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形式,它拥抱了多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特别是代表着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的新思想流派。
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它形成了一种完整、连贯、科学的革命总路线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由两大主要方向组成,即阶级斗争和思想变革相结合的革命总路线,从而推动新民主主义的正确发展。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要求阶级斗争,联合中国人民大众,团结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体,维护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以抵抗封建、反动势力,坚持阶级斗争立场,实现新民主主义的目标。
阶级斗争,是推动新民主主义运动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新民主主义目标的有效手段。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要求在新民主主义斗争中,要不断深化思想变革,提高全民族的理论水平,团结全民族的力量,联合各种不同的阶级和分子,以驳斥封建思想,发展以劳动者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并使之成为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复兴的道路。
有了这样一套新民主主义斗争总路线,就能确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以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思想不仅融入革命理论,而且也给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活力。
新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从体制到思想,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和其他民主先锋队伍的作用,将科学社会主义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有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一个以推进新民主主义为目标的历史性进程,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运动的高度科学性和理性性。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提出的一种指导性方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实行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在中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殖民地政策侵略和控制了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严重剥削和压迫了中国人民。
封建主义则通过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压迫和束缚了广大农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推翻这些统治,解放中国人民,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建立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阶级、不同派别、不同团体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合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各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力量。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实行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合作关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共同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方针,与中国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种合作关系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奠定了基础。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实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是指解放和分配土地的革命。
在中国,农民是占人口大多数的阶级,他们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对土地问题非常关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要求农民起来反对封建地主,夺取土地,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进行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斗争,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最终实现全国范围的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毛泽东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大敌人;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革命的武装斗争和群众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农民,打破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的工农联盟;建立以农民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推进经济建设,巩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生动而全面,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
首先,总路线明确指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在当时,中国社会是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地主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官僚资本主义则是国内的一个重要敌人。
明确指出敌人是谁,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其次,总路线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需要争取各个阶级、阶层、民族中的积极分子,形成广泛团结的革命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的核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同时也包括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推翻三大敌人的统治。
第三,总路线强调实行武装斗争和群众斗争相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既需要军队进行武装斗争,也需要广大群众参与到斗争中来。
毛泽东强调武装斗争应与群众斗争相结合,军队要依靠群众,群众也要依靠军队。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打击敌人的武装力量,也能够发动群众,实现革命的胜利。
第四,总路线强调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在当时的农村,土地问题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实行土地革命,彻底打破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民。
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是革命的寸土,从它发生,到它消灭,都是革命的对象”成为农民群众参与革命的最大动力。
第五,总路线提出建立以农民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要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其内容包括:建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发展经济四个基本方面。
首先,建立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首要任务。
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翻封建帝制的统治。
这个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同时还包括其他的革命阶级和阶层。
建立统一战线的意义在于,使革命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形成强大的反对派,推翻封建制度成为可能。
其次,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封建统治者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特权,必须通过革命武装力量加以推翻。
因此,武装斗争成为实现革命目标的必备手段。
武装斗争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迅速动员群众起来,打破封建统治的威胁和镇压,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进行。
第三,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民的痛苦之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旨在废除封建地主对土地的垄断,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土地改革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使他们成为革命的坚定支持者。
最后,发展经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础和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现代化,而这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发展经济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为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科学的革命道路,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也对世界革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在整个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和基本经验,。
首先,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就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一场新式的、特殊的资本主义阶级革命。
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但又由于它的新式和特殊,使得这场资本主义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中国无产阶级是最基本动力,农民阶级是主力军,城市小资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而民族阶级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其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要保证好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解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3页。
)这条总路线,正确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和任务等基本问题,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进的灯塔。
坚持这条总路线,实质上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毛泽东指出,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不能不落在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或主要的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此外,曾经在一个长时期内勾结帝国主义、并和地主阶级结成反动的同盟、背叛了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实际上又是有所不同的。
主要的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个敌人,同时打击背叛了革命或民族利益的大资产阶级分子,完成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地主买办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这就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任务。
两者既相区别、又相统一,构成了中国革命全部的历史使命。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内涵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
它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象征。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提出的一种具体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
总路线的核心思想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路线包含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个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社会主义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路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党必须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这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可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力量。
通过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
2. 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下,武装斗争是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手段。
党必须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通过军事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解放全国人民。
3. 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明确指出,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党必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4. 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包括土地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民族独立等。
通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5. 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明确指出,新中国建立后,要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包括建立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实行民主革命以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等。
这一总路线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就是革命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轻易目标就是发生改变英资的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以及腐化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的显然目标就是革命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就是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含工人、农民、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四是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就是革命的具体步骤。
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后两步走:第一步,发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并使中国沦为一个单一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并使革命向前发展,创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总的指导方针。
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1.近代中国的国情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思想的真正体现。
只有首先通过革命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伊始就是“三个代表”的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三个代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0世纪的中国是充满苦难的中国,是奋斗拼搏的中国,也是获得新生,走向辉煌的中国。
面对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课题,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探索,但没有找到解决的正确途径。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找到了解决近代两大历史课题的正确道路,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战略。
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的视角,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新总结和新概括,是认识上的理论升华。
“三个代表”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体现在为实现这一道路而制定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上,即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上。
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与“三个代表”思想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的28年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制定的一条正确的发展战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同所有的仁人志士一样,为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在努力寻找一条救国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制定的第一个纲领和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922年,周恩来在《西欧的“赤况”》中也说:“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
”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的进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制定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这样,中国共产党不仅有远大理想的最高纲领,而且还有了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1939
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又做了进一步的全面阐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纲领。
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给这条总路线又加进了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内容。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这条总路线精辟地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最完整的表述。
中国共产党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是完成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二、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与“三个代表”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寻找出一条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中国国情,抓住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明确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国破辱深、民不聊生、矛盾重重、问题如山,但归结起来主要是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瞻远瞩,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指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从这一结论入手,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并从解决两大矛盾入手,揭示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
解决两大历史任务,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解决生产力问题。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告诫我们,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只有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民族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在经济上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清除封建主义落后的腐朽文化,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为进一步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因此,中国要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先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本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而未果的第一历史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三、土地革命与“三个代表”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而土地革命又是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其不合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帝国主义和国明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基础,“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1](P624 )是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目的,不仅在于支援革命战争,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土地革命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毛泽东指出:“消灭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就给发展工业生产,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任务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
”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土地革命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生产力标准是正确认识和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提出的生产力是检验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作用好坏、大小的最终标准的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仅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土地革命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的。
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革命之初就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维护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伊始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力量源泉。
四、伟大的社会发展战略与伟大的理论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思想上的升华;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上的成熟。
20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方向,制定一条正确的革命发展战略,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成果。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指明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因为它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文化之精华,是科学的理论。
时至今日,马克思仍被评为世界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仍放射着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其最大特征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的特殊国情也要求和决定了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发扬光大,具有生命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勇承历史重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
这一理论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它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已被世人所公认,被实践所证明。
它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巨大影响,是中国大地上任何别的理论别的思潮所不可比拟的。
如果没有这一理论指导,就没有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战略,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全书: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N].红色中华,1934—01—26.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