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_集体主义导向的调节作用
社会比较对自我评价的影响——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中文摘要社会比较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近些年社会比较的调节变量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传统社会比较研究是基于个体主义范式的,对群体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随着社会认同理论的兴起,研究者也开始从群体过程和群际关系来考察个体作为群体成员的群体身份,来考察群体认同与个体自我概念的关系。
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种思路来探讨自我建构在社会比较中的调节作用,并重点考察了群际比较情景下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研究一通过对自我建构激活层面的操纵,发现不同的自我建构层面导致了不同的社会比较效应。
结果显示,当我们跟他人比较的时候,若当个体的“独立我’’被激活时,会引发区辨历程,使得所比较对象变成“相对他人”而产生对比效果,对方表现好的时候会威胁到个体的自我评价,对方表现不好的时候则提升个体的自我评价。
当个体的“互赖我”激活时,则引发整合的历程,其表现良好时不仅不降低给个体的自我评价,反而会提升其自我评价。
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引入比较对象群体身份这个变量,发现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发生了变化。
结果显示,在向上社会比较时,个体我被激活所产生的对比效应,因比较对象的内群体身份所造成的同化效应而削弱,个体的自我评价并没有明显降低,只有在比较对象是外群体成员的时,个体我引发的对比效应才会发生。
而互赖我被激活所产生的同化效应因比较对象的外群体身份所造成的对比效应而削弱,个体的自我评价并没有明显降低,只有在比较对象是内群体成员的时,互赖我引发的同化效应才会发生。
最后,主要从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的角度审视和反思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就未来研究的方向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社会比较;社会认同;自我建构;独立我:互赖我AbstractTheprocessofsocialcomparisonisverycomplex.Inrecentyearsthemoderatorsofsocialcomparisonresearchhavebecomeahotspot.Traditionalcomparisonresearchisbasedontheparadigmofindividualism,thefactorsofgroupsarenotgiventheattentiontheydeserve.Withtheriseofsocialidentitytheory,theresearchershavealsobeguntoexaminetheindividual’Sgroupidentityfromthegroupprocessandintergrouprelations,toexa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self-conceptandthegroupidentity.Thisstudywoddjustbeinaccordance谢ththeline,forexploringthemoderatorroleofself-construalandfocusingonitsmoderatoreffectininter-groupconditions.TheStudyIfoundthatdifferentlevelsofself-construalwhichledtothedifferenteffectsofsocialcomparisonthroughthemanipulationoflevelsofself-construal.Theresultsshowedthat,whenwecomparewiththeothers,iftheindividual¨S’personalself’isactivated,whichwilltriggertheprocessofdistinguishing,makingthecomparisongoalbea“relativeother”foracontrasteffect.Thegoodperformanceofotherwillhaveathreattotheindividual’Sself-evaluation,orthebadperformancewillenhanceindividual’Sself-evaluation.Whentheindividual’S“socialself”isactivated,itwilltriggertheprocessofintegration,other’Sgoodperformancewillnotreducetheindividual’Sself-evaluation,butcontrarilywillenhancetheirself-evaluation.TheSmdyIIbasedtheStudy,foundthatdifferentlevelsofself-construalwillledtothedifferenteffectsofsocialcomparisonthroughexporingthecomparisongoal’sgroupidentity.Theresultsshowedthatwhentheindividualissufferinganupwardsocialcomparison,thecontrasteffectofindependentselfwillbeweakenfortheassimilationeffectofin-groupidentity,SOtheindividual’Sself-evaluationwillnotsignificantlybelowered.Onlywhenthecomparisongoalisanom-groupmember,thecontrasteffectswilloccur.Buttheassimilationeffectcausedbyinterdependentselfwillbereducedforcontrasteffectofthecomparisongoafromtheout-group,onlywhenthecomparisongoalWasallin-groupmember,theassimilationeffectcouldwillOccurfrominterdependentself.Finally,theauthorrethinkedinadequacyofthisstudyatthepointofresearchdesignandtheviewoftheoreticalanalysis,anddiscussedfuturedirectionsinthisfield.Keywords:socialcomparison;socialidentity;self-construal;independentself;interdependentself⑨硕士学住论文MASTER’ST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集体主义自我教育

集体主义自我教育
一、基本概况
集体主义自我教育:是指通过集体活动和集体组织的形式,促进个体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它强调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集体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
二、集体主义自我教育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氛围,让个体在其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2.培养个体的集体意识: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个体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要为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而努力。
3.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集体活动、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等形式,让个体在集体中学习、
成长和进步。
4.促进个体的自我反思:引导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培养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方式,让个体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效能感。
总之,集体主义自我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同时也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我评价团队精神 创新意识 工作成果

自我评价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工作成果1. 引言1.1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团队精神是团队合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众多成员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体现。
团队精神的形成不仅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性,还可以提高团队整体的效率和绩效。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且时刻以团队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利益。
只有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共同拼搏,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能够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团队的合作更加顺畅和有效。
建立团队精神意识,贯彻团队合作精神,将对整个团队的协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团队的发展和成长。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的。
1.2 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环境。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团队成员,才能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意识是指在工作中不断试验新的思路和方法,不畏失败,敢于突破传统的做事方式,勇于尝试新的领域和创意。
具备创新意识的团队成员往往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团队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只有不断挖掘潜力、超越自我,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2000字】1.3 工作成果的价值工作成果是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的结晶,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不仅仅是任务完成的标志,更是团队价值和实力的体现。
工作成果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团队和公司带来持续的盈利和增长,同时也能够为团队成员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工作成果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工作成果可以直接影响团队的业绩和效益,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竞争力和发展。
优秀的工作成果可以提升团队和个人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概述班杜拉(Bandur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举世公认的“社会学习理论巨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在于他丰富和发展了自我调节概念,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理论。
自我调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我调节,指人们给自已制定行为标准,用自己能够控制向奖赏或惩罚来加强、维护或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
狭义的自我调节,实际上指自我强化,即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设想,班杜拉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自我调节的实验。
班杜拉和克波(Kapers)做了一个“自我奖励标准”的实验:榜样从事某一活动时采用较高或较低的自我奖励标准。
采用较高的自我奖励标准者,只有在达到或超过自己满意的成绩时,才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
在没有达到自己提出的标准时,他们则不让自己随意拿取奖励,反而进行自我批评。
采用较低的自我评价标准者,在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标准时,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
让儿童观察上述两种榜样的行为,并在观察之后单独做其中一种行为,同时记录他们给自己奖赏或惩罚的行为水平。
结果发观,儿童倾向于采用被示范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那个标准判断他们自己的行为和给予自己强化。
看到榜样采用高标准的儿童,只是在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给自己奖赏,而看到榜样采用低标准的儿童,则在低水平的时候就给自己强化。
这个实验说明,通过榜样的示范,可以建立起儿童相应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儿童的行为是受他们已经形成的自我奖励标准调节的,这种自我调节,决定着他们自我奖赏的水平。
班杜拉还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儿童分为四组。
让儿童做手工劳动,做的越多,则得分越多,第一组为自我强化组,这一组儿童自己选择行为的标准,在达到标准时,则给自己一种可换来奖品的奖励。
第二组为外来强化组。
这组的儿童在其它地方与自我奖赏的儿童是一致的,但他们的标准是由别人设立的。
个人作用发挥的团队角色与团队协调

个人作用发挥的团队角色与团队协调一、个人作用发挥的团队角色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我始终努力发挥着自己的团队角色,以便更好地协助团队达成共同目标。
1.1协调者作为协调者,我能够有效地协调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确保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
我会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安排工作任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
1.2沟通者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我之所以在团队中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除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和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相互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顺畅的,这有助于我们迅速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目标。
1.3鼓舞者团队中的鼓舞者,是指能够给团队成员带来信心和动力的人。
我经常会在困难时刻鼓励和支持其他团队成员,给他们提供积极的情绪激励。
在工作中,鼓舞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团队的士气对团队整体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1.4创意者作为一个创意者,我常常能够给团队带来不同的思路和想法,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团队协作中,创意者能够为整个团队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提升团队的竞争力。
1.5完成者团队中的完成者负责确保团队既定的目标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在团队合作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团队整体能够按计划顺利运行。
1.6解决者作为团队中的解决者,我常常扮演着协助团队成员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角色。
我会采用灵活的思维,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团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二、团队协调团队协调是整个团队运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团队成员之间能够紧密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取得团队的胜利。
2.1共同目标团队协作的首要前提是制定清晰的共同目标。
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明确地了解团队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
2.2有效沟通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团队协调的关键。
通过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及时获得他人的反馈,从而更好地协调工作任务,解决问题。
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8年第2期 总第103期北京化工大学学报丨社会科学版)Journ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 2. 2018Total No. 103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社鹏程房杳眺瑶(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高阶人格特质,探究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自主性对员工创 新行为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其中起 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另外,工作自主性调节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工作自主性越高,二者正 向关系越强。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工作自主性;创新行为[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8)02-0030-07一'弓I言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 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社会要积极响应贯彻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从而实现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 的目标。
创新驱动能够引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 获得或保持现有竞争力,进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 者。
企业想要创新,必须依靠员工,企业的创新来源 于组织团队的创新和员工个体的创新。
因此,研究组 织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无论是对员工个体的 成长和职业发展,还是对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 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有研究来看,员工的认知风 格、组织支持感、主动性人格等个体层面的因素都能 够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组织差错管理能力、创新氛围、领导风格等组织层面的因素对创新 行为的影响也在很多研究中得以证实。
本研究主要 从个体层面的员工人格特质方面分析其对创新行为 的影响。
核心自我评价是员工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个 基本评估m。
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在当今社会,自我评价已成为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中,核心自我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关键部分,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从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作用、设计原则、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和展望未来自我评价的方向和目标。
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最本质、最重要的评价,包括了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能力、兴趣、性格等多个方面。
核心自我评价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核心自我评价也是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协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基础。
全面性:核心自我评价应涵盖个体的多个方面,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能力、兴趣、性格等,以便更全面地反映个体的本质特征。
客观性:核心自我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
深入性:核心自我评价应深入挖掘个体的内在特质和潜在优势,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发展性:核心自我评价应是个体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核心自我评价在以下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核心自我评价,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
团队协作:在团队中,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促进团队协作。
社会交往:在社交场合,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不要忽视自己的优点,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不要忽视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果,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核心自我评价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核心自我评价将更加智能化,可以自动分析个体的行为和语言,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
企业家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分析

企业家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分析企业家与生意人、商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创新,核心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从人格角度解释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综合概念。
有研究证明:核心自我评价与企业家个体创新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个体的动机起到中介作用。
企业家创新行为体现在:永远追逐成就的不懈动力、高于利润之上的理想追求及通过自身行为和思想影响社会,改变社会生活。
标签:企业家人格;核心自我评价;创新1 企业家的实质在于创新1.1 生意人、商人与企业家为什么地球上这么多人,却只有屈指可数的人被称作企业家?什么人才能称为企业家?在现实中存在生意人、商人与企业家,他们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过:“我们不想做商人,我们只想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企业家,因为在我看来,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在企业家看来是影响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影响这个社会就是企业家。
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他的所有技能。
”评价企业家与生意人、商人区别的标准,不完全是外部的、显性的要素,更多的是内部的、隐性的要素。
陈善平是一个江浙沿海捕鱼的渔民,受教育程度不高。
十几年前在浙江海域北麂岛建起鱼虾制品加工厂,专门出口日本,短短数年就赚取大量财富。
2004年考虑到国内渔民打捞的海产品无法即时送交加工而带来极大的浪费,他决定建造海上水产品加工船。
资金的短缺、技术队伍缺乏、巨大的风险统统没有阻止他创新的行动。
2007年陈善平他们自主研制的海上巨型加工船下线投入使用,这是亚洲第一艘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艘海上加工船。
这艘投资5600万元的巨无霸除了一些零部件是从日本买的,核心组件全部由陈善平和员工自己制作出来的!每天数百上千只小渔船成群结队围绕着这艘巨船远赴深海捕鱼,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虾在半小时内被加工成鱼干鱼片虾皮,由陈善平收购、包销到日本。
产品价格在几年内上涨了80多倍,成千上万渔民的收入得到极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总第234期2011年4月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JOURNAL OF BUSI NESS ECONOM ICS No .4V o.l 234Ap r .2011收稿日期:2010-1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091);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XNH063)作者简介:孙健敏(1961-),男,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研究;王震(1985-),男,山东济宁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胡倩(1984-),女,湖北随州人,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咨询师,主要从事工作分析和企业咨询研究。
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集体主义导向的调节作用孙健敏1,王 震1,胡 倩2(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2.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北京100738)摘 要:在区分个体创造力和创新的基础上,文章考察了225名企业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集体主义导向与上司评定的创新行为的关系。
结果表明个体创新过程中的创意产生和创意实施行为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产生正相关,但与创意实施无显著相关关系;集体主义导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产生和实施行为关系中均起调节作用:对集体主义导向较强的员工来说,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反而较弱,对低集体主义导向的员工来说,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则相对较强。
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集体主义导向;个体创新行为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1)04-0027-07一、引 言近年来,学术界对个体创新的关注日益增加。
在个体特征方面,人格与创新的关系得到了最广泛地讨论。
总体来看,早期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如他们发现自信、低焦虑、内控、尽责心等人格特质能带来较高水平的创造性。
然而,他们同时也发现单一特质的研究难以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1]。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者试图基于/大五0和/16PF 0等通用的人格框架进行探讨,但这类研究仍然只是证实了人格的某些维度与创造性的关系,无法清晰描述影响创新的人格特质。
因此,近年来基于人格特质的创新研究逐渐受到冷落。
这不禁让研究者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的人格构念,这种构念能更全面地包含影响个体创新的人格特质。
西方新近提出的核心自我评价就是在特质合并思路下诞生的新人格理论,它将自尊、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和控制点这四种重要的特质整合在一起,是对人格的潜在的、深层次描述[2]。
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它与大五人格存在重叠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大五人格未能充分描述的人格倾向,且在预测个体态度和行为上有额外的解释力[3]323。
然而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的关系上,目前还未有直接的实证研究。
这一概念的提出者Judge 最近也呼吁学者们关注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的关系[4]。
在关注人格与创新关系的同时,一些研究也暗示它们的关系会受其他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可能来自个体、团队和组织各个层面,如个体的从众性[5]7。
以往有研究指出在高创造性个体具有的特征中,除了与核心自我评价有关的自我概念以外,还有一类是个体在与他人、群体接触时所表现的特性,如独立性、乐群28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性、从众性[6]。
实际上,这些特性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近似的概念,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导向,反映了个体与他人接触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集体主义导向与创新的关系上,一些研究者认为集体主义导向不利于个体创新[7]。
在核心自我评价、集体主义导向与创新的关系上,目前还少有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在创新研究中引入核心自我评价能够发现一个对个体创新有显著预测作用的深层次人格构念,而在考察二者关系的同时考虑个体与他人互动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则会更全面和系统地厘清员工个体特征与创新的关系。
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0,集体主义导向是一种/个体认为人类生存的基本单位是集体而非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0[8],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集体主义导向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在群体中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得有同样人格特质的个体在相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按照创造力成分理论[9]81和创造力交互作用视角[10],这三者间可能存在着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不同于以往基于狭窄(narro w)人格框架(如大五人格)的研究,本文引入核心自我评价概念,以相对宽泛(broad)的视角考察人格对个体创新的影响,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创造性人格研究。
另一方面,我们在考察二者关系的同时关注另一个重要的个体特征,即集体主义导向,旨在揭示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新影响的作用条件,以厘清积极型人格在何时更有益于个体创新。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过去几十年里,有关个体创新研究呈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创造力和创新这两个概念的交替使用,这种混用限制了人们对个体创新的理解[11]。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个体创造力和创新是两个相关但完全不同的概念,区分二者极为必要。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创新是个体取得某一想法并将其转换成一项新奇和有用的产品、服务或方法的多阶段过程,它既包括产生创意也包括实施创意,前者即为个体创造力[12]。
从此角度出发,以往学者在考察人格特质时,更多的是考察它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但很多学者都指出创意产生到创意实施这一过程不是线性的,它们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创意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实施,个体拥有创造力未必可以达成创新[13]。
因此,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产生和实施间的关系以及集体主义导向的调节作用需要更深入地考察。
(一)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的关系第一,尽管目前还少有研究直接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的关系,但以往有研究间接指出了两者可能存在的联系。
已有的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体系中的四种核心特质与个体创新均有一定的关系[14],例如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相信自己具有非凡的能力,因此倾向于以新颖的、不同寻常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不过这些研究仅证实了核心自我评价的某些成分与创新的关系,但Judge等人一再强调这些成分的累加并不能衡量核心自我评价,它们必须作为一个整合的构念才能反映核心自我评价的本质[3]306。
第二,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人的主要特征是自信,而自信能够带来创新绩效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自信的人更有可能运用非常规的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这种非常规的知识正是促使创造性结果出现的重要因素[9]93。
另外,自信的个体愿意更多地承担风险[15],风险承担是创新的前提条件之一[16]。
第三,核心自我评价能影响人们的工作动机。
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员工倾向于选择复杂的工作任务[17],而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会提高员工的内部动机。
创造力成分理论指出内在动机是促进个体创新的关键因素[9]107。
因此,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员工具有较高的内在动机,进而具有较高的创造性。
综合以上论述,本文提出:H1a: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意产生行为有正向影响;H1b: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意实施行为有正向影响。
(二)集体主义导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集体主义能在一些变量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原因在于不同导向的个体在人际关系上持不同的态度和观念。
集体主义导向强的个体看重自己与他人的和谐关系,而低集体主义导向的人则把自己看作生存的基本单位。
在创新研究领域,有研究指出高创造性的个体通常需要抵抗他人的反对意见或冲突[1]458,国内也有研究者指出低乐群性是高创造发明者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18]。
Goncalo 和Sta w 指出在创新的过程中,个体需要有勇气去对抗他人的异议,愿意并且有勇气不随波逐流[19]。
因此,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个体如果本身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信念,本身的从众性以及对冲突和矛盾的规避倾向会减弱积极型人格特征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这是因为集体主义导向强的个体往往会因为遵从群体规范和既定工作模式,而不愿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解决方式。
此外,即使有了好创意,为了避免与群体中的他人发生冲突[20],他们也会抑制自己对创新想法的全力维护。
再者,由于高集体主义导向的员工更依赖和放心群体其他成员去完成工作,所以对创意的实施会缺少百分之百的努力。
综合以上论述,本文提出:H 2a :集体主义导向会调节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产生行为的关系,对于集体主义导向较低的员工来说,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意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强;H 2b:集体主义导向会调节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实施行为的关系,对于集体主义导向较低的员工来说,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意实施的影响相对较强。
三、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程序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研究使用员工-主管配对方式收集数据。
研究者首先通过中间人联系企业主管,由主管随机挑选几位下属并对他们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在征得下属本人同意后,收集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集体主义导向数据。
本研究共发放350套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25套,有效回收率为64.3%。
调研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软件开发、技术研发(非I T )、广告创意、管理咨询、营销销售工作的员工。
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6.7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67年;性别上,男性所占比例为55.1%;教育程度方面以本科和硕士学历最多,分别占56.4%和23.6%;工作性质上,从事软件开发(18.7%)、技术研发(16.0%)、营销销售(16.9%)和管理咨询(13.3%)工作的员工数量大致相同。
(二)研究工具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采用Judge 等人[3]315编制的CSE s 量表,共12个项目,如/当我进行尝试的时候,我通常会成功0。
集体主义导向的测量采用Jackson 等人[8]888编制的心理集体主义量表,共15个项目,如/相比单独工作,我更喜欢在团队中工作0。
个体创新的测量采用张明睿[21]编制的个体创新行为量表,包含创意产生和创意实施两个维度8个项目,如/该员工找到新的技术、流程、手段、产品或想法0。
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证实了二维结构的合理性,两个因子共同解释了72.2%的方差变异。
在本研究中,核心自我评价和集体主义导向的测量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要求员工根据实际情况,由/1-非常不同意0到/5-非常同意0中做出选择。
创新行为的测量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法,由员工的直接主管根据实际情况,从/1-从未如此0到/6-总是如此0中做出选择。
四、研究结果表1列出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矩阵和内部一致性系数。
结果表明创意产生与创意实施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r =0.63,p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