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崩漏)
最新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干货分享)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一、病名: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二、定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血约占85%。
可归属于中医的“月经失调”、“崩漏”范畴。
三、诊断标准:1、好发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2、最常见症状不规则阴道流血。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
3、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无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疾病.4、辅助检查:(1)无排卵依据:①经前测定血孕酮值为卵泡期水平;②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性;③经前宫颈黏液结晶检查呈羊齿状结晶等。
(2)B超检查:排除子宫、卵巢异常情况。
(3)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取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子宫内膜癌。
(4)凝血功能测定及血红细胞计数: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了解贫血情况.四、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月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主要原则。
(二)一般治疗1、注意营养、纠正贫血、失血严重时可予输血.2、出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三)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肾阴虚证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血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生熟地各15g山药20g 枸杞15g 山茱萸12g菟丝子20g 炙龟板12g女贞子20g 旱莲草15(2)肾阳虚型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20g 茯苓12g山茱萸12g 黄芪15g覆盆子15g 赤石脂12g 制附子5g 肉桂10g山药20g菟丝子20g 杜仲15g。
崩漏-中医辨证治疗

肾虚型
【证见】
经乱无期,阴道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如崩,或崩与漏交替出现。经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心烦多梦,面部黯斑,眼眶黯;或先天发育不良。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肾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然而,即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可比。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处方: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乌贼骨20克,茜草根15克,三七末3克(冲服),鹿衔草15克,马鞭草15克,益母草30克,党参30克,香附子10克。水煎服。
血瘀致崩漏者,临床并非少见。必须通因通用化瘀止血。如血瘀偏寒者,可选用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以温经化瘀止血,收效甚佳。长期崩漏不止者,因久崩久漏,离经之血为瘀,必须配以化瘀止血之品。
【方药】
1、主方,保阴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生、熟地黄各15克,白芍20克,山药30克,川续断15克,黄芩15克,黄柏10克,甘草9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地榆30克,麦冬15克,水煎服。
血热致崩漏虚热多,实热较少。加属实热,可去川续断、熟地黄。女贞子,加焦山栀15克、生藕节30克、贯众20克,以清热凉血止血。热邪伤阴耗气,失血亦伤阴伤气,故宜适量配以养阴益气之生脉散,以清热凉血,益气养阴。青春期崩漏患者,常见血热致崩,虚热、实热均有。临床还有郁热或湿热之邪,导致血海不宁,崩漏不止者,当随证加减。
崩漏的症状及预防

崩漏的症状及预防1、崩漏的症状常见症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或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2、崩漏的病机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
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 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
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3、崩漏的病证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延长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长。
这种周期、经期、经量的各自改变与崩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同时严重失调易混淆,但上述之病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可作鉴别。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是周期或先后,即提前或退后7天以上2周以内,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经间期出血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为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
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止。
崩漏如何预防注意身体保健。
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
在生活上劳逸结线路,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崩漏

崩漏崩漏(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二版(主编: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须询问以往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有无异常,有无崩漏史,有无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
此外,还要询问有无内科出血病史。
(2)症状: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至持续数月不止。
也有月经停闭数月后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下血不断。
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检查:①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②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尿妊娠试验,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HCG,凝血功能,妇科盆腔超声,基础体温测定,阴道镜,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MRI等等,针对病情需要选择性使用。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六版(主编:乐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无排卵性功血①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史,询问出血前有无停经史以及以往治疗经过。
并详细询问月经史,孕产史,有无精神创伤史,有无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病史,有无使用避孕药、宫内节育器或输卵管结扎术史,有无与出血相关的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②症状体征: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经期延长,甚至大量出血;以及先有短期停闭然后发生子宫出血。
长期出血量多者可伴有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已婚妇女可致不孕。
③检查:A.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出血期间可见子宫略胀软。
B.辅助检查。
(2)慢性盆腔炎①病史:有(或无)急性盆腔炎史等。
②症状体征:下腹部痛及腰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不孕,异位妊娠。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等。
日久或有体质虚弱、精神压力大等,常合并神经衰弱。
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正常子宫常呈前倾前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或输卵管增粗压痛;或触及囊性包块;或子宫旁片状增厚压痛等。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1)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清热止血汤【来源】王云铭,《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生地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法】①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
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各1次。
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
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祛瘀止崩汤【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亏损,冲任失调等。
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功血的治疗

功血的治疗功血简介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多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而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简称功血。
可分为无排卵型,有排卵型,前者约占80%,后者约占20%。
无排卵,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失调,影响了卵泡的发育,卵子不成熟,不能排出,卵泡闭锁,故影响受孕。
如果有排卵功血,黄体发育不健全,孕激素缺乏,子宫内膜呈分泌不良状.有碍于受精卵的着床、发育,即使受孕也易致流产。
在中医属于崩漏,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间期出血等范畴.可发生在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
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淋漓不净等。
分类症状表现无排卵性功血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
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血量往往较多,持续2~4周或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
出血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常伴贫血。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出血时子宫较软。
无排卵型功血较多见,约占该病90%。
多见于卵巢开始成熟的青春期和卵巢开始衰退的更年期。
由于卵巢功能低下,分泌的雌激素不足,因而不能对垂体产生正常的负反馈作用,没有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高峰出现,所以卵泡虽能发育但不会成熟,也就没有排卵。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长时间作用下,表现为过度增生。
临床表现为停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也有人表现为经量多,经期长。
妇科检查一般正常,基础体温呈单向,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看不出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没有分泌期变化。
有排卵型功血有排卵型功血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已建立,卵巢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
又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前者在月经前刮取子宫内膜表现为分泌不良,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月经前点滴出血;黄体萎缩不全表现为子宫内膜脱落不全,于月经第五天刮取的子宫内膜仍有分泌期变化,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呈双向,治疗较容易,可在月经后半期选用黄体酮类孕激素治疗。
崩漏名词解释中医妇科学

崩漏名词解释中医妇科学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崩漏!崩漏啊,在中医妇科学里可是个挺重
要的玩意儿呢!你想想,要是身体里那气血啥的乱了套,就跟那打乱
的拼图似的,能不出问题嘛!
崩漏呢,简单说就是女性非周期性的子宫出血。
这就好比家里的水
管突然漏水了,止都止不住呀!比如说,本来好好的,突然下面出血
好多好多,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这就是“崩”啦;要是出血没那么汹涌,但老是断断续续地流,像那淅淅沥沥的小雨似的,这就是“漏”。
哎呀,这得多烦人呐!
我就知道有个姐妹,之前就遇到这情况了。
她那段时间老是觉得不
对劲,下面出血不正常,把她吓得哟!她就赶紧去找中医瞧瞧。
中医
大夫就跟她说,这崩漏啊,原因可多了去了。
可能是身体太虚啦,就
像那根基不牢的房子似的,能不晃嘛!也可能是情志不畅,心情老是
不好,身体能不出岔子嘛!就好比心里老憋着气,身体也跟着闹别扭呀!
那中医咋治这崩漏呢?中医可有不少办法呢!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
来调理。
可能会用些中药来补补气血,调理调理身体的平衡。
就像给
那歪了的天平重新摆正一样。
还可能会用些针灸啥的办法,刺激穴位,让身体的气血运行通畅起来。
咱可不能小瞧这崩漏啊,要是不重视,那后果可严重啦!你想想,
身体老是这么出血,能不虚弱嘛!就跟那一直漏水的水桶似的,早晚
得空了呀!所以呀,一旦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得赶紧找大夫看看,可别拖着呀!
我觉得吧,这崩漏真的得引起咱女性的重视!身体是自己的,咱得
好好爱护呀!不能等出了大问题才后悔莫及。
咱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
状况,有啥不对劲的赶紧想办法解决,让自己一直健健康康的,多好呀!。
青春期功血的中医辨证护理

青春期功血的中医辨证护理青春期功血中医又称崩漏,青春期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紊乱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致使内膜一边修复,另一边又破裂出血,造成月经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或表现为长时间少量出血,淋漓不断。
最终导致贫血及一系列并发症。
当精神紧张、恐惧、环境、气候变化、过度劳累也可引起功血的发生。
1病症辨识中医对青春期功血在临床上主要可归纳为七型。
1.1气虚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色淡,神疲肢倦,心慌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1.2血虚经期延后,量多,色淡红,面色萎黄,唇甲仓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苔白,脉细弱。
1.3血瘀经量或多或少,持续难净,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脉沉弦或沉涩。
1.4血寒经行后期量少,色暗面色青,畏寒肢冷。
苔薄白,脉沉紧者为实证,脉细速无力者,为虚证。
1.5血热月经先期量多,或紫或鲜红或有血块。
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1.6肾阳虚经来无期,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腰腿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1.7肾阴虚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五心燥热,失眠盗汗。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2辩证施护2.1气虚劝导病人多休息,加强饮食调护,宜食用补养气血之食品,如甲鱼、黑鱼、瘦肉、鸡肉、桂圆、红枣赤豆汤、黑木耳、牛奶等。
忌食油腻、生冷之品。
做好情志调护,消除急躁烦恼情绪。
经量过多时,卧床休息。
中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汤剂应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月经量、色、质的改变。
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针用补法并灸。
注意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注意卫生,指导病人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2.2血虚加强营养,多食补养气血的食品。
脾胃健运、食欲良好者可食瘦肉、鸡肉、蛋等,食欲欠佳则以素食为主,可食冬菇、木耳、豆制品等,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澄源即是谨守病机,正本清源,辨证论治。 •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
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 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 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
•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 复旧并非全在补血,当视其病势,
寓以治本之法 • “经水出诸肾”。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
功血(崩漏)
10中医七年制2班 王兰芬
中医的认识-病名对应
• 无排卵型功血-崩漏
• 有排卵型功血-月经先期
•
月经过多
•
经期延长
•
经间期出血
•
.
崩漏
.
定义
• 妇女经血非时而妄下,或突然大量出 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 漏”。
• 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 下”。
.
特 点 • 周期紊乱
.
辨证论治
.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根据血证呈现的量、色、质 变化和全身征候辨明寒、热、 虚、实。
• 久病多虚,久漏多瘀。
.
论治治疗原大则法
按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多少、 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
• 塞流即是止血。
•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 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 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 以免血止成瘀。
.
血热
•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
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 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地 地骨皮 炙龟版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甘草 焦栀子 地榆
.
血瘀
•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
菟丝子 鹿角胶 龟版胶 川牛膝
阴虚内热者用保阴煎
.
• 肾阳虚证
•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 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 方药举例:右归丸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 叶炭。
.
脾虚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 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 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 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本止崩冲汤
于相对不足状态,子宫内膜多呈线型、 薄或不能测定出厚度,一般为0.20.5cm时,可以补法为主治疗 • 胞宫的生理功能当泻时,冲任气血处 于相对壅滞状态,子宫内膜较厚,达 0.6-1.3cm时,可以泻法为主
.
.
体会:
• 1、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的总体治疗 以对症止血与扶持卵巢功能并重, 补肾是贯穿始终的治疗大法。
• 2、而更年期无排卵功血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止 血,消除贫血症状,健脾益气养血是主要的治 疗方法。以促进顺利绝经为目的。
.
体会:
• 3、对于功血出血期的治疗,应准确 判断当以止塞为主还是通下为主--
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 • 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
肾虚
• 肾阴虚证 • 主要证候 :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
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
腰痠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
苔少,脉细数。
•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 方药举例 : 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山茱萸
• 经期紊乱 • 经血多而不能自止,或淋漓半月以上
• 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 “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与漏交替, 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最 常见的血症、疑难重症
.
《素问.阴阳别论》: “阴虚阳博谓之崩”
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 血流下也"
.
诊断
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 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 弦涩有力。 • 治法: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 方药举例:四物汤合失笑散
.
• 1、止针血灸:方法 刺——断红穴(2、3掌骨间,指端下1寸) 灸——神阙、隐白、大敦、三阴交 耳针——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2、中药制剂: 参附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珍珠精母注射液, 云南白药。
.
3、止血药选择: 凉血止血——地榆、茜草、侧柏叶、大、小蓟、 仙鹤草、丹皮、栀子、藕节 温经止血——艾叶、炮姜、鹿角霜、破故纸、 固涩止血——煅龙、牡、海螵蛸、珍珠母、 棕榈炭、荆芥炭、乌梅、五倍子 祛瘀止血——炒蒲黄、三七、益母草、血余炭 益气止血—人参、党参、黄芪 养血止血——阿胶、鹿胶、岗捻根、地捻根 养阴止血——龟胶、旱莲草、女贞子
病程短者,在接近既往月经周期时, 当顺势以通下为主,其余时间的出血则 以塞流为主
病程长,反复不规则出血者,注意 寻找是否有每月一次出血明显增多的周 期性变化,若有,则尝试以出血量多时 为月经周期,或通下或顺其自然,3-5天 后则以塞为主治疗
.
体会:
• 4、顺应胞宫生理藏泻状态-- • 胞宫的生理功能当藏时,冲任气血处
症状:月经暴下,不能自止,或淋漓不断达 半月以上,或时多时少,周期紊乱。
病史:月经史、孕产史、既往病史、用药 情况等进行分析。
检查:盆腔检查、血象、B超、诊刮、宫腔镜、 卵巢功能等。
.
鉴别诊断
• 月经量多:周期、经期正常, 血势不似崩中凶猛。
• 月经先期:周期提前,经期、经量正常。 • 经期延长:经期不超过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