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病句辨析之歧义句的九大形式..doc

高考语病辨析之歧义句的九大形式长沙县六中黄利娟教学目的:结合语病实例分析歧义句存在的九种形式,掌握“语义不明”这一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方法并加以运用教学步骤:一、歧义句常见的九种形式:1、多音字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产生歧义。
(1)到2010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2、多义词引起歧义(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3)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3、词性不同引起歧义(4)这辆车没有锁。
(5)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时,只有我跟他学过钢琴。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6)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7)咬死了猎人的狗。
(8)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岀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8、词义模糊引起歧义(12)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9、修饰不明或缺少必要限制引起歧义(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14)马路两米内不准设摊。
二、方法总结:1、遇见“数词+名词”结构,检查是否有语句歧义现象。
2、遇见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有语句歧义现象。
3、遇见多项定语、多项状语、多项补语,检查是否有语句歧义现象。
三、高考真题练习:1、(1996年全国卷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2、(2004全国卷一A )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3、(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釆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4、(2004全国二卷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城郊李卫全【教学目标】:1、明确歧义类型2、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考点说明】: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要求。
能力层级为D。
【激趣导入】:好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眼下没啥从前有一富家公子,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无恶不做。
到了当婚的年龄,媒婆踏破了门槛也没找到一个中意的。
忽一天,媒婆又传书信,这位公子一看,心花怒放,上面写着:这家姑娘漂亮极了,人儿长的亭亭玉立,满头乌发;白净净的脸蛋,犹如满月;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恰到好处;人家就是穷点,没啥,人长得漂亮就行。
一顶花轿把姑娘娶到家来,洞房花烛之夜,这位公子揭开红盖头一看,吓得差点气绝身亡。
原来新娘子奇丑无比。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媒婆的书信存有歧义,这位公子误解了信的内容。
合同欠条中的数字歧义:据法制日报报道,李某与刘某原来合伙经营中巴车,去年3月散伙。
经协商:刘某付给李某现金2.7万元,车归刘某单独经营。
刘某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刘某出具了欠条。
去年6月13日,刘某又付了部分现金给李某,刘某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今年4月,李某将刘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判令刘某归还欠款1.3万元。
刘某在答辩时称,自己仅需再付欠款2000元,其余1.3万元已于去年6月13日付给李某了。
[学生阅读材料,作法官审判结果][教师投影明确] :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主张已归还欠款1.3万元的事实,应由刘某出具相关的证据来予以证实。
欠条中的注是刘某亲笔所写,产生多种不同的意思,书写人就应承担最不利于己方的结果。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应归还欠款1.3万元。
教师小结,入本课话题:上面两个例子均是存有歧义才产生了误解和纠纷,所谓歧义语,就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理解。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与我们有更直接的联系,因为在高考中也会有相关的题目来考查我们的辨析能力。
解读歧义(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解读歧义(高三)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2、使学生掌握解答歧义的方法教学设计;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精选例题,举一反三。
2、边分析原因,边指导方法,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过程;纵观近年的语文高考卷,发现“歧义”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命题者把表意不明作为迷惑项来干扰学生解题。
下面以全国卷为例来解读歧义。
一、歧义原因汉语内涵丰富,同一词句在不同语境中能表达不同含义,这既有利于词语的选择,又易于造成歧义。
其原因主要如下:1、连词“和”字不定位。
如2004年全国乙卷A项“……赔偿好路缘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既可指诉讼费三千多元,又可指两项之和为三千多元。
2、助词“的”字不定位。
如2004年全国丁卷A项“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由于“的”字不定位,数百位既可指死难者,又可指死难者亲属3、代词指代不定位。
如2004年全国甲卷A项“……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既可指松下公司产品,又可指索尼公司产品。
4、否定对象不定位。
如2004年全国甲卷B项“……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看法是否定的。
”是否定“嘴上说说””还是否定“要采取果断措施”,让人无法明白。
5、动词管述不定位。
如2004年全国甲卷D项“……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到底是“不爱她”,还是“不爱她家里人”,表意不明。
再如2004年全国丁卷C项“……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别是仅指送礼品,还是指礼品和祝福呢6、多义词含义不定位。
如2004年全国丁卷D项“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中的“摄”既可指孙燕自己拍摄,又可指别人拍摄孙燕。
二、消除方法1、停顿消除法。
如2004年全国丁卷A项可改为“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和“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再如2004年全国乙卷A项可改为“……赔偿好路缘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和“……赔偿好路缘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
教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分析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歧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能够消解句子的歧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歧义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能够消解句子的歧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复习过程:(一)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纪晓岚的故事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这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但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三)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四)考题再现: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A、她已经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但是看起来还很年轻。
B、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小刚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D、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2.判断下面长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虽然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五)产生歧义的原因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歧义句教案

歧义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2、了解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3、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三、教学方法教师总结习题分析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补充内容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让我们共同来看几则笑话,思考是什么使我们发笑?为什么明明我们的话说得很明白,却被别人误解。
明明我们认为自己理解的很清楚却不知不觉地被别人欺骗?那是因为这些话里有歧义,是歧义句。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大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歧义句吧!(二)什么叫歧义句?定义:能够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歧义句。
(三)造成歧义的原因一. 语音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20XX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二.停顿歧义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炒/蛋炒饭是说炒加了鸡蛋的炒饭,而炒蛋/炒饭说是把蛋和饭分开炒)2、这苹果不大好吃。
(一个意思说这苹果个头不大,但是味道好。
另一个意思说这苹果不怎么好吃。
“不大”是不怎么样的意思。
三.多义词引起歧义1.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
(可作为“车上没有锁”,也可作为“有锁但没有锁上”)2.王大夫看病去了。
(“看病”可指“给别人看病”,也可指“给自己看病” )四、语法上的歧义(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1.三个师范学院的学生来到公园。
(三个学生是从一个师范学院来的;或两个学生是分别来自两个师范学院)2.两个村办的小化肥厂。
(数量定语两个是修饰村的还是修饰小化肥厂的的?)(2)多个定语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1.新学生宿舍盖好了.一个意思学生是新来的,另一种意思宿舍是新建的。
歧义句归类与修改教案

歧义句归类与修改教案我在教学中,也是采用了和王老师相似的方法,将常见的歧义句归类整理,逐类展示给学生讨论分析。
以下是我梳理使用的教案材料,在此拿出来交流。
关于语言的歧义问题,比较复杂,下面简单列举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语音歧义由重音、轻声等造成的歧义,称为语音歧义。
如: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a.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太少了)b.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不少)再如,他想起来了。
(a.他想起身了。
b.〔某一件事〕他想出来了)“起来”读成“qǐlái”就理解为a;说成“qǐlai”就理解为b。
②语汇歧义由词或词组的多义而产生的歧义,称为语汇歧义。
如: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又如: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②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5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重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③停顿歧义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
(a.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
b.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④语法歧义由语法结构的不清或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称之为语法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⑴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的歧义。
如: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a.这个人不认识校长。
b.校长不认识这个人)⑵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⑶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厂长的意见(a.对厂长的/意见。
b.对/厂长的意见)再如: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对报案人”还是“对坐视不管”不清)⑷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a.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佳作。
歧义句教案

歧义句教学目标:1、了解歧义句的几种产生原因。
2、掌握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歧义句产生原因教学难点:如何消除歧义,以使语言简要明确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知识归纳法探究发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一则小笑话导入新课,分析笑话产生的原因——歧义句。
二、1、了解歧义句的概念:同一个句子可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2、分析歧义句产生的几种原因:(1)一词多音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2002年包头市模拟卷D项)【分析】: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多音,因而在书面表达时有可能造成歧义.这时可用创设语境法来消除歧义."好"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hǎo",又可以读"hào".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但在书面表达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可用创设语境法修正.可改为"这个人好(hào)说话,经常爱老师批评."或"这个人好(hǎo)说话,大家都喜欢她."2、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3、张三借了李四一万块钱,今还欠款两千元。
(2)一词多义引起歧义1、他倒了一杯水。
2、他走了有一个多钟头了。
3、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分析:1“倒”字即可理解成“倒进”也可理解成“倒出”。
2“走”即可理解成“离开”,又可理解成“步行”。
3“锁”字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
(3)省略不当引起歧义1看到你那年才八岁。
2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分析:如例2句有两种理解:一是买车,买船,买飞机,买饭票在服务台.二是车票,船票,飞机票,饭票均可在服务台买到.为了恢复原意,可在前面添加三个"票"字:买车票,船票,飞机票,饭票在服务台。
歧义句三环节教案教师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设计课题: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课二O一三年一月十二日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一)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与讨论,总结归纳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运用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2、分析与练习相结合,通过实例与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技巧,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信心,并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热爱语言,热爱生活。
二、预习重难点:1、辨析歧义句,消解歧义。
2、把造成歧义的原因分析透彻。
三、预习任务:任务一:了解什么是歧义(一)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
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
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二)歧义的概念: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间无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有歧义的句子虽然在语法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比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意义;因此,也属于病句的一种。
初步感受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三)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四)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任务二:歧义产生之因(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园地09-01 1120:【教学目标】:1、明确歧义类型2、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考点说明】: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要求。
能力层级为D。
【激趣导入】:①好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眼下没啥从前有一富家公子,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无恶不做。
到了当婚的年龄,媒婆踏破了门槛也没找到一个中意的。
忽一天,媒婆又传书信,这位公子一看,心花怒放,上面写着:这家姑娘漂亮极了,人儿长的亭亭玉立,满头乌发;白净净的脸蛋,犹如满月;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恰到好处;人家就是穷点,没啥,人长得漂亮就行。
一顶花轿把姑娘娶到家来,洞房花烛之夜,这位公子揭开红盖头一看,吓得差点气绝身亡。
原来新娘子奇丑无比。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媒婆的书信存有歧义,这位公子误解了信的内容。
②合同欠条中的数字歧义:据法制日报报道,李某与刘某原来合伙经营中巴车,去年3月散伙。
经协商:刘某付给李某现金2.7万元,车归刘某单独经营。
刘某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刘某出具了欠条。
去年6月13日,刘某又付了部分现金给李某,刘某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今年4月,李某将刘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判令刘某归还欠款1.3万元。
刘某在答辩时称,自己仅需再付欠款2000元,其余1.3万元已于去年6月13日付给李某了。
[学生阅读材料,作法官审判结果][教师投影明确] :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主张已归还欠款1.3万元的事实,应由刘某出具相关的证据来予以证实。
欠条中的注是刘某亲笔所写,产生多种不同的意思,书写人就应承担最不利于己方的结果。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应归还欠款1.3万元。
教师小结,入本课话题:上面两个例子均是存有歧义才产生了误解和纠纷,所谓歧义语,就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理解。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与我们有更直接的联系,因为在高考中也会有相关的题目来考查我们的辨析能力。
【高考回眸】: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B )(1994年上海高考题)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1998年全国高考题)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B ) (2003年全国高考题)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实例归纳】:下列各句是否有歧义,如果有试总结歧义类型,并探索消除"歧义"的方法。
1、我们三个人一组。
2、这苹果不大好吃。
3、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4、他哥哥姐姐的同学。
5、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6、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1--6题:组合层次不同。
读出停顿(1.2.3.4.6)/增改标点(2.4.6/1.3) /改换词语(5)/设置语境(3)/调整语序(5)等]7、我们要进口彩电。
8、咬死了猎人的狗。
9、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10、围剿土匪的部队。
[7--10题结构关系不同。
添加词语(7)/设置语境(7) /变换句式(8.9.10)等] 11、开刀的是他父亲。
12、他今天评了优秀教师。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15、你为什么打他?16、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11--16题语义不明。
设置语境(11.14.15.)/添加词语(12.13.16)等]17、我要炒肉丝。
18、我大弟弟三岁。
19、我营一连发起了三次进攻。
20、他原来住在这里。
21、县里通知张乡长15日前去报到。
[ 17--21题词类不同。
设置语境(17.20)/添加词语(18.)/变换句式(18.)/读出停顿(21)/改换词语(21)等]2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23、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24、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
[22--24词义多解。
设置语境(22.23.24)/添加词语(22)等] 【巩固练习】:1、下列句子中每个句子都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一组是()A. a介绍马克思的一本权威著作。
b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c关心他的父亲。
d母亲看见他哭了。
B.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b主要的演员和导演都来了。
c他爬过山没有? d他一定不会来了。
C a我几乎忘了这件事。
b我们需要领导。
c他在资料室看书。
d重视和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D. a我借了他一本书。
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c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d王燕和大刚的弟弟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项是()A.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 他的故事讲不完。
D. 郑红和妈妈来参加今天的家长座谈会了。
3、下面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A. 2加4乘6等于多少?B. 丁老师正在照相。
C. 他二十岁参军,一次遇到两个敌人,他一枪摞倒一个,于是大家叫他“一枪准”。
D.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给了他很多帮助的王老师。
4、、"……足球队正在比赛"的"足球队"前面有四个修饰语,这些修饰语排列的次序不当就会使句子产生歧义,下面四种排列中,哪一种不会产生歧义?()a 两个b 女子 c职业中学的 d刚刚组建起来的A. a、c、d、bB. a、d、c、bC. c、d、a、bD. d、c、a、b5、下面的哪一种说法不会引起合同纠纷。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D. 2002年元月1日前一定交货。
6、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每句只能有一处停顿)。
A.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爸、妈着急)B.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妈妈着急)C.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弟弟着急)7、变换下面句子的句式或句序,以消除歧义。
王老师已经通知了。
①、②、8、加上朗读停顿,以消除歧义。
我做不好。
①、②、9、根据表达的需要给下面的句子标示朗读重音和轻音。
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①、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写得少)②、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写得多)10、更换或增添词语,以消除歧义。
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①、()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②、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11、在句前或句后括号内加上一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得明确。
A (),演员要演好戏,()。
B (),演员要演好戏,()。
12、房产合同中的数字歧义纠纷:(《解放日报》 2003年7月29日)崔某与某房产公司签定商品房预售合同,合同中约定“每户设有可视对讲用话机一只。
如有违约,房产商补偿一倍的设备差价”。
房产商交房时,崔某发现屋内只有对讲话机一部,而不是可视对讲用话机,两者之间的差价为1692元。
为此,崔某向法院起诉,并依据合同约定要求房产公司补偿设备原价一倍的差价3384元。
如果你是法官,会给出什么样的审判结果?【趣味练习】:1、智力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读错,这是什么字?2、谜语:“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看能有几种意思:(一)、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二)、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4、给下面一句子加不同的标点符号,可以有八种意思,请试一试。
A、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B、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C、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D、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E、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F、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G、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H、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