吃起来清脆爽口,而且无公害,受到当地消
费者的喜爱。
三、项目建设人基本情况
****,男,*****岁,从事水产孵化及水产养殖20
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通过多年在全国各地进
行水产孵化、养殖,发现我场适合莲藕、泥鳅、水上蔬
菜产业的发展,并且掌握了整套的养殖技术及泥鳅孵化
技术。
四、效益分析及带动力
投入:因为此项目区占地为鱼池撂荒地,第一年基
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围埝、架电、开沟、土地整理费
用约10万元。莲藕池防渗布每亩5000元,共计10万
元。建设孵化棚、越冬棚投入70万元。建设工作人员
生活区投入8万元。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共计费用98万
元。
藕种10000斤,每斤12元,共计120000元;
泥鳅苗22000斤,每斤30元,共计660000元;
水稻每亩投资1000元,共计20000元;
水上蔬菜苗20000元;
每年饲料、人工、水电、药品、肥料及承包费用合
计约250000元;
收入:
年产莲藕100000斤,每斤4元,共计400000元;
水稻每亩产值2080元,共计41600元。
水上蔬菜产值40000元
从第二年开始,随着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的到位,主
要是泥鳅苗可以用自己孵化的品种,投入将大大减少,
效益将更加可观。
项目成功后,养殖经验可向全场农户推广,并提供
莲藕种及泥鳅苗,可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新型高效农业,
成为“稻田养蟹”后又一个水稻立体种养项目,拓宽农
业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