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这赞颂了郑玄()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3.观察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4.欣赏右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播直上九万里5.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

开此风气之先的应是()A.范仲淹理政青州B.赵明诚著《金石录》C.陈介祺善藏钟鼎D.赵秉忠作“状元卷”6.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

体现这一情怀的是()A.画风传神,兰竹寄情B.诗文见长,标新立异C.关心民情,开仓济民D.字学汉魏,怒不同人7.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

”表明两人都主张()A.维新变法B.以夷制夷C.推翻帝制D.否定孔教9.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这反映了()A.思想观念解放B.大众报业发展C.铁路交通发达D.轮船航运繁荣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 沿袭历史传统B. 开创一代帝号C. 加强思想控制D. 宣扬个人功业【答案】D【解析】依据“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立皇帝,显示皇权独尊,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树立专制权威。

故选:D。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主观目的切入,结合皇帝制度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皇帝制度,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这赞颂了郑玄()A. 潜心经学,不慕仕途B. 客耕东菜,生徒相随C. 广采众说,创立郑学D. 赠人书稿,甘为人梯【答案】A【解析】据“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可知,这赞颂了郑玄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

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三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

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

直到今天,仍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郑玄的相关史实。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郑玄的相关史实。

3.观察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A. 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 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 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 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是分封制下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因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由于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含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含

专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电文中“陪都”是指()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重庆【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倭寇投降”指的是日本投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重庆,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电邀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

故选D。

2.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D3.(题文)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B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的区别,封建帝制只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

由此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4.下图是发表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挺进大別山C.关门打狗战辽沈D.大军合力战平津【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5.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依据“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立皇帝,显示皇权独尊,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树立专制权威。

故选:D。

【考点】皇帝制度。

2.【答案】A【解析】据“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可知,这赞颂了郑玄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

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三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

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

直到今天,仍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故选:A。

【考点】郑玄的相关史实。

3.【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是分封制下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因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由于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故选:D。

【考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4.【答案】B【解析】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

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思念杨贵妃,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痛苦,说明唐玄宗重色误国。

因而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元稹诗《行宫》和白居易的《长恨歌》。

5.【答案】B【解析】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

赵明诚著《金石录》开此风气之先。

故选:B。

【考点】赵明诚著《金石录》的相关史实。

6.【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来到潍县的前后几年里,适逢该县连年灾荒,郑板桥到潍县后所见到的是:田园荒芜,灾民流离,卖儿卖妇,饿殍遍野。

中考历史试题专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解析20含答案

中考历史试题专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解析20含答案

专题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和邱少云。

王进喜和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做出贡献的人物。

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题干的“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最新-2018年山东省中招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精品

最新-2018年山东省中招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精品

山东省二00九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1I卷两部分。

第1卷4页为选择题,40分;第1I卷4页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1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1卷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郡县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察举制的创立 B.内阁的设立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3.被誉为“罗马法的渊源和罗马的基本法”的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C.《人权宣言》 D.《大宪章》4.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

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联邦共和制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C.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君主立宪制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联邦共和制5.某网站准备在2018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A.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D.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A.小农经济 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 D.游牧经济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8.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9.在下列哪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0.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纺织机械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11.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2018潍坊历史中考题(分析版)

2018潍坊历史中考题(分析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8.6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

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依据“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立皇帝,显示皇权独尊,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树立专制权威。

故选:D。

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这赞颂了郑玄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据“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可知,这赞颂了郑玄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

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三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

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

直到今天,仍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故选:c。

3.观察右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是分封制下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因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由于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最新-2018年山东潍坊市中招考试历史试题卷及答案【word版】 精品

最新-2018年山东潍坊市中招考试历史试题卷及答案【word版】 精品

201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六辅渠D.白渠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

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A.山水画B.文人画C.风俗画D.花鸟画4.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①戚继光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雅克萨之战④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5.自古以来潍坊大地人才辈出。

下列人物中,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是A.燕肃B.郑玄C.刘墉D.郑板桥6.2018年是中国奥运年。

如果你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故宫C.北京城曾见证过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7.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8.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

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

他们选择了上海。

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红军长征D.中共七大9.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进行了一系列攻坚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主观目的切入,结合皇帝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依据“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立皇帝,显示皇权独尊,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树立专制权威。

故选:D。

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这赞颂了郑玄()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玄的相关史实。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

【解答】据“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

”可知,这赞颂了郑玄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

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三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

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

直到今天,仍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故选:A。

3.观察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是分封制下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因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由于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

这一根基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故选:D。

4.欣赏右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播直上九万里【分析】本题以元稹诗《行宫》为依托,考查元稹诗《行宫》和白居易的《长恨歌》。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

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思念杨贵妃,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痛苦,说明唐玄宗重色误国。

因而B符合题意。

故选:B。

5.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

开此风气之先的应是()A.范仲淹理政青州B.赵明诚著《金石录》C.陈介祺善藏钟鼎D.赵秉忠作“状元卷”【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赵明诚著《金石录》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解答】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

赵明诚著《金石录》开此风气之先。

故选:B。

6.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

体现这一情怀的是()A.画风传神,兰竹寄情B.诗文见长,标新立异C.关心民情,开仓济民D.字学汉魏,怒不同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板桥的相关史实。

郑板桥,姓郑,名燮,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扬州兴化县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49岁至61岁出任山东范县(今河南)、潍县知县12年。

为官期间嫉恶如仇,痛恨奸吏,对百姓关怀备至,与山东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百姓称为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来到潍县的前后几年里,适逢该县连年灾荒,郑板桥到潍县后所见到的是:田园荒芜,灾民流离,卖儿卖妇,饿殍遍野。

出身贫苦的郑板桥,作为地方父母官,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必须解民于倒悬。

即任之初,他所做出的两项举动,使潍县人民永远怀念:一件是冒着丢官的危险,私自开仓赈济灾民。

二是动员潍县城内的豪绅捐资重修县城,让灾民以工代赈,帮助饥民度过灾荒。

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

选项C体现了这一情怀。

故选:C。

7.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分析】本题以某学者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故选:C。

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

”表明两人都主张()A.维新变法B.以夷制夷C.推翻帝制D.否定孔教【分析】本题以“变者,天下之公理”“不变一言,决非天运”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

【解答】严复在《天演论》为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

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对当时国内鼓吹变法图强和提倡维新运动起过积极作用。

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材料二中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戊戌变法。

故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

”表明两人都主张维新变法。

故选:A。

9.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这反映了()A.思想观念解放B.大众报业发展C.铁路交通发达D.轮船航运繁荣【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解答】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这反映了大众报业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

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故选:B。

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

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发生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十月革命影响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

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8年,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故选:C。

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

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分析】本题以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分析材料可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体现了五四运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群众基础较为广泛,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2.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面。

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分析】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图片属于长征过程的描述,以此分析选项可知,B选项是《七律•长征》的内容,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3.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

粉碎其阴谋的是()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发起百团大战C.取得台儿庄大捷D.召开中共七大【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解答】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

粉碎其阴谋的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当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者最希望看到国共爆发大规模内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故选:A。

14.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表明抗日战争()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B.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分析】本题以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