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批判学派

合集下载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其思想来源,主要在欧洲,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主要在美国。

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

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

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相对于美国传播学的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这两个学派都没有特别的衡量标准,只是依据研究方法、内容、指导思想的差异,大致的划分。

将这两种学派对立起来的说法,一般被认为开始于1977年英国一位批判学派学者J.柯瑞(Curran)的著作《大众传播与社会》(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年会,以“典范对话”为主题,首次形成两大学派共同探讨的局面。

一、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形成和特点人们认为美国传播学具有经验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特征,而形成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的历史原因。

第一,它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五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这些美国的社会科学倾向于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手段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科学,较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性,要求把科学知识与关于对科学知识的道德评价区分开来,以便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研究。

美国早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验的、量化的、以实际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美国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各种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款,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意图,当然会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

特别在媒介市场和广告方面,传播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精确性和预见性,大受欢迎,以致一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领域的必要附属机构。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指一批对传统传播学方法和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学派。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名词解释:
符号批判
符号批判关注传播中的符号系统,强调符号的权力和意义。

它认为符号不仅是中立的传递工具,而是可以被使用和滥用的权力工具。

权力关系
权力关系指的是传播中人们之间的权力和控制关系。

传媒和政治力量等可以通过控制和操纵信息来维护或改变社会中的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套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观念和理论。

传播中的意识形态可以被用来塑造和加强特定的权力结构。

反意识形态
反意识形态是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反抗。

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以揭示其中的操控和偏见。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1. 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产生、传递、接收和影响等方面,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技术、机构和文化等因素。

传播学包括多个分支领域,如媒体研究、公共关系、广告和新闻报道等。

2.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思考的理论框架。

它强调对权力、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剖析,以揭示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问题,并推动社会变革。

批判学派起源于马克思主义,但也受到了其他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

3. 传播学批判学派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在传播学领域内,基于批判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取向。

它关注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如何塑造社会和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重点包括媒体的所有权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受众的权力和反抗等。

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是传播学批判学派中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公共领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由公众参与形成的空间,用于讨论社会问题、形成共识和影响政策决策。

哈贝马斯强调,媒体在公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商业化和专业化对媒体的影响可能削弱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过程。

5. 反意识形态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意识形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了反意识形态的概念。

反意识形态指从批判角度来分析、揭示并抵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偏见、误导和压迫性观点。

通过反意识形态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中的权力关系和隐含的政治目标。

6. 媒介批判媒介批判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媒体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对媒体产业、内容和使用进行批判性分析。

媒介批判研究可以揭示媒体的操控和操纵,以及其在形塑公众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7.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获利的一种经济形态。

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文化产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关注其中存在的商业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等问题。

传播学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分析

传播学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分析

2009年第1期(总第53期)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DONGNAN CHUANBO 摘要: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

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关键词:批判学派传统学派分析一、传播学批判学派概述批判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所作的研究的总称。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常被称为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以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姆、阿多诺、哈贝马斯等。

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吸取了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批判的思想精髓,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媒介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20世纪60年代以前,法兰克福学派或批判学派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学术界。

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对整个西方社会思潮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大众传播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进行批判,他们与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其它许多有批判意识的学派一起构成了大众传播中的批判学派。

今天,批判学派在欧洲、北美和拉美等不同的地区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欧洲,法兰克福学派失去了从前的活力和影响,但仍有几百名批判学者和几家批判的传播杂志。

在北美有几个批判的学术中心,如伊力诺依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

几百名批判学者组成了专门的学会,但没有专业的批判理论杂志。

拉美的传播学领域是一个混合物,它强烈地具有欧洲批判学派和北美经验主义方法的色彩,其中许多传播学学者对批判理论都很有兴趣。

批判学派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主要理论基础,对于批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传播学批判学派理论脉络

传播学批判学派理论脉络

浅析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脉络摘要:传播学批判学派自英国起源,后传至欧洲,在美国得到极大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兴起一股批判思潮。

;理论;梳理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产生1923年,《时代周刊》创刊号划分“报界”栏,可以将其视为媒介批判的起源。

批判学派的产生可略分为三个阶段,其萌芽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兴起有很大关系,此时的批判主要集中哲学批判。

第二阶段自30年代至50年代,是批判学派的发展阶段,批判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报章批判,对电视媒介的形态和内容展开研究,此时的批判多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因此未能取得大范围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批判学派立足研究媒介的文化产品价值和意义,从各种学理角度诠释报纸、电视内容、传播介质的特性,分析传播价值意义。

这个阶段被视为批判学派的成熟阶段,“它不仅成为当时欧洲激进运动的思想旗帜,而且其锋芒触角几乎深入所有的学科领域,在思想界、学术界掀起一阵阵批判的浪潮。

批判学派的几个主要研究视角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协会上,一场以“典范对话”为主题的年度讨论会拉开了批判学派同经验学派同批判学派的激烈交锋,得出的结论是将二者互为补充,将媒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纳入其研究视野。

批判学派兼容并蓄的学科框架使得各种学术流派都成为了批判学派的学术资源,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批判学派形成了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文化帝国主义三个相辅相成的研究视角。

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研究媒介传播的所有制结构,解释媒介利益的生成获得方式、认为客观公正的媒介是不存在的,媒介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控制和权利支配,从而揭示其中垄断与控制的实质。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g?默多克,p?戈尔丁和j?哈洛伦。

他的《示威游行与传播——一个个案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批判学派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的研究取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因而成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术规范。

14文化传播学第十一章批判学派2

14文化传播学第十一章批判学派2

第二节 政治·经济·文化
一、传播与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把革命斗争的问题归结到意识形态上,把政治实践
归结为文化批判。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动摇占统治地位 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20世纪20年代 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 提出“物化”概念,分析支配当代多数人头脑的物化意识,“物化是生 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其集中表现就是商 品拜物教,这种虚假意识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保护层。
二、勃兴时期
经验学派国际性学术机构——“国际传播协会”
批判学派国际组织——“大众传播研究国际协会”
代表人物:A·马特拉,詹姆斯·哈洛伦,K·努登施特伦,C·哈 默林克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传人哈贝马斯。
第二节 政治·经济·文化
一、传播与意识形态 二、传播与垄断控制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
二、传播与垄断控制
“控制”的命题是批判学派的一条主线,不论意识形态还是政治
经济的探讨,不论是社会文化还是其他层面的研究。 批判学派在研究上摒弃经验学派一向标榜的“价值中立”,而公开承
认自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力图揭示传播媒介在维护统治阶级利 益上所扮演的角色。
批判学派看的是传播者,经验学派想的是受传者。
这种理想,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普遍异化进行揭露与批判
的同时,唤醒被资本主义文明所扭曲压抑的主体意识。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生产者,而
且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 会现象。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并将它奉为马克思力 量后总的精华而发扬光大。被异化的消费过程,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 进步,现代人越来越成为贪得无厌、永无止尽的消费狂。消费本是达 到目的的手段,而如今却成为目的本身。

传播学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
? 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不能随意变更,以便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局限性:
1、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经验材料有限,理性和精神活动不能单纯地加以说明;
? 阿多诺指出:“意识形态纯粹是谎言,这种谎言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用诱惑的方式和锤炼的方式———大众文化表达出来的。”它对人的操纵与欺骗比早期统治相对粗暴的方式更为微妙而有效,它能把它的牺牲者安抚进入被动接受状态,使其不知不觉地按统治者的意愿行事,它使民众天真而固执地相信统治者所宣扬的一切。
? 方法的差异: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宏观。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 焦点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 在艺术活动和仪式化、戏剧化的大型公众活动中,纳粹都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和科技带来的艺术效果来达到控制和操纵思想的最大目的。经过包装、粉饰的法西斯文化披着艺术的外衣,几乎成为风行全德国的大众文化。
> 法兰克福研究所于1934 年迁往纽约,环境的改变带来研究所工作中心的微妙变化。他们发现在美国出现的权威主义带有与欧洲极权不同的伪装形式,不是恐怖和高压统治,而是一种更缓和的强求一致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式的“伪装形式”———大众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批判学派的诞生及与传统学派的区别 1、批判学派会首先在欧洲兴起的原因: 60年代的欧洲,是个动荡的时代。作为“批 判的武器”的批判理论大放异彩。 ①这是传播学研究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相结 合的产物。 ②其次,欧洲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是由欧洲 传播的实践所决定的。 ③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看,欧洲批判学派 的兴起也是顺理成章的。(植根于哲学的发展 基础之上)
• 二、批判学派的思想源头 1、西方马克思主义 • (1)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意识形态的概念;阶级斗争的观点。 • (2)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是人对于自己与 世界的关系的想象。人是意识形态的人。意 识形态通过“召唤”,使人成为社会结构的 主体。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是国家暴 力机器;而教会、学校、政党、媒体等是国 家意识形态机器。暴力机器的镇压和意识形 态机器的诱导共同构成了国家权力。
第一节: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 一.经验学派 主要以经验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 流派。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 流派相区别。 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既是方 法论,又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
• (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经验学派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 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第二节: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统学派 地 传统学派 位
批判学派 20 世纪 60 年代在欧洲发展起来, 作为传统学派的对立面出现
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统学 派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
价 行政管理学派 对现存的传播制度、传播文化进 值 行批判,寻找社会公众可能的抗 观 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 争方式 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 划策 方 经验学派/实证学派 法 论 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 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 注重定性研究,使用哲学的思辨 方法和符号学、人类学的方法, 在宏观研究领域提出了更深刻的 思想
• 霍克海默: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 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 才。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 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 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 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两者之间本 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 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 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②传统理论总是 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 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破坏 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 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③传统理论以肯定的面目出现, 批判理论则是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出现的。批判理论首 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
• 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不能随意变更, 以便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 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 论模式或定理。
• 局限性: 1、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经验材料 有限,理性和精神活动不能单纯地加以说明; 2、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的程序,不具自然科 学的精确严谨,说明不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 3、依赖个人或小群体层面的经验材料,在社 会历史过程和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手段; 4、主张的纯客观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
2、法兰克福学派 • 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从马克 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观的广泛的批 判性研究。1934年迁往美国,1949年回到法兰克福。 •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vs. 大众文化 (mass culture)。 法兰克福学派始终自认是马克思批 判理论的继承者,始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 论的直接延续。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克海默,担 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 人才,其中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多诺。霍克海默在 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一批对资 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轻思想家,便以此 为阵地,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法兰克福学派虽 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 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 最著名的”人物。第二代领袖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经验性方法: 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 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出现于19世纪后期,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 立场联系在一起。
• 经验性方法的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可以通过 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客观性的科 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与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 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 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 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 变化。 • 焦点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 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 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 方法的差异: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 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 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 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 宏观。
• (3)葛兰西:霸权(hegemony,或译为领 导权) • 霸权不是意识形态,它不是阶级意念的简单 再现,也不能由统治阶级强加,而是由大众 传媒等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广告活 动,把支配阶级的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 益,目的是制造“社会同意”。 • (4)伊格尔顿:“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若不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并使人确信它 反映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 利益,没有把握这些阶级的经验中某些至关 重要的主题并加以改造,是不可能长久存在 下去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二)美国的经验学派-又称管理学派 特点: 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2、判断事物的标准不是思想语言本身,而是其所 引起的客观行为; 3、传播效果问题是经验学派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4、多元主义的社会观:西方社会不是阶级支配, 而是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制衡的社会; 5、传播学研究不是为了变革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而 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实现社会管理; 6、不可能从批判的立场上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 众传播,以及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只能出于维护现存制度目的,从管理的角度作一 些修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