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冷战局面的形成

合集下载

冷战的形成

冷战的形成

二、“冷战”政策的表现
探究二: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 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 施?请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领 域 政 治 经
美国
政策措施 苏联
经互会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土的援助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咨文 中要求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向 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 的经济援助,并指出“这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及宣传海报
英法等16国受援, 对西欧的援助达 132亿美元,其中 90%是赠予,10%是 贷款,因此丘吉尔 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 最慷慨的举动” 。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 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其本质还是 讨 论 遏制苏联。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 “一个胡桃的两半”。如何理解这句?杜鲁门 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杜鲁门主义 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⑵积极影响: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本 课 小 结
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经济

杜鲁门主义
政治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军事

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 第一次柏林危机
①背景:A 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
B 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在德国问题上矛盾日 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②概况: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 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 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③影响: A 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B 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华约 北约
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后欧 洲出现了两个敌 对的军事集团, 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和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之间的 “冷战”对峙局 面最终形成。
北约
华约
(四)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
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 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 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 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 各个领域。
(三)苏联的应对— 1、政治方面 苏联的反应强烈,并 于1947年9月成立多个 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 的情报局,协调各国 共产党的行动。
苏联的应对—
2、经济方面
经互会的成立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 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 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 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简称经互会)。1949年4月, 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 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 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 经济发展。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一)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冷战的根源.
(二) 形成过程:
1、遏制理论的提出: 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 凯南发回电报,
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
锁等方式来遏制苏联。由此遏制理论出台。
⒉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拉开“冷战”序幕
丘吉尔在杜鲁门 陪同下前往富尔 敦发表《和平砥 柱》演说。
铁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亚海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 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 的势力范围之内 。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国 占 领 柏 林 的 空 间 位 置 。
1 、 请 你 结 合 地 图 , 说 出 四
二、冷战的后果 和影响
德国被分裂
一方面:①冷战具有使美苏之间始终避
免战争的自我控制机制,有利于缓解世界 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 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 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 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 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 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 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 的国际环境。
国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
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也全部丧失。
史 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
资金250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
回 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 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亿英镑。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
放 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历 美国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 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
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干涉别国的
内政,控制别国,遏制苏联,遏 制共产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 国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 主义的转变。由于其公开打出了 反共、反苏的旗号,因此标志着 美苏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从成图为废片墟和的伦材敦料中,你一获片得狼藉了的哪柏林些信息?
1938—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为0.8%;
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
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史 上,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2/3,外贸出口占 资本主义世界1/3,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冷战的形成

冷战的形成

2、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
3、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是极权政体, 危害美国和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4、美国要援助某些国家复兴,以防 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5、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并派遣军
事人员,援助希腊、土耳其。
这篇国情咨文,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实际上是美国借援助希腊、土耳其之机,
正式宣布了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一
第二,作为民主阵营的兵工厂,通过“租借
法案”向盟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这一方面 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美 国的工业生产,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工业产 量几乎翻了一番,对外出口额也大幅度增长。
1948年的统计: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英国外交大臣贝文
准备。
2、杜鲁门主义
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
到了1947年初,美国认为发动冷战 的理论准备和舆论准备业已就绪,决定 发动冷战。“希土危机”的出现为美国 抛出冷战,即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提供了
很好的时机。
希土危机
1947.2.21,英国照会美国
希土危机:
希腊、土耳其二战期间是英国的势力
范围,是维持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
二、冷战的理论依据 “遏制战略”
乔治·凯南 (1904--2005)
被誉为美国“最睿智”的人 外交家、大战略家、历史学家
8000字电报:
1.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一种传统和本 能的不安全感 2.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3.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 4.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对手而不 是伙伴
苏土纠纷:苏联和土耳其的纠纷开始于大战
末期。土耳其在二战中严格奉行中立政策, 但在轴心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也对德、日宣 战,并且获得联合国创始成员国的资格。 1945年6月,苏联向土耳其提出要土耳其归 还土地和在达达尼尔海峡建立陆海空军基地 等要求,但土耳其没答应,这造成两国关系 紧张。土耳其随即向美国求助,美国乘机向 土耳其提出了开放和联合管制海峡的要求。 接着,美又向土提供贷款,全面支持土耳其, 美国在海峡地区影响不断扩大。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_课件1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_课件1

可知,这一组织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5.(图文探究)观察下图:
12345
山姆大叔的诊所
探究: (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 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课程目标
1.了解杜鲁门主义 和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 景及影响,探讨二者之 间的关系。 2.简述北约和华约的形 成过程,分析其影响。 3.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 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 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 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杜鲁门主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深度点拨杜鲁门公开宣布美国将在世界范围内同苏联展
实 1947 年 12 月成立经济合作署。1948 年 4 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 年对外 施 援助法》,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 1952 年,计划实施完毕
影 响
(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渡过了难关,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推动了西欧 经济的联合 (2)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同时扩大了美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
划的主题。③仅为表面现象,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 答案:A
12345
3.“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历战争的打击,百废待兴。美国的首要目标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4.2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4.2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战争外的一切; (2)表现:以美、苏对峙为首,背后有各自的 政治军事集团,并最终演变为美苏争霸。 (3)地区:欧洲为冷战,亚洲等地为局部热战。 (4)实质:发展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课堂结构
对点训练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 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 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
2.影响:
1.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兴。 2.西欧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加深,在国际事务上 唯美国马首是瞻。 3.美国文化在欧洲扩大了影响。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 “一个胡桃的两半”,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 间是怎样的关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上 都是要遏制苏联,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杜鲁门主义是 在政治上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藏的经 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三、北约和华约——军事争霸
建立北约目的:
1.西欧各国为了防范德国,对付苏联。 2.美国想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建立全球霸权。
北约的建立
1949年4月,美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 西洋公约》,8月,北约正式成立。
北约组织
北约旗帜
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
北约组织
影响:
1.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组织,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 上的发展,是美国实现以西欧为中心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性 一步。
这是苏联人在冷战时期创作的漫画,揭露了美 国凭借强大的武力威胁世界和平的丑恶行径。
二、马歇尔计划——经济争斗
1.背景:
1.战后欧洲遭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一片衰败。 2.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3.共产党力量在欧洲逐渐强大。 4.美国为了稳定西欧政局,控制西欧,以防止“共产 主义扩张”。

“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 含义 战 信号
政 策
开始的标志 表现
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
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药方”指马歇尔计划 (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药方”的实质是: 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
标志美苏 两极格局 形成
北约
华沙条约 组织
一、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方面 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方面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1)(2)
B、(1)(2)(3)
C、(1)(2)(3)(4) D、(2)(3)
B
5、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这句话的含义是:
(1)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
(2)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3)它是以美国遏制苏联为目的
第14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 家建立起来了。
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 采取什么措施?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 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冷战?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谁? 2、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 哪些表现?
1、冷战政策的提出
结合上面材料, “你怎样 看待马歇尔计划?
• 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
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客观上对西欧资本主义 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第一枪
丘吉尔在杜鲁 门陪同下前往 富尔敦发表 《和平砥柱》 演说。
铁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 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 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 的势力范围之内 。
“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 制”。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实力,反 S 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铁幕演说”是美国统治当局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 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因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 了“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序幕。
⑶影响:
1、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在欧洲大陆形 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 2、北约是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是其 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2、 华约组织的成立
签订《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 加强与东欧各 国的合作,与 美国抗衡。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 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 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
杜鲁门主义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 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 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政治表现
华盛顿的“和平鸽”(苏联冷战宣传漫画)
美国鉴于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杜鲁门主义 提出背景)而形成的“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同时也是美国全球扩张野 心的体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冷战”历时40余年。
⒋马歇尔计划是一项 “复兴欧洲”计划,为 什么说它是在敲诈呢?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 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它是实际上是以“复 兴欧洲”为名,借经 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 义的阵脚,控制西欧, 达到共同“遏制”苏 联的目的。
军事表现
《北大西洋公约》签约会场
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2国 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简称北约。8月24日,公约生效,北约正式成立,也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 表政府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且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 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1946年2月 1921年7月11日 外蒙古宣布独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ulgaria) 1946年9月 1946年1月15日 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Romania) 1947年12月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The Czechoslovakia People's Republic)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1948年5月 1949年10月16日 与中国建交 1949年10月 1945年9月 1948年9月 1949年10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简表
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11个人民民主国家,后又扩展到拉丁美洲(古巴)。加上苏联和蒙古 人民共和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战后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是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巨大变化,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
缔约一国或数国遭到武装进攻,其他缔约 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 装部队”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第4条
恐怖___的和平
感悟历史
“北约”集团15个国家的军队近600万兵力,“华 约”集团7个国家军队约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 处于战略对峙状态。 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 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 对方的各种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 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 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所以谁也未敢 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双方已拥有130亿-160亿吨当量的核武器,相当于100万颗广岛原子弹 的威力) ★“冷战”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影响?
1、北约组织的成立
(1)1949年4月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美国联合加拿大、 英国、法国、意 大利等国,成立 了一个以美国为 首的军事联盟, 即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建成北 约NATO)
北约标志
设在布鲁塞尔的 北约盟军总部
⑵内容:
任何一个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 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 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 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 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 击。”各缔约国可以“采取视为必 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约
华约
华约 北约
3、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 后欧洲出现了两 个敌对的军事集 团,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之 间的“冷战”对 峙局面最终形成。
北约
华约
史料选读:
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 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 以“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南斯拉夫联邦 ←国徽 人民共和国国徽
越南首任国家主席胡志明 约瑟夫· 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 布罗兹· 铁托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形势鼓舞下,战后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一大批国家选 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越南等国,经过武装斗争赶走 法西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在苏军配合和帮助下,获得了解 放。德国和朝鲜由于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或分区受降政策,东德和朝鲜走上人民民主道路。
三 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 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 了会议。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美国
苏联
二战以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实行军事 管制。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 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 德国、西德)。接着,在苏联的支持 下,德国东部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民主德国、东德)。1948年底,柏 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61年8月12日夜,东德对西柏 林边界实行封锁,架设铁丝网。到9 月,高约3.5米的水泥石头墙开工建 设。到1989年10月,形成全长近154 千米的环绕西柏林的围墙。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标志,是 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德国由此成为 冷战的前沿阵地。
阅读并回答: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 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 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咨文(节选)
问题一: 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
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主要领导人
贝鲁特 铁托 霍查 拉科西
波兰人民共和国(The Polish People's Republic)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The Federal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 欧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lbania)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The Hungarian People's Republic)
二、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咨文 中要求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向 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 的经济援助,并指出“这是 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
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 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 有关。”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全面的 开始。
标志着“冷战”正式爆发
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季米特洛夫
乔治乌-德治 哥特瓦尔德 皮克 胡志明 金日成 毛泽东
越南民主共和国(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洲 Korea)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年《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绘)
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后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称建立Leabharlann 间1944年7月 1945年11月 1946年1月
哈里· 杜鲁门 S·
Harry S.Truman 1884.5.8~1972.12.26 美国第33任总统 1945.4.12~1953.1.20
“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 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战争 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 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一.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