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中医个体化治疗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治疗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治疗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治疗效果评价袁媛;陈立勇【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目的探索和推行更加完善的个体化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内分泌科住院中老年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人,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入院时给予饮食指导,住院期间患者自主安排饮食。

干预组患者除入院时饮食指导外,住院期间营养医师据病情需求适时调整每日膳食。

结果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各项指标降幅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值(MFBG,三餐后血糖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2hPG、TG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组间比较,FPG、2hPG、M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程个体化饮食治疗有助改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

【总页数】3页(P3-5)【作者】袁媛;陈立勇【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营养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营养科,济南 2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个性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J], 李玉霞;汤利萍2.个体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 [J], 吴晓苏;戴莉敏;谢菲;侯宝霞3.个体化、量化饮食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 [J], 何广庆4.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处方干预的效果评价 [J], 袁艳亭;刘发林;王竹5.个体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J], 徐华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疗效评价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疗效评价

水电解质 的补充 , 应注意 补充胶体 , 但 同时适 当利尿 , 以免诱发 A P
并发胰性脑病 , 从而导 致患者 出现意识 障碍 , 本组 中 1 由于仅注 例
意 到 了 DK A的 快 速 补 液 ,d后 患 者 出现 意识 模 糊 , 过 补 充 血 浆 和 3 经 白蛋 白, 适当利尿和脱颅压缓解 。A 再 P的 治 疗 主 要 是 禁 食 , 胃肠 减
声 及 胰 腺 C 及 早 诊 断 治 疗 , 止病 情 恶化 。 T, 防 D A合 并 A K P的 治疗 一 旦 确 诊 ,治 疗 就 有 针 对 性 ,一 般 预 后较
好, 本组 2 3例患者除一例有无症状胰 腺假性囊肿外 , 未引起 明显 的
后 遗 症 。 们体 会 有 DK 我 A的 治 疗 主 要 是 小 剂 量 胰 岛 素 的 持续 应 用 和
【】 2崔丽娟 . 血症对糖 尿病酮症 酸中毒 合并 A 高脂 P的影响 [] 国基 层医药, J. 中 20, ( : 940 0 71 3 4 - 1. 4 )0 [ Y d vD Pt u o i SI u s nhp rm dmi p nra t J .Ci G s 3 a a , i h m n C . se i y e i ie e aceti l j l a— ] c s l is J n
杂 志 ,9 91() 4 — 4 . 1 9 ,42: 4 1 6 1
编 辑/ 苏 利 杜
住 院 2型 糖 尿 病 患者 个 体化 营 养治疗 的疗 效 评价
张 水 娇
( 西 北 海 市人 民 医 院 营养 科 , 西 北 海 5 6 0 广 广 30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我 院 13 2 6例 住 院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个体 化 营 养 治 疗 的 效 果 方 法 对 我 院 2 0 0 6年 1月 1日~ 0 0年 9月 3 日收住 的 13 21 0 2 6例 住 院 2型糖 尿 病 患 者 实施 个 体 化 营养 治 疗 及 健 康 教 育 , 使 患 者 自觉 遵 守 治 疗 原 则 和要 求 。 果 取 得 比 较 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论 并 结 结 2型 糖 尿 病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的个体化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的个体化

80%
70%
校 正 事后 件每 发 生 率患 者 年 1000 60% 50%
心肌梗死 微血管事件
40%
30% 20% 10%
0%
5 6 7 8 9 10 11 Updated mean A1c (%)
BMJ 2000; 321:405–412.
UKPDS超过10年数据:HbA1c每降低1% 相关并发症风险降低情况

LOGO
三个病例血糖标准比较
餐前血糖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5-7 6-8 7-9 餐后血糖 6-9 8-12 9-13 糖化血红蛋白 6.5-7.0% 7.0-7.5% 8.0-9.0%

LOGO
T2DM的最优化治疗原则
降糖药 二甲双胍 0.5克 每日三次 瑞格列奈 1.0毫克 每日 三次 饮食控制较严格 每日早晚餐后各快走30-40分钟

LOGO
病例2血糖控制标准
餐前 6-8mmol/L 餐后 8-12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0-7.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3 Jan;36 Suppl 1:S11-66.
血糖控制目标分层的因素 病程 年龄
心血管并发症情况
降糖药的使用
病例1
张某,男,44岁,身高170cm,体重90kg 1个月前查体发现糖尿病FPG 13.5mmol/L,后自查 餐后2小时血糖 18mmol/L ,近两年查体空腹血糖67mmol/L,未查餐后血糖,HbA1c 9.6%,GA 28.9% 平素经常外出应酬,进食不规律,每周饮酒3-4次,每 次白酒5两左右,吸烟20年,每天20-30支 没有专门运动,上下班开车。

中药治好糖尿病的案例

中药治好糖尿病的案例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案例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调理脾胃、清火泻火、滋阴降火等,具有较好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个中药治愈2型糖尿病的案例。

案例背景患者李先生,男性,54岁,体重80公斤,身高175厘米。

他于3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开始接受西医药物治疗。

然而,在西医药物治疗下,他的血糖控制一直不稳定,经常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情况。

治愈过程第一次就诊李先生在得知中医对于治愈2型糖尿病有一定效果后,决定咨询中医师。

他在当地中医医院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了第一次就诊。

中医师详细询问了李先生的病史、家族病史、饮食习惯等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全面的体检。

通过舌诊和脉诊,中医师发现李先生的舌苔黄腻,脉象偏数。

根据李先生的症状和体征,中医师初步判断他属于湿热内蕴型糖尿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师的建议,李先生开始服用由黄连、黄芩、山楂等药物组成的方剂,每日三次,每次20克。

同时,他也需要遵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服用中药一个月后,李先生开始感觉到血糖水平有所下降。

他每天监测血糖并记录下来,在一个月内的记录显示,他的空腹血糖从最初的8.6mmol/L下降到6.2mmol/L。

随着治疗的继续进行,李先生的血糖水平进一步稳定,他不再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情况。

他的体重也有所下降,从80公斤减少到75公斤。

治愈结果经过半年的中药治疗,李先生完成了对2型糖尿病的治愈。

他再次进行了全面体检,结果显示他的空腹血糖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内(4.0-6.1mmol/L),其他相关指标也都正常。

结论这个案例表明中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通过调理脾胃、清火泻火、滋阴降火等方法,中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在治愈2型糖尿病方面还需要结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西医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在研究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独特魅力。

一、整体观念: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整体观念,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1. 阳虚阴盛:中医认为,糖尿病多见于阴虚阳亢的体质。

因此,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在于滋阴清热,平衡阴阳。

通过中药调理,可改善机体功能,减轻病情。

2. 脾胃失调:中医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视脾胃为“后天之本”。

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着脾胃功能紊乱的问题,因此治疗糖尿病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会选用一些能健脾和胃的药物,以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代谢水平。

3. 肝肾阴亏:在中医理论中,肝肾为人体的重要脏腑。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肝肾阴虚的情况,因此治疗需重视肝肾的调理。

中医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促进肝肾的阴精生成与补充,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二、个体化治疗: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辨证施治。

中医医师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糖尿病证型和相应的治疗原则:1. 阳虚证:表现为体虚乏力,手脚冰凉,腰腿酸软等。

治疗原则是益气固表,选用补气健脾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来调理机体,提高阳气水平。

2. 阴虚证:表现为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等。

治疗原则是滋阴清热,选用润肺养阴的中药,如玄参、麦冬等来滋养阴液,降低血糖水平。

3. 湿热证:表现为口苦口干,尿频尿急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选用泻火消肿的中药,如茯苓、车前子等来清热解毒,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4. 脾胃虚弱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如党参、山药等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代谢水平。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不畅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阴不足、阳有余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养阴、益肾、温阳、利湿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具体的针灸治疗案例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方法。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饮食、运动和监测血糖。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健康。

在监测血糖方面,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特别是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草药,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等方面颇具特色。

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2型糖尿病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等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卫生院、村卫生所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卫生院、村卫生所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及中医药方面的指导。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起病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多年之后才被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乏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医学在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脾胃失调表现为消化功能不良、体内湿气与脂肪代谢紊乱等。

中医学将2型糖尿病分为多个亚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定义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会展望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接着,阐明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该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将介绍2型糖尿病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

然后,将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式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将总结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的中医个体化治疗
李留霞
关键词: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86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162-02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综合内科(商丘476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现在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关键因素。

我们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医特色的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和辨证论治思路,现总结如下。

1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一般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口干、乏力等,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委,北大医学院高妍教授说:“糖尿病一旦发生,病情不可逆,任何治疗只能延缓进程,
但IGT 阶段(糖尿病前期)不一样,尽管这时也表现为糖耐量受损,但它是不稳定的,可以进退
[1]。

”说明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会使糖尿病发展
的必然进程发生逆转,
甚至能治愈。

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使其康复的关键,对于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素体肥胖(尤其腹部肥胖)者、中老年人出现阴虚征象的易感人群,应接受中西医监测,对于防止本病的发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1.1
生活方式干预
至于早期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三
点:一是体育运动,
二是控制饮食,三是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调整饮食,
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
多食绿色蔬菜;适当运动以减轻体重5% 10%,可每周至少150min 中等强度(如步行)体力活动。

1.2
辨证论治《临证指南医案·三消》
“如病在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场,即用景岳之玉女煎,六味之加二冬、
龟甲、旱莲,一以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以救心肺之阴,而下顾真液。

如元阳变动而为消烁者,即用河间之甘露饮,生津清热,润燥养阴,甘缓和阳是也。

至于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则有六味之补三阴,而加车前、牛膝,导引肝肾。

斟酌变通,斯诚善
矣”[3]。

胸膈热郁证:症见胸膈烦热、胸闷,兼见汗出,失眠纳差乏力,大便干结等,治则:清泄郁热,方选栀子豉汤合玉女煎加减。

热盛津伤证:症见出汗,心烦口渴等。

治则: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加减。

阴虚内热证:症见烘热汗出、心烦,兼见眠差纳呆等,治则滋阴清热,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2糖尿病期
糖尿病属于中医“脾瘅”、“消瘅”、“消渴”等范

[4]
,早期病情较轻,大多无明显症状,发展至中晚期
可能出现
“三多一少”,此时属“消渴”范畴,病久则发生各种并发症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确诊糖尿病的患者,
治疗时首先根据其体质分为肥胖型或者消瘦型,再根据糖尿病发展的郁、
热、虚、损4个主要阶段,以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治疗。

2.1
注重个体化诊疗
个体化诊疗是基于以人为本,
因人制宜的思想,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体医疗设计,
采取优化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使之更具有效性与安全性,这也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将药物的特异性用于改变病症的偏性,则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个体化医学思想强调的是中医在治疗疾病上辨证施治的个性化。

糖尿病患者之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要考虑诸多问题:肥胖型还是消瘦型;糖尿病期还是并发症期;病情在何阶段;郁、
热、虚、损辨证分型如何?在治疗上,不同的患者对药物反应也是不同的。

根据患者不同辨证,应选用不同的方药、不同的剂量进行治疗。

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是提高中医疗效,保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2.2
辨证诊治
首分胖瘦,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核
心病机为中满内热,
治疗应清热泄火、苦寒直折,并注重消膏降脂化浊以治肥。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转为消渴阶段,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治疗应注重虚实并治。

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因禀赋不足,体质薄弱,加之因
·
26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情志抑郁日久,化火伤阴,或长期生活方式不规律,起病即见消瘦,故消瘦型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虚胃热,主要为阴分有热、气阴两虚,治疗以补虚清热为主。

与肥胖型糖尿病不同的是,消瘦型糖尿病不仅不需要减轻体重,而是需要增加体重至正常范围。

随着病情进展,消瘦型糖尿病亦逐渐转为消渴,进入消渴阶段后,其病机、治法及预后与肥胖型糖尿病一致。

卫生部1993年制订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规定的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血瘀气滞”。

不过这些论点只能是消渴病发展至某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辨证特征而已,也可以说它是基本病机的延伸,是病情转化和演变的结果。

例如,病程的早期为阴虚,中期为气阴两虚,而晚期为阴阳两虚和血瘀气滞。

我们应以变通观加以分期辨证,在谨守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具体地把握住病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特定病机,准确地制定施治法则,不失时机地促进和解决基本病理变化。

无论胖或瘦,1型糖尿病均分为“郁、热、虚、损”4个发展过程,消瘦型病理中心在脾肾,治疗原则主要有清气凉营、益气养阴、苦酸制甜等。

①郁的阶段多见情绪抑郁,胁肋胀满,喜太息,脉弦等,辨证属肝郁气滞,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方用四逆散加减。

②热的阶段多见面赤、口渴、多汗、舌红、脉洪大等,辨证属气分热盛,治以清气分热,方用白虎汤加减,若见心烦、眠差,兼口渴、便干、舌红少苔等,辨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若更年期患者见盗汗烘热、心烦不寐等,治以育阴清热敛汗,方用当归六黄汤加(煅)龙骨、(煅)牡蛎等。

③虚的阶段多见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多脉虚等,辨证属气阴两伤,治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方用生脉散加减。

④损的阶段,肝肾阴虚证多见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兼见视物模糊,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治以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证:多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兼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脉沉细无力等,治以滋阴补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脾肾阳虚证:多见腰膝酸冷、夜尿频,大便稀溏,舌体胖大,脉沉细迟等,治以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

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理中心在胃肠,治疗原则主要有开郁清热、调理肠胃、活血通络、苦酸制甜等。

具体辨证可在消渴型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宽中除满、开郁清热、清热泻火,清热化痰、温中祛寒,清热益气生津,益气养阴清热诸法。

3并发症期
肥胖型与消瘦型2型糖尿病日久均可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发生死亡,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的“虚、损”阶段,治疗时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并发症病变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

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有飞蚊症、眼干眼痛,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血瘀痰凝,目络失养;治以补肝肾、活血化瘀明目,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周围神经性变:症见手足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络脉瘀阻,治以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肾脏病变:早期可见尿微量蛋白,夜尿多,小便多泡沫,基本病机为久病入络,肾络受损,治以活血通络,补肾固精,方用肾气丸加减,若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则为脾肾阳虚,治以温阳降浊,方用大黄附子汤加减。

肌肤甲错:主要表现为皮肤色暗粗糙甚至呈鱼鳞状脱屑,基本病机为络脉虚损,失于濡养,治以养血补益,破瘀通络,
方用大黄虫丸长期服用以缓攻。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餐后饱胀,基本病机为寒热虚实错杂,胃失和降,治以健脾和胃降逆为主,方用苏连饮、小半夏汤加减。

日久脾胃虚寒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治以温中健脾,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

4全程通络
消渴(糖尿病)发病常与血瘀有关。

《血证论·发渴》篇说:“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

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是以发渴。

可以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血瘀的主要原因。

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成瘀血或病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阳虚则寒凝,亦可致血瘀。

因此,糖尿病治疗既着眼于“糖”,更着眼于“络”,强调全程兼顾,活血化瘀通络,从发现那一天起即应给予活血通络的药物,防治并发症。

早期病轻,多用桂枝丹参等辛温通络;中期多用鸡血藤、夜交藤、地龙、水蛭等活血通络,可延缓并发症的发展;晚期既有痰瘀阻塞络道,又有络脉损伤,因此,常攻补兼施,多用龟甲(炮)、穿山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络道,处方用抵当汤,
大黄虫丸等加减。

参考文献
[1]王成果,杨希森.试论糖尿病从脾论治[J].新中医,1997,(7):7.[2]徐晓宁.肥胖与糖尿病犹如孪生兄弟[J].健康报,2001:9.
[3]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1985:253.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本文校对:王宏修收稿日期:2012-06-08)
·
361
·
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2013.Vol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