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混凝技术在给水中应用
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关键词:污水水处理强化混凝我国中小城镇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2,但处理率一直很低。
原因主要是二级处理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在短时间内难以普及;而一级处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主要污染物去除率低。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是近年来开发的污水处理工艺,该方法投加低剂量的混凝剂能有效地处理污水,还能提高SS,BOD,TP等污染物的去除剩。
研究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技术作为我国现阶段城镇污水过渡处理措施,对缓解各地政府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而无法开展污水处理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强化混凝技术原理强化混凝是指常规混凝处理过程中,在保证浊度去除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来实现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的工艺过程。
这是基于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或反应PH条件控制的混凝过程。
强化混凝是在现有水处理工艺设施上的改进与提高,通过对混凝剂的筛选优化、混凝剂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及反应PH 条件的控制强化来实现,同时必须兼顾前、后续流程的运行工况(而非简单的基于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或反应PH条件控制),才能达到真正强化目的。
混凝法强化一级处理机理与给水中混凝沉淀机理一样,即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微小悬浮固体、胶体颗粒脱稳、凝聚形成较粗的絮凝体,从而提高沉淀效率。
污水处理很大程度是固液分离的技术,强化一级处理的目的就是集中在如何提高初级处理的固液分离效果以达到达标排放或减轻二级处理的负荷和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实用、紧凑的处理工艺。
强化混凝技术中的固液分离效果可以通过化学絮凝作用来实现。
在非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中,初级沉淀池中没有去除的污染物为<0.1mm的细小颗粒。
这些微小的颗粒由于受到周围水分子热运动的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布朗运动特征,阻碍了他们的下沉运动,往往使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悬浮状态。
利用有效的混凝剂,恰当的混合条件以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絮体,小于0.1mm的颗粒可以通过化学混凝作用从污水中去除。
2 强化混凝技术的影响因素2.1混凝剂类型的影响作用很多实际运行中,不同混凝剂对于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氮磷的去除效果不同。
高强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简称HS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抗裂性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可达到100MPa以上。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HSC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HSC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水坝工程水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重要建筑物,其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力和地震力。
为了保证水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HSC在水坝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坝本体结构:水坝本体结构是水坝的主要承重结构,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采用HSC可以使水坝具有更高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提高水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水闸:水闸是水坝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控制水流量和水位。
水闸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因此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采用HSC可以提高水闸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延长水闸的使用寿命。
3.泄洪道:泄洪道是水坝中用于排放过剩水流的通道,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
采用HSC可以提高泄洪道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减少泄洪道的渗漏和变形。
二、渠道工程渠道工程是将水引入到灌溉区域的重要工程,其主要结构是渠道。
为了保证渠道的畅通和稳定性,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HSC在渠道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渠道结构:渠道结构是渠道的主要承重结构,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采用HSC可以提高渠道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延长渠道的使用寿命。
2.渠道闸门:渠道闸门是用于控制水流量和水位的重要设施,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
采用HSC可以提高渠道闸门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减少闸门的维修和更换次数。
3.渠道涵洞:渠道涵洞是渠道中用于穿过山区和河流的通道,需要承受巨大的地震力和水压力。
采用HSC可以提高渠道涵洞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减少涵洞的损坏和维修次数。
三、水处理工程水处理工程是将污水处理成可供使用的水的重要工程,其主要结构是水处理设施。
强化混凝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发展

强化混凝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发展摘要: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供水压力大的现状,并且能更好地促进完善我国的水处理工程技术,有力地推动我国水工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强化混凝;水处理;混凝剂;水质前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我国修改了水质量标准,以往的常规混凝技术将不能再保证人类的用水水质安全,国家在加大经济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却没有重视,我们的生活用水水质越来越得不到可靠的保证。
强化混凝技术可以使污水得到更好处理,而其不需要改变目前的水处理工艺设施,所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不足现状,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带动水工业的前进。
1 强化混凝技术分类强化混凝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混凝剂的筛选优化;(2)混凝剂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3)投加助凝剂;(4)预氧化强化混凝;(5)泥渣回流改善沉淀和澄清效果等几种工艺,从而达到强化混凝的目的。
1.1混凝剂的筛选优化这几年,我们也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对处理污水提出了新要求,也开始对复合型絮凝剂研究有了一些进展,聚合铝铁、铝硅、硅铝、硅铁以及聚合铝,铁与活性致浊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复合型絮凝剂陆续研究出炉,而且通过聚合铝,铁复配工艺,得出了聚合铝硅和聚合铝铁等多品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剂的起效原因在不断摸索清楚,特别是在既定水系和水质条件(包括如预氧化、预加酸碱等前处理过程所引起的水质变化)添加混凝剂后研究形态其转化规律,通过添加不同形态、粒度大小、荷电特性的混凝剂后特性摸索清楚后,选择和优化混凝剂就有了新线索,根据水体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不同的水质目标,优化筛选高效混凝剂,确立最佳工艺去除目标。
比如於斯,程晓如等研究表明在处理富磷污水时,除了氯化铝的除磷效果不大理想外,硫酸铝、硫酸铁和碱式硫酸铁都能达到出水总磷5mg/L左右的要求,除磷效果达到水质要求。
1.2 混凝剂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混凝过程是集众多复杂物理化学乃至生物反应于一体的综合反应过程,在既定的条件下,包含了诸如水溶液化学、水力学、不断形成与转化的絮体之间或碰撞或黏附或剪切等物理作用及其微界面物理化学过程等。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对混凝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混凝剂的种类、添加剂的选取、搅拌速度的控制等方面。
对混凝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探讨,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着重探讨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混凝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1.2 研究意义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课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环境越来越受到污染,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技术作为水处理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在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过程中。
研究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各种杂质,改善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用水安全。
混凝技术能够减少水处理的化学品使用量,降低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混凝技术的研究还能够推动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绿色环保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深入研究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其机制和优化方法,对于提高水质、保护水资源、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混凝技术原理混凝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并沉淀到底部或通过过滤等方式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混凝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理吸附和化学沉淀。
物理吸附是指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质之间的吸附作用,使悬浮物质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这种聚集可以通过静置或搅拌等方式加速,形成更大的团块,便于后续的分离处理。
化学沉淀是指混凝剂通过与水中的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质,将水中的杂质一同沉淀下来。
这种反应通常是通过混凝剂中的化学成分与水中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混凝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方式,将水中的悬浮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效果。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混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法,它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水中杂质进行处理和去除。
该技术具有高效、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等领域。
混凝技术的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混凝剂,通过电中和、絮凝、沉淀等过程使水中微小的
悬浮物、溶解物等杂质快速聚集成大颗粒,并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提纯。
常
用的混凝剂有氧化铁、氯化铝、碱金属硅酸盐等。
在混凝技术的应用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加药比例,以便达到最佳的混凝
效果。
其次,加药时间、搅拌速度等操作参数也需要进行控制和调整。
此外,混凝过程中
必须注意控制水中的pH值,避免过高或过低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混凝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自来水、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和
水源地水质提升等方面。
对于污水处理而言,混凝技术是前期预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可
以有效去除悬浮物等杂质,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有力保障。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混凝技术
的应用可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避免其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在海水淡化方面,混凝技术则可以应用于初期预处理中,通过混凝使海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等杂质得到去除,为后续处理提供优质原水。
水源地水质提升方面,混凝
技术可以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混凝沉淀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提高水的
透明度和净化度。
总之,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大幅度提升水的品质、降低水
的污染度和净化成本。
随着人们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更
大的空间和潜力。
强化混凝工艺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工艺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论文阐述了混凝是饮用水处理中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工艺,除了去除浊度等常规指标以外,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饮用水水质。
关键词:强化混凝水处理有机物水质强化混凝(Enhanced coagulation,EC)是在常规混凝处理基础上提出来的。
强化混凝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多成功的实例。
近几十年来,有关混凝技术领域的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果,且面临着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强化混凝是仅次于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主流技术。
1强化混凝机理强化混凝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使有机物去除范围和去除率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其作用机理阐述如下:胶体稳定性的增加是由于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在无机胶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保护层,造成空间位阻或双电层排斥作用。
混凝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
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与过滤进行分离去除。
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类中的富里酸等)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除率很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但增加了胶体表面电荷,而且造成空间位阻效应。
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
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2强化混凝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2.1材料及方法2.1.1材料及水质试验污水取自山东某镇生活污水集水井。
污水水质见表1。
表1实验污水水质所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使用时配成5% (质量分数)溶液;硫酸亚铁(FeSO4),使用时配成5% (质量分数)溶液;阳离子絮凝剂(PAM),实验室合成,使用时配成1% (质量分数)的溶液。
强化混凝的原理和应用条件

强化混凝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强化混凝的原理强化混凝是一种用于处理水和废水中悬浮物的方法,它通过加入化学混凝剂并施加外力来促使悬浮物快速聚集和沉降。
其原理基于以下两个主要过程:1.混凝:添加化学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或硫酸铝(Al2(SO4)3),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簇。
2.强化沉降:施加外力,如机械搅拌或加入混凝剂后的静置,使悬浮团簇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迅速沉降到底部形成混凝物。
强化混凝能够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悬浮颗粒、悬浮油和胶体等,从而改善水质和废水的处理效果。
强化混凝的应用条件要实现有效的强化混凝过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适宜的混凝剂选择:根据待处理水和废水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混凝剂。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硅酸盐等。
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可以提高混凝效果。
2.适宜的混凝pH范围:不同的混凝剂对 pH 值的敏感性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混凝剂对 pH 值的要求,调整待处理水和废水的 pH 值,以获得最佳混凝效果。
3.适宜的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混凝效果有直接影响。
投加量过少可能导致混凝效果不彻底,投加量过多则会浪费资源。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投加量控制。
4.适宜的搅拌和静置时间:对于机械搅拌或加入混凝剂后的静置,需要根据水的特性以及混凝剂的类型和投加量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搅拌和静置时间。
过长或过短的搅拌和静置时间都可能降低混凝效果。
5.适宜的温度和湍流程度:温度和湍流程度也对混凝效果有一定影响。
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湍流程度可以促进混凝剂与水中悬浮物的接触,提高混凝效果。
6.预处理要求: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水和废水,如含有高浓度的盐类、油脂或难以聚集的微细颗粒等,需要预处理,如改变pH 值、加入助凝剂、改变温度等,以提高混凝效果。
以上条件的满足将为强化混凝提供良好的操作基础,促进悬浮物的聚集和沉降,提高水质和废水处理效果。
结论强化混凝作为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添加化学混凝剂和施加外力来促使悬浮物快速聚集和沉降。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使饮用水水质质量更高,并且通过了实验的验证。
文章从强化混凝技术的内涵、应用机理、实施方法、影响因素、负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强化混凝技术,并就其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标签:强化混凝;给水处理工程;天然有机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并与国际接轨,需要将净化技术不断地发展、提高和完善。
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净化技术是人们在与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得到的。
混凝技术在给水净化处理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经济、简便的处理技术,是控制天然有机物的最佳方法。
1 强化混凝的内涵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
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構造新的物質、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 强化混凝的优势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
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3 机理及常用方法通过改变混凝条件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范围和去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