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2.3.5循环经济

LOGO
Your site here
再循环原则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 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 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化: 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化: ——原级资源化方式:将消费者遗弃的废物经资源 原级资源化方式: 原级资源化方式 化后制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塑料、 化后制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塑料、纸制品 等) ——次级资源化方式:将废弃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 次级资源化方式: 次级资源化方式 其他类型的新产品。 其他类型的新产品。
所谓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 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 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 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 会的经济活动。 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 与传统经济相比,二者的 不同之处在于: 不同之处在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 的经济发展模式。 的经济发展模式 。 它要求把经济 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 产品- 活动组织成一个 “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 再生资源 ” 的反馈式流程 , 其特 征是低开采、 高利用、 低排放。 征是低开采 、 高利用 、 低排放 。
LOGO
Your site here
再使用原则
希望人们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 方式地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 方式地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而不是用过一次 就废弃。 就废弃。 ——零配件统一标准 ——零配件统一标准,使产品更容易修复 零配件统一标准, ——产品设计开始,研究零件的可拆性和重复利用 产品设计开始, 产品设计开始 性。 ——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即产品的使用功能放在 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 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 产品开发的首位。 产品开发的首位。
循环经济

三·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1·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⑴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 ⑵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 ⑶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 ⑷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⑸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⑹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⑺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节约型社会
2· 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⑴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⑵推进农业节水 ⑶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循环经济的产生
二.循环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成果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 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是无限的。 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探 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二·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1· 坚持全面贯彻“3R”、减量化有限的原则 2· 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的原则 3· 坚持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的原则 4· 坚持科技创新、猪肚创新并重的原则 5· 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原 则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近期目标——到2010年,力争到2012年,我国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第二阶段 :中期目标——2011年至2020年。
第三阶段 : 长期目标——2021年至2050年。全面建成人、自然、 社会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
循环型农业
⑶农业新技术,科技成果的推进离不开标 准化理论体系
⑷标准化在循环型农业发展中具有引导示 范作用
循环经济有哪些主要特征?

在 传统 工业 经济 的各要 素 中 , 资本在 循 环 , 劳动
( )滤 速对 凹凸 棒 复 合 滤料 生 物 过 滤有 影 响 , 力 在循 环 , 1 而唯 独 自然 资 源 没有 形 成 循 环 。循 环 经
降低 滤速可 以提高 氨 氮去 除率 , 最佳 滤速 为 4m/ 。 h
效果越好 , 在水 温 较 低 时 仍 能保 持 一 定 的 吸 附效 系统 退 化 ; 但 只有在 资源 承载 能力 之 内的 良性循 环 , 才
果。
能使 生 态系统 平衡 地发 展 。 ( )由于存 在 硝 化 细 菌 与异 养 菌 的 竞争 , 水 3 新 的 价 值 观 3 原 中C D O 浓 度越 高 , H 一 的去除率 越低 。 N ; N 循 环经 济观 在考 虑 自然 时 , 再 像 传 统 工 业 经 不
( )凹凸棒 复 合滤 料生 物过 滤对 突发 性重 金 属 济那 样将 其作 为 “ 4 取料场 ” 垃 圾 场 ” 也 不 仅仅 视 和“ , 污染有 较好 的缓 冲能力 。凹凸棒 复合 滤料 生物 过 滤 其 为可 利用 的 资源 , 是 将 其 作 为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 而 对水 厂滤池 而言 不需 要增 加 新 的构 筑 物 , 适用 于 以 基础 , 持 良性 循 环 的生 态 系 统 ; 考 虑 科 学 技 术 维 在 微污染 原水 为水源 的老 水厂 的升 级改 造和新 水 厂 的 时 , 充分考 虑 到它对 生 态系统 的修 复 能力 , 之成 为 使
21 0 0年第 4期
4O .0
—
芦 霞, 凹 等: 凸棒复合滤料生物过滤去除N 4一 H+ N
3O .O 20 .0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定义: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
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涵义: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等角度对循环经济作了多种界定。
循环经济的实施有三个层面可分为:小循环(企业内部)、中循环(企业之间)、大循环(社会化)。
基本特征: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5基本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再使用(reuse)原则,再循环(recycle)原则主要体现: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价值观新消费观主要途径:发展的三个组织层面(1)以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为基础,构筑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内部的小循环。
(2)以产业集中区内的物质循环为载体,构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区域之间的中循环。
(3)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构筑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的大循环。
发展的三条技术路径(1)资源的高效利用。
(2)资源的循环利用。
(3)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低碳经济:定义: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途径: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影响社会进展 的速度 。第三 ,平和质量。经济和 谐能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质量 ,使得经济又好又
快 地 发 展 ,既 可 以 改 变 过 去 牺 牲 环 境 、破 坏 资 源 、浪 费 资 源的经 济 增 长方 式 ,又 可 以为社 会人
制度。在经济发展与经济和谐构建过程中 ,有些 制度要不停地加 以充实和调整 ,有些原没有 的制
度 也会 相应 产生 。这些 制 度对 构 建 和谐社 会 发挥 着 重要 作用 。第 二 ,融 合 式 的积 蓄 。经 济发 挥着 使 多种 不 同的经 济 形式 、体制 、运作 方 法合 成一 体 的作 用 。改 革开 放 以来 ,因为 经 济形 式 的争议
所 谓农 业 循环 经济 ,是把 循 环经 济理念 应用 于 农业 及相 关 领域 ,在农 业 生产 、消费 与流通 过
程 和农 产品生命周 期 中减少 资源 、物质 的投 入
量 ,减 少废 弃 物 的产 生及 对环 境 的 污染 ,实现 农 业 经济 效益 和 生态 环 境效 益 的 “ 双赢 ” 。循环 型 农 业 的核 心 内容是 生 态 农业 ,是 循 环经 济理论 与 中 国生 态农 业 的结 合 ,是 中 国生态 农业理 论 的丰 富与拓展 ,是 农业 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 内容 。
时 ,也 为人 类 和社 会 经济 可 持续 发 展发挥 日益重 要 且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农 业 的地 位 与特 点决 定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本 质 区别 ,计 划 经 济 不 等 于 社 会 主 义 ,资本 主 义也有 计划 ;市 场不 等 于 资本 主义 ,
农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循环经济 的基础与关键 ,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及绿色经济的定义归纳比较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及绿色经济的定义归纳比较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3R”原则(资源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废物再循环)为中心,以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超越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循环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物质流动的多重循环性;2)循环经济的开放性;3)循环经济系统的稳定性;4)清洁生产模式;5)科学技术的先导性;6)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性;7)公众的参与性。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概括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经济模式。
绿色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循环经济的概念1、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
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2、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循环经济是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为出发点, 要求社会生产力应遵循客观规律, 包括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
首先它应遵循生态规律, 服从自然, 传统的生产力定义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循环经济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的认识提出新的质的转变, 即社会生产力是适应和协调自然的能力, 而不再是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
循环经济系统通过自身变化和使用技术手段向生态系统投入物质和能量, 改变生态系统组合结构, 并依据生态规律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使经济系统朝向取得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方向发展。
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其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排污”,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通过粗放型生产活动,求得经济数量增长。
然而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自然环境中,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构成一个“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式流动,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三大原则。
循环经济模式

引言随着全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模式的定义、发展背景、主要特征、应用领域、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循环经济模式的定义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通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闭环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在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背景资源短缺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路径,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
环境污染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识,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例如,通过节能技术和节水技术,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废弃物再生利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减少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产品生命周期延长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设计优化和维修保养,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例如,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可维修设计,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闭环循环利用。
例如,通过工业共生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
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新的生产观。
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
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