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服 务器 I 址 为“7 . . 0 5 ”上传 目录 为“ xlrd r , P地 1 21 2 . 1 。 80 2 ] z] a” w 1a 用 户 名 为 “ 2 bj ” 密 码 为 “ en 0 。 序 出 现 问 题 主 要 x5 e , n b j9 “ 程 为 传 输 资料 不 全 和 不 能 定 时 上 传 资 料 ( 点 过 4 mi 整 n传
传输 资 料种 类 、 计 思路 、 能 设计 实现 等方 面对 该 系统 作 设 功 介绍 。
1 传 输 资 料 种 类 11 雷 达 产 品 资 料 传 输 .
均 为 “af ” 先 确定 本 地 备份 目录和 源 目录 以及 服 务器 目 rdt 。 p 录 。 定 传 输 计 算 机 , 使 用 R GC 确 再 P A软 件 进 行 传 输 , 同样
资源 与环 境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0 2年 第 1 5期
新一代天气 雷达资料传输监控 系统 的设计 与实现
魏 玉鹏 高 岩
( 东省 临 沂 市 气 象 局 , 东 临 沂 2 6 0 ) 山 山 7 0 4
摘 要 阐述 了新 一代 天气 雷达 资料 监控 系统传 输 资料种 类 , 包括 雷 达产 品 资料 、 雷达 状 态监 测资料 、 雷迭 基数 据 产 品 、 雷达 拼 图 资料 等. 并介 绍 了监 控 系统功 能设 计和 监控 系统 实现技 术 , 以期促 进 该 系统的推 广应 用 , 证数 据 资料传 输 的及 时与准 确 。 保 关键 词 新 一代 天 气雷达 ; 资料 传输 ; 监控 系统 ; 设计 ; 实现 中豳 分类 号 T 9 94 N 5 .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2 1 — 2 4 0 0 7 5 3 (01 ) 5 0 3 — 1

福建省气象CIMISS存储系统扩容的设计

福建省气象CIMISS存储系统扩容的设计

1引言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1],又称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其英文标识为:CIMISS (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是气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业务系统,是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和其它气象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分发和共享的业务平台。

CIMISS 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与各种气象观探测数据和气象业务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分发以及气象行业内部的高效获取,同时面向水利、海洋、农业、航空、交通等不同行业用户提供数据的共享服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气象业务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共享等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建设,为气象业务、应用、科研以及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气象资料。

伴随福建省气象局(以下称“省气象局”)气象信息数据近几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福建省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上存储大量信息数据,对存储设备的容量、性能和数据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数据备份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CIMISS 系统未来五年系统数量仍将持续高速增长,现有的数据存储平台在空间容量和性能上都无法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故需要对现有的数据存储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气象业务数据的存储的需要。

2CIMISS 系统的现状目前,福建省气象局现有的CIMISS 平台基础硬件支撑平台部分由20余台服务器、若干套存储系统、磁带库以及光纤交换机等设备组成,系统架构环境如图1所示。

图1CIMISS 系统架构图数据库系统包含ORACLE-SMDB 、ORACLE-BDB 两大平台数据库系统,每个数据系统平台均部署了两台联想服务器,通过ORACLE RAC 技术部署并行数据库。

存储区域网络由2台浪潮DS5100B 光纤交换机组成,目前的大部分端口运行带宽为4Gb/s 。

存储系统由1套Inspire EMC CX480存储和1套Inspire VNX5300组成。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范文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范文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成为气象监测领域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天气雷达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介绍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天气情况。

二、系统设计需求分析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需求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 实时监控:对UPS电源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稳定运行。

2. 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对UPS电源进行开关机、重启等操作。

3. 故障预警与报警:当UPS电源出现异常时,系统应能及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以便及时处理。

4. 数据记录与存储:对UPS电源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便于后续分析和维护。

5.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应具备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不同用户能够访问各自权限范围内的信息。

三、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UPS电源:选用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UPS电源设备,确保天气雷达系统的供电稳定。

2.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UPS电源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

3. 通信模块:采用可靠的通信技术(如以太网、4G/5G等),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4. 用户界面模块: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和数据查看。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支持。

2. 故障诊断与预警:通过算法和模型对UPS电源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当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

3. 用户权限管理:实现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不同用户能够访问各自权限范围内的信息。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范文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范文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雷达系统在气象观测和预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天气雷达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对其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作为天气雷达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雷达的正常工作。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方法及实施过程。

二、系统设计目标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实时监测UPS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2. 实现远程控制UPS系统的开关机、负载切换等功能;3. 在UPS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报警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确保雷达的正常工作;4. 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维护;5. 具备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系统架构设计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UPS设备和被监控设备等部分组成。

其中,监控中心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通信网络负责数据的传输,UPS设备和被监控设备则负责实时监测和控制。

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层结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负责采集UPS系统和被监控设备的各种参数;传输层通过通信网络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应用层则负责数据的处理、存储和展示,以及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

四、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UPS设备、传感器、通信模块等部分。

UPS设备应具备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以保证雷达系统的持续供电;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UPS系统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等;通信模块则负责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此外,硬件设计还需考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远程控制、报警机制和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讲解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讲解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及其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杨引明上海中心气象台二零零二.二目录第一讲: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基本构成及雷达产品生成数据流简介 (4)1.1 基本构成 (4)1.2 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5)1.3 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7)1.4 主用户处理子系统(PUP) (8)第二讲:雷达基本产品的生成、调阅和应用 (9)2.1 基本反射率因子(R) (10)2.2 平均径向速度(V) (12)2.3 速度谱宽(W) (14)第三讲:由基本反射率因子导出产品的生成、调阅和应用 (16)3.1 组合反射率因子(CR) (18)3.2 组合反射率因子廓线(CRC) (20)3.3 反射率因子剖面(RCS) (22)3.4 分层组合反射率因子平均值(LRA) (24)3.5 分层组合反射率因子最大值(LRM) (26)3.6 弱回波区(WER) (28)3.7 风暴跟踪信息(STI) (30)3.8 风暴结构(SS) (34)3.9 冰雹指数(HI) (36)3.10 回波顶高(ET) (40)3.11 回波顶高廓线(ETC) (42)3.12 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 (44)3.13 强天气概率(SWP) (46)3.14 一小时降水量(OHP) (48)3.15 三小时降水量(THP) (50)3.16 风暴总降水量(STP) (52)3.17 用户可选降水量(USP) (54)3.18补充降水资料(SPD) (56)3.19一小时数字降水阵列(DPA)……………………………………………………(58).第四讲:由基本速度资料导出产品的生成、调阅和应用 (59)4.1 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图(SRM) (60)4.2 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区(SRR) (62)4.3 平均径向速度场剖面(VCS) (64)4.4 速度方位显示(V AD) (66)4.5 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VWP) (68)4.6 中尺度气旋(M) (70)4.7 龙卷涡旋标志(TVS) (74)4.8 组合切变(CS) (78)4.9 组合切变等值线(CSC) (80)第五讲:由谱宽资料导出产品其它产品的生成、调阅和应用 (82)5.1 谱宽剖面(SCS) (83)5.2 分层组合湍流平均值(LTA) (85)5.3 分层组合湍流最大值(LTM) (87)5.4 组合矩(CM) (89)5.5 强天气分析(SWA) (91)第六讲: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在局地暴雨预测和监测中的应用 (96)(6.1)、暴雨形成的条件 (96)(6.2).形成暴雨常见的对流回波系统 (96)(6.3).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探测算法及评估 (97)(6.4).基于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暴雨监测 (100)(6.5).个例分析 (102)第七讲: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在冰雹预测和监测中的应用 (106)(7.1).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冰雹监测流程 (106)H (106)(7.2).强冰雹概率指数hail第八讲: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在龙卷风预测和监测中的应用 (108)(8.1).龙卷风的定义、强度等级和分类 (108)(8.2).龙卷风产生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特征 (108)(8.3).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龙卷风探测方法 (110)(8.4).龙卷风的监测和预警流程 (113)(8.5).个例分析 (116)一. 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基本构成及雷达产品生成数据流简介与常规天气雷达不同,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全相干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它包含三个微机控制的工作单元,每个单元又由若干次级单元组成,为了准确、合理的操作该雷达,并最有效的使用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这三个工作单元、它们的次级单元、以及相互间的数据信号流有一个简要的了解是必要的。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传输和存储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传输和存储

附件: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传输和存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下简称“雷达资料”)传输和存储业务管理,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依据《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雷达资料是指中国气象局布网的CINRAD雷达系列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单站雷达基本产品、组网雷达拼图产品和雷达个例数据。

第三条雷达资料传输和存储工作采取分级管理,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雷达资料传输和存储的归口管理,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雷达资料传输和存储的归口管理。

第四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省级气象信息中心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站负责雷达资料传输和存储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资料传输和共享第五条各省(区、市)气象信息中心应按照相关业务规定将本省行政区域内所属雷达站生成的基本产品和经过压缩的基数据,通过地面宽带网实时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第六条各省(区、市)气象信息中心应按照《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过程个例资料整编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中的相关规定上传本省行政区域内所属雷达站的个例数据。

第七条雷达资料的传输时效应按照当年印发的《全国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考核内容及要求》中的“各类气象资料传输时限规定”执行。

因传输线路造成的缺报,应在线路恢复后立即补发。

第八条单站雷达基本产品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向全国各省(区、市)气象局实时分发;雷达基数据和雷达个例数据由各省(区、市)气象局通过地面宽带网调用方式共享。

第三章资料存储第九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存储管理如下雷达资料:(一)全国雷达基数据。

(二)全国单站雷达基本产品。

(三)组网雷达拼图产品。

(四)全国雷达个例数据。

第十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存储管理雷达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雷达基数据在线存储时间不少于3年,离线永久存储。

(二)单站雷达基本产品在线存储时间不少于5年。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范文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范文

《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天气雷达作为气象观测的重要工具,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气象预报和预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持续、稳定运行,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及其远程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二、系统设计目标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保障天气雷达设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避免因电力故障导致的设备停机。

2. 实现UPS系统的远程监控,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3. 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4. 确保数据安全,防止因电力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三、系统设计原理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UPS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远程监控中心等部分组成。

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实时监测UPS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四、关键技术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UPS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 远程监控技术:通过互联网或专用通信网络,实现远程监控中心对UPS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 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编程实现对UPS设备的自动控制,降低人工干预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

4. 数据安全技术:采取加密、备份等措施,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五、系统架构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现场设备层、数据采集与传输层、远程监控中心等部分。

现场设备层主要负责UPS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数据采集与传输层负责实时采集UPS设备运行数据并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负责数据分析、处理和远程控制。

六、系统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UPS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天气雷达设备的电力供应稳定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通信传输建设方案气象部门目前可使用的数据传输网络有省级间的X.25、9210卫星通信、Internet;省内的X.25、9210卫星通信、Internet、InternetVPN、SDH。

中国气象局正在建设全国SDH宽带通信网。

现在运行中的全国雷达拼图数据传输方式是:各雷达站通过9210卫星通信上传国家气象中心,集中处理形成拼图文件,再通过9210单向广播下发,同时还广播下发各雷达站单站上传的拼图文件,供各地单收站接收使用。

目前全国雷达拼图汛期每小时一次,从上传到单收站接收延时约20分钟。

显然,为了减少延时、增加频次、增加种类,必须建立流域内自己的数据通信网络。

目前最容易实现的方式是统一使用X.25作链路,开通省级间的远程网络,传输产品数据,待中国气象局全国SDH宽带通信网建成后再转换到宽带,并逐步增加频次和种类,必要时可增加传输原始数据。

雷达数据网络传输子系统雷达数据网络传输子系统负责雷达拼图报的上传、下发工4.2 雷达数据网络传输子系统雷达数据网络传输子系统负责雷达拼图报的上传、下发工作。

4.2.1 编写网络数据传输系统程序程序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雷达拼图报上传程序和雷达拼图报下发程序,两部分程序都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

雷达拼图报上传程序将雷达数据采集程序生成的雷达拼图报文件实时上传到区域拼图服务器上。

雷达拼图报下发程序将区域拼图服务器上所有雷达站点上传的最新的、同一时次的雷达拼图报下发到用户端。

4.2.2 网络拓扑结构各雷达站使用各省已有宽带网,将拼图资料上传至省台,各省台转发至安徽省台;拼图产品由安徽省台下发至各省台,各地用户可使用省内网络调用。

4.2.3 省级间数据通信链路建设第一步利用现有X.25开通省级间数据通信链路,初步完成各省省台至安徽省台的低速传输;第二步利用中国气象局SDH宽带网转发,实现高速通信。

4.2.4 安徽省台建立WEB网站提供拼图产品的粗网格图像服务,授权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整个流域内的雷达探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 将基数 据 同时远距 离传 输 , 免对带 宽 的 占用 , 避 这就将 基数 据 的利 用局 限在 了本地 。各地 雷达 站普
气雷达数据的方法 , 实现雷达基数据 、 雷达产品、 雷 达状态信息 、 雷达站周边 自动站信息的实时存储和
历史数 据 的快速 检索与 调 阅。
2 数据 库设计
E— i:e r tm.o l ma l y @ o c n s
理地管理和使用数据 。
3 系统实现
系 统采 用 Mioot SN T20 程 语 言 , c sfV .E 05编 r 利
杨锐等 : 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用 最 新 的.E N T架 构方 式 ,依 靠 S L Sre 0 0数 Q evr 0 2
新 一代 天气雷 达数 据存储 系统 的数 据库建 设 目
遍存在局站分离的布局模式 , 雷达站地处偏远地点 , 离 当地 气象 局较 远 , 量基 数 据都 采 取就 地存 储 的 大 方式 , 独立 地将雷 达数据 进行 存储 , 忽略 了对雷达 回
波 演变 过程 、 达扫 描 范 围 内天气 状况 等 气 象信 息 雷 的统 一管 理 。雷 达产 生 的海 量数 据 , 多数 雷 达 站 大
新一 代 天气 雷达 数 据存 储 系统 的功 能设计 , 结
合 实际情 况 , 用数据压 缩 , 据传 输 , 据存储 , 运 数 数 网
络 流量 监控 等技 术 , 研究 合 理 高效 地利 用 新一 代 天
象产品, 形成了大量的气象数据信息 , 这给数据 的存 储和归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雷达的数据量相 当大, 一般仅将处理后产生的数据产品发送上传 , 并
件 传输 协议 S T M P都是 采用此 协议 。 在 数据存 储 方面 , 合 雷达数 据归 档管 理办法 , 结 系统采 用 了实时 数 据和 历史 数 据 结合 管 理 的方 式 ,
据 库实 现数据 的实 时存储 和快 速调用 。
在数 据压 缩方 面 ,系统采 用 了 L w 压 缩算 法 , Z 这是 一种 新颖 的压 缩 方法 , 采用 的是一 种 先 进 的 串

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杨 锐, 王光辉
克拉玛依 8 4 0 ) 30 0 ( 克拉玛依市气象局 , 新疆

要 : 对新 疆 气象局对 新一代 天 气雷达数据 的 实际需要 , 针 结合 雷达数据 归档管理 办法 ,
构建新 一代 天 气雷达 数据 存储 系统 , 不影响 原 业务 工作 的基 础上 , 在 实时压 缩传 输各 类 雷达数 据 , 集相 关 气象信 息 , 收 综合 管 理各种 数据 , 合理 高效地 利 用新 一代 天 气 雷达 , 为短 时临 近强 对 流 天 气的分析预 警 和 气象科研 工作 提供 基础 的数据保 障。
的就是要实现对雷达资料 的有效存储 和快速检索 , 并 具有 联 网调用 、 高度共 享和安 全可靠 的性 能。
根 据新 一 代 天气 雷达 数 据特 点 , 以将 雷达 数 可
据分 为 原始 数据 、 品数 据 、 产 雷达 状态 信 息 、 气象 信 息 四类 数 据 , 在数 据库 中分别 建 立数 据 表 。 由于原 始数 据 和产 品数 据 的数据 量 巨大 , 以采用 文件 格 所 式保存 , 数据 库 中按 文件存 储路 径管理 , 而雷 达状态
关键 词 : 一代 天 气雷达 ; 据 ; 新 数 存储
随着 全 国新一 代 天 气雷 达监 测 网 , 国天 气 雷 全
合理 高效 地利 用新 一代 天 气 雷达 数据 , 为短 时 临近 强对流 天气 的分 析 预警和气 象科研 工作提 供基础 的 数 据保 障 , 为开 展雷 达拼 图 , 料 四维 同化 , 达 也 资 雷 二 次产 品开发 等应用 奠定 基础 。
都没有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上 , 而是通过刻录光盘保 存数据 , 这在 以后的资料分析检索 中耗费了研究者
的大量 精力 , 往往是 事倍 功半 。
针 对这 种情况 , 根据 实际需 要气 雷达数 据存储 系统 , 在
信息和气象信息则直接存储到数据表, 便于分析统
沙 漠 与 绿 洲 气 象

第4 卷 增刊
21 0 0年 8月
D 。。。。。 。。。。。。。 。。。r。。 — 。e 。 a。 。 。 。 。。。。。 。o。— 。 。。 。 。 。 。 。s 。 M e e 。 。 。 。 s 。 。 。。 。 。 。 。 。 。 o 。l g 。e t n Oa i 。。 。 。 。 。r。 d 。s t 。 。o
计和管 理 。
考 虑 到数据 使 用 的安 全性 和 可靠 性 , 还建 立 了
不 影 响原来 的业务 工作基 础上 , 实时 压缩 、 输各类 传
用 户管 理数据 表 , 用户 的使 用权 限 , 提供 便于安 全合
雷达数据 , 收集相关气象信息 , 综合管理各种数据 ,
作者简介 : 杨锐( 9 1 )男 , 1 8 一 , 工程 师, 从事网络 、 雷达方面工作。
1 功 能设计
达信息共享平 台, 包括 国家和省两级雷达资料存储 检索 系统 、 料加工 处理 系统 和共享服 务 系统 , 资 以及
以公共宽带通信网为主体的雷达信息高速实时传输 系统 的建设 , 新一 代天 气 雷达 的巨 大作 用 已经 显现 出来 。但数 据管理 问题 随之 凸显 出来 。以 CN A / IR D
C C型雷达 为例 , 雷达 每一次 体扫 ( 6分 钟 ) 约 即可产 生 2 左右 的原始数 据 , h约产 生 20 30M 的 lM 1 0 ~0 基 数据 , 如果 2 4h连续 工作 , 1 d就会 产生 约 480 0 ~ 720M 的基数 据 ,加 上基 数据 处 理 出来 的各类 气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