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穿孔病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胃溃疡突发穿孔怎么办

胃溃疡突发穿孔怎么办现代社会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担,胃作为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胃溃疡的发病率持续身高,如果不加以防范,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胃溃疡穿孔。
胃溃疡突发穿孔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可逐渐发展为细菌性腹膜炎,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或死亡,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那么胃溃疡突发穿孔该怎么办?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胃溃疡突发穿孔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正常情况下胃壁共有四层,由胃腔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最外侧的浆膜层。
胃穿孔主要指上述四层全部损伤,穿透腹腔。
胃溃疡是胃穿孔的主要因素,表现为持续性,短时间内波及全腹。
胃穿孔约60%发生于胃小弯侧,40%分布在胃窦及其他部位。
近年来随着胃溃疡相关知识的普及,且药物治疗效果的提高,因胃溃疡突发胃穿孔的情况有所减少。
胃穿孔按照疾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胃穿孔最为常见,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刀割样疼痛,通常积极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可以痊愈。
慢性胃穿孔的起病缓慢,患者并无突然剧烈腹痛的病史,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不适,由于发病时间较长,穿孔局部产生局限性感染病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愈合时间较长。
胃溃疡是胃穿孔的主要病因,胃溃疡本身便是一个能够深达肌层的损伤,受到患者暴饮暴食、饮酒等刺激下,最外层的浆膜层极易被穿透,最终引发胃穿孔。
胃穿孔后内容物进入腹腔,内容物中的胃酸是一种强酸,可导致腹腔内气管的腐蚀、感染,引发化学性炎症及细菌性炎症。
胃溃疡本身的疼痛症状通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规律性的餐后隐痛,如果突发剧烈腹痛,提示极有可能为突发胃穿孔。
吸烟、暴饮暴食、饮酒、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可导致胃溃疡病情加重,诱发胃穿孔的发生。
对症状表现进行分析,急性胃溃疡穿孔多位于胃前壁接近胃小弯附近,通常发生于夜间空腹或饱食后,典型要症状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疼痛呈刀割样,初始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随着病情的快速进展,可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全腹,引发全腹疼痛,不过上腹部仍然是主要疼痛部位。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3)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术后健康教育

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术后健康教育【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术后的健康教育护理。
方法通过对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我科共收治的64例患者中其中有40例患者通过术后健康教育没有出现并发症发生,其中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经过及时救治和护理使病情得到控制。
结论对于胃溃疡急性穿孔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后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胃溃疡;急性穿孔;术后;健康教育急性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穿孔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发现病变需要紧急处理,若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胃溃疡穿孔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但临床上急性胃穿孔较为常见。
主要诱因为饮酒、劳累或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腹痛、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其症状服用抑酸剂不能缓解,疼痛多自上腹开始迅速蔓延遍及全腹,腹肌呈板样僵直,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肝浊音区消失伴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部分病人会出现休克。
目前临床上研究观察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在胃溃疡发展、发生和治疗以及康复的全过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胃溃疡也被认为是心身疾病的典型疾病之一。
[1]我科针对胃溃疡急性穿孔术后的病人采取治疗实施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愈有较好的疗效,先将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术后健康教育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子2009年1月至2010年一月共收治了64例胃溃疡急性穿孔的病人,6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6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34.8岁。
经过经密切护理和健康教育有40例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其中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早期倾倒综合征的患者有4例,晚期倾倒综合征的患者6例,碱性反流性胃炎的患者4例,溃疡复发的患者8例,残胃癌的患者2例。
1.2治疗我科收治的64例患者中均选择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穿孔缝合的患者20例,穿孔缝合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切除的患者有14例,毕罗i式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有14例,毕罗ii式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16例。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 •初期(1) 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 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 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 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 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 •反应期(1) 穿孔后I〜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 ^态。
(2) 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 •腹膜炎期(1) 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 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 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 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胃穿孔的护理_查房

小 结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多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 前壁,穿孔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和膈下游离气体, 而合并出血多发生在后壁,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处理:均需禁食或进流质,补充血容量,应用抗 生素,镇静、止血药等,无效时采用手术治疗。
思考题
1、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术后如何护理? 2、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有何特点?
2.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①妥善固定引流管:病人卧
床时引流管固定于床旁,起床时固定于衣服上;引流管的 长度要适宜。②保持引流通畅:确保有效的负压吸引,防 止引流管被血细胞凝集块堵塞;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和 折叠。③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发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④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 流袋,防止感染。
1.病人疼痛症状缓解至消失。 2.病人的体液基本保持平衡,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3.病人焦虑和恐惧程度减轻,情绪基本稳定。 4.潜在并发症未发生或发生后得到及时处理。 5.病人呼吸症状改善,痰液减少能咳出。 6.病人住院期间皮肤完整。
【健康教育】
1.告之病人及家属有关消化道溃疡和穿孔的知识,使之 能更好的配合术后自我护理。 2.消化道疾病的预防:
【护理措施】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1.遵医嘱给予病人鼻导管给氧,注意密切观察氧
疗效果。
2.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避免干燥的氧气对 呼吸道产生刺激和粘液栓的形成。 3.指导有效咳嗽, 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咳痰。
【护理措施】
(六) 病人住院期间皮肤完整
1.协助病人q2h翻身拍背,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搬动病人时避免托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 2.使用保护措施,如气垫床。 3.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被服,保持床单位清洁平 整。 4.遵医嘱给与营养支持,如脂肪乳等增强免疫力
胃穿孔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胃穿孔手术病人健康教育胃穿孔是普通外科常见得急腹症之一,常发生胃窦前壁小弯侧,临床上急性穿孔多见。
胃穿孔是胃部病变向深度发展,胃壁变薄,或加上胃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食物、胃酸、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化学性刺激的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剧烈腹痛,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多见于胃溃疡穿孔,还有少见于胃癌穿孔。
【疾病特点】:1、急性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穿孔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发现病变需要紧急处理,若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胃溃疡穿孔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但临床上急性胃穿孔较为常见。
主要诱因为饮酒、劳累或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治疗上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轻空腹的溃疡穿孔;超过24h,腹膜炎已局限。
穿孔封闭;无出血、幽门梗阻及恶变等并发症。
3、手术治疗:①单纯穿孔缝合适用于:超过8h,腹腔感染及水肿严重者;未经正规治疗、无出血、梗阻并发症者;不能耐受彻底性溃疡切除者。
②胃大部切除术适应于:幽门梗阻或出血,在8h内、腹腔污染不严重和水肿较轻者。
【健康教育要点】:(一)手术前健康教育11、体位指导:告知术后一般先要采用2、饮食指导:告知拔胃管当日可饮3第 2 日进半量流质饮食,每次50 100 150ml 80ml; 第 3 4 日可进半1 3告知护士。
留置针妥善固定,输液管保持通畅,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
(三)出院健康教育: 1、应少食多餐,规律进食,定时定量,在术后一个月 内应每天进食 5-6 次,术后 3-6 个月后,恢复原来的进食规 律,即一日 3 餐。
进食时注意细嚼慢咽,用餐后平卧片刻。
不要进食太甜的东西,应选择高营养、富含维生素、钙、铁 等食物,不要吃油炸的、生冷的、辛辣的食物来刺激胃。
2、术后 3 个月内,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不要给自己过 大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要懂得放松心情。
3、嘱患者定期进行门诊复查。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溃疡穿孔病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导读:溃疡急性穿孔时,胃、十二指肠内富有高度酸性或碱性内容物突然流入腹腔,因强烈的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化学性腹膜炎,立即出现剧烈而持续的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疼痛自上腹波及全腹。
……
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发展极快,可分为三个阶段:
(1)化学刺激阶段:
溃疡急性穿孔时,胃、十二指肠内富有高度酸性或碱性内容物突然流入腹腔,因强烈的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化学性腹膜炎。
立即出现剧烈而持续的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疼痛自上腹波及全腹。
由于穿孔流出物多积存在右上腹、膈下区域,常引起肩部疼痛。
若流积于右下腹腔,可发生右下腹疼痛,甚似急性阑尾炎穿孔。
因疼痛难忍,患者常呈极度烦躁不安,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呼吸运动变浅,腹式呼吸受限。
腹肌极度强直、板样硬,右下腹与上腹部均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
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此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多在穿孔后1-2小时。
(2)反应性阶段:
穿孔1-5小时后,若穿孔不太大,流入腹腔的胃或肠内容物尚不太多,又经过充血腹膜大量渗出液稀释,腹膜也反应性包裹胃内容物,以限制炎症的扩展。
一部分患者腹痛可稍见缓解,一般情
况改善,休克症状好转,但上述腹部体征仍存,腹部压痛更为明显。
此阶段出现症状减轻现象,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3)细菌感染阶段:
溃疡急性穿孔1-2天后,细茵在腹腔内繁殖,病情进一步发展,腹膜炎更加弥漫和加重,出现严重感染。
患者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白细胞增高、麻痹性肠梗阻、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