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9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汇总

二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 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也都写过边塞诗。 这类诗的主要标志: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 长云、雨雪、风沙。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 西山、受降城。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 戟、斧钺弓箭。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 《阳关曲》《渭城曲》)等。
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三个角度。
【常用技法】
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具有“咏史”与“言 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 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作技法上,咏史 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 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
【 课 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汴 河① 曲 (唐)李益
读懂诗歌— 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
一 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题材特征】 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
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 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主要指以 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 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 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陶渊明。到了唐代, 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歌鉴赏者从诗歌中走出来,拉开距离观照(审视)诗歌作品,用现代观念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初学阶段,一般不要求鉴赏者作出实质意义上的评价,只要求鉴赏者判断作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即使涉及到评价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②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④咏史规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⑤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
总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守边抗击西夏。
“燕然未勒”意为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史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伤感;②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曾破敌立功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是写景,体现戍边将士艰苦的环境:塞下秋天的荒凉、萧瑟,连南归的大雁都无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座早闭的孤城。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综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先预习[学之窗]中的常见思想情感的主要类型,从整体上对古代诗歌的感情表达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于[师之说]中的题目,要先看[思路分析],接着尝试解题,最后校正自己的思路。
要用好[梦之旅],这一部分的题组对训练解题思路比较实用。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类思想情感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示例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11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必考内容。
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风格——豪放或婉约。
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项提问;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诗歌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景物、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咏史怀古1)内容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
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
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2)思想情感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的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或劝诫后人。
二、山水田园1)内容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
特征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2)思想情感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流露隐逸避世之情;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寄寓诗人生活的感伤,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是作者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所作, 是游遍庐山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三:
知人论事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
作风格,才能做到依人察情。 答题步骤: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
例6.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典型例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问: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作者说“如今识尽愁 滋味”,作者愁什么? 答: 诗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一直被投降派排挤, 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①
自强不息,①由诗句“落日心犹壮”可以看出;②
怨愤之情,①由诗句“不必取长途”可以看出。②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一:
忠于原诗
答题步骤:
思想感情从诗句中分析得来,不可想当然。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 【答案】 ①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②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学习过程一、分析考试大纲: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在高考中,这几乎是必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切入点古诗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想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三、熟悉提问方式:1、整体问感情或态度,须结合全诗来回答。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X?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就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几句问感情或态度。
需结合具体诗句来答。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浮某某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 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 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 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 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 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 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 咏史诗。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 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 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 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 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 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 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5.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 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 词。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 容易把握了。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 客”“归鸿”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 之情。
• 谢谢!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思想内容分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举例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人论世,由表及里现情理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突破一评价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导引】1.抓住诗题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诗题中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情感?答:答案“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由“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其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答:答案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整合答案】答案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答题建模】【迁移拓展】请填写下表,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具体情感经典诗歌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答案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边关思乡告慰平生的喜悦坦陈心志的告白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解析从“戏赠”来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情况的无奈与自嘲。
【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①·春闺陈子龙②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
春无语。
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
【注】①选自《倡和诗馀》中的《湘真阁存稿》。
《倡和诗馀》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
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
③惯:照例。
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答案①词的上阕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
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
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
④“杜鹃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明妃曲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
答:答案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③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
(意思对即可)突破二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
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诗歌表达了什么观点态度?请试作简析。
【思路导引】1.体悟要深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歌结尾两句是即景说理,谈出了游山的体会。
作者的体会是什么?它还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答:答案作者的体会是,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分析归纳要细致全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答: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刘禹锡原意是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
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
作者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或者说社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3.评价要准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答:答案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整合答案】答案古人悲秋者为多,然而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积极的待人处世态度。
【答题建模】(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题目: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解析要关注“清”“静”二字,这既是景物的特点,更是诗人心情的映射;“无累”体现了诗人的悠闲与轻松;“谁知”,体现了诗人抛却俗事、飘然出世的心态。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
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
②肯信:肯否相信。
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
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
”(《汝南先贤传》)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
答:答案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她肯否相信我在幕府为吏、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尾联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
他在幕府的秋风中怀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对当前处境非常无奈和矛盾。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①苏轼其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
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②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
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