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知识拓展)1.时间:拿破仑战争(1803—1815):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
这些战斗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
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
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
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是在侵俄战役惨败后,一落千丈。
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
2.背景:〖第一次反法同盟〗17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于埃及的时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
这次神圣罗马帝国联同英国、奥斯曼帝国、沙俄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
此後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列强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
‘3.主要国家:(1)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建立的一个君主制度国家,又被称拿破仑帝国,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结束法国执政府的统治。
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战役(1807年)等。
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结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 - 背景拿破仑战争18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获得一定发展。
但除荷兰外,各国仍处于封建统治下,尤其是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君主国惊恐不安,奥、普率先出兵干涉。
1793年,奥、普、英、荷、西、撒丁、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出兵进攻法国,遭法国军民顽强抵抗。
1797年,第一次反法联盟解体。
1798年12月,英、俄、奥、葡、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
俄军进入意大利,打败法军。
奥地利不仅夺回在意大利的领地,还企图入侵法国。
英军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并一度在荷兰沿海地区登陆。
虽然反法联盟因内部分裂导致俄军退出战斗,但法国仍面临大军压境、国内政局动荡的严峻局面(见法国革命战争)。
在此形势下,富有野心的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12月起称拿破仑一世)于1799年11月上台执政。
从此,法国进入一个新时期,即拿破仑时代。
在该时期法国与反法联盟进行的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 - 战争进程法国大革命开始后,欧洲各君主国企图对法国武装干涉。
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宣战,7月8日对拿破仑战争宣战,1793年2月1日对英国宣战。
3月,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荷兰、撒丁、那不勒斯等国组成第1次反法联盟1793年9月,拿破仑?波拿巴在土伦要塞任炮兵指挥,战胜王党和反法联军,被破格提升为准将。
1794年 6月在比利时弗勒吕斯大败联军,迫使一些国家退出反法联盟,只有英、奥继续对法作战。
1796年 3月,拿破仑奉命远征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北部,1797年1月,在利沃利大败奥军,1797年10月迫使奥地利签订《坎波福尔米奥和约》,粉碎第1次反法联盟。
法国督政府于1798年初任命拿破仑为远征军司令进行东征,以阻碍英国和东印度之间的贸易。
同年7月初,法军在埃及登陆。
拿破仑的远征以及法国在荷兰、瑞士势力的扩大促使反法国家于1799年建立第 2次反法联盟,主要参加者有英国、奥地利、俄国及奥斯曼帝国。
法国的拿破仑战争欧洲的霸主

法国的拿破仑战争欧洲的霸主法国拿破仑战争是19世纪初期的一场震撼欧洲的重大战争,也是法国拿破仑一世建立法国帝国的关键战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争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法国拿破仑战争如何使法国成为欧洲的霸主。
一、历史背景法国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9世纪初期,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波拿巴掌握了实权,成为法国首相,并于1804年加冕为法国皇帝,建立了法国第一帝国。
这一时期,法国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外挑战,包括欧洲各国对法国的领土野心和恢复旧秩序的企图。
二、战争经过1. 征服欧洲大陆拿破仑迅速展开了征服欧洲大陆的计划。
他率领法国军队先后击败了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欧洲大国,并于1807年签订了妥协条约,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2. 英法对抗然而,英国一直是拿破仑的主要对手。
英国海军的强大使得拿破仑无法全面征服英国,双方在海战中多次交手。
拿破仑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大陆封锁政策来削弱英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发挥了关键的平衡作用,制约了拿破仑的野心。
3. 俄罗斯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在俄罗斯战役中遭遇了致命的打击。
1812年,他率军入侵俄罗斯,但俄罗斯采取焦土战术,拆毁城市,丢弃粮食,拒绝正面战斗。
随着冬季的来临,拿破仑的军队陷入了毁灭性的困境,仅剩下极少的幸存者撤回法国。
这次失败标志着拿破仑战争进入了反败为胜的阶段。
三、影响1. 法兰西民族国家觉醒拿破仑战争使法国和法国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法兰西民族国家觉醒,从而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2. 欧洲政治格局重塑拿破仑战争触发了一系列欧洲国家的政治变革,重新塑造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会议制度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机制,旨在维护欧洲的平衡。
3. 法兰西民法典的传播拿破仑在法国内部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法兰西民法典的制定和传播。
法兰西民法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典之一,对后续世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 拿破仑战争

2、不同点: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颁布情形
主要矛头
根本目的
重要意义
奠定了英国君 主立宪制度的 理论和法律基 础
表达了天赋人权和主权 在民的思想,提出了建 立民有、民治、民享政 府的伟大构想,对美国 和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 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 针对封建专制 限制王权,确立 革命结束时颁 统治和天主教 议会权力至上, 巩固资产阶级和 布的 会 新贵族的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
总结: 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明显的反对外 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一面,又有强烈的侵 略扩张和争霸的一面,这也是导致帝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进步性:拿破仑战争最初具有保卫法国大革命果实、反对 封建复辟的进步性。如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捍卫了法国 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 主义秩序,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 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局限性:拿破仑战争也有侵略扩张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 扩张性质到战争后期越来越明显了。当反法同盟的进攻 被打退以后,拿破仑继续发动战争,侵犯欧洲许多国家 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的财产,这就有了侵略性。对被 占领地区人民的奴役和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这也是导致帝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感悟与认识
(1)从拿破仑的一生认识到: 勤奋、自信、勇敢、忍耐、抓住机遇是拿破仑 走向了成功。 (2)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导致了拿破 仑的失败。
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 《人权宣言》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是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表 达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强烈要求,都突出地强调保障人 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权利,反对封建专制政治; ②都对本国及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 的影响。都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都有 具有进步意义。 ③自由与平等在资产阶级统治下不可能真正实现,广大人 民不可能完全享有真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权利。
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

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地理历史双学位1203班毛嘉伟2012119030304摘要:在拿破仑统治法国的十几年里,拿破仑战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拿破仑战争究竟是正义还是侵略?带来的是安宁还是灾难?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他的征服?这都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历史观去分析。
一、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拿破仑时代和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分割的,拿破仑就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成长和崛起的,拿破仑政权在形式上无论是执政府还是帝国,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权,是为法国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拿破仑战争必然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争霸性的双重性质。
第一,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
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大陆各君主国害怕法国革命会引起本国革命,自己也落得与路易十六同样的下场,因而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他们要设法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则是以战争的手段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从这个角度看,拿破仑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是拿破仑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反侵略的斗争。
第二,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
拿破仑战争中,他曾把比利时、荷兰及意大利一部分合并为法国领土;他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以及派兵远征海地等,都是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的体现。
就其争霸性来说,资本主义的英国担心法国强大后会与它争夺欧洲和海上霸权,就积极联合欧洲各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因而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之间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而与俄国的战争也是要争夺欧洲的霸权。
所以说,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由于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因此对其影响也要全面地分析,既要分析其引起的消极后果,又要看到其导致的历史进步作用。
第一,拿破仑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拿破仑战争侵犯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掠夺和奴役了各国人民,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法国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法国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帝国的崛起与衰落19世纪初期,法国拿破仑战争成为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在这一战争中,法国军队在拿破仑一世的带领下迅猛崛起,并建造起拿破仑帝国。
然而,这个帝国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拿破仑也沉寂于历史长河。
本文将从拿破仑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崛起法国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崛起。
在拿破仑一世的领导下,法国军队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连战连捷。
在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18布里马”军事政变,随后开创了颠覆性的军事战略,一举扫平了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为他赢得了众多胜利。
他通过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了庞大而高效的军事机构,加强了军队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他注重技术革新,积极推进军事科技的发展,使法国军队武器装备先进,战斗能力极强。
拿破仑帝国的崛起也与法国内部的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法国大革命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拿破仑的政权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法国社会的重建提供了机会。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法典的颁布、教育体系的改革以及公共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衰落然而,拿破仑帝国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最终走向衰落。
拿破仑的野心和扩张主义导致了他的不断军事冒险,和其他国家的不断战争。
随着扩张区域的增加,拿破仑帝国的经济负担不断加重。
此外,他的统治方法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满。
组织实施的大陆封锁政策,限制了欧洲其他国家与英国的贸易,引发了众多国家的不满和反抗。
这种封锁政策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拿破仑一世的兵败滑铁卢,他被迫退位,并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帝国的衰落还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影响。
虽然拿破仑的军事实力令人艳羡,但其他欧洲国家也不断进步并寻找对抗法国的方法。
在俄国远征战中,拿破仑在寒冷的俄罗斯大地遭遇了惨重的失败,这成为了帝国衰落的重要契机。
此后,拿破仑的对手们联合起来,粉碎了他的帝国梦想。
结语法国拿破仑战争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拿破仑帝国崛起与衰落的见证。
双重打击: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

双重打击: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鸿 渐1806年深秋,数量庞大的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在德意志陷入了厮杀,这场交战同时于两个相近的地域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展开,因而史称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
因为法军的主帅、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直接指挥的是耶拿战役,因此这个地名被放在了前面,但实际上,主导这场双重会战走向的决战,却发生在奥尔施泰特。
难以持久的和平自从在1805年底取得奥斯特里茨大捷之后,拿破仑一世的大军毫无疑问是欧洲大陆至高无上的权威力量。
在这场打败奥地利和俄国的决战之后,很难想象欧洲还有哪支军队敢于挑战这头法兰西雄狮。
拿破仑一世本人也是这样想的。
在经历了诸多战事之后,他眼里暂时看不到任何敌人,于是在1806年8月6日写下:“对俄和约以及我与英国人正在进行的谈判,都使我深信一切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必将继之以持久的和平。
”然而挑战者竟在这时出现了,那就是在1805年冬天持中立立场的普鲁士。
说起来,普鲁士保持中立是因为“受惠”于拿破仑一世,而其现在的反复亦是受到了拿破仑一世的直接刺激。
奥斯特里茨会战之前,拿破仑一世向普鲁士许以汉诺威的土地,然而在这年夏天与英国人谈判时,拿破仑一世却又宣称将这块土地归还给英国,这种并不算高明的外交手段一下子就将普鲁士推到了法国的对立面。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雷希·威廉三世远非一个好战之人,不过他很难摆脱柏林那些反法人士的集中意见,便在8月9日不太情愿地宣布举国总动员。
奇怪的是,普鲁士越来越浓的好战情绪并未引起法国皇帝的足够警觉,甚至在威廉三世宣称总动员一周后,拿破仑一世还告诉自己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不要再让部队渡过莱茵河了,所有人员都要做好返回法国的准备”。
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国情报不灵,另一方面乃是因为普鲁士军队尚未做好准备。
直到8月25日,普鲁士才就部队的大致编成和领军者达成一致意见。
普军将大体分为两个军团,其一由71岁的布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指挥,其二由60岁的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亲王弗雷德里希·路德维希指挥,此外还有由吕歇尔将军指挥的一个独立军。
拿破仑战争欧洲大陆的震荡与变革

拿破仑战争欧洲大陆的震荡与变革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在19世纪初期领导法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这次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在这个时期,欧洲大陆发生了剧烈的震荡与变革,不仅影响了法国和欧洲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战争背景与原因在混乱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崭露头角,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迅速崛起。
他于1799年推翻了法国执政府,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后来宣布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皇帝。
拿破仑采取积极侵略政策,试图将法国的革命理念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实现其泛启蒙运动的愿景。
二、重大战役与征服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有埃及远征和俄国战役。
埃及远征是为了削弱英国的势力,并控制红海和亚洲的贸易路线。
然而,这次远征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拿破仑的军队最终被英国击败。
俄国战役则是拿破仑最大的失败之一。
1812年,拿破仑带领大军进攻俄国,试图迫使俄国投降。
然而,俄国采取了地毁战术,并抵挡了法军的进攻。
拿破仑的军队面临严寒和缺乏粮食的困境,在败退的过程中损失惨重。
这次失败标志着拿破仑统治的逐渐衰落。
三、政治与社会影响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大陆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拿破仑通过征服和占领,改变了许多国家的政权结构和国界,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国卫星国,如意大利王国、荷兰王国和西班牙王国等。
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颁布《民法典》(Code Napoléon)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这些改革影响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体系与社会结构。
四、经济与科技的变革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军队的行军和驻扎,法国军队带来了现代道路、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设施对欧洲的交通和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军需品的需求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和工业的进步。
五、战争的结束与影响的持续拿破仑的统治最终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