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第一版)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研究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研究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研究申琪玉【摘要】Econo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 economy and determines the main content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namely: the life cycle costs of green buildings, the life cycl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an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经济性评价。

首先,本文总结了绿色建筑经济性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又从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成本、绿色建筑效益评价指标及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的内容。

该研究可以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可以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2页(P126-127)【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成本;效益【作者】申琪玉【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51 绿色建筑经济性的国内外研究趋势绿色建筑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_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_1

6、有利于减灾和防灾
要求: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及卫生健康,对自然灾 害及疫病有充分的应对能力。 措施: (1)对住区用地的地质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 应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 充分考虑到地震、火灾、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 应对措施。 (2)对住区疫病防御的条件作出分析,充分考虑疫 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3)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住区的防御自然灾害 能力。
(三)规划有利于施工
目的:避免由于施工对场地造成永久性破坏, 目的:避免由于施工对场地造成永久性破坏 , 保 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要求:规划设计要有利于有效地组织施工, 要求:规划设计要有利于有效地组织施工 , 施工 过程不得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过程不得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 根据地形状况合理 规划,减少土方量,土方量就地平衡。 规划,减少土方量,土方量就地平衡。 措施: (1)不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不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2)土方量就地平衡。 土方量就地平衡。 ( 3 ) 规划中考虑施工道路和建成后住区道路系统 的延续性。 的延续性。 ( 4 )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 , 就地取材 , 减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 就地取材, 少运输量。 少运输量。
(六)降低噪声污染
目的:消除各种噪声造成的污染, 目的:消除各种噪声造成的污染,确保住区内环境噪声 达标,减少各种噪声对住户的干扰。 达标,减少各种噪声对住户的干扰。 要 求 : 住 区 环 境 噪 声 应 符合 《 城 市 区 域 噪 声 标 准 》 (GB/3096-1993)。 GB/3096-1993) 措施: (1)住区环境噪声应符合《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GB/3096-1993)的要求,白天小于55dB (A),夜间 GB/3096-1993)的要求,白天小于55dB (A), 小于45 小于45 dB (A)。 (A)。 (2)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如绿化隔离带和声屏 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障) , 减少住区外界的各种噪声的干扰, 临街住户夜间的 减少住区外界的各种噪声的干扰, 噪声水平优于国家标准。 噪声水平优于国家标准。 (3)住区内部的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建筑物要布置合理, 住区内部的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建筑物要布置合理, 并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 并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趋势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趋势

101 国外发展现状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驱动下,很多国家提出并发展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但直到20世纪末,全面的建筑评估系统才开始发展。

自首个绿色建筑评估系统——英国BREEAM 颁布以来,许多国家已经陆续开发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包括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荷兰的GPR Gebouw,以及其他国家的SBTool 等。

2 国内发展现状2.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李道增院士在2000年提出可持续建筑的定义为:减少资源使用;室内环境的人道主义;最小化场地影响;艺术和空间形式的新观念;智能;可持续的社区和城市。

在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该文件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应对生态住宅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它来源于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目的,借鉴于美国的LEED 评价工具,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为的是要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CEHRS 作为奠定了中国绿色建筑基础并完善其他评估系统的中国的第一个评估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评估指标设置中的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需要专家依靠经验进行评分,因此,可能存在评估过于主观的问题。

因为CEHRS 没有权重制度,所以使得指标得分之间的相互补偿较为严重。

2.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reen Olympic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GOBAS 评估系统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借鉴日本的CASBEE 评估系统,并将评估项目分为Q 和L 评估类别予以科学评估,评估内容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二是能力;三是水资源;四是材料;五是资源;六是室内环境质量。

而后期评估是在上移环节达标的基础上开展的,评估采取五分制,而项目使用Excel 平台评分。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_刘瑜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_刘瑜
of eurrent green buildings assessm ent stand a川5. Finally, it proposed that g reen
过程 , 提 出了现行 绿 色建筑评佑标 准的优 点与不足 , 探 讨 了我国绿 色建 筑标准应行 的科 学 自 主的创新之路 , 并提 出了 色建 绿 筑评佑标 准应着重发展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绿 色建 筑;评 价标准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 Zo s l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 06一 1 (201 )06一 0 218 2 0033一 5 0
段 , 采 用四类定 量指 标 同时, 借 鉴 日本
相 同项 项
室 内环境质量 量 能 源与 环境 境 住 区水 环境 境 材料与资源 源
能 源消 耗
室内环境质量 量 节 能 与能 源 利用 用 节 水与水 资 源利 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用
节地 与室 外环 境 运营管理
C A SB E E 中建 筑 环 境效 率的概 念 , 将 指 标分 为Q 和L 两 类 : Q (Q u ality) 指 建 筑
近年 来, 随着经 济的发 展 , 我 国城 市 的建 设量 急剧增加 , 建设速 度 大大加 快 建 筑领域 效率低 能 耗高 技术 含 量低 的粗 放 型 生产方 式导致了整个行业不合 理 的增 长方 式, 进而影响 到全社会 的可持续 发展 因此 , 发展绿 色建筑 的意 义非常重 大 , 绿 色建 筑的兴 起正 是对 可持续 发展 的பைடு நூலகம்应 建筑 营造活 动需要 从高能 耗 高 污染 型发 展模式 转向高效 生态型 发展模式 上个世 纪90 年代 , 随着绿 色建筑 概念 的引入 , 我 国踏上了对 绿 色建 筑 的探索之路 经 过 理论研 究和 实践 工作, 结 合国外 的 先进成 果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于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使用后评价论文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 建筑理论 行为与环境心理论文摘要 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建筑综合体及建成环境所开展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

它关注的是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者的意见和要求。

通过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规划设计目标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使用后评价者能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使建筑师与规划师得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其规划设计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以及建筑使用后评价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 1.使用后评价的概念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 )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

它关注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

其原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反馈机制的作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人类在20世纪提出的三大理论。

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核心,就是特别重视反馈机制的作用。

维纳的控制论论述了人类、动物和机器是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来学习、调整并改进自身的行为。

没有反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

以射箭运动员为例,每发出一箭,都要了解所射之箭偏离靶心的信息,作为调整下一次射箭的依据,使之越来越准确地命中目标。

开展使用后评价的目的就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建立反馈机制。

缺乏这一过程,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程序就不完整。

欧美建筑界通过使用后评价发现,大量建筑物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当造成的。

这些问题若不是通过使用后评价及时发现,就可能在类似的其它工程中一再发生,甚至延续数十年而得不到发现和解决,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3.“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 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创造适用、健康、安全、节约资源能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建筑空间、场所等人工环境,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包括居住、工作、生产、休闲与娱乐等各种活动)。

国际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分析——以美国LEED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等评估体系为例

国际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分析——以美国LEED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等评估体系为例
中图分类号 : T U 2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3 ) 0 2— 3 3 6— 0 5
The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g r e e n r e s i d e n t i a l d i s t r i c t e s t i ma t e s y s t e ms
有代表性的几个住 区评估体 系——美 国的 L E E D、 加拿 大的 G B T O O L以及 H本 的 C A S B E E, 同 中国《中国生态 住区 技术评估手册》 以及《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从 评估对象 、 评估核心理念 、 评估权 重 、 评价过程几 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 并在多层次 比较和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上 , 明确指 出对 中国绿 色住 区评估 体系制定产 生重要影 响的 问题 , 为 中国绿色住 区的评估体系发展提出有力建议 。 关键词 : 绿色住 区评估体系 ; 权重 ; 评 价 目的 ; 评价 内容 ; 市场转型
张春子 , P a o l o V i n c e n z o G e n o v e s e , 李津威 , 滕人瑶
( 1 . 天津大学建 筑学 院 , 天津 2 . 天津市规划 局 , 天津 3 0 0 0 7 2 ; 3 0 0 0 7 0 )

要: 绿色住 区评估体系是综合衡量以及 有效 推动住宅 与住宅 区环境建设 的重要工 具。本文将 目前 国际上最具
— —
Ta k i n g t h e LEED , Ch i n e s e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浅谈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

浅谈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

浅谈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摘要: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谈起,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住宅的意义。

以生态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农村民居的住宅规划、建筑造型、户型及庭院空间和适宜性技术等方面出发,采用先进的建造方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与节能环保材料,构建符合鄂南地方人文传统的住宅建筑设计体系,探索符合农村住宅建设可持续与可行性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住宅;生态化;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通过新房舍、新环境的系统建设,实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建设农村新住宅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建设地域性鲜明的居住房,广泛采用生态技术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通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对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现代生态建筑概念建筑生态学强调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对环境因素的考虑有助于建筑的理性设计,诸如对建筑朝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日照利用和保温隔热等问题的解决,使建筑形式变得有理有据,同时需要诸如美学、环境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使建筑表现形式符合地理环境空间[1]。

建筑建设中利用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通过采用比常规做法少得多的物质材料来满足同样的功能要求[2]。

因此,鄂南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要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住宅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基地旁的植物、水域等景观要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要减少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实现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2 鄂南新农村住宅的建设理念通过对遵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的长期宣传,运用生态技术建设居住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农村居民认同和接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探讨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探讨
评 估软件 , 业人员 利用 计算机 对 建筑是 否 为“ 色” 行 专 绿 进
为 了使 人 们 全 面 认 识 生 态 住 宅 , 生 态 住 区 的 环 境 规 使
划、 建筑设计 、 工管 理有标 准可依 ,0 1年 9月 , 中 国生 施 20 《
智 能化评估 。 态 住 宅 技 术 评 估 手 册 》 式 出 版 , 是 我 国第 一 部 生 态 住 宅 1 2 2 评 价 方 法 正 这 .. 评估标 准 ; 是我 国在 绿 色 建筑评 估 研究 上正 式走 出的第 一 () 1 全程监控 、 阶段评估 。“ 绿色奥 运建 筑评估 体 系” 的
关 键词 : 色建筑 ; 价 体 系; 绿 评 可持 续发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TU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 0 8 0—0 20 1 7—1 8 2 0 ) 80 1—2
并 环 1 我 国绿 色 建 筑 评 价体 系 的发 展 历程 及 存 在 的 问 区 进 行 前 面 , 兼 顾 社 会 、 境 效 益 和 用 户 权 益 。主 要 包 括
指标体 系》 有关 内 容 , 5个 子 项 : 区 环 境 规 划设 计 、 源 证 最 终 绿 色 建 筑 的实 施 。 分 小 能 与 环 境 、 内 环 境 质 量 、 区 水 环 境 、 料 与 资 源 , 出 了 中 室 小 材 提 () 2 QL评 分 方 法 。从 评 价 方 式 来 看 , 评 价 体 系 采 用 本

规 划 设 计 的 综 合 评 价 , 本 性 能 评 价 , 筑 寿 命 周 期 环 境 评 基 建
中国在绿色建 筑评 估 体 系的研 究 方面 起步 较 晚, 但发 价 及 后 期 验 证 四个 方 面 。 但是该评价体 系还 存在 着一 些 问题 : 量指 标 所 占 比 定 展很快 , 已形 成 了 几 套 生 态 住 宅 建 筑 评 价 体 系 的 框 架 。 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第一版)
1、背景
生态学自19世纪中后期创始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1971年多国合作实施了"人与生物计划"(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生态科学正在向对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发展。

生态科学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76年在温哥华如开的联合国首届人财大会提出了"以持续发展的方式得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目标,相继成立了"联合办居委员会(CHS)"和"联合国人居中主心(UNCHS)",先后提出了"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人类住区政策建议"和"持续性住区"的发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重点论述,对改造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

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提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北京宪章》。

指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之中,以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随着生态科学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践和创新,人们对生态住宅与可持续发展住宅内涵的理解断深化。

建设生态住宅的要求正在被专家和广大众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与之有关的评估体系、技术规范等,用以促进生态住宅健康、快速民展。

2、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开始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

近几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大力提倡发展生态住宅(或称绿色住宅)。

与之相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评估和产品认证体系,如: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德国兰色天使标识(BLUE ANGEL)等。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绿色生态建筑及绿色建材在世界各国风行涌现,这极大地推动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

国际绿色生态住宅的民展具有以下特征:高新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与此同时,因地制宜采用地方性材料和技术以降低成本也已成为发展趋势;总之,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已从单项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走向系统技术的集成,进而形式一个以可持续民展为战略、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全方位提升住宅品质的新领域。

3、必要性、紧迫性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爱到重视。

许多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理念的小区被建造出来,但是,这些小区中很多中是停留在小区绿化、美化的层面上,并未涉及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

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以及统一技术标准和评估方法的缺乏,已成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国际上发达国家纷纷以绿色生态住宅或中持续发展为主题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节约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在住宅全寿命的各个环节,(材料生产及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改造、拆除)体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这三个大主题。

绿色生态住宅是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为更好的引导绿色生
态住宅建设,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

4、指导思想绿色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点略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的环境生态相协调为主题,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价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每一阶段中的综合品质,提高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建设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⑴以促进住宅小区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

⑵以科技为先导,促进绿色生态技术创新机制的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依据。

⑶指导适合绿色生态住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逐步形式符合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发展的绿色生态住宅体系,促进绿色生态住宅产品的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商品化配套供应。

⑷为绿色生态住宅技术的评估认定及相应产品的认证提供依据,规范绿色生态住宅建设市场。

⑸抽高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建设水平,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5、评估体系的内容设置
本评估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前言
这部分主要探讨了绿色生态住宅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和制定体系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体系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评估指标体系
这部分在融合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估体系(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和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分五个子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提
出了中国绿色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在第二部分的每一个子项之后附有该子项体系的评分表,并确定了评价原计分方法。

第三部分:附录及参考文献。

1、总则
2、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2.1小区位选址2.2小区交通2.3规划有利于施工2.4小区绿化2.5小区空气质量2.6降低噪声污染2.7日照与采光2.8改善小区微环境
3、能源与环境 3.1建筑主体节能3.2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3.3可再生能源3.4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4、室内环境质量 4.1室内空气质量4.2室内热环境4.3室内光环境4.4室内声环境
5、小区水环境 5.1用水规划5.2给排水系统5.3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
5.4雨水5.5绿化、景观用水5.6节水器具与设施
6、材料与资源 6.1使用绿化建材6.2就地取材6.3资源再利用6.4住宅室内装修6.5垃圾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