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例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例贺德红摘 要: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逐渐赢得了市场的关注。
高校旅游资源丰富,其特有的优势资源深受游客青睐,但在高校旅游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也浮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例,提出几点对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4-026-02作 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概况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座落在长沙市城南妙高峰下,西临湘江,与岳麓山隔江相望,风景优美,黉舍壮观。
学校始建于1912年,建筑面积达21241平方米,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
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作为革命纪念地于1963年起向社会开放,1972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为“长沙市民喜爱的旅游景区(点)”。
二、旅游资源特色分析1.环境优美。
湖南第一师范建在妙高峰上。
妙高峰据说以前是长沙城区的最高峰,为长沙城南“第一名胜”,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还着力赞赏了妙高峰的美:其顶有平地,方可2丈,青草平铺,宛如绿褥。
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
残阳自麓山反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往来风帆,悠扬拾映,诚可观也。
如今,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它从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出发,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山体不仅没有被破坏,而且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
并根据树种的特性,赋予特定的人文关照,构成了富有生机动感、野逸情趣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大学校园中造化钟神秀、清水出芙蓉的旅游资源。
高校校园旅游产品开发探索_以湘南学院为例

企业经济
!"# $ , %&&’ ()*+,- !"—— — 以湘南学院为例
王发兴
( 韶关学院旅游系, 广东 韶关 &!$%%& ) "摘 要 # 高校校园旅游在掀起 “ 羞答答的头盖帕 ” 后, 开始走向旅游市场。 文章拟以建设中的湘南学院为例, 就校园旅游产品的概念, 校园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 以及校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对策等, 进行探索。 " 关键词 # 校园旅游; 产品开发; 基本原则;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0%* ) " 文献标识码 # 1 " 文章编号 # !%%( ’ &%$- 2 $%%& 3 %- ’ %!!! ’ %$ 宣传媒体的力量。 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高 等学府, 也是现代都市建设中的靓丽风景, 同时也是一个高品 位的都市旅游、 都市文化产品。 要是在建校伊始就将校园旅游 作为湘南地区乃至中南地区的一个都市旅游 ( 或都市文化) 品 牌来打造的话, 那么, 通过规划、 设计, 以及营销、 策划, 就能推 崇出特色鲜明、 富有魅力的校园旅游产品来, 并通过游客在校 园内的消费和对外界的宣传, 进而起到与建设优美校园产生 共鸣的免费广告效应。 据说, 早几年北京大学某校长在一次公 “ 开场合大声疾呼: 北大北大, 一塔 ( 博雅塔 ) 湖( 未名湖) 图( 北 ” 大图书馆) 。 其实, 这就是一种形象的旅游宣传。 同样, 广东新 办的韶关学院通过举办 “ 红三角区域经济文化学术研讨会” 等 宣传形式, 把校园文化、 校园旅游的品牌推向省内外。 第二, 能够培育壮大校园教育 ( 或文化 ) 产业, 激活社区 经济。在服务行业中,旅游部门是有着巨大带动功能的龙头 产业, 通过组建校办 ( 系办 ) 旅行社、 旅游饭店、 旅游宾馆、 旅 游交通、旅游商品市场等校园旅游服务产业,就能够进一步 激活校园教育 ( 或文化 ) 产业, 壮大学校 ( 或社区 ) 集体经济。 据有关部门统计,若按国内游客平均人天消费 $(% 元计算, 一所正规大学平均每日接待 !%% 位游客,那么,该校在一年 内, 就校园旅游业这一项的直接收入可达 !%% 多万元。 第三,能够拓展社会就业和勤工办学的空间。据北京市 旅游部门的资料显示,$%%! 年在北京市 $%%% 多家旅游企业 若按直接就业人数与间接就 中, 直接就业人数达 )$* + 万人, 业人数 !, & 的比例测算,北京市一年内旅游就业人数可达 占北京全市就业人口比例的 $(* !. 。$%%$ 年北 !(- 万多人, 通过对外地校园旅游产品开发的考察,拟以在建中的湘 南学院作为一大旅游产品来开发,那么,至少可以收到以下 三个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 与新校园建设产生共鸣效应, 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 名度。 百年学府, 因其办学功成名遂, 在社会上固然享有很高 的知名度。 然而, 对于一所新办的大学来说, 要想扩大自身的 影响力和知名度, 除了要有自身在校园建筑、 学科建设、 人才 培养等方面的风格和特色外, 还必须借助内部和外界的各种
大学校园旅游的特色开发探析——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l 引 言
现代旅 游 业兴 起 于 l 8世 纪 中 叶 , 战 后 呈 现 加 二
2 1 1 经 济 影 响 . .
开 发 大学 校 同旅 游 有利 于增 强 学校 经 济 实 力 , 带 动 园 内外 的 就 业 和 经 济 发 展 , j 京 大 学 医 学 如 匕
速发 展趋 势 , 目前 已 经 成 为 世 界 上 发 展 势 头 最 为 强 劲 的 产 业 , 规 模 已 经 超 过 钢 铁 、 油 和 军 火 等 传 统 其 石
近 4 0万 人 到 剑 桥 旅 游 , 中 5 是 外 国 人 , 剑 0 其 5 给 桥 市每 年带 来 了 1 1 英 镑 的旅 游收 入 。 . 亿 大 学校 园旅 游 是 以 高 等 院校 所 特 有 的教 学 楼 、 实 验 室 、 研 所 、 书 馆 、 育 馆 等 教 学 设 施 以 及 优 科 图 体 美 秀 丽 的 校 园 景 色 为 依 托 , 悠 久 而 深 厚 的 文 化 底 以 蕴 以 及 浓 郁 的 学 术 氛 围 为 背 景 , 知 识 传 播 和 科 学 以 普 及 为 主 要 目标 , 社 会 青 少 年 及 中 青 年 家 长 为 主 以
摘 要 : 用 定 性 分 析 方 法 对 大 学 校 园旅 游 现 状 进 行 研 究 , 析 了 大 学 校 园旅 游 的发 展 前 蒂 和 存 在 问题 , 采 分 采 用 定 量研 究 方 法 , 以桂 林 旅 游 高 等 专 科 学校 为例 , 过 与 北 京 大 学 、 汉 大 学 、 门 大 学 3所 院校 进 行 通 武 厦
全域旅游视域下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全域旅游视域下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全域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校园景区也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景区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其建设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1. 增强高校知名度和吸引力。
高校校园景区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能够提升高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增强高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2. 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高校校园景区作为旅游景点,能够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作出贡献。
3. 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4. 增加高校经济收益。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可以为高校带来经济收益,通过经济手段激励高校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可行性:1.学校对校园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必须加强。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必须在保护校园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2.需要积极营销和推广。
高校校园景区的建设需要积极开展营销和推广,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3.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舒适度,确保旅游体验良好。
4.需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
高校校园景区建设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景区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营销和推广,合理规划和设计,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真正发挥高校校园景区在全域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高校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国高校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摘要:高校本质并非旅游景点,因此面临日趋庞大的旅游群体,高校旅游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
高校该如何深度开发及利用自身的资源,以不断扩大其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档次及质量已经成为旅游企业、专家学者及各大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对中国高校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开发建议,以期对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用素材。
关键词:高校旅游;产品开发;资源高校校园旅游是以高等院校所特有的教学楼、实验室、科研所、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以及优美秀丽的校园景色为依托,以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为背景,以知识传播和科学普为主要目标,以社会青少年及中青年家长为主要对象而开展的专项旅游活动[1]。
高校旅游是现代城市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产物,作为新出现的旅游现象,具有非常可观开发利用价值,旅游潜力极大。
随着假期的临近,国内旅行社纷纷瞄准暑期旅游学生市场,“高校游”尤为吸引眼球。
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高校旅游仍然存在较多的发展问题。
1.中国高校旅游存在的问题1.1 尚未形成良好的开发氛围高校原本需要维护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高校旅游开发一旦开展不当,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由于游客素质的高低不齐,也很容易影响到校园环境以及破坏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
因此,在这种矛盾环境下的高校便比较难以控制好开发氛围,处于尴尬境地。
另外,旅游企业在进行与高校的旅游合作时,企业往往不能处于主动地位,往往会单方面受制于高校,因此,高校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氛围也是不稳定的。
1.2 单一的旅游产品、项目中小学生夏令营、修学游、校园观光游等旅游项目是当前高校旅游的主要项目和方式,旅游形式单一,新型的旅游项目有待开发,从而满足各层次的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2]。
高校旅游市场的规模以及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也同样受到旅游产品种类的限制,过于单一的高校旅游产品对此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分析与建议

体 ,以校园文化为灵 魂 ,以一定 的经济和 社会 效益 为 目标
的文化旅游… 。高校 旅游 属于文化性 体验旅 游 ,它以高校
为旅游 目的地 ,对高校幽雅 的 自然 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 、
深 厚 的文 化 底 蕴 、先 进 的 科研 水 平 等 资 源 进 行 开 发 与 利 用 ,
1 高 校旅 游 的 现 状 高 校 旅 游 属 于 时 尚 特 色 旅 游 项 目,是 以 高 等 学 校 为 载
北 京 大 学 、 清华 大 学 、武 汉 大 学 、浙 江 大 学 、・ 国 地 质 大 _ f | 学 等 都 已 经 对 外 开 放 旅 游 ,并 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 武 汉 大 学 的樱 园 在 每 年樱 花 盛 开 之 际 ,便 成 为 广 大 市 民踏 青 的 好 去
CHE i ZHA J n—k J NL, O u a
( o eeo ui C lg T rm,C lg f c ne Juin nvrt, i in 30 0 hn ) l f o s oeeo L e i c, iJ gU i sy J J g3 20 ,C i l f i Se a ei ua a Abtat C lg kn ei ui sucs s c : oeei a ido s c lor m r o r .Whte dvl e r o adhwt dvl las h betht a r l s fp at s e e e r eeo do t n o ee pii a y es j a hs h p n o o ts w t u c t
校园旅游资源开发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旅游资源与开发校园旅游开发设计学号:*********班级:12旅游管理姓名:*******:***导论:我们想要将安阳师范学院作为旅游资源去开发,就要先弄清楚校园旅游的定义以及可行性。
到底什么是校园旅游?安阳师范学院具备不具备校园旅游的条件?如果将安阳师范学院作为旅游资源,又该如何进行开发创造?本文研究的方向就是安阳师范学院能否进行旅游开发以及如何开发。
一、“校园旅游”的概念与特征本文所指的“校园旅游”是指以名牌大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 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 在整个旅游活动中, 着重于旅游者精神层面、知识层面上的满足。
它强调极高的参与性; 让旅游者尽可能地融入到整个校园环境、气氛之中, 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名牌院校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我们安阳师范学院虽然在投资上、学校设施上不如名牌大学,但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及地区的旅游资源性质,校园文化与城市底蕴结合,这种以校园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旅游项目, 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让旅游者参观和游览校园风光、布局,了解校园的历史和现状, 如让旅游者参观学校的博物馆、科技楼和有关设备、设施等等, 让他们了解到学校的整个教育体制和运行规则; 二是让旅游者融入校园生活之中, 让他们以局内人的身份去全身心地体验真正的“校园文化”, 如在学生寝室住宿, 在学生食堂中进餐等等; 三是让他们与校园中的大学生接触, 通过彼此的对话、闲谈, 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流, 让他们体验一下别具一格的“校园思维”。
当代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向追求综合性满足的趋势发展, 校园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 不仅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了旅游者“求知”的欲望, 而且也适应了旅游资源开发所需要的不断“求新”的原则, 它对各国、各地的旅游业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补充。
校园旅游相对于观光旅游等其他项目而言, 具有很多不可抗拒的魅力。
我们先来谈谈校园旅游与众不同的特征:( 一) 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表现在: 旅游者在其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愿望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我国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旅 游和 文化 旅游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本 文针 对 高校旅 游的 可行 性及 正 负面作 用等 方 面作 了简要 的研 究 ,分 析 了校 园文化旅
游的 资源 内容及 其优 势 ,并对校 园文化旅 游发展 提 出了一些 建议 和创新 。
[ 关键 词 ] 高校旅 游 ;旅 游开发 ;旅 游 资源 ;市场 营销 [ 中图分 类号 ] F5 72 [ 文献 标识 码 ]A [ 章编 号 ]10 ~ 42 (02 1 0 1 — 2 文 0 5 63 2 1 ) — 0 5 0 白雪 皑皑 ,南方 则绿 树葱 葱 ;也可能 表现 在建 筑风 格及 规 划 设计 等方 面 。东西 差异 主要 指东部 沿海 院校 与 内陆 院校 在 风景 、风 格等 方面 的差 异 。新 老差 异可 以是 历史 悠久 的 百年 老校 和高楼 林立 的新 建校 区之 间 的对 比。文理 差异 则 可 以表现 在性别 比例 、学 识氛 围 、专 业课 程 等方 面 。
靳艳妮 :我国高校旅 游资源开发研 究
市 场 透 视
我 国 高 校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研 究
靳 艳 妮
( 华侨大 学 旅游学 院,福建 厦 门 32 2 ) 6 0 1
[ 摘 要 ] 随 着人 们旅 游观 念 的改 变和对 旅游 特 色的 不断追 求 ,高校旅 游 已逐 渐 成 为旅 游 市场 的一 大亮 点 ,是 城 市
繁 ,各 种研 讨会 、报 告会 、知识 讲座 等学 术 活动较 多 ,形 成 了各 式各 样 的校 园 文 化 。很 多 高校 历 史 悠 久 、久 负 盛 名 ,许 多知 名人 士 、专家 、教授 曾在 此学 习 、 作 ,留下 工 了许 多历史 人文 景观 。开放 的讲 堂 、博学 的教 授 、晨 读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11-10-08T09:15:59.36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韩福丽[导读] 高校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生命力。
◎韩福丽
(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黑龙江绥化 152061)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18-01摘要:高校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生命力。
本文在分析高校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旅游的意义,并提出高校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旅游资源;开发一、高校校园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一)优美的校园环境。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高等院校一千多所,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这些高校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社会上那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热衷于人工修饰的旅游景区相比,高校清新而宁静的校园环境对旅游者来说,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和魅力。
如清华园的荷塘月色,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雪景,武汉大学独特的建筑风格等等,这种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且富有诗意的景点在我国高校比比皆是。
(二)浓郁的文化氛围。
高等院校,历来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书香氛围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高等院校富有新意的课堂教学形式,青年学生朗朗的晨读声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得整个大学校园洋溢着青春,充满着活力,这些对游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各大高校经常举办专家讲座,名人访谈,学术会议等,这些活动会让游人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如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以其千年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内心世界那种对精神食粮的渴望,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游客前去参观,并享受文化的盛宴。
(三)丰富的科普教育设施。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拥有大量的科普教育设施和科技成果。
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藏书量大,数据库存量大高,书香四溢、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为爱读书的人们提供了攀登书山、遨游学海的优越条件。
性能优越的电子设备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高品质的网络环境。
理科院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可以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各种极具趣味性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在各大体育院校不仅可以观看到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还可以接受多项免费体能测试。
全国有近百所高校拥有博物馆或陈列室,虽然规模不大,但馆藏珍贵独特。
个别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博物馆甚至成为了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博物馆[1]。
旅游者可以从这些丰富的科普资源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境界。
二、高校校园旅游的意义分析(一)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旅游者通常会将每次旅游的感受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告知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出去,从而会对那些未到过该旅游地的人对其形成初步的印象和好感, 进而会促使他们产生旅游动机。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高校应该向企业学习营销策略, 将旅游引入校园,让更多的人在参观校园优美的环境, 深入了解校园悠久浓郁的文化底蕴后, 获得美好的感知,并使之成为学校旅游的义务宣传员, 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这种小投入可以获得巨大的广告效益, 如武汉大学每年4月份的樱花节使其成为公众的焦点,极大的提升了武汉大学在各地的知名度[2]。
(二)有利于旅游专业建设。
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旅游专业,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就业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占用的时间比重太大,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
如果将旅游引入校园,可以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场所。
学生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深度挖掘学校的旅游资源。
根据他们学校的旅游资源特色,设计校园旅游的活动内容,旅游路线和对外宣传。
浙江大学于1999年将旅游引入校园,接待全国各地的学生参观团,该校旅游系的学生做导游[3]。
通过这些校园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调动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还可以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因此,高校引入旅游,不仅可以让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可以让各大院校的旅游专业建设更加完善。
(三)可以为学校及其附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目前,经费因素制约着各大高校的发展。
发展校园旅游是高校自筹经费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校园旅游,不仅可以为学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其所在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旅游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购、娱”,高校发展校园旅游可以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并有利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大学已经采取收费的方式,将樱园正式对外开放,樱花盛开季节对每位入园者收取入园费8元,其它时间的入园费为5元[3],从中可以估算出该校的旅游经济收益。
剑桥大学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去“朝拜”,据统计,1986年将近400万人到剑桥旅游,其中55%是外国人,他们给剑桥市带来1.1亿英镑的旅游收入[4]。
三、高校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分析(一)深入挖掘校园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的规模、数量、品位及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潜力。
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分布也相对广泛。
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未开发出具有个性化、品位化的旅游产品。
北京是全国拥有高等院校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但是人们来北京旅游,如果选择高校作为旅游目的地,大多数游客会把目光集中在北大、清华、人大、师大等学校[4]。
可见,北京的其他高校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深度还不够,至少还没有开发出能够体现其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要加大开发力度。
(二)合理增加旅游项目。
我国校园旅游的客源市场目前还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他们出游的时间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他们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往往集中在国内几所著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等等。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的旅游项目有限,且这些旅游项目开发的又比较简单,因此, 游客进入校园欣赏过著名景观,了解过特色文化后就会离开,不会在校园里逗留太久,这样就很难为高校和当地带来太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旅游应合理增加旅游项目,着力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和专题旅游产品,如文化游项目,科技游项目,修学游项目等等。
(三)精心制作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资源创汇和创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高校旅游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忽略了“购”这一环节,因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旅游市场,高校旅游产品显得非常单调,外地游客来高校旅游,普遍感到没什么可以体现高校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买,无法满足游客购买纪念品作为留念回忆的愿望。
作为文化交流圣地的各大高校,应该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的具有高校特色并符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
问卷调查表明,精心制作的、价格适中的旅游纪念品总是能得到高校旅游者的青睐,如印有高校校名或校内著名景观景点的T 恤,、太阳帽、明信片、纪念册、钢笔和钥匙圈等等,这些纪念品价格不贵,又非常具有纪念意义[5]。
参考文献:
[1] 龚胜生,任唤麟.论校园旅游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0(6)。
[2] 李琳.校园旅游对高校管理的作用、影响及相关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
[3] 王书翠.上海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上海经济,2001(8)。
[4] 冯昆思.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10)。
[5] 金世胜.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