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速度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以太网的发展历史

以太网的发展历史

以太网的发展史及趋势12级计科1班齐闯 201490663 刘金成 201490664 蒋伟201242358 冯雪201242310IEEE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动以太网的发展。

2010年,40/100G以太网标准获批;预计2015年兆兆位以太网也将面世。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时间表,来展示一下以太网发展历史当中的关键里程碑。

1973当时,在施乐公司研究中心工作的Bob Metcalfe被老板告知,要求将公司中数以百计的电脑和新买的激光打印机进行共享连接。

后来他就画了这个图,给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当时用的是3Mbps同轴电缆。

)1976 Metcalfe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文章里面介绍了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

1979 Metcalfe离开了施乐公司,并创立了3COM公司。

次年,他发表了10Mbps以太网标准的第一个版本DIX V1。

(DIX即DEC、Intel和施乐Xerox公司的首字母。

)IEEE成为发布以太网标准的官方机构。

开放标准有助于使以太网保持主导地位。

IEEE发布了10Base5 以太网标准,也称为粗缆以太网,因为它是一个黄色的铜缆,看起来像是一个花园中的水管。

1989 Kalpana推出了首款以太网交换机,它取代了网桥和集线器。

猜到Kalpana现在如何了吗?没错,它被思科收购啦。

1991 IEEE发布批准通过了10Base-T以太网CAT-3双绞线布线标准,并成为了局域网部署标准。

1995 IEEE通过了10BaseF数据中心使用的光纤以太网标准,在100Mbps以太网标准被IEEE采用后,它被称为快速以太网标准快速以太网出现了,解决了交换问题,速度也提高到100兆,开始进入校园网1998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标准获批1999 以太网速度提升到1G,开始进入城域网,像网通这样的新兴运营商则采用在光纤网上直接走以太网的模式; 现在以太网提升到10G,又可以应用于广域网,业界新传输设备已经同时支持10G以太网和SDH。

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速连接网络的便利。

而在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则使得网络传输速度大大提高,更为高效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分析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一、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1.传输更快速千兆以太网技术相对于以前的百兆以太网技术,其传输速度更快,能够让人们更快地访问和传输网络信息和资源。

每秒传输1千兆字节的数据,网络上的高清、3D、VR等同步体验不再卡顿,实现高带宽、低延迟。

这样就可更快的传输文件和举行视频会议等。

2.稳定性更高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是由于千兆以太网技术使用更高质量的网络电缆和物理接口,有效避免了数据传输中出现的差错或丢包,确保网络设备快速响应,让网络连接稳定更加可靠。

3.拓扑结构更灵活千兆以太网技术采用多路径、分散式交换体系,不像以前的以太网技术在多个节点之间形成单向环路,因此当遇到故障的时候,也不会让整个网络瘫痪。

这使得千兆以太网技术的拓扑结构更为灵活,提高了网络的弹性和可靠度。

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1.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技术越来越成熟。

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对其应用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能够实现高性能的数据中心网络,应对高容量和高速率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要求。

2.高速路由器传统以太网路由器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交换的要求。

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可以让网络带宽更大、网络流量更加畅通,竞争力更加强劲。

同时可满足家庭日常网络及职场办公等交换机和路由器需求,在多媒体、游戏和在线商店应用中提供优异的传输性能。

3.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利。

但是,这些网络设备之间都需要进行连接和传输数据。

千兆以太网技术则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种连接和传输要求。

尤其是在更多媒体丰富、设备类型多样的情况下,在数据安全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快速以太网技术

快速以太网技术

快速以太网技术班级:姓名:学号:一:快速以太网的定义为了提高网络传输速率,IEEE于1995年5月发布了IEEE 802.3u标准,把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从10Mbit/s提高到100Mbit/s。

100Mbit/s以太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最终在3年后通过了两种100Mbit/s以太网标准:即快速以太网LAN(IEEE 802.3u)称为100Base T,和100VG Any LAN(IEEE 802.12)。

通常将在这两个标准之下运行的网络系统称为快速以太网。

100VG Any LAN是一种鱼快速以太网竞争的技术,于1995年6月作为IEEE的标准通过,但与100Base T相比,市场占有率较小。

快速以太网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100Mbps快速以太网标准分为:100BASE-TX 、100BASE-FX、100BASE-T4三个子类。

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施。

和通常的以太网相比,快速以太网不是单在速度上快了,而且在其运行机制上可能和原来的以太网也不一样了。

二:快速以太网的发展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pbs光缆的LAN。

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Swi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

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

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 -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

网络互联方式

网络互联方式

网络互联方式现代社会中,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而网络互联方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从有线互联和无线互联两个方面,探讨网络互联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一、有线互联有线互联是指通过电缆、光纤等物理线路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以太网是其中最常见的有线互联方式之一,它通过典型的RJ45接口将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连接在一起。

以太网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千兆甚至万兆级别,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因此在企业、学校和机构等组织网络中广泛应用。

除了以太网,还有一些其他的有线互联方式,如电力线通信、同轴电缆等。

电力线通信可以利用电力线路传输数据,省去了重新布线的麻烦,适用于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

同轴电缆多用于电视信号传输,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中也可作为网络互联的方式之一。

二、无线互联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人们对自由移动的需求增加,无线互联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线局域网(WLAN)是其中最常见的无线互联方式之一,它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使得设备可以在覆盖范围内进行无线连接和互联。

目前,Wi-Fi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许多公共场所都提供免费的Wi-Fi网络,方便人们随时上网。

蓝牙是另一种常见的无线互联技术,适用于短距离的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如手机与耳机的连接、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等。

蓝牙技术具有低功耗、成本低等特点,在物联网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网络互联方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互联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有线互联方面,光纤技术的进步使得传输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成本也逐渐降低,预计在未来光纤会成为主流的有线互联方式。

同时,新的有线互联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多点接入(MPON)技术和可见光通信技术,也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无线互联方面,5G技术的商用化将为无线互联带来巨大的变革。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太网(Ether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一种,通过局域网(LAN)连接计算机与其他设备,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本文将为大家探讨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 初代以太网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市场上的计算机数量增长迅速,但相应的数据传输技术却无法应对数据传输的需求。

于是诞生了以太网,最初只能传输10Mbps的数据速率。

它的传输速度虽然与现代网络相比较较慢,但是它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行业的标准。

2. 发展至以太网2在20世纪80年代,以太网的发展进入了以太网2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以太网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到了100Mbps,并在网络中引入了交换机,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以太网的世界标准化为了促进以太网技术的发展,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决定对以太网进行标准化。

在1983年,IEEE批准了10Base-T的标准,这是一种使用双绞线传输数据的技术,使得以太网在这之后的趋势上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4. 以太网的现状如今,以太网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中。

在现代网络中,以太网已经成为常见的技术,并且继续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中。

在今天的以太网技术中,传输速度提高到了百Gbps的级别,并且技术越来越倾向于无线网络。

5. 未来的以太网发展尽管以太网技术已经过了40多年的时间,但它仍在不断变化,以求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以太网将继续追求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在总结这篇文章之前,值得注意的是,以太网技术虽然已经被广泛适用,但其他技术的涌现可能会对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的锤炼,未来的网络环境可能会更加多样化,并且需要新的技术来提供更好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网络世界中,以太网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一直处于前沿地位,并继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希望未来的以太网在不断革新中继续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以太网发展现状

以太网发展现状

以太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太网在网络通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其高速、稳定和可靠的特性,以太网已经成为了家庭和企业网络中最常用的通信技术之一。

首先,以太网的速度不断提高。

最早的以太网速度仅为10 Mbps,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多个不同的速度级别,包括100 Mbps(Fast Ethernet)、1 Gbps(千兆以太网)、10 Gbps(万兆以太网)等。

这些高速的以太网技术使得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其次,以太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过去,以太网主要用于局域网(LAN)内部的数据传输。

但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扩展到了广域网(WAN)和城域网(MAN),甚至成为了公共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之一。

这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远程办公、在线娱乐和大规模数据交换等活动。

此外,以太网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由于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太网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现代的以太网技术通过使用加密协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保护用户的数据不被黑客攻击和非法访问。

最后,以太网的成本逐渐降低。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太网设备的价格逐渐下降,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承担得起这些设备并享受到高速的网络连接。

总体而言,以太网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
大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以太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1. 传输速度的提升: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有线传输技术的传输速度不断提升。

例如,在网络领域,从最初的10Mbps的以太网发展到了现在的1Gbps、10Gbps,甚至100Gbps的以太网。

高速传输能够快速实现大规模数据传输,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传输距离的延伸: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不仅提升了传输速度,还延伸了传输距离。

例如,光纤通信技术可以传输信号数十公里,而且信号质量基本不受距离的影响。

这对于电信、广播、电视等领域来说,提供了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3.抗干扰能力的提升:有线传输技术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如电磁干扰、信号衰减等。

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改进的有线传输技术采用了更好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加密解密技术等。

例如,在数字电视中,采用了更高级的调制解调器和编码解码器,使得信号能够更好地抵御干扰,提供更好的画质和声音。

4.可靠性的改善:有线传输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等问题的影响,导致通信中断。

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改进的有线传输技术引入了冗余传输技术,如冗余编码、冗余电缆等。

这些冗余传输技术能够在传输中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5.系统集成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传输技术也在向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最新的有线传输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故障自诊断和自动恢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6.能源效率的提高:在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中,也越来越注重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研发了低功耗的传输设备和技术,采用了节能的信号调制算法等。

这不仅减少了对能源的依赖,也有助于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

总之,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传输技术在速度、距离、抗干扰能力、可靠性、系统集成和能源效率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应用现状与发展

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应用现状与发展
以 太 网 起 源 于 1个 实 验 网 , 设 计 用 来 支 持 X — 其 e
离 于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的 发 展 之 外 , 现 场 总 线 技 术 与 使 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很 好 地 融 合 而形 成 相 互 促 进 的 局 面 。 ( ) 太 网 是 当 今 最 流 行 、 用 最 广 泛 的 通 信 网 3以 应 络 , 有 价 格 低 、 种 传 输 介 质 可选 、 速 度 、 于 组 网 具 多 高 易 应用 等 优 点 , 且 其 运 行 经 验 最 为 丰 富 , 有 大 量 安 装 而 拥
( ) 场 总 线 标 准 的特 点 是 通 信 协 议 比较 简 单 , 4现 通 信 速 度 比 较 低 。 如 基 金 会 总 线 FF 的 HI 和
P ROF BUS—P 的 传 输 速 度 仅 为 3 . 5 p , 随 I A 1 2 Kb s 但 着 仪 器 仪 表 智 能化 的提 高 , 输 的数 据 将 趋 于 复 杂 , 传 未 来 传 输 的 数 据 可能 已 不 满 足 于几 个 字 节 , 至 是 网 页 , 甚 所 以 网 络 传 输 的高 速 度 在 工 业 控 制 中 越 来 越 重 要 。 以
维普资讯
- . ・I I. 『
院 学报
Jou r alof S i h uan T nl n c ver t si y ofSci nce and Techno o e l gy
文 章 编 号 :1 0 . 7 2( 0 2) 3 0 3 ・4 0 0 5 2 2 0 0 — 0 40
销 的 观 念 发 生 着 巨 大 变 化 。能 够 走 出 办 公 室 , 任 何 在
地 方 利 用 电话 线 通 过 I tr e 和 Et en t 以太 网 ) nen t h re(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速度发展现状以太网联盟主席、戴尔首席技术官办公室以太网传播总负责人 John D’Ambrosia 2013年,以太网行业迎来了以太网40岁生日以及以太网标准诞生30年。

以太网的速度进展一直是可预测的——以10倍的增量从最初的10Mb/s到100Mb/s,到1Gb/s,再到10 Gb/s,这几乎无可争议。

不过,40GbE和100GbE的同时推出有效终结了这一传统。

40GbE 和100 GbE的发展基于一个根本假设,即:计算与网络带宽的增长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两种速度具有同时存在的必要性。

在计算领域,带宽能力每24个月翻一倍,而网络应用程序则每18个月翻一倍。

网络这种可预测的增长率后来同样被IEEE 802.3以太网带宽评估特别小组确认。

据其预测,平均下来,到2015年,网络必须支持TB每秒的能力,到2020年,必须支持10TB每秒的能力。

下图显示了这两个应用领域可预测的带宽能力,这是由IEEE 802.3更高速以太网研究小组(后来发展成为开发40 GbE和100GbE的任务小组)在2007年底所做的预测。

那么到了2013年,这一预测的准确程度如何呢? 图注:较早时候的以太网带宽发展预测在现实中,支持和反对这一预测的说法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否认同其精确度却取决于做出这一预测的思考角度。

如果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相当准确,因为100GbE在电信运营商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正在健康发展。

但是在数据中心领域,却可以得出反对这一预测的结论,因为100GbE并没有在数据中心网络中产生同样大的影响——相反,40 GbE端口却在这里稳步健康发展。

这种新兴部署场景提出了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为什么数据中心网络中部署的是40GbE,而不是100GbE?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数据中心之所以部署40GbE,是因为通过将4个10 Gb/秒运行的4个通道捆绑可以实现总共40 Gb/秒的聚合链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40GbE端口与并行导体或光纤结合使用,就可以实现更高的四倍密度10GbE端口配置。

这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是否应将整个数据中心看作一个计算应用呢?如果我们考虑到40GbE部署的时机,并且看一看上图,就会发现,数据中心带宽需求似乎证明了那些最初认为40GbE 适用于服务器的想法。

如果我们接受这种推理,那么按照计算应用预测,意味着我们将在2017年~2018年看到数据中心部署100GbE。

这一现象还提出了一个关于突破性功能的重大问题,这将对400G以太网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当我们庆祝以太网40岁生日的活动进入尾声时,显然会得出结论,以太网将继续向前演进,尤其是在速度提升方面。

这一判断提出了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整个行业仍需要注重达成共识,以此推进以太网向前发展。

英文原文:The State of Ethernet's Rate by John D’Ambrosia, Chair of the Ethernet Alliance,Chief Ethernet Evangelist, Dell Networking CTO Office In 2013 the Ethernet industry has been celebrating 40 years of Ethernet and 30 years of Ethernet standards. Ethernet's rate progression had been fairly predictable, 10x increments from its initial 10 Mb/s to 100 Mb/s to 1 Gb/s to 10 Gb/s with little to no controversy. The simultaneous introduction of 40 GbE and 100 GbE effectively ended this legacy. The development of 40 GbE and 100 GbE was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assumption that the growth rates between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were sufficiently different to justify the two rates. For the computing space, bandwidth capabilities were doubling every 24 months, while network applications were doubling every 18 months. The predicted growth rate for networking was later re-confirmed by the IEEE 802.3 Ethernet Bandwidth Assessment Ad hoc, which forecasted that on average, networks would need to support terabit per second capacities by 2015 and 10 terabit per second capacities by 2020. Figure 1 shows the predicted bandwidth capacities of the two application spaces, which was made in late 2007 by the then IEEE 802.3 Higher Speed Ethernet Study Group (whichwould later go on to become the Task Force that developed 40 GbE and 100GbE). So in 2013 how accurate was this prediction? Figure 1- Past Ethernet Projections In reality,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his prediction can be made, but that accuracy is truly dependent upon the perspective by which the prediction is being considered. If one looks at this prediction from the service provider perspective, one might argue that it was a fairly accurate, as 100GbE is having a big impact in the service provider space and enjoying healthy deployment. However, in the data center space, arguments against this prediction could be made, as 100GbE is not having the same impact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which instead is seeing healthy deployment of 40 GbE ports. This emerging deployment scenario raises a lot of issues for consideration. First, why is 40 GbE seeing deployment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instead of 100GbE? The first thing that should be noted is that the 40GbE that is seeing deployment in the data center is based on 4 lanes running at 10 Gb/s to achieve an aggregate of 40 Gb/s. This is an important observation, because the 40GbE ports are being used with parallel conductors or fibers to achieve a higher quad density 10GbE port configuration. This raise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 should we be looking at the entire data center as a compute application? If we consider the timing of 40GbE deployment, and we look at Figure 1, then the bandwidth requirements would seem to mirror those initially thought to be just for the servers. If we accept that reasoning, then followi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mpute application forecast means we will see 100GbE deployed in the data centers in the 2017 to 2018 time frame. It also raises the question regar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breakout functionality, which would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400 Gigabit Ethernet. So as we come to the end of celebrating Ethernet's 40th Anniversary, it is clear that Ethernet will continue its evolution forward, particularly in respect to higher speeds. And while this perspective has raised many questions for consideration, the industry will need to focus on reaching consensus in order to drive this evolution forwa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