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9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汇总

9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汇总
了。(3分)
二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 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也都写过边塞诗。 这类诗的主要标志: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 长云、雨雪、风沙。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 西山、受降城。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 戟、斧钺弓箭。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 《阳关曲》《渭城曲》)等。
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三个角度。
【常用技法】
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具有“咏史”与“言 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 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作技法上,咏史 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 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
【 课 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汴 河① 曲 (唐)李益
读懂诗歌— 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
一 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题材特征】 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
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 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主要指以 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 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 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陶渊明。到了唐代, 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组(按诗体分类)][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目的。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郑燮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步骤三)[例2](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建功报国”类,具体来说是报国无门的悲伤。

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赏析

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赏析

考点4、评析思想情感【能力突破】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

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设题比较多。

“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

问:这首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技巧】1.解题思路(1)要学会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

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快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

例如:王安石的《孤桐》,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古代诗歌的学习和欣赏。

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性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将从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解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探讨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诗歌的传统审美价值首先,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前置条件。

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传统审美价值,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发情感,给人以感染和感动。

古代诗歌的创作大多是出于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与表达,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感染人的内心,激起共鸣与思考。

2. 传达意蕴,启迪人们的智慧。

古代诗歌常涵盖哲理、实用、历史、人生、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帮助。

3. 展现文化底蕴,记录历史变迁。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重要变迁,对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三个方面的审美价值,构成了诗歌的独特美学魅力和文化意义。

我们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应当结合这些审美价值来进行古诗文学习。

二、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解读古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意味深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1. 音韵、格律分析法。

古代诗歌有着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这是古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可以从音韵、格律入手,分析古诗歌文体的特点和应用技巧,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 词语、句式解析法。

古诗歌的语言优美、精炼、含义深刻,学生们可以通过把握精选词语和精心设计的句式,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历史、文化背景解说法。

古诗歌是文化、历史的重要记录,所以学生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脉络,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观点。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歌鉴赏者从诗歌中走出来,拉开距离观照(审视)诗歌作品,用现代观念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初学阶段,一般不要求鉴赏者作出实质意义上的评价,只要求鉴赏者判断作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即使涉及到评价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②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④咏史规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⑤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

总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守边抗击西夏。

“燕然未勒”意为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史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伤感;②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曾破敌立功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是写景,体现戍边将士艰苦的环境:塞下秋天的荒凉、萧瑟,连南归的大雁都无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座早闭的孤城。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 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 为予窄。
【注】雪堂迁客:即苏轼。
作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 简要分析。
• (14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
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
种瓜喻高韬远引。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曲表达了作者矛盾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步 骤一)作者先写为求功名一生劳苦奔波而生厌倦退隐之念,后又说 无论地位高低都有苦处。(步骤二)从而表现了他想退又想留的矛盾 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情怀。(步骤三)
• 1、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 低也不拔高。 • 2、分析评价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 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 3、要注意正确、全面。 • 4、多是把“评价古诗作者观点态度”融合 到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之中来考查。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古人评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你认为呢? 同意。本诗通篇洋溢傲岸之气。(步骤一)
前两句写诗人早上上空泠峡的情景:“猎猎”二字写出风之劲猛, “五更”说明时间之早,“牵缆”暗示溯流之难,前两句着力写船 行之艰难,衬托出诗人迎难而上的气概; 第三句“惯行不解愁风水”写自己常年奔波在外,已不知为风浪发 愁,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常年漂泊,历经坎坷,而“不解”一词表 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从容淡定的心态;“只卧听”紧承上句,写诗 人对于艰难险阻都不放在眼里,等闲视之,一个“只”字更见诗人 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步骤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
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
a
13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解题要求: 1、要知人论世 2、要结合时代特点 3、要利用暗示信息
a
14
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郑板桥: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淮县县令。 ②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亲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大,表尊敬。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当 (13年步、、吴 衣华骤宫冠丽一::三指的)国 的吴这时 是孙 东王是吴 晋宫一曾 文于 学殿首金 家及怀陵郭建璞其古都的中伤筑衣宫冠的今。冢千的。现花律今2百诗、仍晋在草。代南,:京指玄如武东今湖晋公,都园南已内渡后。埋也没建都在于荒金陵凉。 幽 (4僻步、成经的骤古成小二丘为:一径)晋个中颔明丘帝壑,联当了晋写年。为现代了郭今的六璞这修里达朝建被官古的称衣为显都冠郭贵的冢璞豪墩们历华,,史一位时于就遗,南算迹然京而玄曾,到武经颈了湖唐公有联朝园过写诗内人辉金来煌陵看的的美时功丽候,业的已, 如56今、、三 半也山落长:青山天眠名 外自于。 :在 形然古南 容风坟京 其西 远物里南 ,;了长看江不,边大早上清。楚已因。化三峰为并一列,抔南黄北相土连。,故我名站。 在台上,看 着 (7远 步、浮处骤云的三蔽日三):山寄喻奸,寓邪依了之障然人蔽耸事贤良立沧。在桑比喻青、谗天自臣当之然道外永。 ,恒白以鹭及洲六把朝秦兴淮废河的隔感成慨两。
步骤一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二 “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 紧扣了
“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 喻发
生在老百姓中 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地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作者的观点态度
a
1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题步骤 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
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 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 答
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
第三步 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a
12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羁旅思乡 咏物言志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2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a
3
(二)边塞征战诗
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 业
a
6
(五)思乡怀远诗 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a
7
(六)咏物诗 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a
8
(七)闺怨诗 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
活 的向 往。
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 朝
廷重用等。
a
9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a
10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不如。”
5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6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 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水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 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 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 无
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 战
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 的
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
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 异
于中原的风光。
a
4
(三)咏史怀古诗
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 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 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a
5
(四)别离贬谪诗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1“一江烟水”句:意思是说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 雾。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 烟雾笼罩)。
2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3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称。指菱叶和荷花。芰,菱角。
4“卷香风”句:“即十里香风卷珠帘。”化用杜牧《赠别》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