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2、色彩设计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
此一般要求鲜明、艳丽。如果有台座,花坛色 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其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 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 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 明。如堇紫色+浅黄色(堇紫色三色堇+黄色三 色堇、霍香蓟+黄早菊、荷兰菊+三色堇),绿 色+红色(扫帚草+星红鸡冠)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 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这种配色鲜艳,热 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红+黄或红+ 白+黄(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金盏 菊或黄三色堇+白雏菊或白色三色堇+红色美女 樱)。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 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
毛毡花坛是由各种观叶植物组成的精美的装饰 图案,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面平整,宛如 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是依花坛纹样变化,植物高度不同, 部分纹样凸起或凹陷,凸出的纹样多由常绿小 灌木组成,凹陷面多栽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也 可以通过修剪使同种植物因高度不同而呈现凸 凹,整体上具有浮雕的效果;
彩结花坛是花坛内纹样模仿绸带编成的绳结式 样,图案的线条粗细一致,并以草坪、砾石或 卵石为底色。
2花境作用与位置
花境可设置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 花园及林荫路旁。它是一种带状布置方式,因 此可在小环境中充分利用边角、条带等地段, 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氛围,是林缘、墙基、草坪 边级、路边坡地、挡土墙等的装饰;花境的带 状式布置,还可起到分隔空间和引导游览路线 的作用。
(一)、花坛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 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 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 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 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

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

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

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经济植物展览区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

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抗性植物展览区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生植物区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岩石园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园林种植设计程序

园林种植设计程序

园林种植设计程序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接任务书设计者从设计委托方处接受图纸、各类资料,并充分了解委托方对设计的具体要求、愿望等,这是整个种植设计的前提。

(1)图纸资料由设计委托方提供设计地的地理位置图、现状图、总平面图、地下管线图等图纸资料。

(2)气象、植被、水文资料调查该设计地区的维度、温度、空气湿度、降水量、玫瑰风向、土壤、地下水位、水源、污染、植被(乡土树种、古树名木、外来树种、边缘树种、特色树种、抗性树种、临近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附近城市郊区山地农村野生树种)的生长状况、生态习性对环境污染物和合病虫害的抗性等。

(3)社会、人文资料县志、庙志、历史沿革、历史人物、典故、民间传说、名胜古迹、设计地周围环境、交通、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类型与社会结构,如工矿区、文教区、商业区等。

(4)听取设计委托方要求,签订合同设计者听取设计委托方的设计目的和要求、设计风格和形式、设计项目及付诸施工的可能性。

双方协议取得一致后,签订合同。

2、踏查对现场踏查,一方面核对与补充现状图所标注的内容,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进行艺术构思,并发现可借景的景物和不利或想象景观的物体,在规划方案过程中加以处理。

3、读图要读懂设计总平面图上所标注的各种图例和内容,根据比例及边界即可计算设计绿地的总面积,还要读出绿地入口、广场、道路、竖向山水、建筑、小品等位置、最后绘出种植绿二、绘制园林种植设计图1、作图需要绘制3张图纸,包括园林种植方案图、种植设计图以及种植施工图。

(1)种植方案图设计者根据设计委托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绿地性质、进行种植构思,进而作出功能分区、景观分区、视线分析、组织空间、确定主要植物材料。

(2)种植设计图a、绘图前的准备一般种植设计图以植物成年期景观为模式,因此需要对设计地的植物种类、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十分了解,对乔灌木成年期的冠幅有准确的把握。

在绘制种植设计图之前,要熟读种植方案图,了解游园的种植构思、立意、景明含义、空间安排、视线走向、焦点景物、植物材料等。

植物种植设计说明集合

植物种植设计说明集合

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一)一、项目概况1、绿地位置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办事处,距永川城区10公里,与国家森林公园永川茶山竹海、重庆野生动物世界一线三点,黄金并列,本次我组所调查的路段始于星湖校区入口处,中间路段,左邻卫星湖,右靠自然山体,所测区域结束于一教学楼背后的一小块绿地。

2、周边环境:该调查路段中香樟大道为主要交通道路:其左侧大致是30度的坡地,绿化目的是护坡保坎、美化校园环境,增加游乐休憩空间,充分利用绿地资源;调查路段结束于该路段重要节点处,其左侧是一教学楼,周围植物众多,但是呈现杂乱景象。

3、自然条件①土壤:黄土和砂土为主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③光照: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植物生长④水:充足⑤地形:入口左侧半岛地势较平坦、视野开阔:中间路段已坡地为主,末端是一个半开放场地二、园林植物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植物配置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功能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1、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

要求所选择树种应当具备充分满足栽培目的所要求的形状及具备应有的观赏特性和生态环境效能。

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2、适应性原则由于树木收到生态因子的限制,所以要做到“适地适树”,及栽植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3、经济性原则在多种树种的选择条件下,要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与养护成本、选择来源广、繁殖比较容易、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树种或品种,尽量选择利于栽种的本地树种,并在尊重现有种植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三、种植构思及立意1、植物造景的整体立意通过对植物的种植配置,表现整块场地疏密有致的情景,营造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多种空间形式,增加整块场地的实用价值,同时考虑到整块场地位于一个自然风景区,种植方式应该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故在栽种时尽量选用自然式,营造一种舒适,自然的意境,致力打造生态校园。

中职园林绿化教案模板(共5篇)

中职园林绿化教案模板(共5篇)

中职园林绿化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中职园林专业五年制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现代园林业的职业需求,本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以能力为本位,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采用“宽基础、强技能”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1.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行业、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关注本行业生产消费需求变化,倾听并吸收业内人士对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意见,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

3.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关注本行业及相关高新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的潜在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将本领域的较为成熟的、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材,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改变过去教材中理论过多,技能操作知识相对较少的现象,强调实践性教学,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需求的灵活性根据各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知识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知识能力通用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结合学分制管理制度,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苗圃设计说明

苗圃设计说明

苗圃设计说明资料一: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

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

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

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

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

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

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第5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及图纸表现

第5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及图纸表现

1 PG1 2 PD1
片状种植苗木名录表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序号
编号
植物名称
学名
Hale Waihona Puke 种植 形式出圃 规格面积(m2) 备注
1
C1
2
C2
草坪或地被植物名录表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
种植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种植设计构思和苗木总体质量要求。 (2)种植土壤条件及地形的要求,包括土壤的pH值、土壤
树木的固定方法详图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植物名录表
1、植物名录表中应包括与图中一致的编号或代号、 中文名称、拉丁学名、规格造型要求、种植面积 (密度和数量)以及备注。
2、可按植物的种植形式分为三大类:
①点状种植苗木名录表 ②片状种植苗木名录表 ③草坪或地被植物名录表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此类绿篱外形较为自 然。
在外形轮廓内可填充不 同的图案表示不同的植 物种类。
3
镶边植物
5.3.1植物平面符号表达
花卉色块的平面表示
蔓生类植物的平面表示 草地的表示方法
5.3.2植物立面表现
植物的立面图例是以植物的正立面进行投影,以 表现植物的立面轮廓特征为主。
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 形、垂枝形等几种基本的几何形式,在表现方式 上可综合运用轮廓法、分枝法、质感法等表示。
同一植物在平面图、立面图中,应尽量做到风格
1号
594mm×841mm
2号
420mm×592mm
3号
297mm×420 mm
4号
210mm×297 mm
图纸上要注明图头、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及简要的图纸设计内容 的说明。各种图例符号应符合国家《CJJ 67-95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

XX县能源林基地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X X县能源基地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设计部门:设计文号:部门负责人:设计负责人:调查设计人员:制图:审核:设计时间:前言1、调查设计时间及过程2、设计范围、面积概要3、地方政府、林业部门支持及参与设情况4、设计目的,与地方哪些林业项目相结合5、其他情况目录每一部分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附表1、立地类型表2、造林类型表3、造林小班现状调查登记表4、造林作业设计表5、用工、材料需要量及经费预算表第三部分附图1、基地造林位置示意图2-1、挖穴整地造林典型图式2-2、鱼鳞坑整地造林典型图式3、造林小班设计图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提纲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由三部分组成。

即:第一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表;第三部分:造林作业设计图(小班造林作业设计图、造林典型设计图式)。

第一部分:作业设计说明书××县××年度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1 概述造林作业区范围:阐述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的乡、村、组。

造林面积:阐述设计的造林小班总数、造林面积;各林种和亚林种的造林面积。

经营权所有人:××公司;法人代表:×××。

施工单位:单位名称、法人。

如系个人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与住址;如系村委会或林业局、林业站等则直接注明单位名称。

(不明确则本小节删除)2 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县地理位置:省市县,四至、经纬度,国土面积等。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系等情况林业情况:森林资源情况,林业企业情况,木材消耗量等社会经济情况:乡、村人口数,农业人员数,国民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等等。

3 造林作业区现状立地条件:主要介绍作业小班的平均情况: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土壤名称、土层厚度、石砾含量、母(质)岩等情况。

植被现状:群落名称,主要植物(优势种与建群种)种类及其、盖度、高度、分布状况、对造林整地的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
目的要求
为了配合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将来的园林生态校园的建设,美化校园环境,考虑到学校附近的东风渠环境很差,针对性的对此进行种植设计并且为以后的养护工作作出相应的考虑。

通过对东风渠成都理工大学地段园林绿化地段的调查,根据适地适树和景观配置原则,设计出改段园林植物种植配置及养护措施。

仪器工具
罗盘仪、皮尺、花杆、计算器、绘图工具、土壤ph试剂、钢卷尺、游标卡尺、挖锄等。

一、基本情况
(一)、资料收集
1、图面材料收集收集有关该地段的各种规划设计图面资料
地形:为堤坝式结构
成都理工大学位于成都的位置
东风渠要设计处理地段:
2、自然情况资料收集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地质等资料
(1)、气候待点: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有利于农业生产。

(2)、水源:东风渠水来自于都江堰,常年都有流水,但冬季水量较小。

3、社会经济资料收集收集人口、土地、劳力、交通运输等资料
(二)、外业调查
1、勘察有设计人员同施工人员和经营人员到确定的地方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了解规划设计地的现状、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以及周围环境。

2、测绘地形图平面地形图是设计的的依据。

因对东风渠的地势及周边情况比较清楚,故省略测绘地形。

3、土壤调查
由于是人工建筑的堤坝,所以土壤多为黄黏土
4、植被调查
校门口附近有几棵法国梧桐,其他地段多位杂草
5、病虫害调查
病虫害:导致土壤病虫害感染的害虫有天牛、毒蛾、地老虎、金龟、红蜘蛛等害虫,因此在整地的同时也应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消毒。

6、其他
横跨在东风渠之上有三座桥,东风渠靠近学校部分是一小路,大约有3米左右,另一侧是一些商铺。

二、园林植物设计原则、依据
1、目的性原则
要求所选择树种应当具备充分满足栽培目的所要求的形状、及具备应有的观赏特性和生态环境效能。

2、适应性原则
因为树木受到生态因子的限制,所以要做到“适地适树”,及栽植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3、经济性原则
在多种树种的选择条件下,要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与养护成本、选择来源广、繁殖比较容易、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树种或品种。

三、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要坚持突出生态,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做到乔、灌、草、花卉合理搭配,切实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而且要注重运用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造园的手段,表现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把自然山林中有价值的东西带回城市,引入城区。

1、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
植物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

“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

“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

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

2、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

一般配植在
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

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

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

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

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

(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

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

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

3、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材料的组合
(1)、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景观的作用
a、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的景观有着明显的衬托作用。

b、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有着自然的隐露作用。

c、植物造景能改善园林建筑的环境质量。

(2)、植物造景对山石水体的作用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

虽然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还须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植物造景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

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

4、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个性,表现地方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

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

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四、园林植物的养护措施
考虑到设计以后的养护工作可以交给学校的后勤部门,外加园林专业学生的辅助工作,可以解决其后期的养护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
1、浇水
浇花的水质以软水为好,一般使用河水,其次为池水及湖水。

取东风渠的水即可。

就浇水的时间和次数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夏秋季节,应多浇,在雨季则不浇或少浇;在高温时期,中午切忌浇水,宜早,晚进行;冬天气温低,宜少浇,并在晴天上午十点左右浇;春天浇花宜中午前后进行.每次浇水不宜直接浇在根部,要浇到根区的四周,以引导根系向外伸展。

每次浇水过程中,按照“初宜细、中宜大、终宜畅” 的原则来完成,以免表土冲刷。

2、施肥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花卉养护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4、修剪
有时一些花卉植物枝叶生长过于繁茂,内部通风透光受阻,易引起病虫害,为了调节植株各部的生长,促进开花,防止病虫害,就要对它们进行修剪,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五、设计图部分
1、现状图
目前东风渠的现状就是脏、乱、差,更谈不上说景观了。

而其周围的店铺和餐馆的服务卫生条件更是差。

2、设计改造意象图
通过改造种植设计以后的东风渠,是以石块堆砌的岸边,又考虑到学校的人流量比较大,所以加以护栏,保护学生。

护栏旁边以花坛与座椅结合的方法美化护岸。

沿河是两条绿化带,可以给在东风渠边上休息的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同时又可以在草坪上休息。

3、CAD设计图(1)、总平面
(2)分段扫描图a段
b段
c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