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功能食品分离提取实训指导书-40本讲解

合集下载

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工艺

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工艺

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工艺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食品需求的多样化,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食品功能性成分指的是具有一定生理功能或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营养物质,例如抗氧化剂、抗炎物质、抗癌物质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提取与分离工艺以及其在食品功能性成分中的应用。

一、溶剂提取工艺溶剂提取是目前食品功能性成分提取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将食品中的目标成分溶解提取出来。

提取工艺中,要根据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如溶剂种类、温度、压力、提取时间等。

比如,对于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酮等。

提取后的溶液可以进一步通过浓缩或冷冻干燥等工艺进行后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功能性成分。

二、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超临界流体提取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对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进行提取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气体和液体的性质都表现出来的物质。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丙烷、乙醇等。

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具有提取效率高、溶剂残留低、对热敏感物质损害小等优点。

该方法在茶叶、咖啡等食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三、分离工艺分离是提取工艺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离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功能性成分。

传统的分离方法包括膜分离、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

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离方法,如超滤、逆渗透等。

这些分离方法利用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以及渗透性差异等特性实现成分的分离。

分离工艺的选择要根据目标成分的特点和纯化程度的要求来确定。

四、应用前景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工艺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通过提取与分离工艺,可以将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从其他无关物质中分离出来,提高其纯度和活性。

其次,对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成分,可以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健康选择。

近年来,人们对于功能性成分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工艺还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功能性食品中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功能性食品中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功能性食品中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功能性食品,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活性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能够达到一定保健、塑身或美容效果、能够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多种功能的食品。

在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过程中,提取和分离技术成为了关键性的环节,它涉及到功能性食品制备工艺的品质和效益的稳定性等加工工艺等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功能性食品中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提取和分离技术是功能性食品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提取和分离技术,就可以把活性成分或全部成分从食物中分离出来,从而保证食品中携带的这些成分活性和稳定性,力求将其拔高到最优水平。

常见的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等,下面针对这些提取和分离技术逐一进行讲解。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利用超临界流体的低极性、高扩散系数和可调节的密度等特性实现萃取目标成分的技术。

其优势在于不需要有机溶剂、使用温度低(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萃取速度快等等。

但是,这种技术手段并非不可靠,它需要针对不同食品种类和成份进行调配,从而实现最佳的萃取效果。

液液萃取法是传统也是最为常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可用于活性成分、色母、香精等多种食品成分的提取分离。

其中,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此类工艺中,优势在于环保性好、萃取效率高、使用范围广等等。

但是,在操作和使用时需要注意它的挥发性,必须做好对残留溶剂的检测。

固相微萃取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抽取技术。

其原理类似于前两种提取和分离技术,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是涂有固相微萃取物质的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选择性吸附类似于挥发油、酸类、胆固醇等成分。

其优点在于样品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不会含有过多的抽提或洗涤次数等等。

总体来说,功能性食品中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是化学与食品学交融的成果,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创新和改良。

使用这些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各种活性成分的有规律、有方向的提取和分离,为制备优质的功能性食品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分离技术课件

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分离技术课件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食品资源利用
通过分离技术,可以充分 利用食品资源,如从果蔬 废渣中提取果胶、从乳清
中提取乳清蛋白等。
食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化
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分离技术正向 着高效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分离效率 和降低能耗。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 现食品分离技术的智能化控制和监测 ,提高分离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技术优势
萃取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植物油的生产 。
糖类生产的蒸发与结晶分离技术应用
01
蒸发与结晶分离技术
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蒸发或降温使溶剂挥
发或结晶,达到分离目的。
02 03
应用实例
在糖类生产中,蒸发与结晶分离技术用于将甜菜或甘蔗汁中的糖分提取 出来。通过加热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再降低温度使糖分结晶,最后收集 结晶得到白砂糖或红糖等产品。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的 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效率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词:技术效率是衡量食品分离技 术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涉及到生产 效率、分离效果和能源消耗等多个方 面。
技术效率问题及解决方案
生产效率低下
部分食品分离技术的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分离技术课 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5
CONTENTS
• 食品分离技术概述 • 食品分离技术原理 • 食品分离技术应用实例 • 食品分离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 未来食品分离技术的发展展望
01
食品分离技术概述
食品分离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食品分析实验指导书

食品分析实验指导书
水分(%) = m1 − m2 ×100 m1 − m3
式中: m1 ——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瓶质量, g ; m2 ——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 g ; m3 ——称量瓶质量 , g。
对于水分含量在 16%以上的面包类样品,通常采用二步干燥法进行测定。首先将样品 切分,称取一定质量样品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 15~20h,使其达到安全水分标准(即与大 气湿度大致平衡).再准确称重,然后再将风干样品粉碎、过筛、混匀,按上述安全水分含 量的样品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结果按下式计算:
实验二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蒸馏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及蒸馏装置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基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各组分的沸点这一原理,将食品中的水分
与甲苯、二甲苯或苯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馏液。由于密度不同,馏出液在接收管中分层, 根据馏出液中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水分含量。 三、适用范围
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已广泛用于谷类、果蔬、油类、香料等多种样品的水分测 定,特别对于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法 四、仪器及试剂
仪器 1. 蒸馏式水分测定仪 2. 分析天平(精确到 0.0001g) 试剂 甲苯或二甲苯:取甲苯或二甲苯,先以水饱和后,分去水层,进行蒸馏,收集馏 出液备用。 五、实验方法
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称样数量、称量皿规格、干燥条件等的选择。 1.称样数量:测定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 1.5~3.0g 为宜。对 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浓稠态食品,将称样数量控制在 3~5g,而对于果汁、牛乳等液态 食品,通常每份样量控制在 15~20g 为宜。 2.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瓶和铝质称量盒两种。前者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 质的限制,故常用于干燥法。铝质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 减压干燥法。称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 1/3 为宜。 3.干燥设备: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一般使用强力循环通风式,其风量较大,烘干大量 试样时效率高,但质轻试样有时会飞散,若仅作测定水分含量用、最好采用风量可调节的烘 箱。当风量减 h,烘箱上隔板 1/2~1/3 面积的温度能保持在规定温度±1℃的范围内,即 符合测定要求。温度计通常处于离上隔板 3cm 的中心处,为保证测定温度较恒定,并减少 取出过程中因吸湿而产生的误差,一批测定的称量皿最好为 8~12 个,并排放在隔板的较中 心部位。 4.干燥条件;温度一般控制在 95~105℃,对热稳定的谷物等,可提高到 120~130℃范 围内进行干燥;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用低温(50~60℃)干燥 0.5h,然后再用 100~105 ℃干燥。 干燥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燥到恒重,另一种是规定一定的干燥时间。前者 基本能保证水分蒸发完全;后者则以测定对象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干燥时间。比较而言,后 者的准确度不如前者,故一般均采用恒重法,只有那些对水分测定结果准确应要求不高的样 品,如各种饲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可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 七、、说明及注意事项 1.水果、蔬菜样品,应先洗去泥沙,然后用洁净纱布吸干表面的水分。 2.在测定过程中,称量皿从烘箱中取出后.应迅速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否则,不易 达到恒重。

20-功能食品分离提取实训指导书-40本

20-功能食品分离提取实训指导书-40本

《功能食品分离提取》实训指导书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二○一三年十二月前言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回答实验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才能进行实验。

2、对规定实验外确属需要的内容,可先提出实验原理和方法,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3、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

4、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详细检查,使用后要整理就位,发现丢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不准将任何实验室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理,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6、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抛纸屑杂物,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7、实验完毕后,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及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等。

对不合格要求的实验报告应退回重做。

9、对违反实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仅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规定处理。

目录实训一甘露醇的提取及鉴定 (1)实训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3)实训三橘皮中香精油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6)实训四大蒜素的提取方法的比较 (8)实训五探究花生红衣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11)实训六果胶的提取 (14)实训七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 (17)实训八功能食品功效成分提取设计 (19)实训一甘露醇的提取及鉴定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12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甘露醇的理化性质。

2、掌握从海带中分离提纯甘露醇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食品生产技术实训指导书

食品生产技术实训指导书

食品生产技术实验实训实训指引书专业班级姓名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李雪峰食品工艺实验实训规定:1.实验实训室是做实验实训旳地方,请不要做与实验实训无关旳事情,如喧哗聊天、接打电话、打斗嬉戏,更不要在实验实训室内吃东西。

2.实验实训过程,请听从指引教师安排。

3.你所作旳实验实训将是你个人科学思想旳体现,请保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本课程鼓励摸索性实验实训和原创精神。

4.实验实训过程中将会发生诸多现象,请仔细观测,具体记录5.数据和成果计算是实验实训旳重要构成部分。

在此过程中,亦应独立完毕表格设计、数据记录、数据解决和计算6.实验实训成果是你自己旳知识产权,请务必爱惜,也请尊重别人旳实验实训成果,不得抄袭,否则指引教师有权将雷同报告作不及格解决。

7.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各自取长补短。

实训课指引教师李雪峰.02.04实验实训一糖旳性质一.实验实训目旳1.对不同种类和浓度旳糖溶液甜度有感官体验2.理解糖酸比,并感受不同糖酸比带来旳味觉感受。

二.实验实训原理1.甜度甜味使人们最喜欢旳基本味感,常用于改善食品旳可口性和某些食用性。

糖是最有代表性旳天然甜味物质。

除了糖及其衍生物之外,尚有许多非糖旳天然化合物、天然旳衍生物和合成化合物也都具有甜味。

甜味旳强度可以运用甜度来表达,这是甜味剂旳重要指标。

一般以蔗糖作为基准物。

一般,以5%或10%旳蔗糖水溶液在20℃时旳甜度为1.0,其他甜味剂在同浓度、同温度下做对比,即得该种甜味剂旳比甜度,或称为甜度。

2.糖酸比酸味是动物进化最早旳一种化学味感,它是由无机酸、有机酸及酸性盐在水溶液中旳氢离子产生旳特有味感,强度与pH值有关。

酸味是食品旳基础味之一,但是除了在果汁产品中作为主导味之外,都是与甜味配合调味。

这两者同步浮现旳时候,都会使对方旳强度削弱。

合适旳糖酸比例,可使食品风味典型,并能增进香精和其他味感协调配。

糖酸比旳调配是食品口感和风味调配旳一种非常重要旳方面。

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

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

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引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同时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的要求也越发严格,这促进了功能性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

功能性食品是指在普通食品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特定成分,经过科学认证后可以增强人体机能、减少疾病发生率的食品。

但是,要想生产出高效的功能性食品,必须充分提取和利用其中的活性成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读者提供参考。

一、功能性食品中常见的活性成分1.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多糖、半纤维素和非淀粉聚糖等多种成分,包括所需量纤维和非所需量纤维。

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还能够降低胆固醇,改善排便情况,有助于祛除水肿等多种功效。

2.多肽类多肽类是指含有少量氨基酸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例如能够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抗疲劳等。

3.生物活性多糖生物活性多糖是指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的多糖,具有改善免疫力、促进生长、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4.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物质,具有上调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癌等重要作用。

二、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1.超声波法超声波在提取功能性成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促进物质的渗透、分散和溶解。

超声波提取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纳滤法纳滤法是指利用纳滤膜反复进行过滤、聚集、回收等步骤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等优点。

同时,纳滤法在提取过程中只需要较少的有机溶剂,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3.超临界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是通过高压高温下的溶液,将被提取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超临界萃取法在提取某些不易提取物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目标成分,并最大限度地维持其生物活性。

三、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混合物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然后经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互作用的过程分离出来。

功能食品实验指导

功能食品实验指导

功能食品实验指导实验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4学时)实验大蒜SOD的制备工艺(4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与分离方法;2、熟练掌握操作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二、实验原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消炎作用的药用酶。

它可催化超氧负离子(O2-)进行歧化反应,生成氧和过氧化氢:2O2-+H2==O2+H2O2。

大蒜蒜瓣和悬浮培养的大蒜细胞中含有较丰富的SOD,通过组织或细胞破碎后,可用pH7.8的磷酸缓冲液提取。

由于SOD不溶于丙酮,可用丙酮将其沉淀析出。

三、实验器材1.仪器或其他用具:电子天平、研磨器、高速离心机、水浴锅、移液枪、50ml试管、分光光度计等。

2.溶液及材料:(1)磷酸缓冲液:0.05mol/L,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2)氯仿-乙醇混合溶剂:氯仿:无水乙醇=3:5(V/V);(3)丙酮:用前冷却至4-10℃;(4)碳酸盐缓冲液:0.05mol/L,pH10.2;(5)EDTA溶液:0.1mol/L;(6)肾上腺素液:2mmol/L;(7)新鲜蒜瓣;(8)大蒜细胞,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四、实验操作步骤1.组织或细胞破碎称取5g左右大蒜蒜瓣或大蒜细胞,置于研磨器中研磨,使组织或细胞破碎。

2.SOD的提取将上述破碎的组织或细胞,加入2~3(20-30ml)倍体积的0.05mol/L,pH7.8的磷酸缓冲液,继续研磨搅拌20min,使SOD充分溶解到缓冲液中,然后用离心机在5000rpm,离心15min,弃沉淀,得提取液。

3.除杂蛋白提取液加入0.25倍体积的氯仿-乙醇混合溶剂搅拌15min,5000rpm离心15min,去杂蛋白沉淀,得粗酶液。

(自己配100 ml)4.SOD的沉淀分离将上述粗酶液加入等体积的冷丙酮,搅拌15min,5000rpm离心15min,得SOD沉淀。

将SOD沉淀溶于0.05mol/L,pH7.8的磷酸缓冲液中,于55-60℃热15min,离心弃沉淀,得到SOD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食品分离提取》实训指导书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二○一三年十二月前言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回答实验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才能进行实验。

2、对规定实验外确属需要的内容,可先提出实验原理和方法,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3、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

4、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详细检查,使用后要整理就位,发现丢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不准将任何实验室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理,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6、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抛纸屑杂物,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7、实验完毕后,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及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等。

对不合格要求的实验报告应退回重做。

9、对违反实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仅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规定处理。

目录实训一甘露醇的提取及鉴定 (1)实训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3)实训三橘皮中香精油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6)实训四大蒜素的提取方法的比较 (8)实训五探究花生红衣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11)实训六果胶的提取 (14)实训七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 (17)实训八功能食品功效成分提取设计 (19)实训一甘露醇的提取及鉴定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12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甘露醇的理化性质。

2、掌握从海带中分离提纯甘露醇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熟悉浸提、分离、重结晶、脱色操作。

二、实验内容1、讲解甘露醇的理化性质及从海带中分离提纯甘露醇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2、演示实验操作过程;3、学生进行实验。

三、仪器设备电子天平×2,电热锅×2,低速大容量离心机×1,密度计×*1120目滤网×20cm,烧杯2L×1,玻璃棒×1,密度计×2,量筒100mL×2抽滤装置 2:布式漏斗、抽滤瓶、真空泵,橡胶管1m回流装置:铁架台×1,万能夹×2,弹簧夹×2,电热套×1, 22#圆底烧瓶250mL,22#球形冷凝管,乳胶管×2m(两段)四、所需耗材1、海藻或海带100g;2、一次性手套×1,保鲜膜20cm,滤纸5cm×3,pH试纸1包,粉末活性炭1g,95%乙醇200mL;3、1:3H2SO4-H2O溶液:量取硫酸25mL,稀释至100mL。

4、1mol/L三氯化铁溶液:称取1.6221g三氯化铁,溶解,定容至100mL。

5、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8g氢氧化钠,溶解,稀释至200mL。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甘露醇(别名:己六醇)为白色针状或斜方柱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甜味,不潮解。

易溶于水,溶于热乙醇,微溶于低级醇类和低级胺类,微溶于吡啶,不溶于有机溶剂,具有多元醇的化学性质,可以被酯化、醚化、氧化、脱水。

在无菌溶液中较稳定,不易被空气所氧化,熔点165~168℃。

甘露醇在海藻、海带中含量较高。

海藻洗涤液和海带洗涤液中甘露醇的含量分别为2%与1.5%,是提取甘露醇的重要资源。

本实训以海带为原料,用自来水浸泡提取甘露醇;通过调节酸度,沉淀除杂质;煮沸浓缩后用乙醇沉淀;最后通过回流、重结晶、活性炭脱色等工艺精制甘露醇。

六、实验步骤海藻/海带→浸泡→碱洗→过滤取上清液→酸化→过滤取上清液→浓缩→回流醇溶→结晶→精制→甘露醇成品1.浸泡提取:将海藻或海带100g加10倍量自来水,室温浸泡2~3h,用手搓洗将藻体或海带上的甘露醇洗入水中,收集的浸泡液用作第二批原料的提取溶液,一般浸泡4批后浸泡液中的甘露醇含量已较大。

注意:可以撕碎;必须不停搓洗。

2.碱化:将浸泡液倒入不锈钢锅中,边搅拌边用1mol/LNaOH溶液调pH=11,静置30min。

3.酸化:凝集沉淀多糖类黏性物,待黏性物充分凝聚沉淀后,用滤网过滤得上清液,用H2SO4-H2O(1:3)中和至pH6~7,过滤进一步除去胶状物,得中性提取液。

4.浓缩:将中性提取液倒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沸腾蒸发,氯化钠大量沉淀,不断将盐类与胶状物捞出,直至呈浓缩液,取小样倒于玻璃板上,稍冷却,应呈凝固状。

注意:浓缩时捞出胶状物容易,但捞出盐类稍难,可采用多次倾倒或过滤等方法。

5.离心:将浓缩液冷却至60~70℃趁热加入2倍量95%乙醇,不断搅拌,渐渐冷却至室温后,离心甩干除去胶质,得灰白色松散物。

6.回流提取:取松散物,加入8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30min,冷却过滤,3000r/min 离心10min,得白色松散甘露醇粗品,同上操作,乙醇重结晶1次。

7.脱色:甘露醇粗品加适量蒸馏水,加热溶解,再按6%质量加入粉末活性炭,不断搅拌,加热至沸腾,趁热(80℃)过滤(或抽滤),少许水洗活性炭2次,合并洗滤液(如有浑浊重新过滤)8.重结晶:高温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2左右时,在搅拌下冷却至室温,低温结晶,抽滤至干,得到结晶甘露醇,烘干(105~110℃)得甘露醇纯品。

注意:精制时浓缩液相对密度对结晶效果有影响,应掌握好,可用密度计测量。

9.鉴别:取所制得的甘露醇纯品饱和溶液1mL,加1mol/L三氯化铁溶液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0.5mL,即生成棕黄色沉淀,振摇不消失,滴加过量的1mol/L NaOH溶液,即溶解成棕色溶液。

符合此现象,可初步断定为甘露醇。

七、实验结果描述所得产品性状,判断是否为甘露醇,计算甘露醇得率。

八、预习与思考题1、本次实训中所得甘露醇的收率是多少?如何提高甘露醇的收率?2、海带提取液是什么颜色?推测其是什么物质?九、实验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实验结果表述清晰,有自己的分析、见解。

实训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8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茶叶或茶叶下脚料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

2、掌握升华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用索氏抽提器提取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讲解茶叶中咖啡因的理化性质及提取方法,讲解基本操作技术;2、演示实验操作过程;3、学生进行实验。

三、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密电子天平×8,粉碎机×2,低速大容量离心机,干燥箱,梨形分液漏斗,研钵,烧杯100mL,药匙。

升华装置:电热套,漏斗,蒸发皿125cm,玻璃棒,铁架台,万用夹,铁圈(中),石棉网。

萃取装置:圆底烧瓶250mL,脂肪抽提器,乳胶管1m×2。

四、所需耗材1、茶叶200g;2、定性滤纸12cm×3张,生石灰50g,95%乙醇AR1000mL,蒸馏水500mL。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另外还含有丹宁酸、色素、纤维素、蛋白质等。

为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可用适当的溶剂乙醇在索氏抽提器中连续萃取,然后蒸发去除溶剂,即得粗咖啡因。

粗咖啡因中的其它一些生物碱和杂质可利用升华进一步提纯。

六、实验步骤1、茶叶准备:用研钵磨碎茶叶共200g。

2、萃取:称取研细的茶叶或者干燥的茶叶渣10g,放入索氏抽提器的滤纸套筒中,用120mL 95%乙醇,连续提取虹吸5-8次,停止加热。

注意:茶叶和茶叶渣可以分组对进行,最终比较得率。

注意:滤纸套筒的底部应封紧,避免茶叶末泄露,套筒上部应盖上滤纸片,滤纸套筒的直径应小于萃取室的直径,套筒的高度应低于支管口。

3、蒸馏:稍冷,改成蒸馏装置,回收提取液中的乙醇,得墨绿色浓缩液。

注意:蒸馏不能直接蒸干,至粘稠状,靠余热干燥。

4、焙烧:将浓缩液倒入蒸发皿中,拌入5g生石灰粉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A.酒精灯,B.电热套80V,推荐方法B)焙炒至干砂状。

注意:生石灰应研细,以便充分吸水。

5、升华:冷却后,将玻璃漏斗罩在各已刺有许多小孔滤纸的蒸发皿上。

用电热套120V 加热,当滤纸上出现许多白色针状结晶且滤纸出现焦糊,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揭开滤纸,用刮刀将纸上和器皿周围的咖啡因刮到已称重的称量纸上。

准确称量并计算得率。

七、实验结果%100⨯=茶叶质量咖啡因质量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八、实验注意事项升华时滤纸上的小孔大小应合适,且应使大孔一面向下,控制好温度,让咖啡因充分升华。

九、预习与思考题1、生石灰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在升华操作中,加热温度一定要控制在被升华物熔点以下?3、为什么升华前要将水分除尽?4、升华方法适应哪些物质的纯化?如何改进升华的实训方法?十、实验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实验结果表述清晰,有自己的分析、见解。

实训三橘皮中香精油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4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1、理解橘皮中香精油的提取原理;2、掌握橘皮提取香精油的提取技术;3、学会提取香精油的实验设计。

二、实验内容1、讲解橘皮中香精油的理化性质及提取方法;2、模拟演示提取过程;3、学生进行操作。

三、仪器设备索氏提取器,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剪刀(菜刀)。

四、所需耗材1、橘皮;2、石油醚。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橘皮中含有丰富的香精油.香精油在药理方面对美容、保健和心理等都有很大的作用,香精油也是饮料、啤酒、糖果、糕点的矫味剂和定香剂,并且在花露水、香水、香脂、牙膏、香皂等日用品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实验采用采用索式提取器,用石油醚进行提取.利用回流的原理将溶剂反复利用.缩短提取时间.将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六、实验步骤柠檬→洗净→烘干大部分水分→去皮→破碎→石油醚浸提→浓缩→成品1、预处理:先将新鲜橘子用去离子水洗净.待橘子表面的水分大部分都烘干后去皮.2、破碎:将橘皮破碎至3 mm左右。

3、提取:然后以石油醚为提取剂,利用索氏提取法对橘皮进行萃取.提取条件:4、浓缩5、称量七、实验结果计算香精油得率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

橘皮中香精油得率的计算公式为:出油率 = 香精油质量/橘皮用量×100%。

八、预习与思考题1、影响出油率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2、实验设计还可以作哪些方面的改进?九、实验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实验结果表述清晰,有自己的分析、见解。

实训四大蒜素的提取方法的比较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8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大蒜素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大蒜素提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