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并发症的关键[5-6]。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项小样本前瞻性研究,以初步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双层不锁边缝合与单层锁边缝合对术后切口愈合及子宫肌层厚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双层不锁边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单层锁边组的产妇。
分析原因在于:(1)单层缝合虽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但其不利于切口对齐,易形成褶皱。
(2)单层缝合时,子宫肌层两端易发生重叠而影响切口处血液循环及血供,因其缺血、缺氧导致切口局部组织水肿,不利于子宫切口愈合,子宫下段容易形成穹隆样缺损[7-8]。
与之比较,双层不锁边缝合法则充分考虑到子宫的血供状态。
子宫动脉分支进入子宫肌层,向内、外垂直分支,其中尤以向外分支较多,采用分层不锁边间断缝合,能够有效避免出血及血肿形成,利于切口愈合[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双层不锁边组产妇的BMT及TMT均比单层锁边组产妇高,表明双层不锁边子宫切口缝合术能够有效减少子宫瘢痕缺陷情况。
其原因在于:(1)不锁边缝合能够有效减少对切口处子宫壁组织的压力及强度,显著降低组织对血管的压迫。
(2)能够充分保障蜕膜与蜕膜、肌层与肌层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瘢痕缺陷[10]。
综上所述,与单层锁边缝合比较,双层不锁边缝合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更利于切口愈合和子宫肌层厚度的恢复,但仍需大样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4 参考文献[1] 郭菲菲,吴乃文,佟玉,等.不同缝合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子宫肌层厚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678-680.[2] 魏娜,宋鸿碧,许吟,等.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与缝合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716-4718.[3] 夏艳萍,郑颖,张耀飞,等.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0):2195-2198.[4] 钟秀梅,张春艳.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量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8,31(24):5529-5531.[5] 谢辛,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0-81,147.[6] 陈蕊娟,王瑜,陈德新,等.剖宫产子宫肌层不同缝合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11):829-833.[7] 孟莉莉,王晓蕾,王佳旭,等.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改良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法对剖宫产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3):2881-2884.[8] 邢忠兴,刘俊凤,施玉琴,等.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法与再次剖宫产切口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18(1):119-120,122.[9] 曹晓明,黄庆,史玉爽,等.不同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3):31-33.[10]苏秀梅,陈新,罗新,等.首次剖宫产单层缝合法与双层缝合法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2):939-944.(收稿 2020-09-0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王蕾 王倩 王远珍 王丽聪河南嵩县人民医院妇科 嵩县 471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预防复发55例疗效研究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预防复发55例疗效研究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55例患者进行观察,并随机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手术均为1次成功;于术后1、3、6、9、12个月进行复查,对照组在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中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息肉复发时间和复发率中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从而减少患者再次术后的痛苦,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宫腔镜电切术;米非司酮;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子宫内膜息肉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炎症、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及妇女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也不断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为23~27%[1],子宫内膜息肉虽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但也有一定的恶变性,据临床资料统计,生育年龄患者其恶变率仅为4.18%,但绝经后可增加至10.10%[2]。
随着宫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准确、直观、可靠地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定位、活检、刮宫,有效提高了诊治的准确性,Cravello等[3]报道宫腔镜下電切术(TCRP)的成功率约为80%,但其术后复发几率也明显升高,Reslova等[4]研究也表明TCRP术后子宫内膜息肉易复发的高危因素。
为探讨其疗效及复发率,该研究收集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55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5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其中未育24例,伴有不孕症16例(原发不孕5例,继发不孕11例),绝经8例,年龄23~59岁,平均(35.4±2.2)岁,均经B 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育龄期妇女(年龄在20-40岁,无合并症,宫腔形态及宫颈筛查正常),单发子宫内膜息肉直径大于1.5cm,子宫内膜息肉呈水滴状,表面光滑,无增大异形血管,无腺体开口,无明显内膜异常,行宫腔镜电切术,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符合入组条件。
编号1-60,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対照组给予给予口服优思悦6个月,观察组给予术中同时放置曼月乐环治疗,术后1年比较二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数据更优,复发率更低,P值<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经电切术后放置曼月乐环(无禁忌),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曼月乐;优思悦,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子宫内膜息肉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它是由子宫内膜局部的良性结节状突起,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和血管组成[1],大多数有异常子宫出血及月经量增多,多数经超声检查发现,直径大于1.5cm的息肉,很难自然消退,建议行宫腔镜电切术,然而多数患者在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复诊时可见疾病复发,具临床数据统计,该病术后复发率高达2.5-43.6%,建议术后长期管理,特选取符合入组条件患者60例参与研究,分别给予优思悦及宫内放置曼月乐环治疗,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入选对象为我院于2019.2-2021.2期间内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采用随机均分方式处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将二组患者病历资料均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数据相似,P值>0.05,比较价值存在。
方法: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具体为:患者月经干净3-5天后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术前30分钟肌注间苯三酚80mg软化宫颈,取膀胱截石位,宫颈钳钳夹宫颈,探针探查宫腔深度和方向。
4-9.5号扩宫棒扩张宫颈,生理盐水膨宫,双极电切镜,探查子宫底,宫腔前后左右壁,可见单发息肉组织(符合入组条件),电切环沿子宫内膜息肉蒂部完整切除,小刮勺搔刮宫腔四壁,再次探查宫腔未见残留,术毕对照组给予口服优思悦(即屈螺酮炔雌醇片,由Exeltis Magyarország Kft.生产,批准文号即国药准字HJ20210029,规格即每片含炔雌醇0.03mg和屈螺酮3mg)6个月,观察组术中同时行曼月乐环放置术,术后留取尾丝1cm观察指标比较二组术后1年复发率,于月经第5-7天来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彩超提示:宫腔内可见强回声团,形态规则,呈圆形,椭圆形,乳头状,水滴状,CDFI:可见血流信号为子宫内膜息肉为复发判定标准。
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宫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将宫腔镜插入阴道,经子宫颈进入子宫腔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微创手术方法。
宫腔镜手术广泛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长到了子宫腔内,形成的息肉样结构。
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手术切除息肉,但手术对子宫内膜的创伤较大,术后可能会导致子宫粘连或结疤等并发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联合药物治疗在宫腔镜手术中得到了应用。
一种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在宫腔镜手术后给予激素药物,如孕激素或促排卵药物等,以预防子宫内膜的再生和复发。
本研究旨在观察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
选取了100例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并给予适当的止血和消炎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激素药物治疗,包括孕激素和促排卵药物,以维持子宫内膜稳定和预防再生。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手术后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观察。
观察指标包括月经周期、经量、子宫内膜动态变化等。
结果显示,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月经周期明显恢复正常,经量逐渐减少。
而对照组的月经周期和经量恢复不如观察组明显。
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动态变化正常,无明显再生或复发。
而对照组的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了子宫内膜再生或复发现象。
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药物的辅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子宫内膜的再生和复发,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宫腔镜电切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

宫腔 电切镜及配套设备 , 以0 . 9 %生理盐水作为澎宫液 ,
将澎 宫压 力 设 置成 1 1 0 1 2 0 mm Hg , 将澎 宫 液 的流 速设
置成 3 0 0 ~ 4 0 0 m f m i n , 将 电切功率设 置成 2 0 0 W, 将 电
照组 4 O例 , 接受 宫腔治疗但未 服药。随访 l 2个 月 , 观察患者 子宫 内膜息 肉的复发情 况 。结果 : 观察组 4 O例 患者有 2例
( 2 / 4 0 ) 内膜息 肉复发 , 复发率 为 5 %, 而对照组则有 1 0例 ( 1 0 / 4 0 ) 复发 内膜 息肉 , 复发率达 到 2 5 %, 两组之间 的比较 差异存 在 统计学 意义( p<0 . 0 1 ) ; 且观察组 4 0例患者 治疗 期间均 闭经 , 停 药后 2 9 例 绝经 ( 7 2 . 5 %) 。 结论 : 小剂量 米非司酮对 围绝经
经期 E P患者实 施 T C R P术 之后 ,用 米非 司酮进 行小 剂
服药 。 这两组患者的年龄 、 病情 、 病程 以及手术的时间 、 方法等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 拥有可比性。
1 . 2 方法
量的联合治疗 , 有效降低 E P的复发率 , 并产生诱导绝经 的效果 , 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 现作出以下的分析报道。
孙美蓉
( 甘肃省永 昌县人民医院 , 甘肃 永昌 7 3 7 2 0 0 )
摘
要: 目的 : 观察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 E P ) 行宫腔镜电切术 ( T C R P术 ) 后 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预 防其 复发 、 诱导绝 经的
临床疗效 。 方法 : 选择 8 0例围绝经期( 年龄 4 5 5 5岁之间 ) E P患者 , 均接受官腔镜下子宫 内膜息 肉电切术 , 术后病 理诊 断均 为子宫 内膜息 肉者 。 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 4 0例 , 术后 1 周 口服米非 司酮每 日 1 2 . 5 mg 治疗 , 1日 1次, 共 3个月。对
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临床分析论文

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受孕效果的影响。
方法:接受宫腔镜检查的不孕患者256例,其中ep患者67例,采用宫腔镜术联合药物治疗,分析术后助孕效果。
结果: 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术后1年内共有43例患者获得妊娠。
结论:宫腔镜手术有助于提高ep检出率,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不孕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受孕率。
【关键词】不孕;子宫内膜息肉(ep);宫腔镜手术【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35-01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是子宫内膜局部受激素刺激,增生过度向宫腔内突出形成,ep 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了宫内膜容受性等导致不孕,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1]。
随着宫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使ep检出率大大提高。
因此,不孕患者助孕前行宫腔镜手术检出ep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改善助孕效果有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自2010.01~2011.06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不孕患者资料256例,行宫腔镜检查ep患者87例,在宫腔镜术后行助孕治疗的不孕患者。
1.2 诊断标准ep的宫腔镜诊断以《妇科内镜学》[2]为标准,病理学诊断以文献[3]为标准,1.3 治疗方法自然周期的患者行卵泡监测,排卵后同房。
2 方法2.1 术前准备术前排除生殖道畸形、生殖道炎症、发热及心脑血管疾病,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 d内进行。
术前24 h 宫颈放置海藻棒以扩张宫颈。
2.2 仪器设备手术器械宫腔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
2.3 手术方法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冲洗、消毒手术野、铺巾,置镜检查宫腔,膨宫压力80-100mmhg,微型钳(剪)清除ep,多发弥漫性ep行诊刮术,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中监护各项生命体征。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54例医院收治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干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
对照组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痛经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痛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的疗效,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曼月乐环;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受到某一诱因的影响,出现过度增生的现象,从而形成的息肉组织,多为卵圆形,表面光滑。
宫腔镜电切术主要是利用宫腔镜确定息肉位置再进行病灶切除,术中出血少且能够及时电凝止血,术后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能够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降低复发率。
曼月乐环是一种宫内节育器,能持续性施放雌激素,从而改善经痛的症状。
临床研究指出,曼月乐环能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1]。
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的治疗效果,文章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54例医院收治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54例医院收治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干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
观察组27例患者年龄为22~52岁,平均为(36.2±4.1)岁。
对照组27例患者年龄为21~50岁,平均为(35.8±4.6)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具体措施为:术前常规阴道冲洗并在后穹窿防止复方甲硝唑栓,1天1粒,术前2~3d使用;术前晚上半流质饮食,常规禁食禁水8h。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刮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宫腔镜电切术与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月经量变化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6个月及12个月的月经量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的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宫腔镜电切术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复发情况明显减少,应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米非司酮;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可导致患者不孕症、子宫内出血等疾患的发生,对女性健康及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联合宫腔镜电切术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
现就有关内容作如下陈述。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80例,均符合《妇科内镜学》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患者,且无手术相关禁忌症。
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8.7±6.5)岁;术前月经量(312.24±70.51)ml;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3例,绝经后出血9例,不规则阴道出血8例。
观察组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9.8±6.0)岁;术前月经量(309.72±66.25)ml;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0例,绝经后出血11例,不规则阴道出血9例。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10-21T14:56:57.34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李立兴[导读]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子宫内膜息肉(EP)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女性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雌激素水平异常。
李立兴(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简阳 641300)【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米非司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
评价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月经失血图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并随访观察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92.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依次为0、2.56%、5.13%,对照组依次为0、10.26%、17.9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减少月经量,并显著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米非司酮片;复发【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49-02 Analysi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of combination of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rug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Methods: our hospital’s 78 example of intrauterine membrane polyp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9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hyste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ugs (mifepristone tablet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imple hysteroscopic.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ecent curative effect wer evaluated, menstrual blood loss diagram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amount of menstrual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follow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ecent clinical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87%, control group was 92.31%, and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menstrual quantity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6 months and 12 months of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0, 2.56%, 5.13%, the control group was 0,10.26%, 17.95%, followed by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6 months and 12 month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ysteroscopic surgery with drug therapy of endometrial polyp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after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menstrual quantit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endometrial polyps; Hysteroscopic surgery; Mifepristone tablets; recurrence 子宫内膜息肉(EP)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女性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雌激素水平异常、内分泌紊乱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的一组以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增多、痛经、不孕等为主要症状的子宫内膜增生疾病。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女性总体人群中,EP的发病率高达25%,且癌变率约为 0.5%~4.8%,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1]。
临床上,EP的传统治疗主要以刮宫术为主。
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因刮宫术下宫内膜息肉难以彻底刮除而引发的高复发率成为制约手术效果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宫腔镜电切术以其创伤小、可视性、息肉去除彻底等优点为EP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但因EP子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后是否还需联合用药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8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宫腔镜检查后,符合《妇科内镜学》中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2]。
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5.2±3.5)岁;病程5~30 个月,平均(12.6±2.6)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痛经、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等。
病例排除标准:(1)入院前3个月内有激素类药物治疗史者;(2)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3)不符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适应症者。
随机将本组78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一般体征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39例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
(1)宫腔镜电切术。
治疗仪器包括宫腔电切镜及配套电视显像系统、膨宫机等;膨宫液采用 5%葡萄糖溶液,设置膨宫液流速为 100~120 mL/min,膨宫压力为13~15 kPa;设置电切功率为 60~80 W,电凝功率为50~60 W。
手术于患者月经干净后 3~7 d进行;术前3h,于患者阴道后穹窿放置400 μg的米索前列醇;术中,予以患者持续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于外阴、阴道及宫颈常规消毒及膨宫后,将宫腔镜置入患者阴道,对宫颈管及管腔等进行观察,探查息肉的位置、数量、大小及蒂的形态等,在综合分析息肉具体病情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息肉切除。
即针对单纯息肉,找到蒂以后将其完整切除;针对多发息肉,根据患者具体要求及生育功能保留与否,进行部分内膜浅层切除(只将功能层切除而不将基底层切除),或选择切除部分内膜(将功能层及基底层全部切除)。
最后,负压吸宫,经宫腔镜观察确定是否息肉完全切除。
(2)药物治疗。
即予以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次,1次/d,共服用3个月。
对照组39例患者行单纯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治疗方案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1.3.1近期临床治疗效果于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息肉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息肉无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息肉复发[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月经量于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月经失血图法评估患者的月经量。
1.3.3复发率于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予以患者B超及宫腔镜复查,统计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表1 2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 39 27/69.23 10/25.64 2/5.13 94.87%对照组 39 25/64.10 11/28.21 3/7.69 92.31%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92.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月经量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对比分析(ml,)时间观察组(n=39)对照组(n=39)治疗前 189.24±36.35 192.92±40.24治疗后3个月 143.83±20.54 150.35±30.48治疗后6个月 97.38±25.24 143.93±35.25治疗后12个月 70.36±25.35 136.35±38.2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