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妊娠型糖尿病病因:

1)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2)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3)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以前听说糖尿病的时候,我也只是一笑而过。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自从自己真的有了糖尿病,提起糖尿病,我就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因为我害怕听到谁谁因为糖尿病去世的消息。我害怕自己最后也像他们一样。

为了治疗糖尿病,我可是没少下决心。听谁说怎么治疗糖尿病好,我都去试一下。而且听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我就每天吃的很少。而且经常在网上找能控制血糖的食谱。可是就算已经是这样了,我的糖尿病病症却是依然只增不减。

血糖在上升。药量也在逐渐的增加。我渐渐的快对治疗失去了信心,降糖药也是隔三差五的用。

后来,我在外上大学的女儿听她爸爸说了我的现状。孩子听说后,立马从学校请假回来。回来后,孩子天天监督我用药。天天劝导我。我不忍心女儿拉下学业,看到我这大学还没毕业的女儿。我就想,我怎么也要积极的治疗糖尿病。要看到女儿成婚、我生子。我开始定时定量的使用降糖药,可是糖尿病症状还是不减轻。后来女儿用她暑假打工挣的钱给我买了两个疗程的【唐易康】。女儿说网上好多人都是用这个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我说网上那么多骗人的,怎么能信呢。我坚持让女儿退了,可是女儿死活不退。迫于无奈我就开始使用,用了一个疗程后,我在测血糖的时候。发现血糖没有在上升了,两个疗程后,血糖有所下降,我真的是高兴坏了。女儿也笑着说,这不是骗人的吧。现在我已经用了三个月了,糖尿病症状真的是减轻了不少。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烤鸡

原料:母鸡辅料:番茄洋葱(白皮)土豆(黄皮)

做法:1.将鸡去内脏洗净,剁成5~6块,抹上精盐和姜粉,放在大碗内加料酒喂半天,上锅蒸熟备用;

2.元葱去皮洗净切成条状;

3.土豆煮熟去皮,切成长方条;

4.西红柿洗净,切成片或瓣;

5.用铝饭盒及盖分盛蒸熟的鸡块,鸡皮一面向上码好;

6.将洋葱条撒放在鸡块上下,在蒸鸡的剩汤中加少许酱油,然后淋在鸡块上,用素油抹在鸡上;

7.土豆条放于边侧,此时饭盒底部应有一层油汤及宜;

8.放入烤箱内,先用大火烧烘烤7~8分钟,再用小火烘烤7~8分钟即好;

9.用原饭盒桌也可,上桌前将切好的西红柿码在适当的位置上。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患足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天。以后每次浸泡,仍将原药的药渣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肢端坏疽。一般连续用药半个月,最长连续用药80天。 2.苏木50克,木瓜、透骨草、川椒、赤芍各30克,桂枝18克,川芎15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5000毫升,水煎取汁。先熏手足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手足浸泡30分钟,每日两次,每剂药可用2~3天。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糖尿病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3.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川椒、苍术、黄精、花粉、防风各15克,红紫草、苏叶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可祛风止痒,适用于糖尿病性外阴瘙痒。 4.生大黄6克,炒槐花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煅

牡蛎30克,制附片6克,姜半夏6克。将上药煎取浓汁200毫升,直肠滴入,每日一次,连续30天。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黄芪60克,山药、苍术、薏苡仁、元参、生地黄、熟地黄、生牡蛎、黄精、肉苁蓉、菟丝子、金樱子、蚕砂、石菖蒲、萆薢、丹参、僵蚕、白芥子、五倍子、牡丹皮、地骨皮、仙灵脾、黄连各30克,肉桂、小茴各10克,生大黄20克,全虫、莱菔子、水蛭各15克,冰片、樟脑各2克,蟾酥0.5克,麝香0.1克。先将冰片、樟脑、蟾酥、麝香分别研成细粉,再将其他药混合研碎过 100目筛,共混匀。在药粉中加入蜂蜜、植物油、酒精适量,调至软硬适宜,压制成板,再用模具切成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药块,用橡皮膏作基质衬布,将药膏贴于橡皮膏上即得。取涌泉、肚脐、三阴交、肾俞,每次贴敷2~3个穴位,一般2~3天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为一疗程。可益气养阴,培补脾肾,除湿消瘀,适用于老年性糖尿。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于农村,常有家族史,故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常并发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

消渴病中医治疗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O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Ⅱ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而发消渴。 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

肌肤,则为水肿。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诊断要点】 1.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倦乏力等,也有症状不典型者。 2.实验室检查多次静脉空腹血糖≥7.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lmmol/L,或随机血糖≥11.lmmol/L。(必要时重复一次)。无高血糖症状但属可疑者,宜做糖耐量试验。此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病情观察。 【辩证分型】 1.肺胃燥热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见于糖尿病早期。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消灼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润测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肺胃热盛之征。 2.气阴两虚症状: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混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糊,腰膝酸软。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见于糖尿病中期。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 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 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

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服。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3)刘惠民验方选(《刘惠民医案》)。验方如下。 验方:炒酸枣仁42g,枸杞子15g,生地18g,丹皮10g,菟丝子24g,何首乌12g,花粉12g,生石膏24g,沙参12g,白及12g,橘络12g,白术12g,鸡内金15g,山栀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配合药粉:白及90g,沙参45g,柿霜36g,三七30g,西洋参24g ,冬虫夏草36g,琥珀15g。共研细粉,每次4.5g,每日2次。刘惠民老中医常用以上两方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具有一定疗效。 (4)祝谌予验方选。验方如下。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一、京城名医施今墨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高造诣,在其医案中记录了很多验方: 1、元参、玉竹、枸杞子各90克、苍术、五味子、葛根、丹皮、冬青子各30克,麦冬、杜仲、茯苓、山萸肉、人参、二仙胶、熟地各60克,生黄芪、怀山药各 120克,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克煎成浓汁去渣与上药末共为小丸。服法:每日三次,每次6克。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2、葛根、天冬、麦冬、莲须、人参、五味子、西洋参各30克,石斛、桑螵蛸、银杏、菟丝子、破故纸、山萸肉、女贞子、何首乌各60克,玄参、生地、花粉、怀山药各90克,生黄芪120克。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克合为小丸,每服6克,每日三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3、莲子肉、芡实米、党参、熟地、红参、杭白芍、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克、西洋参、黄柏各30克,生黄芪90克。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合为小丸,每服6克,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二、赵锡武验方 赵锡武教授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他治疗晚期糖尿病的经验方如下:

生熟地各30克,天麦冬各12克,党参30克,当归9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30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泽泻15克。水煎服,每日一服。阳明热盛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火;阳虚加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克;腹胀家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这加瓜蒌、薤白、半夏。 三、岳美中经验方 生地120克,天冬、红参各120克,首乌180克,胎盘一具或河车粉6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两次,每次一丸。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热证不明显,气阳两虚的病人。 四、祝谌予经验方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疗程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阳两虚等型,但疗程以气阳两虚多见。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为:木香、当归、益母草、赤白芍、川芎。若燥热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30渴;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家鸡血藤、桑寄生;足跟痛加青黛、木瓜;眼目昏花加川芎、白芷、谷精草、菊花;兼有冠心病加生脉散;胸痛加川朴配郁金;大便干加、郁李仁,必要时家川军;胸腹胀满加枳壳、桔梗、杏仁、薤白;阳痿加仙茅、仙灵脾、阳起石、蜈蚣;眼底出血加大小蓟、三七粉,血压高加夏枯草、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偏方48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偏方48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杂乱的一种慢性病。但它目前已成为继癌症、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种严重危及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与非糠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高血压高1.7倍,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本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之外,精神损伤,五志过激是其主要诱因;此外,与饮食所伤,体育运动缺乏,性欲不节,肾虚精耗等原因也有一定关系,且病程长,病势缠绵,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中医治疗糖尿病偏方秘方汇集如下: 1、嫩笋、酱油、盐适量。将嫩笋削皮切成长方片状,用酱油浸泡一下即捞出。锅内放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下笋片煎炸成黄色即可。

2、鲜地黄50克(亦可用生地黄代),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地黄、枣仁水煎滤汁,以汁煮米作粥,随意服用。 3、鲜菠菜根5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把菠菜根洗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40分钟,然后下米煮作烂粥。每日分2次,连菜与粥服食。 4、桃树胶15--25克,玉米须30--60克。加水共煎汁饮,代茶饮。 5、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时再服,服时用凉开水送下,日3次,以不思水为止。 6、糯米爆成“米花”50克,桑根白皮50克。水煎,1日服2次。 7、人参6克,鸡蛋清1枚。将人参研末与蛋清调匀,1次服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8、玉米粒500克。加水煮玉米粒至开花,分4次吃,连吃1000粒。 9、生黄芪、生地各30克,苍术15克,人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本方为协和医院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方,方为降糖方,经药理研究证明,方中的6味药物均为降糖药物。 10、山药、生地各15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6克,肉桂5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猪胰子切成小块生吞,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医药物。本方为吉林名老中医任继学治疗糖尿病临床有效方。 11、地锦草、地骨皮各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先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教授师承施今墨、祝谌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尤其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微型癥瘕;形成病理假说,所以治疗重视化瘀散结治法。 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 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郁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 验方三:太子参、生地、元参、黄精、丹参、大黄、川芎各1000g,枳实、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慢性病变早期。

验方四:黄精、生地、丹参各30g,赤芍15g,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各10g,青黛6g,蜈蚣1条,共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郁阻者。 验方五:太子参、川芎、赤芍各15g,丹参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苏梗、丹皮、泽泻各10g,黄连、香附、香橼、厚朴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具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 验方六:太子参、麦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参、丹参、黄精各30g,山茱萸、川芎、桃仁、酒军、枳实、菊花、泽泻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者。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思路与方法 前言: 中、西医两种医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不同地域、社会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医学文化的交流影响,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印度医药学随佛教传入中国;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之后逐渐形成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中华沃土上并存的局面。由于中、西医学各自都具有特点和优势,遂能各自鼎足发展,而且相互渗透,以不同的学术思想彼此靠近,折中归汇乃至逐步兼容结合。下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为例来谈谈其思路与方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特征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障碍,且可以并发眼、肾、神经、心脑血管等多脏器和组织的慢性损害,引起其功能障碍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而威胁生命。 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I型糖尿病:多发于小儿及青少年,起病较急,病毒感染为重要诱因。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大量破坏,故胰岛素生成明显减少。病人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过去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在我国,超过90%的病人属于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起病缓慢,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等为主要诱因。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这类糖尿病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整加用口服降糖药即可控制血糖,过去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妊娠后期发生,占妊娠妇女的2-3%。发病与妊娠期进食过多以及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有关。大部分病人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特异型糖尿病:指的是某些内分泌病、化学物品、感染以及其它少见的免疫综合征所致的糖尿病。国内非常少见。 糖尿病与中医学“消渴病”相类似,其并发症可归属于“虚劳”、“胸痹”、“中风”等范畴。 西医治疗糖尿病:口服降糖西药,常用有以下三大类:⑴磺脲类常用的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优达灵)、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肾平)等。这类药物宜在餐前服用,一般口服30分钟后发挥降糖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且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

中医经方治糖尿病的经验

糖尿病的经方治疗 糖尿病,首先明确是胰腺的疾病,这个是治疗糖尿病最首先要明确的观点。现在社会尤为多见,是常见病,富贵病,中医论述糖尿病一般为消渴,在脏归为太阴脾,中医方面也没有胰腺的描述,提及脺脏,,没有找到相关功能描述,传统中医按补阴治疗居多,一般就是六味地黄丸之类,取效者甚少。各家论述糖尿病观点也很多,但取效容易维持难,最后好像又无效了。 西医方面,胰腺最大作用是制造胰岛素。仅次于肝脏的重要脏器,个人感觉糖尿病最主要的病因,就是胰岛素分泌功能差,以及胰岛素排泄不良,现分别叙述。 A---胰腺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差: 1,二型糖尿病,胰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转化摄入体内的糖,多见3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也就相当于胰腺的一部分已经没有功能了。 2,一型糖尿病,胰腺功能全部丧失,完全不能制造胰岛素,多见于35岁以前青年人,在古代,一型糖尿病就是中阳衰败,或者真阳衰败,是死证, 现在可以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B---胰腺分泌胰岛素因为胰腺,胰管的慢性无菌性炎,排泄不畅,无法顺利排入12指肠,发挥胰岛素的降糖等作用 胆总管以及胰腺解剖关系 胆总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约70%与主胰管汇合而成共同通路,这通路形成膨大部分,像茶壶肚子一样,医学上称之为乏特氏壶腹,它是胆汁胰液进入十二指肠“ 三叉路口 以上就是糖尿病病因 胰岛素问题, 胰腺不能制造胰岛素,血糖高,注射胰岛素,暂时血糖正常,久之,胰腺就没有工作的必要,残存的胰腺也进入休眠状态,功能越发低下,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身体大大不利,急性是可以暂用,长久应用对身体的损害简直太大,尽量不要早期注射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为上策 长期注射应用胰岛素,服用中药以后是可以逐渐停用胰岛素注射 人体摄入的淀粉,以及其他成分传化的糖,缺乏胰岛素转化,不能成为能量供给机体消耗,导致高血糖,血糖高引起的口干,必须需要大量的水分来冲谈,血内的高糖,饮水以后,糖相对的低一点,继之引起利尿,以及养分不能吸收而导致的消瘦。 长期过度饮酒,吃肉,活动少,胰腺负担过重,最后终于胰腺过劳,导致部分胰腺坏死,或者失去功能,此时饮食清淡,忌酒肉,辅助以药物尽量恢复残存胰腺功能,良性条件下,甚至于胰腺再生一部分,辅以药物可以降糖,改善生存质量, 急性胰腺炎,即是摄入大量脂肪餐,胰腺分泌胰液不能顺利排出,致使胰管肿胀,胰腺产生胰液以及胰岛素无法排除,导致急性胰腺炎,所以此时承气类药物至关重要,总以大黄芒硝通下,胰液顺利排出为最紧要,一旦胰管通畅,病情立刻缓解,,如果胰管肿胀,胰腺分泌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 泽泻、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一、概述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十分可怕的“黑洞”,她以“温柔而又残酷”,“甜蜜而又疯狂”,“狡猾而又危险”的独特方式,对人体进行着“致盲”、“致残”、“致死”的慢性折磨。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以及β细胞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糖、蛋白质、维生素、肝糖原及肌糖原不能合成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岛素释放异常。前期可无明显病状,直到确诊一般经过1-4年的潜伏病史。主要病理改变为微循环血流紊乱,血氧代谢障碍,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眼病、高血脂、高血压、脱发、皮肤瘙痒、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膀胱、胃、肝、肠疾病等。严重的会出现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冠心病、尿毒症、脑溢血等,随时都可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当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普通的疗法及药物对糖尿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往往是用药时血糖、尿糖正常,一旦停药,血、尿糖马上回升,虽然对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利于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中医学一般将糖尿病归纳入消渴、消渴症范畴。个人认为:消渴是症状,消渴症是症型,消渴病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由于概念上的原因,人们又往往将“消渴”、“消渴症”和“消渴病”混为一谈,“消渴”主要是强调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临床症状,如现代医学的尿崩症、神经性口渴症等多归入消渴之中;“消渴症”主要是强调消渴病中的症候群,如中医历来所称的上、中、下三消或者肺阴虚、脾阴虚、肾阴虚等供选方用药的症型;而“消渴病”是强调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甜为主症且同时伴有多种全身并发症的疾病,如现代医学中由多种原因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共同特点而导致多个系统、多个脏器损害的糖尿病。这只是我们在临床工作和科研中得出的个人观点,目前的教材上还没有这样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取得业界的公认。 近二十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迅速增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增加速度更快,呈现流行的势态。80年代中期,全球糖尿病约3000万人,到90年代中期,全球糖尿病已达1.35亿,预计2010年将上升至2亿2千万。在一项最新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中国现有5000万人的健康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每年耗费医疗费用1700多亿元。80年代中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即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但低于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害最大的并发症,一个是大血管的并发症,一个是微血管的并发症。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4.防治糖尿病足优势独特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健康。 那么,糖尿病足会有哪些临床症状?通常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症状表现为:脚凉、麻木刺痛、走路的感觉好像踩着棉花一样、运动后下肢不适,短暂休息后症状减轻;中期则表现为下肢疼痛,就是坐着不动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疼痛较重;晚期则为下肢疼痛,并伴有局部溃疡、坏疽。对此,我们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时要及早就医,因为“早期治疗最关键,效果也最好。”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消渴脱疽”范畴,中医整体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市中医院经过数十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出了“五个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临床治疗经验,即中医和西医结合、内治和外治结合、整体和局部结合、预防和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 Ⅰ期:糖尿病前期 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 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 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 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③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Ⅴ期:合并症晚期 合并症严重,或脏器严重损害,或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 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Ⅳ期:合并症中期 合并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Ⅴ期。 ②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0 5g/24h)至肾功能失代偿。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心功能失代偿。 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1)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方法。 (2)阴虚燥热型临床表现: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乾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3)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乾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方法。 三型之间的关系为: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方 1、生地黄、麦冬、元参、丹参,葛根、知母,枳壳、黄连,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 尿病阴虚化热型。 2、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再服。用治糖尿病。 3、瓜皮,冬瓜皮,天花粉,加水煎服。用治糖尿病口渴、尿浊症。根粉,好大米,加水2碗煮粥,粥将成时加葛根粉,调匀成糊。 4、红参、天冬、牛膝,山茱萸、桃仁、红花、枳实、菊花、枸杞、补骨脂。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 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葛根粉30克,好大米60克,加水2碗煮粥,粥将成时加葛 根粉,调匀成糊,分2餐食用。用治糖尿病。 6、太子参,川芎,麦冬、五味子、苏梗、泽泻,黄连、香附、 香橼、厚朴,每日一剂,水煎服。本方具有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的 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 7、干槐花30g或?鲜品50g、粳米50g,一同煮粥服用,适用于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槐花具有防治动脉硬化、预防脑 卒中的作用。 8、黄精、牡丹皮,赤芍,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青黛,蜈蚣一条,共研末混匀,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本 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 病变。 1、饥饿感 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 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

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 大量的甜食,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患上了糖尿病需要 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2、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 3、血压高、尿液呈现发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 更是明显,感冒的时候容易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 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眼睛疲劳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站起来的时候眼前 发黑,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忽然变成了近视,出现了老花眼等症状, 这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 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1、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 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 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2、视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 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 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 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伤口愈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 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4、脚发麻。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 麻木。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心得 作者简介 高思华男1957 年7 月25 日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及肿瘤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内科临床治疗研究亦有独到之处。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病、内分泌失调、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病症。B09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近年来,笔者继承前人经验,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为理论依据,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出发,进行了糖尿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的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

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而三脏同治,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来辨治糖尿病,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中医学肝脾肾失调的病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1. 糖尿病系因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其病理生理影响非常广泛,但主要表现为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代谢的紊乱,这些物质按中医认识皆属于水谷之精微,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其不能正常代谢,应责之于脾的运化失职。 2.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有糖自小便排出,按中医理论又当责之于肾的固摄失司。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不少实验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的辨证当不离乎中医的肾。 3.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在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可由于肾上腺髓质及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诱发糖代谢紊乱,而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故凡因情志因素而致病者必责之于肝。血液流变学检查证实糖尿病患者有高凝倾向存在,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凝集率升高,证实其自始至终均存在着瘀血现象。而瘀血的发生与中医的肝失疏泄、不能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密切相关。

糖尿病中医治疗经典病案

糖尿病中医治疗经典病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素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也成为了现代高发病之一。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唯有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以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国医大师王绵之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经典病案吧! 糖尿病远在《内经·素问》和《灵枢》已有记载,谓之“消渴”、“消瘅”。历代医家不但在症候方面有所阐述,而且对病因病机更有深刻的剖析。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外台秘要》认为:“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千金方》谓:“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案1 芦某,男,53岁,1994年9月23日。 空腹血糖24.5mmol/L,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苔薄,脉弦滑而劲。 生黄芪25g,生地18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丹参15g,怀牛膝10g,桑螵蛸9g,枣仁12g,炒杜仲12g,肉苁蓉12g,生龙牡各15g(先煎),覆盆子9g。 注:此方是先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经验方。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其核心病机为阴虚燥热,近年来研究还有血瘀,所以阴虚燥热血瘀是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从先生的组方看,本案的治疗还应当结合补气,因为血糖高表示糖不能正常地为人体使用,人的能量生成不足,容易疲乏,相当于中医的气虚;从该患者的舌象看,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也是气虚的表现。 如果到了糖尿病合并肾病阶段,还有肾的功能异常,导致肾脏不能正常蒸腾气化和固摄,造成尿中精微物质的外流,出现蛋白尿等。 故方中以生黄芪、生地、天麦冬益气养阴润燥,丹参养血安神且活血化瘀,枸杞子、怀牛膝、桑螵蛸、炒杜仲、肉苁蓉、覆盆子补肾而固摄下元,枣仁养心安神,生龙牡重镇安神。 用此方出入,对糖尿病患者甚至糖尿病肾病者有效。 案2 彭某,男,25岁,1994年9月20日。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本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消疼”。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历代医籍中尚有“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称。《内经》的消渴记载,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则及预后等都分别作了论述。之后,辨证论治出自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了唐宋,为后世医家研究消渴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仅决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一亿人,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我国卫生部已将本病列为重点疾病之一。本病以中年以上为多见,少数为青少年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受到遗传、体质、代谢、免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患病个体的差异性很大。治疗上,现代西医学自1921年发现胰岛素以来,对治疗糖尿病是一大贡献。但白平原发性糖尿病病因未明,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措施。 糖尿病是综合性的致病因素,尤与嗜酒、喜食膏腴和过度精神紧张有关,三者综合发病者较多。不论情志、房劳、厚味、嗜酒等因素,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肺、脾(胃);肾诸脏,热伤肺阴,肺液干涸’,敷布失职,多饮而烦渴不止;邪伤胃阴,胃火炽盛,消谷善饮,肌肉消瘦;热邪伤肾,肾阴亏虚,

精气不足.固摄失机,精微不藏,多尿而濒,或有甜味,或如脂膏。此三者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最后损伤肺、胃、肾阴液,而致成本病。 (1)燥热炽盛 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粳米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玄参10克,栀子10克。 加减:烦渴频饮者,倍生石膏、天花粉、天麦冬用量;胸闷暖气,脘腹作胀,加玫瑰花、佛手花、川楝子;肠腑热结,大便秘结选用郁李仁、瓜萎仁、火麻仁、大黄;气短懒言,自汗神疲,脉细弱,合生脉散;肌肤并发痛、疮病者,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败酱草等。 用法:每日1剂,生石膏打碎先前,分2次服。 常用成方: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麦门冬汤、消渴场、玉泉丸、玉液汤、于金黄连丸、增液承气汤、竹叶黄茂汤、五味消毒饮。 (2)气阴两虚 冶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 处方:生黄茂30克,黄精15克,太子参15克,生地10克,天花粉1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元参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构把子15克,石斛10克,女贞子15克。 加减:小磨怔仲,肺结代加桂枝、牡蛎、枣仁;肺气虚加重黄茂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