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场馆中bot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在阐述BOT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从认识上、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项目管理体制和融资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用BOT项目融资对策建议,为今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项目融资运用提供参考。
标签: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问题和对策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近几年我国开始承办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的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
为了适应国际性的大型综合运动会在我国顺利进行,我们国家将加大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
BOT融资方式在我国常被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我国第一个BOT项目是深圳沙角B电厂,该项目取得了成功。
但目前我国关于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引入BOT融资研究很少,而且这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本文就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用BOT融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招商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一、BOT融资理论及应用现状1.BOT融资理论所谓BOT项目融资,是指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也称项目发起人,一般为国际财团),与承包商出资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公共基础建设项目。
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项设施,并通过提供产品或收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偿还贷款并获取合理利润。
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
2.BOT融资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现状BOT项目融资方式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它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已经获得成功运用的一种融资途径。
90年代以来,我国在利用BOT项目融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电力、水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上的尝试。
北京市政府为2008年奥运场馆和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主的项目法人招标制,即对于新建和投资额巨大的改扩建项目将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负责项口的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也即BOT融资模式。
BOT项目的主要风险与管理策略

BOT项目的主要风险与管理策略标题一:技术风险BOT项目的主要技术风险在于设备和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技术方案的实施难度与成功率。
BOT项目的技术需求相对较高,需要的设备和技术可能不成熟,且项目规模大、周期长,一旦技术方案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评估技术风险,解决设备和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保证技术方案顺利实施,是项目技术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重点。
针对技术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对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和预评估,利用专业人士进行技术上的风险评估与经验分享,建立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采取适当的技术管理措施,如技术创新、技术培训、技术质量控制等。
此外,建立技术联合体,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加强技术协同,共同承担技术风险,提高技术成功率,降低项目风险。
标题二:合同风险BOT项目的合同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履行期间产生的可能性偏差、合同解释分歧等方面。
BOT项目所涉及的合同内容复杂,关联范围广泛,可能存在合同不规范、合同模糊不清、合同变更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项目执行中合同风险的产生。
针对合同风险,需要在签订合同时充分考虑风险防范。
具体来说,需要明确合同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建立相关的处理机制;合同中需要体现完备的履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与风险承担等内容;同时要注重合同风险监控,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
标题三:财务风险BOT项目所涉及的贷款、利息、费用等方面的财务风险较高,投前的项目评价和投后的收益监测都对财务流程的规范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以及潜在收益率的把控提出了挑战。
在相对长的推广期里,财务体系将入股机制、分配机制以及各类财务评估等机制运作得更为繁琐,故控制财务风险,特别重要。
针对财务风险的特殊性,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成本核算、费用分配等方面时刻关注,必要时整改预算方案、财务分析分配、重视财务评估和投资风险分析。
标题四:市场风险BOT项目的市场风险涉及经济状况、竞争环境、政策变动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

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一、引言BOT项目(建设-运营-转移)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由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在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或者特许权的前提下,由私营部门投资、建设、运营并转移基础设施项目。
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是项目合作各方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BOT项目的风险及风险分担问题。
二、BOT项目的风险1.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BOT项目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政府可能修改土地使用权或者特许权的条件,导致项目运营成本增加或者收益减少。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BOT项目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项目收入的波动。
例如,项目建设完成后,市场需求可能下降,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
3.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BOT项目中的关键风险之一。
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例如,项目可能面临技术难题或者技术设备的故障,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或者运营效果不佳。
4. 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BOT项目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项目的融资可能面临难点,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者无法满足运营资金需求。
例如,金融市场的变化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5. 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BOT项目中的关键风险之一。
项目的运营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如管理不善、运营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和收益水平。
三、BOT项目的风险分担BOT项目的风险分担是项目合作各方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常,BOT项目的风险分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政府承担风险政府作为项目合作方之一,应承担一定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使用权或者特许权,为项目提供稳定的基础条件,减轻项目方的风险压力。
2. 项目方承担风险项目方作为BOT项目的投资方和运营方,应承担一定的风险。
项目方可以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承担风险。
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

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一、引言BOT(建设、运营、转让)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公私合作模式,它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BOT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风险。
本文将对BOT项目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风险分担的方式和原则。
二、BOT项目的风险1. 技术风险BOT项目中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风险。
例如,在建设阶段,可能会出现工程施工技术难题,导致项目延期或成本增加。
在运营阶段,可能会出现设备故障、技术落后等问题,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
2. 市场风险BOT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方面的风险。
例如,在建设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下降。
在运营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项目的运营收入减少。
3. 政策风险BOT项目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变化、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风险。
例如,在建设阶段,由于政策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审批流程延长或无法获得必要的政府支持。
在运营阶段,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可能导致项目的运营成本增加。
4. 财务风险BOT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成本上升等方面的风险。
例如,在建设阶段,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可能导致项目的建设进度受阻。
在运营阶段,由于资金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项目的运营成本增加。
三、BOT项目的风险分担BOT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公私合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合理的风险分担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常见的风险分担方式和原则:1. 政府承担风险政府作为BOT项目的主要合作方,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来降低BOT项目的风险。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2. 私人企业承担风险私人企业作为BOT项目的运营方,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私人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来降低BOT项目的风险。
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

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BOT项目是一种基于公私合作的投资模式,由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开展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BOT项目中,私营部门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基础设施,而政府则提供土地、许可证和其他必要的支持。
由于BOT项目涉及大量的投资和长期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BOT项目的风险以及如何分担这些风险。
一、BOT项目的风险1. 投资风险:BOT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私营部门需要承担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风险。
如果项目投资不足或者成本超出预期,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无法盈利。
2. 政策风险: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对BOT项目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可能修改相关法规或政策,导致项目的运营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
3. 市场风险:BOT项目的盈利能力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者竞争加剧,项目的收入可能会下降,从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
4. 运营风险:BOT项目的运营需要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运营经验。
如果私营部门无法有效地管理和运营项目,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
5. 法律风险:BOT项目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果项目存在违法行为或者合同纠纷,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营或者面临法律诉讼。
6. 自然灾害风险:BOT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
例如,地震、洪水等灾害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损坏,从而影响项目的运营能力。
二、BOT项目风险的分担1. 政府承担风险:政府在BOT项目中承担一部分风险,例如提供土地、许可证和其他必要的支持。
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监管来降低项目的风险,例如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合理的收费政策。
2. 私营部门承担风险:私营部门在BOT项目中承担大部分的投资和经营风险。
私营部门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
3. 风险共担机制: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来明确风险的分担责任。
合同中可以规定双方在项目投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风险得到合理的分担。
奥运项目融资BOT方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析

奥运项目融资BOT方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析
奥运项目融资BOT方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析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为此我国将加大奥运场馆及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根据奥运组委会的规划,奥运场馆包括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两大部分,奥运的相关附属设施包括:奥运村、记者村、会展中心以及奥林匹克公园内配套商业设施.
作者:辜岚张春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刊名:中国第三产业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CHINA 年,卷(期):2003 ""(10) 分类号:F8 关键词:。
鸟巢项目的融资风险和防范措施

鸟巢项目的融资风险和防范措施1、建筑设计方案和项目法人招标存在矛盾奥运项目法人招标在理论上应该是带设计的,但本次招标却是设计方案与法人招标分离。
没能形成BOT完整的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国外投标人的积极性。
例如,国际体育场项目先行招标选定概念设计方案,最终提供给投标人的只有一个方案,即“鸟巢”方案,由于“鸟巢”方案估算造价大大高于资格预审和意向征集文件原30亿的投资估算,且施工技术难度大,将来维护成本高,造成最终只有3个联合体正式递交了投标文件参加评审,并且,联合体代表均变更为国内企业。
2、非理性的建设工期2.1、国家体育馆技术标准要求高、功能复杂、工程量大2.2、取消可闭合顶盖后要修改设计,图纸不能及时提供导致半年的工期延误2.3、2003年8月9日签订特许权协议,项目必须在2006年12月31日前完工,工期很短·取消可闭合顶盖引起设计变更造成的影响除了图纸未能及时提供导致工期延误,同时各投资方也因为体育场设计方案的更改而损失相当的利益,各方进行利益的角逐与诉求3、成本超支3.1、国家体育馆的三维钢析架系统非常复杂,许多构件要切割和焊接两次或三次,中国没有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3.2、缺乏充气ETFE膜结构的施工经验,大尺寸膜结构的安装也很有挑战性3.3、国家体育场项目以上各种原因投资超概算约4.56亿元4、市场需求有限4.1、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工人体育场4.2、可闭合顶盖设计的取消,国家体育场的品牌度和独一性大为降低导致之前预计的全天候商演无法实现5、运营经验缺乏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项目公司从未运营过体育场,缺乏运营经验6、硬件条件的重大变化给长期运营带来不利影响6.1、设计运营面积减少。
按照原投标测算,设计的运营面积为12万平方米,并非目前的6.6万平方米6.2、独特的可开启屋盖可以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同时带来的无形资产价值可保证冠名权,包厢出租和旅游预期收入,但由于建设设计发生了重大变化,无形中减少了运营利润7、无形资产开发滞后严重影响了赛后运营效益7.1、豪华包厢的出租进展缓慢;7.2、广告开发目前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投资模式引起的利益冲突影响了赛后运营效益由于国家体育场采用的PPP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尚属首例,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与我国财务,法律制度的冲突,而且很难协调。
BOT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BOT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BOT项目实施已经成为许多公司和组织的重要选择之一。
BOT(Build-Operate-Transfer)项目是指由政府或企业委托给私人部门建设、运营和转让的一种合作模式。
通过BOT项目,政府或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随着BOT项目数量的增加,项目实施中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BOT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BOT项目实施的角度,分析其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市场风险BOT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场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崛起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在BOT项目实施之前,必须对项目所在市场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格局。
需要建立多种市场预测模型,对市场走势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发现市场变化的迹象,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风险的挑战。
二、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BOT项目实施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政府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在BO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策略,避免政策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议在BOT 项目实施之前,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政府政策的动向,减少政策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五、合同风险在BOT项目实施中,合同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合同的不完善、合同变更的不可控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在BOT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对项目的合同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合同的完善性和可执行性。
需要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机制,加强合同变更的控制,规范项目的合同执行过程,减少合同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于BOT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建议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运场馆中BOT项目的风险管理于晓红北京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摘 要奥运工程建筑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在其设计、施工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其中的一些BOT项目,不仅在工程建设阶段会有风险,在运营及移交阶段也会出现风险。
为保障奥运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项目公司必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以达到规避、控制、化解风险的目的,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正常召开及赛后项目公司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奥运 BOT项目 风险 识别 控制Risk Management in the Olympic BOT ProjectYu XiaohongGuoao Investment & Development Co.,LtdAbstract Risks lurk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Olympic architecture because of the large scale and the complexity in the technology. As for the BOT project, risks exist not only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on, but also in the period of operation and transfer.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 to a minimum of the Olympic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e company must establish a risk-proof mechanism and carryout appropriate management, for the purpose of risk-avoidance, risk-control and risk-elimination, to secure the successful opening of 2008 Olympic Games and the company’s post-game operations.Keywords olympic games, BOT project, risk, identification,control风险是指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一种偏差。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风险管理能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奥运工程建筑规模宏大,技术复杂,耗资惊人。
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同时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的一些奥运工程又为BOT (建设—运营—移交)项目,这样不仅在工程建设阶段会有风险,在项目的运营及移交阶段也会出现风险。
所谓BOT项目,是政府与投资方(奥运工程多为几家投资方共同组成)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公共基础建设项目。
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项设施,并通过提供产品或收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偿还贷款并获取合理利润,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
BOT项目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减少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项目公司靠自身求发展,今天以未来作担保,最终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为了保障奥运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节约成本,项目公司必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进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的目的,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正常召开及赛后项目公司的正常运营。
为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建立一个风险防范管理系统,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研究与预测,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控制,并进行风险评价,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个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奥运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一、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一) 风险的识别奥运项目按照建设、运营、移交这三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风险:1. 资金风险因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巨大,笔者认为影响项目建设最大的因素就是资金,因资金供应链断裂影响项目建设、运营的风险较大。
主要存在的风险有:股东不按时出资,或出资额度未达到原来的计划;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较大变动,导致超计划投资;销售收入或运营收入的预期不能实现,增加银行的还贷压力;临时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等。
2. 工程建设风险工程建设风险大致可分为工程项目的物质损失风险和第三者责任风险两类。
工程项目的物质损失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1) 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因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施工方式不同,各类损失几率也会有所区别。
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承保工程险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物质损失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风险分类(2) 工程技术性风险:这类风险源于地质勘探和设计的合理性、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可靠性、施工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原材料的技术指标是否合格等。
(3) 人为风险:主要来自业主和承包商的资质和经验、施工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雇佣员工的素质、工地的安全检查制度以及外来破坏和盗窃等因素。
而工程项目的第三者责任风险主要有:(1) 工程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附近的第三者建筑及其用途、公共道路及设施、人口密集程度、发生事故的后果、工地内现存的建筑物和活动人员等。
(2) 施工方式:不同施工方式对第三者影响和危害程度均不同,较危险的施工方式有:大面积开挖土方、大量抽取地下水、重力式打桩、开挖隧道、爆破、使用易燃易爆物、地下管线铺设等。
(3) 施工组织和工地防范措施:如工地周围有无安全警示标志,公众能否自由进入工地等。
(4) 其他因素:包括法律环境、是否与第三者有赔偿协议、最高赔偿限额等。
3. 运营风险赛后场馆的运营,由于资金回收周期长,运营条件可能较复杂和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一定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4. 移交风险在30年特许经营期满后存在的移交风险主要是:因设施、设备保养不善, 更新不及时, 完好率不能满足政府原定接收要求,影响移交。
(二) 风险分析经过研究认为,作为BOT项目的奥运场馆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如图3所示:图3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综合北京市建筑工程近几年的施工情况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在工程建设期至运营期间(即2004~2038年),笔者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如图4。
图4 风险预测从图4中可以看出,奥运场馆从2004年建设开始,即存在风险发生的隐患,到2005年上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风险发生的概率最高,2010年以后风险的发生概率趋于稳定,主要为运营风险。
如果我们事先能对各种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那么预计各种风险发生的综合概率不会超过50%。
二、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控制为了加强对风险的管理,项目公司应设立一个风险控制与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公司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经营、运营、移交等各项工作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包括负责制定、完善、补充、改进相关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顾问、保险顾问、法律顾问进行沟通,选择保险公司;负责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负责处理已发生的事件、事故、灾害等相关理赔工作等。
(一) 资金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按照项目公司与北京市政府签订的协议,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项目总投资的1/3以上,各位股东必须按照持股比例按时全额出资,因此注册资本金基本上已能够启动项目建设。
其余的资金如国家体育场主要是来自股东出资和银行贷款;奥运村及国家体育馆项目一部分资金来自商品房销售,另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除股东投资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商业、写字楼、酒店等的租售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等。
仔细研究了各项目的资金来源后,项目公司还需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分析,制定一个合理、经济的融资方案,确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贷款,并对现金流入加强管理,规避贷款偿还风险。
同时为避免项目超计划投资的风险,项目公司除了对项目的资金使用、设计及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周密计划、科学管理和严格控制外,在总投资中也要考虑一定的不可预见费,满足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
(二) 工程建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 购买商业保险,及时理赔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解决,场馆建设期间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风险和第三者责任风险都可以通过建筑工程一切险或安装工程一切险进行保障,保证在发生事故导致工程项目受损时,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修复重置,重建工作不会因资金问题而耽搁,影响场馆建设正常工期。
2. 通过对风险损失的分析(参见图5),确定工作重点,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图5各种风险损失程度示意图由图5可以看出除自然灾害外,工程技术风险及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
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定哪些风险自留,那些风险应转移,防患于未然。
3. 其他风险防范措施(1) 为加强对承保项目的风险管理,不定期对承保项目进行安全检查,检查项目建设及运营中的安全防范体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强化防范措施。
(2) 每年至少一次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实地检查,开展风险评估,提出防灾减损意见。
(3) 根据现场管理需要,定期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保险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邀请国际上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题演讲和技术交流。
(三) 运营阶段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 购买商业保险,保证奥运场馆在2008年奥运期间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以及为赛后运营阶段的财产及人员安全提供保险。
(2) 充分做好市场调研,采取符合项目特点的、独特的市场运行方案。
在取得政府的特许经营权情况下,2008年以后,针对每一个场馆自身的特点,各项目公司应充分了解国际、国内体育市场、文化演出市场的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消费者甚至是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条件及市场规律的运营方案,以规避市场风险及经营风险。
采取可靠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搞好场馆的运营,把运营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项目公司健康发展。
(四) 移交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对采购的原材料、设备等严格把关,并与设备供应商签订保修合同。
其次,在场馆竣工验收期间,按照《建筑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项目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保修协议(合同),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由施工单位进行保修。
最后,项目公司在运营期间,应成立或聘用专业的设施、设备维护公司,建立大修基金。
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使用合格的人员,配备相应的用具,定期由专人对体育馆设施与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与养护,并按照相应的使用年限进行更新和改造,以确保该场馆完好移交给政府,不留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