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药理学-目录概论

实验药理学-目录概论
实验药理学-目录概论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

供医、药学类专业用实验药理学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主编丁虹

中国科学出版社

实验药理学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主编丁虹副主编杨迎暴、殷明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实验药理学》内容简介

本《实验药理学》是一本具有独特编写模式的教材,在保持类似教材注重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点),以药物研发过程为线索,将具体的实验技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线),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同时着重行业工作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全书约80万字,分为六篇: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药物筛选;第三篇,药效学研究;第四篇,药物体内过程研究;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分为A类、B类、C类;附录收载了中国“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美国FDA的药物审查程序”等,是一本为医、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以科研创新、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训练为出发点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医、药院校教师、医药研究院所工作者、医药企业技术人员适用的工具书。

《实验药理学》内容简介

本《实验药理学》是一本具有独特编写模式的教材,在保持类似教材注重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点),以药物研发过程为线索,将具体的实验技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线),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同时着重行业工作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全书约80万字,分为六篇: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技术,包括“实验动物学”及“动物实验方法学”;第二篇,药物筛选。参考了国内外最新专业书籍及文献,介绍了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物筛选方法;第三篇,药效学研究。按照“新药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介绍了15个系统95个类别的药物药效学研究方法;第四篇,药物体内过程研究。除了介绍临床前及临床药代动力学技术原则外,特别介绍了药物体内过程特征的预测研究方法,这一领域在国内刚起步,但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域;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介绍了GLP的主要内容、一般药理学研究、急性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特殊安全性试验、药物的遗传毒理学研究、药物生殖毒性研究、药物致癌性试验研究、免疫毒性研究、药物毒代动力学;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分为A类、B类、C类。A类为基本教学内容,可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每个试验被设计成较完整的科学研究试验。B类试验,以当今热点疾病

治疗药物研究(抗肿瘤、抗抑郁、抗早老痴呆、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药物等)为根据,则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研究型教学内容。C类试验,以配合《药理学》理论课程学习为目标,从编排格式到内容基本遵循以往的编排习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安排;附录收载了中国“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美国FDA的药物审查程序”等,是一本为医、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以科研创新、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训练为出发点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医、药院校教师、医药研究院所工作者、医药企业技术人员适用的工具书。

前言

《药理学》、《药理学实验》一直是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思考的是,目前医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课程体系,其开设出发点或目标,主要是加深对药理学理论的理解,附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药理学实验课成为了药理学理论课的附属品。但医学、药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理论的形成来自实验,因此,《药理学实验》课程对学生实验技能培训及其相关理论体系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成为一门独立的主干课程,而非《药理学》理论课的附属课。为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议对目前《药理学实验》课程进行调整与更新。

经过本书各编委的教学探索表明,以《实验药理学》替代《药理学实验》已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尤其对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药理学》除了进行科研训练外,也是一门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课程。

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完成了《实验药理学》教材的编写。本教材,参考了国内外最新专业书及专业文献,着重基本技能、工作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全书约80万字,分为六篇: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药物筛选;第三篇,药效学研究;第四篇,药物体内过程研究;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附录收载了中国“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美国FDA的药物审查程序”,是一本为医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以科研创新、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训练为出发点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医药院校教师、医药研究院所工作者、医药企业技术人员适用的工具书。

教材特色:

1.《实验药理学》不同于《药理学实验》,后者主要描述具体的技术及实验方法,而本教材是在介绍具体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药理学实验的规律与特点,使药理学实验符合科学、规范、准确的要求,因此,《实验药理学》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实验药理学》介绍了“药理学实验设计”基本原则、“新药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安全性评价”的“GLP”规范等理论知识及条款,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成为一个熟练的实验操作者,更是一个合格的实验设计者和主持人,这是不同于《药理学实验》在内容上的调整与更新。因此,《实验药理学》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也有所变化。《药理学实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介绍具体实验方法的原理,而《实验药理学》在此基础上,不仅介绍国家提供的技术指导原则,也介绍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研究前沿,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3.现有《药理学实验》教材易形成误区,即药理学实验等同于动物实验。事实上,在药物研究及新药研发过程中,对药物的筛选与评价不仅需要动物实验技术、同时需要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本教材向学生介绍了更全面的实验技术,并在“教学试验指导”中,新增了基于细胞水平、酶学水平、离体器官组织水平等方面的实验,使教材有利于对学生工作技能的培训。

4.教材编写依据:以药理学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线索,阐述药物研究与评价过程中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及工作规范,其体系是根据新药研究过程进行编写,因此,本教材不仅是一本适合医药学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良好的工具书,为从事新药研究的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而《药理学实验》是依据《药理学》教学系统进行编写,如总论实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实验等,且以验证药物出现《药理学》中介绍的药物作用现象为主,辅助《药理学》理论教学,这样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训练。

5.本教材的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部分,也是本教材的重要特色。教学试验指导分为A类、B类和C类,编写内容及方式与目前常用的《药理学实验指导》有一定变化。

A类试验,以药物研发过程为编写线索,侧重工作规范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基本教学内容,可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工作兴趣、学习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科研论文写作技巧。整个教学内容基本放弃了验证性试验,增加探索性试验内容,药理学实验课转变为药理学试验课程。并按药理学实验设计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增加了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样本重复数,但也遵循“动物伦理学”思想,通过教学分组的和合理按排,在不增加动物数的原则下,达到进行规范药理学试验的目标。

大多数《药理学实验》教材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本教材在A类试验指导中,除了上述四项内容外,新增试验结果原始记录、试验结果数据处理等内容,根据不同试验,设计相应的原始记录表格,以主体表格形式出现;设计数据结果处理表格,按科研论文发表要求,以三线表格形式出现,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有逻辑、有条理的工作习惯。

同时改进以往学生“实验报告”内容人人一样的模式,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既根据试验结果,自由选择“实验报告”题目,根据题目,按照科研论文的规范格式撰写相应的“研究背景、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讨论”等。

B类试验,以当今热点疾病治疗药物研究(抗肿瘤、抗抑郁、抗早老痴呆、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药物等)为根据,则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研究型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基础教学内容之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开展以科研探索为目的的设计性试验,训练学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因此,这一部分的编写格式,基本按照科研课题的开题格式编写。

C类试验,以配合《药理学》理论课程学习为目标,从编排格式到内容基本遵循以往的编排习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安排。

教学试验指导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遵循动物伦理学原则,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取消了“动物实验基本技术”的课程,将相关技能训练纳入相应试验教学中。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多方协作与支持,在此对所有参编单位及编委一并表示感谢。特别要提出的是,武汉大学药学院2005级全体同学以他们的聪明与勤奋为本教材的编写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使本教材即可面向社会需求,也能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为实现教材的改革目标,提供了可行性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并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还有错漏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今后改进。

编者

2008年3月

目录

第一篇总论(11.2万字)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理学、实验药理学与药理学实验概论

第二节实验药理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第三节实验药理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地位

第二章实验动物学概论

第一节实验动物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动物伦理学

第三章动物实验方法学概论

第一节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第二节动物实验常用方法及常用手术

第三节常用指标的检测方法

第四节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药理学实验设计基本知识

第一节药理学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第二节药理学实验设计

第三节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第四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原则

第二篇药物筛选(14.9万字)第五章药物筛选方法学概论

第一节药物筛选概况

第二节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高通量药物筛选

第四节药物毒性筛选

第五节药物筛选数据分析

第六章基于受体、酶、离子通道靶点的药物筛选

第一节受体与药物筛选

第二节酶抑制剂的药物筛选

第三节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筛选

第七章针对疾病的药物筛选各论

第一节抗肿瘤药物筛选

第二节抗炎及免疫调节药物筛选

第三节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筛选

第四节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的筛选

第五节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的筛选

第六节抗菌、抗真菌药物筛选

第七节抗病毒药物筛选

第三篇新药药效学研究(17.9万字)第八章药效学研究基本知识

第一节新药药效学研究意义、分类及技术要求

第二节新药药效学评价及统计分析

第三节复方制剂的药效评价分析

第四节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同步分析(PD-PK)

第九章神经、精神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增强学习记忆药物研究

第二节抗老年痴呆药物研究

第三节抗震颤麻痹(抗巴金森氏病)药物研究

第四节镇静催眠药物研究

第五节抗癫痫药物研究

第六节镇痛药物研究

第七节中枢肌松药物研究

第八节外周性肌松药物研究

第九节解热药物研究

第十节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研究

第十一节局部麻醉药物研究

第十二节抗焦虑药物研究

第十三节抗抑郁药物研究

第十章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

第三节降压药物研究

第四节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研究

第五节调脂药物研究

第六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

第七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

第八节溶栓药物研究

第九节抗凝药物研究

第十节抗心肌炎药物研究

第十一节防治脑血管病和脑缺血药物药效学研究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胃肠解痉药物研究

第二节催吐药与止吐药物研究

第三节抗溃疡药物研究

第四节泻药与止泻药物研究

第五节保肝药物研究

第六节退黄疸药物研究

第七节利胆药物研究

第八节胆结石溶石药物研究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镇咳药物研究

第二节支气管扩张药物研究

第三节祛痰药物研究

第四节呼吸兴奋药物研究

第十三章泌尿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利尿药物研究

第二节抗利尿药物研究

第三节抗肾炎药物研究

第四节抗肾病药物研究

第五节抗急性肾衰药物研究

第六节抗慢性肾衰药物研究

第七节抗尿道结石药物研究

第八节抗前列腺增生药物研究

第十四章血液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白细胞减少症防治药物研究

第二节血小板减少症防治药物研究

第三节防治贫血药物研究

第四节止血药物研究

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性激素及同化激素类药物研究

第二节终止中期妊娠药物研究

第三节子宫收缩药物研究

第四节终止早孕药物研究

第五节避孕药(女用)药物研究

第六节避孕药(男用)药物研究

第七节阴道杀精药物研究

第八节治疗性功能不全药物研究

第九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研究

第十节H1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物研究

第十一节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研究

第十二节胰岛素类及降血糖药物研究

第十三节减肥药物研究

第十六章抗感染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抗菌药物研究

第二节抗真菌药物研究

第三节抗结核药物研究

第四节抗病毒药物研究

第十七章抗肿瘤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细胞毒类药物研究

第二节生物反应调节剂研究

第十八章抗炎、免疫调节药物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抗炎药物研究

第二节抗过敏药物研究

第三节免疫调节药物研究

第四节抗风湿病药物研究

第五节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研究

第四篇药物体内过程研究(4.1万字)第二十章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方法

第一节药物体内吸收特征预测研究

第二节药物体内分布特征预测研究

第三节药物代谢特征预测研究

第四节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药代动力学与新药研究

第一节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二节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三节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常见问题与处理思路

第二十二章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第三节特殊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

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13.9万字)

第二十三章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第一节药物安全性评价概述

第二节GLP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三节GLP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章一般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一般药理学概念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一般药理学研究原则

第三节一般药理研究中常见问题分析

第二十五章毒理学研究

第一节药物急性毒性研究

第二节药物长期毒性研究

第三节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特殊安全性试验

第四节药物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第五节药物生殖毒性研究

第六节药物致癌性试验研究

第七节免疫毒性研究

第八节药物毒代动力学

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12.4万字)

教学试验指导A类(基础教学类)

第一部分药物筛选

试验一、促进胃肠蠕动药物筛选

试验二、胃肠解痉药物筛选及机制探讨

试验三、抗细菌、真菌药物筛选

试验四、AchE抑制剂筛选

试验五、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

试验六、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参数测定—pD

2、pA

2

测定

第二部分药效学研究

试验七、抗精神分裂症、抗惊厥药物作用研究

试验八、镇痛、抗炎药物作用研究

试验九、降压药物作用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试验试验十、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研究

试验十一、抗心肌缺血药物作用研究

试验十二、泻药、止泻药药效学试验

第三部分药物体内过程研究

试验十三、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生物利用度测定

第四部分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

试验十四、药物LD50、ED50测定

教学试验指导B类(综合、设计性教学试验类)

试验一、抗肿瘤药物的体外试验

试验二、抗肿瘤药物的体内试验

试验三、免疫调节剂的初步筛选

试验四、受试物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试验五、受试物抗肿瘤增效减毒作用研究-体外试验

试验六、受试物抗肿瘤增效减毒作用研究-体内试验

试验七、受试物的镇吐作用研究

试验八、受试物对小鼠耐力及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试验九、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筛选

试验十、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筛选

试验十一、抗抑郁药物药效学试验

试验十二、促学习记忆药物药效学试验

试验十三、抗糖尿病药物作用研究的方法学介绍

试验十四、促脂肪分解药物筛选

试验十五、减肥药物药效学试验

试验十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

教学实验指导C类(经典实验教学类)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试验

实验一、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实验二、酚红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测定

实验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五、合并用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

实验六、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七、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第二篇药理学各论试验

第一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试验

实验八、药物对离体兔主动脉环的作用

实验九、药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的作用

实验十、有机磷药物中毒及其解救

实验十一、新斯的明对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肌松作用的影响

实验十二、传出神经药物对兔眼瞳孔的作用

实验十三、药物对麻醉家兔(大鼠)血压影响及利尿作用观察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试验

实验十四、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实验十五、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实验十六、氯丙嗪的镇吐及降温作用及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第三章内脏系统药物试验

实验十七、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斯氏法)

实验十八、奎尼丁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实验十九、药物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实验二十、药物对麻醉肾型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二十一、药物对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作用

实验二十二、缩宫素对小鼠离体子宫的作用

实验二十三、药物对大鼠的利胆作用

实验二十四、几种常用抗酸药的作用比较

第五章激素类及抗炎药物试验

实验二十五、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实验二十六、糖皮质激素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二十七、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性休克作用研究

附录1 2007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3.7万字)

附录2 美国FDA的药物审查程序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 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 二、作用机制 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多巴胺 受体。(镇静) 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 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镇吐) 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降温)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 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 将小鼠编号0——11 (一)电刺激激怒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 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20min,先用万用电表调节刺激输出电压至给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p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 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 二、作用机制 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 路中的多巴胺受体。(镇静) 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 D2受体,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镇吐) 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降温)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 将小鼠编号0——11 (一)电刺激激怒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

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20min,先用万用电表调节刺激输出电压至给药前引起激怒反应的阈电压,然后断开电源,将该对小白鼠置于导电铜丝板上,再打开电源,刺激1min。观察给药前后反应的差异。 (二)镇吐作用 取小白鼠4只,称重,随机分为两组,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及有无呕吐现象。给甲组小白鼠腹腔注射0.4%氯丙嗪0.8mg/10g (0.2ml/10g),1min后灌服0.4%酒石酸锑钾1.2ml/10g (0.3ml/10g)。给药后将小白鼠分别置于小铁笼中,记录给药时间,密切观察小白鼠出现何种反应,比较二组反应有何不同。 (三)降温作用 挑选合格动物:取小白鼠置小铁笼上,用左手拇指盒食指捏住其后头颈部之皮肤,翻转使之腹向上,以左手无名指将鼠尾压再拇指基部,右手拿口腔温度计,将水银柱甩到35oC以下,末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 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 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传统的DNA扩增法是分子克隆法,需经过DNA 酶切、链接、转化等步骤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然后导入细胞中进行扩增,再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筛选,操作复杂,耗时。PCR技术灵敏度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272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Pharmacology 【课程学时】16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药理学实验是与药理学理论教学密切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为基础,结合不同作用类别的药物,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药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牢固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在药物发现和评价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通过药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互助协作、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药理学实验是对《药理学》和《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有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中的有关部分的理解。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的要求】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能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内容】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实验动物标记方法;实验动物给药方法。实验动物取血方法;实验动物处死方法。 【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操作 实验二、不同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学习不同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及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实验比较不同途径给予阿托品的药效学有何不同。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阿托品的作用。 实验动物为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 【内容】1 介绍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动脉注射、锥管注射、腹腔注射、胃肠道给药、舌下给药及黏膜给药、直肠给药、吸入给药、透皮给药等途径的药物吸收特点。 2 介绍药物制剂对药物作用影响 3 结合理论进行实验观察 4 根据结果讨论剂型及途径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方法】静脉注射、胃肠道给药等方法 实验三、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及血浆半衰期测定 【目的要求】了解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意义。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半衰期的方法。 【内容】1 讲授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的原理和半衰期计算方法。 2 分组进行家兔取血、给药、测定等实验过程。 3 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半衰期。 4 讨论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家兔灌胃给药、家兔静脉取血、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 【目的要求】学习家兔固定、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 【内容】1 分组完成家兔固定、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等过程。 2 根据实验讲义依次给药、观察结果。 3 总结 【方法】动脉插管法 实验五、镇痛药实验及统计学分析 【目的要求】学习镇痛药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性疼痛的诱导方法,观察各类镇痛药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结果分析,从而理解各类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并初步掌握统计学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内容】1 介绍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3 以班为单位统计各组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4 根据统计学结果得出结论并理解不同类型镇痛药的镇痛效果。 【方法】光电法 实验六、子宫兴奋药及实验 【目的要求】学习掌握子宫兴奋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内容】介绍平滑肌实验装置、分组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实验设计 1( 实验项目名称:奥美拉唑对抗利血平引起的胃溃疡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为研究其发病和治疗机制,国内外业已建立起多种胃溃疡小鼠动物模型,有的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亦被广泛引用。但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奥美拉唑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溃疡数和溃疡发生率下降,且呈量效关系。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钠对胃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H+受体拮抗剂,表现为起效快,症状消失迅速,用H+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改用本药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3.实验原理 :利血平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性抗高血压药。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遏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对占优势,结果出现利血平的副作用,引发溃疡,因此在本实验中引用利血平制作小白鼠的胃溃疡模型。 奥美拉唑选择性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和胃泌素瘤。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

2014《药理学》实验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4)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

最新《药理学》实验讲义汇总

2014《药理学》实验 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 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汇编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药理学实验教程资料

药理学实验教程 (中、英文版) 主编 叶春玲 钟玲 暨暨南南大大学学药药学学院院药药理理教教研研室室 22000077年年55月月

药理学实验教程 目目 录录 第一篇 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一章 药理学实验须知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二章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问题 三、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问题 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的统计处理原则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三、药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四、两药药效的等效性分析 第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 三、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取血 第五章 药理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第六章 药物剂型与处方学 一、药物剂型 二、处方学 第二篇 药理学总论实验 第一章 药动学实验 实验一 磺胺类药物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线 实验二 磺胺类药物非血管内给药后的药时曲线 实验三 3P87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实验四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实验五磺胺嘧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实验六磺胺类药物在麻醉大鼠体内经胆汁和尿排泄的实验 第二章药效学总论实验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二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三量效关系曲线和有关药效学参数测定 第三章安全性试验 实验一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实验二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第三篇药理学各论实验 第一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药物对麻醉动物血压的影响 实验二药物对麻醉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三药物对离体兔主动脉环的作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实验二药物对益智作用的影响 实验三抗癫痫药和抗惊厥实验 实验四镇痛药实验 第三章心血管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利多卡因对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实验二强心苷对家兔在体衰竭心脏的作用 实验三药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第四章内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呋塞米对小鼠尿量及电解质的影响 实验二药物对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作用 实验三药物对大鼠的利胆作用 第五章激素类及抗炎药物实验 实验一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方法

word 药理学实验方法 第-讲实验动物的选择 在药理学实验中,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动物,常用动物有: 1、青蛙和蟾蜍 心脏(离体、在体)实验, 制备坐骨N-腓肠标本等。 2、小白鼠: 药物初筛:镇痛、耐缺氧、抗肿瘤药物、LD50测定、避孕药实验等。 3、大白鼠: 抗炎作用,大白鼠踝关节肿胀实验,血压测量,胆管插管等。 长期性毒性试验。 4、豚鼠: 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常用抗过敏药(平喘药、抗组胺药)实验。离体心房、心脏、肠管实验等。 豚鼠对结核菌也敏感,也用于抗结核病药物实验。 5、兔: 家兔易得,驯服,便于静脉注射和灌胃,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和对CNS 的作用。 又由于其体温变化较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及热原检查。 家兔也常用于避孕药实验。 6、猫: 猫的血压比较稳定,具有咳咳嗽反射和呕吐动作。因而常用于心血管药物实验和镇咳药、镇吐药实验。 7、狗: 狗的血压比较稳定,常用于降压药、升压药和抗休克药实验。 狗比较容易驯服,最适用于慢性实验。手术造瘘(胃、肠)以便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 此外,长期毒性实验也常用狗来进行。 * 附:给药途径及剂量限制 1. 小白鼠 (1)灌畏法:0.1~0.25ml/10g体重。 (2)皮下注射:0.1~0.3ml/10g体重。 (3)肌肉注射:0.2ml/每侧。 (4)腔注射:0.1~0.25ml/10g体重。 (5)静脉注射:0.05~0.1ml/10g体重。 1.大白鼠 (1)灌畏法:2.0ml/10og体重。<3.0ml/只。 (2)腔注射:0.1~0.25ml/10g体重。 第二讲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处死 一、各种实验动物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种类选择 药理学实验常用的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犬、蛙、蟾蜍等。常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由于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故所选用的动物应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小白鼠:系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易于大量繁殖,且价廉,适用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测定、药物效价比较、抗感染、抗肿瘤药物及避孕药物的研究等。 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一些在小白鼠身上不便进行的实验可选用大白鼠,如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常选用大白鼠踝关节制备关节炎的模型。此外也可用大白鼠直接记录血压、作胆管插管,或用大白鼠观察药物的亚急性或慢性毒性。大白鼠的血压和人相近,且稳定,现常用于抗高血压药物实验。 豚鼠:是实验室常用动物之一。对组织胺很敏感,容易致敏,常用于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对结核菌亦敏感,故也用于抗结核药的研究。此外还用于离体心脏及平滑肌实验,其乳头肌和心房常用于电生理特性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实验,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机理。 家兔:温顺、易饲养,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呼吸的影响及农药中毒和解救的实验。亦用于研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体温实验、热原检查及避孕药实验。 猫:与家兔比较,猫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强,血压较稳定,故常用于血压实验。但价格较贵。此外,猫也常用于心血管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 犬:药理实验需大动物时常用犬。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泵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降压药及抗休克药的研究等。犬还可以通过训练,用于慢性实验研究,如条件反射、高血压的实验治疗、胃肠蠕动和分泌实验、慢性毒性实验。 蛙和蟾蜍离体心脏能较持久地有节律地搏动,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蛙的腹直肌还可以用于鉴定胆碱能药物的作用。 须注意:由于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在选择实验动物时,还应注意动物的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及其品系、等级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

【精华】华西-新药药理学实验设计文稿

新药药理学 ——支气管哮喘病特效药研究方案及临床前筛选和实验方法概述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2012级 8班 周鹏翔 2012141661009

一、研究背景概述 1.选题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而有关支气管哮喘,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发作,其中白介素23(IL23)水平和哮喘发作密切相关。IL-23是2000年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IL-23 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得到了关注。因此,以IL-23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可能对支气管哮喘产生积极的疗效。 2.作用因子及靶点 IL-23由p19和IL-12中的p40 两个亚基组成,它们之间以二硫键相联结。人和鼠的p19 相应蛋白质中均含有5个半胱氨酸残基,无N-糖基化位点,两者有70%同源,其蛋白质组成大部分与IL-12p35、IL-6和G-CSF相近,因而在小鼠体内的药理学实验结果对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IL-23的受体由IL-12R中的一个亚基IL-12Rβ1和IL-23R两个亚基组成。人IL-23R的基因定位于人1号染色体距离IL-12Rβ2大约150 kb的地方。人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包括NK白血病细胞均可以表达IL-23R[2]。因此,本“新药X”(下称X药)选择以肺组织细胞中IL-23R为作用靶点,特异性竞争性地抑制IL-23和其受体结合,减少其表达蛋白产物的生成,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 3.靶点选择的文献依据 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应用ELISA 法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IL-23 水平、RT-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p19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 表达;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 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23p19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23p19蛋白表达情况[3](图片以及表格数据均引用于该文章)。结果表明哮喘小鼠中,IL-23 在血清、肺组织、脾脏T淋巴细胞中表达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P<0.01)。另一篇文献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将45只雌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肥胖哮喘组(肥哮组)和对照组各15只。卵白蛋白激发致敏和高脂饮食制作肥胖哮喘模型,计 [1]引自百度百科“支气管哮喘”词条 [2]李艳春,鲁继荣.白介素-23的生物学功能.临床儿科杂志。2010.3:295-299 [3]李艳春,孙萌,赵丽娜,鲁继荣.白细胞介素23在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中表达的研究.中国免疫学杂

药理学设计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各位领导与老师: 根据药理学的实验特点及现有的实验条件,初步拟定了4个具有可行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对象主要为护理本科生,也适用于专科生。但具体开设的内容还需各位领导与老师的商榷。 由于实验项目比较复杂,每次实验所需课时均比较多,且单一教师辅导困难比较大,至少需要双教师辅导(比如采血、插管、实验准备等),请各位领导与老师理解。 课程设计:yy 基础教研室 2005年1月9日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必须设立对照组。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处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尹艳艳审核人:周兰兰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药理学实验(pharmacology experiments) (三)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药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其中实验54学时,3学分。 (六)相关课程: 药理学 (七)内容提要 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动物捉拿及各种药方法(录像) 主要讲授内容:介绍动物捉拿及各种给药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捉拿方法。 2.小鼠、大鼠和家兔常见的给药方法 实验二、小鼠戊巴比妥钠LD50和ED50的测定 主要讲授内容:ED50及LD50的概念,其测定方法和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2.LD50和ED50的计算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目的意义如何? 2. 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作用有何关系? 3. 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之间有何联系? 实验三、吗啡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 主要讲授内容: 1.镇痛药物的热板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皮下注射的方法; 2.镇痛药物的扭体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的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径不

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药品与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