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廖仲恺弘扬仲恺精神
廖仲恺精神品质述略

廖仲恺精神品质述略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蔡瑞燕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是指个人所具有的道德风尚、革命情怀和精神风貌,是个人在人格、品性、学识和道德等方面发展的总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
廖仲恺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真挚朋友。
从20世纪初就追随孙中山先生共同战斗,在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与建设黄埔军校、巩固广东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仅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而且也留下了爱国、奉献、勤奋、实干、廉洁奉公、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品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爱国精神是廖仲恺精神品质的核心和主线。
他在美国旧金山出生长大,侨居美国时,父亲就经常教育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并接受了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教育,他牢记父亲的教导并且一生都坚信:“祖国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所寄托的地方,灵魂没有寄托的人,生命没有寄托的人,就像树叶离开树枝一样,失去了营养的供给,就会焦枯而死的。
所以,爱自己的祖国,就像爱护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生命一样。
”步入青年,他回到祖国,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他产生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
他与志趣相投的何香凝结为伉俪后,为了学习外国的长处以图救国,先后东渡日本求学。
1905年加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直至1925年8月20日被国民党右派、帝国主义收买的凶手杀害。
虽然二十多年经历坎坷,但他的爱国精神始终没有变,他为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以至宝贵的生命。
热爱祖国是他终生矢志不移的精神品质。
第二、乐于奉献、不怕牺牲、廉洁奉公是廖仲恺的高尚道德品质。
他一生以公事为主、以事业的要求为依归,献身革命事业,绝不掺杂私心杂念,廉洁自律、公而忘私,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学习仲恺精神 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

学习仲恺精神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培养及树立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廖仲恺精神中蕴涵着积极正面的力量。
通过对仲恺精神的学习,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廖仲恺精神大学生培养人生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1 树立正确人生观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①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后备人才,应该重视自身人生观的培养及树立,要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上邪路,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抵制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才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成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2 错误人生观对大学生的危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扭曲思潮和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误导较深,从而导致错误人生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个人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②2.1 拜金主义人生观的危害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持拜金主义观念的人认为:“在社会上,无钱万万不能”与“金钱至上”等,这种价值观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
拜金主义已成为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象征之一。
③大学生在受到拜金主义思想误导后,往往容易形成“推崇金钱至上,以金钱作为人生追求及奋斗目标”的错误人生观。
试论当代大学生对“仲恺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试论当代大学生对“仲恺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作者:黄海媚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2期摘要:“仲恺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爱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发生了变化。
当代大学生应当从“救国”走向“强国”,由“扶助农工”转向“服务农工”,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等方面继承与发展“仲恺精神”。
关键词:仲恺精神大学生教育继承发展1922年6月,廖仲恺先生被军阀陈炯明秘密囚禁,他做好了随时为革命献身的思想准备,于狱中写下了《诀别诗》。
其中,写给廖梦醒、廖承志的诗中有两句:“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表明了其不怕牺牲、精神长存的坚定决心。
廖仲恺先生不仅把精神留给了他的儿女,还留给了中华民族的儿女。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先生去参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会议,在中央党部门前,遭到反动派指使的暴徒暗杀,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8月25日,廖仲恺先生的灵柩出殡时,广州市二十多万人民送行,巨大的白布横额上写着:“精神不死。
”表达了人民对廖仲恺先生的高度评价,以及继承其精神的决心。
1927年,为纪念廖仲恺先生及遵循其扶助农工的意愿,何香凝等人筹办建立了仲恺农工学校,何香凝担任首届校长达15年之久。
1940年9月,在抗日战争中,仲恺学校按照何香凝校长的指示,毅然迁到粤北山区的乐昌县西乡桂花村办学,长达3年9个月,度过了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岁月。
1942年2月,何香凝到达曲江时,约见仲恺学校负责人陈颂硕,详细询问了学校的情况。
最后,她语重心长地说:“我老弱多病,又要到广西去,前程未卜,故不能继续担任校长的职务了。
学校校产仍由校董会管理,我还要尽校董之职责。
学校总会有一天返广州复办的。
不论校名怎么改,仲恺这个名字不能改。
仲恺扶助农工的精神不死。
”后来,仲恺学校的校名几经更改,由“仲恺农工学校”到“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直到今天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二字始终是校名的核心,“仲恺精神”始终是学校的灵魂。
“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85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 稿 日期 :0 0—0 3 21 8— 0
神” 定位及其 当代价值问题的探 讨 , 并且提 出了开发利
用 的思路 和方法 。成 晓军 教授 在《 试论 廖承 志对 “ 仲
作 者 简介 : 晓 军 ( 93一)男 , 南 湘乡 人 , 授 , 究 方 向为 中 国近 现 代 思 想 文 化史 。 成 15 。 湖 教 研
研究 视角梳 理出廖仲恺 的伟大人格 和历史功 绩 , 避免 了以往研究 中往往流于简单政治评判的弊端 。
本 次学术研讨会 的第 二个 突出特点 是对 “ 仲恺精
的政治定论。廖 仲恺作 为孙 中 山晚年 的重 要助 手 , 与 蒋、 、 汪 胡等关 系相 当密 切。所 以 , 过 对廖 仲恺 与这 通
成 晓 军
( 惠州学 院 摘 政法 系,广东 惠州 5 6 7 10 )
要: 文章从 与会论 文 中分类梳 理 出“ 纪念廖仲 恺先 生逝世 8 5周年全 国学术研 讨会” 五大特 点, 对其作 了概
括 介 绍和 简要 点评 。
关键词 : 廖仲 恺 ; 学术研讨会 ; 主要观 点 ; 分类介绍 ; 简要评 述
第3 O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惠 州 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OURN I HOU NI RSTY AL OF HU Z U 'E I V
V0 . .No 5 13O .
Oc. t201 0
“ 念廖 仲 恺 先 生 逝 世 8 纪 5周年 全 国 学术 研 讨会 ” 述 综
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 , 也有年富力 强的中年学者 , 还有
廖仲恺故事的读后感

廖仲恺故事的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廖仲恺事迹简介三、读后感及启示四、总结正文:【引言】最近,我阅读了关于廖仲恺的传记,对其一生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廖仲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他的敬佩之情以及他从中学到的启示。
【廖仲恺事迹简介】廖仲恺,原名廖恩赐,字仲恺,广东省恩平县横江镇人。
他出生于一个侨居美国的华人家庭,从小接受中西文化的熏陶。
成年后,他积极参与中国革命事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
廖仲恺曾担任过广东省长、财政部长等职务,为我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被刺身亡,年仅32岁。
【读后感及启示】阅读廖仲恺的故事,我深感他的英勇与坚毅。
在革命事业中,他始终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他依然义无反顾地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廖仲恺的一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鞭策和激励。
从廖仲恺的事迹中,我感悟到以下几点启示:1.爱国心:廖仲恺一生都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崇高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坚定信仰:廖仲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始终坚定信仰,毫不动摇。
我们要学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3.勤奋学习:廖仲恺一生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己。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
4.乐于奉献:廖仲恺乐于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把握机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总结】读完廖仲恺的故事,我对他的一生充满了敬意。
弘扬仲恺精神

弘扬仲恺精神,促进学校发展内容提要:仲恺精神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一大精神财富,廉洁奉公,坚韧不拔是仲恺精神的核心之一,大力挖掘仲恺精神的核心,并且发扬和继承仲恺精神,是时代学子的责任所在。
2012年正是廖仲恺先生诞辰135周年的日子,回顾廖仲恺先生光辉的一生,他的许许多多革命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值得人们学习,这正是身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的光荣所在。
廖仲恺先生那赋有革命精神色彩的经历给予我们很大的指导意义。
他的廉洁奉公,他的坚忍不拔更是我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楷模。
廖仲恺先生是广东革命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党、政、军方面都数兼要职,先后五次担任军政府的主要财政官员。
他长期担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财政重任,全权负责为革命筹款理财的重要工作,被时人称誉为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钱荷包”。
廖仲恺先生不仅善于理财,更严于理财,绝不私人挪用一分钱。
他多年全权负责管理党的财务,每次卸任移交、结算的时候,“没有一笔不清楚的帐目,没有一条无本人签字的收条和支款”。
他常常说:“为官不能爱钱,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
廖仲恺先生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死后家无余财,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他的这一份廉洁为公,只为革命的精神深值我们发扬的继承。
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种种腐败事件接连上演,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交易”。
而我们说发扬廖仲恺先生的精神正基于此。
因此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我们以廖之精神为大旗,高声呐喊维护校园生活的和谐稳定,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学校秉持团结务实的办学宗旨,教育学生不能望难而退,这正是来源与廖仲恺先生面对困境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品质。
廖仲恺先生把为民主革命的成功顽强奋斗作为自己执著的人生追求,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在当时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他忍辱负重,四处奔波,周旋于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之间,筹措革命资金,维持革命大局,调节国民党内部各派别的矛盾。
即使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一再遭受挫折乃至失败的形势,他也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追随孙中山先生。
何香凝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卫、 蒋介石、 宋子文等人组织仲恺纪念公园委员会, 负责筹建 纪念公园以及纪念学校, 因征地受阻, 后 纪念公园的计划作 罢, 而农工学校在经人反复考查之后选址在河南石涌口的士
敏土长旁, 与之相毗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元帅府。 12 年3 何香凝先生开始亲 自 96 月, 主持筹备学校。而此 时广东革命政府正处于战时, 北伐的事项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对于提供筹建学校的经费颇为吃力, 无法满足全部建校经费。
Hale Waihona Puke 长关乾甫是与廖何一道留 日 的同盟会员 , 代校长金曾澄 日 后 成为中山大学校长、 广东省教育厅长。在这支优秀的教研、 管
理队 伍的带领下, 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尤其是在蚕种改良 方面, 学校培育的“ 仲恺蚕种” 系列杂交蚕种, 质量超过了江浙
和日 本的品种。
为了学校尽早开办, 何香凝先生四处游说奔走 , 筹措经费。最
、
1 年的艰辛办学历程 5
12 年8 0日 95 月2 上午, 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在广 国民 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遇刺罹难。为了纪念廖仲恺 , 弘扬他 的爱国主义精神 , 完成其扶助农工的宏愿, 月 5日, l 0 何香凝、
谭平山、 甘乃光等一同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案, 提议在 广州建立仲恺纪念公园并在公园内设立农工学校。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第 17 1 次会议通过了提案, 并任命何香凝、 汪精
是明确将仲恺农工学校定位为面向农工子弟、 以提高农业生
“ ・ A” 九 - 事变以后, 何香凝先生返回上海, 积极参与
抗战宣传, 组织进步力量支援前线。大敌当前 , 她十分重视关 注学生的爱国情操。她曾叮嘱训育长关乾甫要抛弃必须经过
肝胆相照 平民伟人 孙中山廖仲恺革命品格比鉴

在研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论作中,相对说来,孙杨(衢云)、孙黄(兴)、孙宋(教仁)、孙陈(其美)、孙陈(炯明)说成果较多;前人或侧重于专题,对孙氏人脉的研究,凸显一个共性,即“时段性”的比较,孙黄关系跨时最长,历10年有余。
毋庸讳言,过往关于孙中山与廖仲恺关系的研探显见薄弱。
拙文试图对孙廖关系作一探讨,揭示历时22年的孙廖关系,是为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上最诚挚最坚贞最持久最高尚的天作之合,廖氏先后经历了学生、助手、战友、继承人等角色转换(不排除其间角色的交叉重叠),而两者惊人相似之处甚多:爱国若命的报国情怀、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范、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等等。
孙廖关系毕生思想相通,鞠躬尽瘁是从,举凡高尚的民主革命品格,与肝胆相照的革命实践相得益彰,成就了他们平民伟人的功业,为后世建树了令人仰止的精神丰碑。
毛泽东曾撰专文对孙中山的事功作过高度评价,赞扬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建立了“丰功伟绩”。
1如果说,此前的史家可以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孙氏理想,黄氏实行”载入史册,那么,今天我们当可实事求是:让国共合作时期的“孙中山理想,廖氏实行”名垂青史——这便是拙文的趣旨。
开篇明义:因于篇幅,本文对孙中山的论述适当从简。
爱国若命的报国情怀“爱国”情感对于弱小民族来说,是一种神圣的原动力,又是一色优秀的精神风范。
近代以降,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蹂躏的殖民地,国力贫弱,每况愈下,濒临危亡的深渊。
“爱国”一词,急遽成为是中华民族的热门话题。
爱国主义,则成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支柱。
近代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富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都是由爱国主义精神导引而生成的。
时势造英雄。
孙中山和廖仲恺都是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炼就这一风范的佼佼者。
1866年生于香山的孙中山,儿时听村夫讲述太平天囯反清故事,曾以“洪秀全第二”自称,立志推翻朝廷,恢复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897年10月-1902年 秋,廖仲恺与何香凝 居住在广州。寄住在 哥哥廖恩焘(字凤书) 的公馆,即广州河南 三官庙(今向群一路 龙溪新街42号)。
❖ 先住在首层的一个房 间,后在二层的晒台 上搭了一间小屋居住。 命“双清楼”,何自 称“双清楼主”。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邓小平对廖仲恺的评价
全国以人名命的大学
➢ 中山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星海音乐学院; ➢ 台湾成功大学;
➢ 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 被吉林大学合并。
一、廖仲恺先生的革命生涯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3.北伐革命,国共合作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917年9月1日,广州非常国会 第四次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中华 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 陆荣廷为副元帅。廖仲恺任军 政府财政部次长。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18年5月,拥有军事实权的唐继尧、 陆荣廷操纵非常国会,取消大元帅制 改七总裁的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 廖仲恺也弃职跟随孙中山。护法运动 失败。
前排右起:二、廖仲恺,三、居正,四、胡汉民,五、孙中山, 六、陈其美,七、许崇智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909年夏,廖仲恺毕业后回到香港, 不久,赴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中法 政科举人,任吉林巡抚幕僚、翻译。
❖ 何诗:“国仇未复心难死, 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 留取中华史上名。”
❖ 1910年秋,何香凝毕业。次年2月回 到香港。结束长达八年的留学生活。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广 州 龙 溪 新 街 号
42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902年秋,得何香凝资助,廖仲恺东渡日 本留学。两个月后,何香凝也跟着赴日留 学。廖进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科。何进入东 京女子师范预科学习,后进入东京本乡美 术学校学习美术。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1903年9月,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此后, 廖何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在东京留学期间,廖仲恺同留日的有志青 年黎仲实、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等交 往密切,萌发了革命思想。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13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二 次革命”失败。广西军阀龙济光 勾结袁世凯进攻广东,广东军政 府瓦解。廖仲恺与女儿梦醒、儿 子承志逃往香港,亡命日本。
➢ 1915年夏,孙组织中华革命军, 讨伐袁世凯。廖奔走上海、广东 等地筹措经费。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16年1月,袁世凯称帝,蔡锷 在云南起义,反袁高涨。3月22 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廖 当时成为各地反袁的军需官。6 月死去。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 成立。次日,何香凝办理入盟手续, 成为同盟会第一个女盟员。9月,廖 仲恺入盟,担任副会计长。每周在 廖家召开2-3次骨干会议。何香凝: 一要看门和收藏鞋子;二要照料茶 子和安排做饭。被称为“御婆祥” (即“管家”、“阿姨”)。
廖仲恺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张合照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20年4月11日,廖仲恺奉孙 中山之命,抵达漳州与陈炯明 等商讨粤军回粤事宜,并为粤 军解决财政困难。10月28日, 粤军攻克广州,桂系军阀被逐 回广西。
➢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 州任非常大总统,并组织内阁。 陈炯明任陆军部长、廖仲恺任 财政部长、胡汉民任广东省长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21年5-7月,陈炯明部队西 征,统一两广。陈任广东省长。 陈居功自傲,公开反对孙中山 的北伐。
➢ 1922年4月20日,孙中山下令 免去陈烱明广东省长职务,改 任伍廷芳为省长。
❖ 1875年升任该行副经理,成为一旧天金作为 山华侨中很有社会地位的人物校。庆生纪念 三子一女:廖恩寿、廖恩煦、廖静日 仪、廖恩勋。
❖ 其中,廖仲恺出生于1877年4月23日, 排行第二。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893年,母亲父亲先后病故,与后 母张氏和妹妹静仪,护送父亲灵枢 回到故乡,结束侨居美国的生活。
❖ 父亲留下临终时特别叮嘱儿子说
(遗嘱):“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
看不起,你必须遵照客家人的习惯, 将来娶一个大脚媳妇。”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896年到香港,进入皇 仁书院,寄居在叔父廖 竹岗家。叔叔是香港上 流社会人物,娶一妻六 妾,生9个儿子,18个女 儿。对仲恺照顾有限。
❖ 1897年10月,廖仲恺与 何香凝在广州结婚。何 于1878年6月27日生,是 香港富商何炳桓的第九 个女儿。是当时香港上 流社会中,较少没有缠 足的女子。
❖ 廖仲恺的祖父在清道光年间,从福 建移居到广省归善县鸭仔步村(今惠 州市惠城区陈江镇幸福村),后改往 香港经商。生长子廖竹宾、次子廖 竹岗。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1877年4月23日,廖仲恺(原名恩煦, 又名夷白),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 个华侨家庭。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 父亲廖竹宾早年在香港教会开办的 圣保罗书院读书。毕业后在香港汇 丰银行当职员,后调往汇丰银学行校美将这 国旧金山分行服务。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广 东成立军政府。廖仲恺任都督府参议 兼财政司副司长,凭着丰富的经济学 知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广东经济 状况迅速好转,以“善于理财”崭露 头角。
➢ 1912年1月1日,孙在南京任临时大总 统。4月1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 成果。 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廖仲恺 担任财政司长,提出“土地换契案”, 深入孙中山的赏识廖仲恺前往上 海,同黄兴、 宋教仁等商讨 应付时局的对 策。
➢ 20日,廖送宋 至上海沪宁铁 路车站,遭到 暴徒开枪暗杀。 廖幸免于难。
宋教仁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 1913年3月12日, 廖仲恺前往上海, 同黄兴、宋教仁 等商讨应付时局 的对策。20日, 廖送宋至上海沪 宁铁路车站,武 昌起义爆发,广 东成立军政府。 廖仲恺任都督府 参议兼财政司副 司长,遭到暴徒 开枪暗杀。廖幸 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