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

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

...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6.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100亩 B.200亩 C.300亩 D.500亩

7.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

8.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东京城的辉煌》 B.《西京城的衰落》

C.《汴河两岸好风光》 D.《坊墙去除利工商》

10.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11.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

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12.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A.徽商与川商 B.徽商与晋商 C.粤商与晋商 D.徽商与京商13.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14.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5.“基督教的理想是扩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远洋探险的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侵略机构

16.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17.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9.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工业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20.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21.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能源工业 D.机器制造业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围的狂潮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

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

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A.光荣革命

B.工业化

C.殖民战争

D.新航路开辟26.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28.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它们犹如一颗小树在夹缝中仍然顽强生长。

以下两家近代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产品主要走向市场

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9.右图是中国近代一火柴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

D.“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30.1947年《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日本 B.英国 C.联 D.美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7分,第33题9分,共40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