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

合集下载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粒子及表征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粒子及表征

塞 胃科 莓
化 学还原 法制备纳米银粒子及表征
荆 冲 ( 省盐城师 、 江苏 范学院 化工学院) 化学
摘要: 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法 以硼 氢化钠作 为还原剂 ,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表面保护剂 分子间存在位阻效应也增 大了颗粒间距离, 避免 了银颗 保护下合成 了采用一次还原、 二次还原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银, 用傅立叶红 粒间碰撞聚合长大。另外, V P P对银粉粒子形状的改善应 归于 P P V 外光谱( rR)紫外 一可见分光光度计(v vs、 FI 、 u — i 荧光分光度计等对纳米银,吸 附 了 P P分 子 的 银 晶核 具 ) V 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明: 纳米粒子稳定 , 且二次还原粒径 明显长大。 有疏水性 , 降低了表面 能, 使得反应后继续生成银原子在 晶核表面 关键词 : 纳米银 化学还原法 二次还原
1 实验 . 2 121化学原法 化学还原 法一般是指在液相 条件下 , __ 用还原剂 还原银 的化合物而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 法是在溶液中加入分散 该 剂, 以水合肼 、 氢化钠、 硼 次亚磷酸钠 、 葡萄糖 、 抗坏血酸 、 双氧水等 作还原剂还原银 的化合物。 反应中, 分散剂可控制反应的过程 , 降低 银粒子 的表面活性 , 从而控制生成 的银微粒在钠米数量级。常用的 分散剂有 P P聚乙烯吡咯烷酮)P A( V( 、 V 聚乙烯醇)明胶等。 、
0 引 言
纳米粒子一般指尺寸在 1 m 至 10 m 之间的粒子 , n 0n 是处在原
子簇和宏观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一般的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 , 这 样 的系统 既非典型 的微观 系统 , 非典 型的宏观系统 , 亦 是一种典 型 的介观系统 。它具有一系列 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 , 涉及到纳米材料 中所忽略或根本不具有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 材 料的一个重要 分支 , 它以贵金属金、 、 银 铜为代表 , 中因为纳 米 其 银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 表面能催 化性能和 电导热性能 , 以及优 良 的抗茵杀菌活性 , 在无机抗菌剂、 催化剂材料 、 电子陶瓷材料、 温 低 导热材料、 电导涂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得到最多的关注 , 如在化纤中加入少量 纳米 银, 以改善化纤制品的某些性能 , 可 并使 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 在氧化硅薄膜 中) / 少量 的纳米银 , 以 jj 0n 可 使得镀这种薄膜 的玻璃有一定的光致发性 , 用纳米银敷衍料涂烧伤 创面及久治不愈的痔疮 , 可以收到 良好的效果。由于纳米银 的诸多 应用使 它的制备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 温度下干燥箱里干燥 , 制得二次还原 的纳米银粒子 , 用于红外表征。 还原法、 沉积 法、 电极法、 蒸度法 、 机械研 磨法、 辐射化学还原 法、 激 2 结果 与 讨 论 光气相法、 光烧蚀法 、 激 微乳液法等。其 中化学还原法 因其设备简 单、 操作方便, 节能而成为制备的主要方法。本研究采用聚 乙烯吡 咯 烷酮(V ) P P作保护剂 , 以抗坏血酸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 采用连续 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新型银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新型银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新型银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银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纳米粒子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为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优良,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学、化学、生物、环境和能源等方面。

这篇文章将介绍新型银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

一、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化学还原法、物理方法和生物合成法三种。

化学还原法是制备银纳米颗粒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金属银离子与还原剂反应得到银原子,并形成颗粒状或簇状的银纳米颗粒。

此方法可以控制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散性,但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化学污染。

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得到银纳米颗粒,主要有蒸气凝聚法、溅射法和激光法等。

物理方法具有制备高纯度、多样性、可控性和动态性等优点,但成本较高,产出量相对较少。

生物合成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生物体代替还原剂,通过核酸、蛋白质和褐藻等生物物质作为还原剂,制备出颗粒形态多样、结构可控、绿色环保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银纳米颗粒。

二、银纳米颗粒的应用1. 医学方面银纳米颗粒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纳米粒子的尺寸范围内,银纳米颗粒具有卓越的抗菌性和杀菌性。

其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能够用于治疗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手术伤口感染等方面。

同时,银纳米颗粒还有按需释放药物作用,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治疗等方面。

2. 材料科学银纳米颗粒在材料科学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制备羧酸、羧酸酐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此外,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显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涂层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环境保护银纳米颗粒在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和气体净化等方面有应用潜力。

例如,它们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杀灭细菌。

4. 能源领域银纳米颗粒在能源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银纳米颗粒可以作为阳极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

银纳米粒子制备

银纳米粒子制备

银纳米粒子制备银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尺寸的银颗粒,其尺寸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银纳米粒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一些相关的应用。

一、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制备银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氢气、氢氟酸和柠檬酸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银纳米粒子。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pH值等)来调控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二、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另一种制备银纳米粒子的常用方法。

其中,电化学沉积法和蒸发凝聚法是较为常见的物理方法。

电化学沉积法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将银沉积在电极上,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银纳米粒子。

蒸发凝聚法则是通过控制银蒸气的冷凝过程,使其形成纳米级银颗粒。

三、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体内的细菌、真菌、植物等作为还原剂和模板来制备银纳米粒子。

以细菌为例,其表面的细胞壳可作为模板,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银盐溶液,可以实现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银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一、生物医学应用银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

例如,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杀菌。

此外,银纳米粒子还可以被用作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通过控制其尺寸和形貌,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释,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传感器和光电器件银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传感器和光电器件中。

例如,将银纳米粒子修饰在传感器表面,可以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效检测。

此外,银纳米粒子还可以作为光电器件的电极材料,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三、催化剂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银纳米粒子可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其高比表面积和活性表面位点使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选择性。

一种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化学还原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步骤:
●材料和仪器:
1.氧化银(Ag2O)或硝酸银(AgNO3)等银盐。

2.还原剂,如植物提取物、蔗糖、柠檬酸等。

3.保护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4.搅拌器、恒温槽、离心机等基础实验仪器。

●步骤:
1.溶液制备:将一定量的氧化银或硝酸银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形成含有银离子的溶液。

2.还原反应:向银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还原剂,同时搅拌。

还原剂能够将银离子还原成元
素银,形成纳米银颗粒。

3.保护剂的添加:为了防止纳米银颗粒聚集和沉淀,添加适量的保护剂。

保护剂能够包
裹在纳米银颗粒表面,防止它们相互结合。

4.反应控制:控制还原反应的速度和温度,以控制纳米银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5.搅拌和分离:在反应完成后,继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使用离心机将纳米银颗粒从溶
液中分离出来。

6.洗涤:用适量的溶剂多次洗涤纳米银颗粒,去除未反应的物质和剩余的还原剂。

7.干燥:将洗涤后的纳米银颗粒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得到纳米银粉末。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制备纳米银颗粒的基本方法,具体的步骤和条件可能因不同的实验目的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实验前,请确保熟悉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注意事项。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一、引言银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导电性和催化性能,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它们在电子设备、光学、医疗和催化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因此,制备出粒径均一、稳定性好的银纳米粒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制备银纳米粒子常用的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对制备出的银纳米粒子进行表征。

二、制备方法1.化学还原法:此方法常用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硼氢化钠等还原硝酸银。

优点是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但缺点是使用的还原剂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而且制备出的银纳米粒子粒径不均一。

2.物理气相沉积:该方法是通过蒸发、凝结和固化来制备银纳米粒子。

优点是制备出的粒子具有高结晶度和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但缺点是设备成本高,产量较低。

3.激光脉冲法:利用激光脉冲辐射溶液中的前驱体,使其迅速蒸发并形成纳米粒子。

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尺寸小且分布窄。

然而,该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成本较大。

三、表征方法1.紫外-可见光谱法:此方法通过测量银纳米粒子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了解其光学性质。

优点是操作简便,可以提供关于粒子大小和粒径分布的信息。

但这种方法只能间接推断粒子的形貌和结构。

2.X射线衍射: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了解银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等信息。

优点是准确性高,可以提供关于粒子结构和结晶度的信息。

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

3.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和粒径分布。

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粒子的微观结构。

但需要样品制备,对样品的尺寸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4.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较大范围的样品区域,得到粒子的宏观分布信息。

优点是可以观察到粒子在载体或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但同样需要样品制备,对样品的导电性有一定要求。

5.原子力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纳米粒子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

优点是对样品的稳定性要求较低,可以在液相环境中进行观察。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第一章纳米银颗粒的制备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制备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纳米银颗粒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生物应用价值。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银颗粒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银颗粒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水相中加入氢氧化钠、硝酸银等化学试剂,调节溶液的pH值和温度,使之发生聚合反应,最终制得纳米银颗粒。

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纳米银颗粒的常见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还原剂对银离子的还原作用,使银离子逐渐为金属银还原成纳米银颗粒。

3. 光化学法光化学法是使用光去还原银离子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

其具体原理是利用光照后的电子能量使得还原剂对银离子进行还原,形成纳米银颗粒。

第二章纳米银颗粒的生物应用纳米银颗粒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生物成像、抗菌材料等领域。

1.抗菌作用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有杀灭作用。

其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电子转移和氧化应激等方式实现。

2.生物成像纳米银颗粒在生物成像中表现出较好的成像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纳米银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使得其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光信号,因此在纳米粒子标记的生物体内成像效果非常突出。

3.治疗肿瘤近年来,纳米银颗粒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对肿瘤组织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第三章纳米银颗粒的应用前景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银颗粒在医学、生物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银颗粒在医药领域可以应用于抗菌材料、诊断成像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同时也可作为环境净化材料、电子材料、植物保护等领域的新兴应用。

总之,纳米银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环境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化学还原法:运用化学试剂通过得失离子的方法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分散剂是一种界面活性剂,在分子中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的性质。

它能均匀分散难溶于液体中的无机和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

同时,它还可以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结,形成稳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纳米银作为一种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导电性优异,催化性能良好等优点[1],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表面增强拉曼散射[2]、导电[3]、催化[4]、传感[5]以及广谱抗菌活性[6]等。

近年来,纳米银的特殊性质被日益深入地了解,并在微电子材料[7]、催化材料、低温超导材料、电子浆料、电极材料[8]、光学材料、传感器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其优良的抗菌性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9],成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

关于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可控性,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

[10] 常用的方法包括水热法[11]、凝胶-溶胶法、微乳液法[12]、模板法[13]、电还原法[14]、光还原法[15]、超声波还原法[16]和其他化学还原法,以及球磨、磁控溅射和其他物理方法。

化学还原法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投资少、可控性好,是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纳米银的主要方法。

然而,化学法制备纳米银存在一些缺陷。

纳米银的热力学性质不稳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影响了纳米银的物理性质和功能。

本文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银的水分散剂。

在水热化学还原环境中,银晶体的生长受到控制,以形成尺寸稳定的纳米微晶。

通过改变PVP的加入量和反应过程中产物的监测,研究了PVP对纳米银晶体成核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仪器第1.2部分t-1000型电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水浴,cqx25-06型超声清洗仪,tgl-16型高速离心机,dzf-6020真空干燥箱,vis-723型分光光度计,产品形貌观察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d8discovergadds型x射线衍射仪器1.2实验步骤在室温下,将31.5gl-1 PVP溶液加入17gl-1 AgNO3溶液中,用磁力搅拌均匀,制备20ml 0.5mol-1甲酸铵溶液,在搅拌下以平均55滴min-1的速度将甲酸铵溶液加入AgNO3和PVP的混合溶液中,在恒温磁搅拌(速度300rmin-1)下反应1H,老化24h,以8000 rmin-1的速度离心15min,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反应产物3次,然后真空干燥。

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

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
R s u c s, a s a 4 0 2 C i a2 T c n lg e tr ,Ma a s a r n & S e lC . t . Ma a s a 4 0 0 e o r e Ma n h n 2 3 0 , h n ; . e h oo C n e y 'n h n Io t e o L d , 'n h 2 3 0 , n
C ia hn)
Ab ta tS le a o at ls ae rp r d b e u t n f a u o s s lt n o NO3 n h rs n e f sr c : i r n n p r ce r pe ae y rd ci o q e u oui f Ag v i o o i te p ee c o
1实

称取 1 g 5 葡萄糖 和 5g V , P 配制成 30m 混合水溶液 , P 0 L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 p H值至 1 ; 1称取 6g 硝酸银配制成 10 L 0 水溶液 。在恒温水浴锅 中将上述溶液加热至 7 m 0℃, 将硝酸银溶液 以 3 滴/ i 的 0 mn 速度均匀地滴加到葡萄糖混合溶液中, 搅拌 1 i得到黑色悬浊液。 5 n m 将此悬浊液离心分离, 所得 固体沉淀用 去离子水和无水醇各洗涤 3 , 5 遍 于 0℃下真空干燥 , 得黑色粉末试样。 采用 日本理学 Rgk 公司的 DMa一 i u a / x
meh d a e p r n p e i a i a r w— ip re i it b t n r n i g fo 2 m o4 m. t o r u e a d s h r lw t n ro d s e s d s e d sr u i a g n m 0 a t 0 a c h z i o r Ke r s sle ; a o a t l s c e c 1r d c in meh d y wo d :i r n n p ri e ; h mi a e u t t o v c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5No.2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25卷第2期April2008J.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8年4月文章编号:1671-7872(2008)02-0120-03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晋传贵1a,姜山1a,陈刚1b,2(1.安徽工业大学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冶金与资源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2.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0)摘要:在70℃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水溶液,利用葡萄糖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颗粒。

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分散谱(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银颗粒为纯的银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分布集中在20~50nm之间。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化学还原法中图分类号:O614.122文献标识码:APreparationofSilverNanoparticlesbyChemicalReductionMethodJINChuan-gui1a,JIANGShan1a,CHENGang1b,2(1.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a.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b.SchoolofMetallurgyandResources,Maanshan243002,China;2.TechnologyCenter,Ma'anshanIron&SteelCo.Ltd.,Ma'anshan243000,China)Abstract:SilvernanoparticlesarepreparedbyreductionofaqueoussolutionofAgNO3inthepresenceofpolyvinylpyrrolidone(PVP)andNaOHatthetemperatureof70℃,glucosewasusedforthereductionagent.ThesilvernanoparticleswerecharacterizedbyusingX-raydiffraction(XRD),energydispersivespectrometer(EDS)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Theresultsshowedthatthesilvernanoparticlesproducedbythismethodarepureandsphericalwithnarrow-dispersedsizedistributionrangingfrom20nmto40nm.Keywords:silver;nanoparticles;chemicalreductionmethod银纳米颗粒由于其优良的传热导电性、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在电子、催化、光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1-2],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银纳米颗粒制备技术迅速发展,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按反应条件,主要包括还原剂还原[3]、光照、电极电解、超声电化学法[4]、辐射化学还原法、微乳液法[5]等。

这些方法有的工艺控制难度大、产物不稳定;有的设备较为复杂,难以批量化生产。

化学还原法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为制备超细银粉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保护剂和价格低廉、还原能力温和的葡萄糖作还原剂,用简单工艺制备银纳米颗粒。

1实验称取15g葡萄糖和5gPVP,配制成300mL混合水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值至11;称取6g硝酸银配制成100mL水溶液。

在恒温水浴锅中将上述溶液加热至70℃,将硝酸银溶液以30滴/min的速度均匀地滴加到葡萄糖混合溶液中,搅拌15min得到黑色悬浊液。

将此悬浊液离心分离,所得固体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醇各洗涤3遍,于50℃下真空干燥,得黑色粉末试样。

采用日本理学Rigaku公司的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表征样品的晶型和粒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philips-xl-30)附属能谱仪测定样品成收稿日期:2007-09-18基金项目:863项目资助(2006AA03Z466)作者简介:晋传贵(1966-),男,安徽无为人,教授,博士。

第2期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philips-xl-30)观察样品的形貌。

2实验结果分析2.1XRD分析样品的XRD图谱如图1所示,图1中的(111),(200),(220),(311)和(222)峰的出现与标准晶态银卡片(JCPDS,No.4-783)上的峰一致,表明制备的样品为银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衍射图谱中未见其它杂质物相衍射峰的存在,故所制产物为纯净的单质银。

样品的晶粒尺寸可根据Scherrer公式d=0.89λ/(Bcosθ)估算(Cu靶Kα辐射,X射线波长λ=1.54056A!),d为粒径,θ为衍射角,B为主峰半峰宽所对应的弧度值,以(111)晶面衍射峰为基准计算其粒径尺寸为32nm。

2.2EDS分析银纳米颗粒的EDS图谱见图2,图2中除了AgL峰外没有氧元素的峰出现,表明制备出来的银纳米颗粒未被氧化为单质银,这与XRD分析的结果一致。

2.3SEM分析肉眼观察银纳米颗粒呈黑色,由于纳米颗粒尺寸3实验原理与影响因素3.1反应原理反应方程式为:Ag++OH-→AgOH↓(1)2AgOH→Ag2O+H2O(2)C5H6(OH)5CHO+Ag2O→C5H6(OH)5COOH+2Ag↓(3)葡萄糖作为还原剂,还原能力较温和,氧化产物是C5H6(OH)5COOH,不会给反应产物引进金属杂质。

本实验中,控制葡萄糖过量以确保一价银被完全还原成单质银。

此外,pH过低将不利于Ag+全部转化为Ag2O;pH高于12时,PVP在水中的溶解度将大大降低,削弱其保护作用。

本实验中pH值控制在11左右。

比可见光波长短,吸收光波而成为物理学上的理想黑体。

将微量银粉末样品制成电镜试样,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貌。

图3(a)为70℃时制备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银纳米颗粒为规则类球形颗粒,分散性好,无明显团聚现象,粒径在20~50nm之间,与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所得的粒径一致。

图3(b),(c)分别是其它条件不变,反应温度在75,80℃时所得产物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3可以看出,温度升高,颗粒团聚加剧,粒径变大。

晋传贵等: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121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23.2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化学沉淀过程中,粉末颗粒的生成要经历成核、生长、聚结与团聚等过程。

影响粉末结构形貌的主要因素包括沉淀制备体系中晶核形成与生长机制以及粉末颗粒之间作用力。

成核与生长速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生成晶粒的尺寸,成核速率相对较大,生长速率相对较小,生成晶粒的粒径小。

用此方法制备银纳米颗粒,温度和浓度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工艺参数。

温度过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缓慢且不彻底,而且成核速率较低,生长速率较高,致使所得颗粒粒径较大;温度过高,反应过于激烈,颗粒间碰撞的机率急剧增大,致使团聚明显加剧,制备的银颗粒粒径变大,且分布也不均匀。

反应物浓度太低,也会大大降低反应速度使反应难于进行;反应物浓度过高,产物容易团聚,所得产物颗粒粒径越大。

如果在沉淀之前或沉淀进行过程中,添加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让它们吸附在颗粒表面使颗粒之间存在一种空间位阻斥力势能,从而使颗粒之间势垒急剧增大,就能比较理想地防止颗粒之间发生团聚。

实验中表面活性剂采用PVP,其大分子可以与银纳米颗粒形成紧密的吸附层,分子中的C-H链伸向外部,形成立体空间障碍来阻止银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

实验中发现当反应温度为70℃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的银纳米颗粒随PVP用量的增加,团聚现象明显改善,当其用量≥16g/L时,可以完全避免团聚的发生。

但当实验温度高于75℃时,即使不断加大PVP的用量,也无法避免团聚的发生。

4结论在70℃时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含有适当配比的NaOH,PVP和葡萄糖混合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在32nm,粒径分布在20~50nm的球形纯银纳米颗粒。

保护剂PVP的加入对银粉粒径分布和粒径大小有重要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避免团聚的发生,但温度过高,其保护作用有限。

反应温度是影响银纳米颗粒粒径的重要因素,低于70℃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银纳米颗粒粒径逐渐减小,超过70℃后银纳米颗粒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70℃时反应所得银纳米颗粒粒径最小。

参考文献:[1]LuHW,LiuSH,WangXL,etal.Silvernanocrystalsbyhyperbranchedpolyurethane-assistedphotochemicalreductionofAg[J].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2003,81(1):104-107.[2]SathayeSD,PatilKR,ParanjapeDV,etal.Nanocrystallinesilverparticulatefilmsbyliquid-liquidinterfacereactiontechnique[J].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2001,36:1149-1155.[3]SongYH.ResearchandDevelopmentinPreparationofSuperfine-silverPowdersbyChemicalMethods[J].PreciousMetals,2006,27:67-71.[4]ZhuJJ,LiuSW,PalchikO,eta1.Shape-ControlledSynthesisofSilverNanoparticlesbyPulseSonoelectrochemicalMethods[J].Langmuir,2000,16(16):6396-6399.[5]RongMZ,ZhangMQ,LiuMH,eta1.SynthesisofSilverNanoparticlesandtheirSelf-organizationBehaviorinEpoxyResin[J].Polymer,1999,40:6169-6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